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桥工程机械设备的选用原则及管理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金奎 《河北农机》 2021年第15期65-66,共2页
在建设工程期间,施工管理极为关键,尤其是在路桥项目中,机械设备的管控及设备选用环节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将详尽地阐述路桥工程机械设备的选用原则,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管理措施,以此为鉴。
关键词 路桥工程 机械设备 选用原则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均匀性的图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家剑 陈炎鑫 +2 位作者 荣鑫 刘洪海 祁金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8-864,共7页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别,存在检测精度低和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文章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摊铺均匀性检测,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泥稳定碎石颗粒图像分割方法,将图像中各档集料分离,结合四边静矩理论检...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别,存在检测精度低和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文章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摊铺均匀性检测,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泥稳定碎石颗粒图像分割方法,将图像中各档集料分离,结合四边静矩理论检测图像中的粗集料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图像,依据图像数据客观地检测集料分布的均匀性状况,为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图像分割 四边静矩理论 均匀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浇筑顺序对波纹腹板组合弯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郑宗利 关惠军 +1 位作者 苟想伟 张戎令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30,共9页
为研究桥面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对波纹腹板组合弯梁桥结构性能的影响,以甘肃某高速公路的波形钢腹板钢-混组合梁桥为背景,选取三种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竖向挠度方面,不同浇筑顺序下内外箱梁底板挠度分布规律一致,外箱... 为研究桥面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对波纹腹板组合弯梁桥结构性能的影响,以甘肃某高速公路的波形钢腹板钢-混组合梁桥为背景,选取三种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竖向挠度方面,不同浇筑顺序下内外箱梁底板挠度分布规律一致,外箱梁挠度大于内箱梁,先浇支点区段混凝土可使中跨挠度最小且成桥线形最平顺;对于截面翘曲变形,各工况下跨中截面钢箱梁底板纵向翘曲变形值微小且差异不大;在截面正应力方面,跨中截面钢箱梁上翼缘与底板正应力受浇筑顺序影响显著;至于截面剪应力,各工况下腹板剪应力无明显差异,沿腹板高度方向线性分布,且各腹板在不同工况下剪力分配比例基本相同,同时腹板底部剪应力大于顶部,外箱梁腹板沿高度方向的剪应力梯度低于内箱梁腹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组合弯梁桥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桥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及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金奎 《河北农机》 2021年第11期73-74,共2页
现阶段,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和空间。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路桥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不断提升路桥建设质量水平,需要加强对路桥机械设备的关注与重视,... 现阶段,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和空间。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路桥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不断提升路桥建设质量水平,需要加强对路桥机械设备的关注与重视,不断提升路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是阐述了路桥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了路桥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 机械设备 管理 隐患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格构式桥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文斌 张戎令 +2 位作者 武维宏 高新民 刘益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格构式桥墩几何参数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65+4×120+65)m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法分析混凝土格构式桥墩单肢截面尺寸、单肢纵向间距、系梁道数对该桥动力特性和地... 为研究混凝土格构式桥墩几何参数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65+4×120+65)m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法分析混凝土格构式桥墩单肢截面尺寸、单肢纵向间距、系梁道数对该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格构式桥墩单肢截面尺寸、单肢纵向间距、系梁道数对连续刚构桥的各阶振型基本没有影响;随着单肢截面尺寸、单肢纵向间距的增大及系梁道数的增加,连续刚构桥自振频率均逐渐增加,其中系梁道数对其影响较大,随着系梁道数的增加,该桥1阶、2阶自振频率逐渐增加;罕遇地震作用下,随着单肢截面尺寸、单肢纵向间距的增大及系梁道数的增加,桥墩位移逐渐减小;随着单肢截面尺寸的增大,桥墩内力明显增加,而单肢纵向间距对桥墩内力影响较小;随着系梁道数的增加,桥墩剪力逐渐增加,而墩顶及墩底弯矩逐渐降低;单肢截面尺寸、单肢纵向间距、系梁道数对墩顶、墩底塑性转角影响很小,但是墩顶、墩底塑性转角随格构式桥墩单肢截面尺寸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混凝土格构式桥墩 桥墩参数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混凝土多场耦合损伤劣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维东 汪愿 +3 位作者 宋鹏飞 王亚坤 刘倩倩 王旭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7-2334,共18页
高寒区混凝土结构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不仅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同时还受到盐蚀和冻融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在荷载、盐蚀及冻融等多场耦合的作用下,高寒区混凝土的劣化涉及到化学、物理和力学等多种作用的交互影响。氯盐与混凝土之间发生复杂... 高寒区混凝土结构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不仅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同时还受到盐蚀和冻融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在荷载、盐蚀及冻融等多场耦合的作用下,高寒区混凝土的劣化涉及到化学、物理和力学等多种作用的交互影响。氯盐与混凝土之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膨胀性复盐,导致混凝土内部体积膨胀,产生化学损伤。与此同时,冻融循环和动态荷载会造成混凝土物理损伤,在化学损伤和物理损伤的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会迅速劣化。本文综述了盐蚀、冻融循环和动态荷载多场耦合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本领域最先进的材料无损表征技术和建模手段,从宏、细、微观多尺度建立兼具物理、化学损伤特性参数的预测模型,形成混凝土在多场耦合下的损伤劣化机制和劣化行为预测模型,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混凝土路面 劣化机制 耦合作用 预测模型 耐久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差、干寒地区日照对混凝土箱梁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斌 刘建勋 +2 位作者 张戎令 李延盛 关惠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研究大温差、干寒地区日照对保存在预制场的混凝土箱梁的影响规律,首先对原材料进行了检测,利用混凝土抗裂环,给出了日照养护与无日照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裂性的优劣;同时测试了在日照养护与无日照养护下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强度损... 为研究大温差、干寒地区日照对保存在预制场的混凝土箱梁的影响规律,首先对原材料进行了检测,利用混凝土抗裂环,给出了日照养护与无日照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裂性的优劣;同时测试了在日照养护与无日照养护下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强度损失,将得到的结果与标准养护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测试了预制箱梁在预制场保存期间的温度场变化规律,给出了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变化梯度。得出结论:(1)日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会对混凝土的抗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2)日照作用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损失都大于无日照养护下的混凝土;(3)存放于露天梁场的混凝土箱梁一天内的日照温度梯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下午14:00时变化幅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 大温差 太阳辐射 混凝土强度 日照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高密实振捣压实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洁 曾小龙 +2 位作者 刘洪海 杨海涛 万一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6-312,共7页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摊铺密实度,需要研究摊铺机振捣机构对混合料的压实传递特性。针对振捣装置与材料组成的动力学压实系统,考虑摊铺下承层材料特性建立了振捣机构-沥青混合料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提出压实传递力和压实传递率的理论计算...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摊铺密实度,需要研究摊铺机振捣机构对混合料的压实传递特性。针对振捣装置与材料组成的动力学压实系统,考虑摊铺下承层材料特性建立了振捣机构-沥青混合料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提出压实传递力和压实传递率的理论计算方法。将振捣压实过程中的压实传递力作为振捣机构压实能力参数、压实传递率作为振捣压实效率参数,研究振捣频率、沥青混合料特性和下承层刚度对振捣压实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沥青路面高密实摊铺的振捣工作参数范围。基于振捣压实传递特性参数,探讨振捣压实传递力和压实传递系数与密实度之间关系,并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捣频率为最大振捣频率的10%(4 Hz左右),密实度出现第一个峰值点87%,之后密实度逐渐减小,在振捣频率百分比为45%(15 Hz左右)时,到达密实度低谷段84%后又逐渐增大,振捣频率百分比为65%(22 Hz左右)达到密实度第二个峰值点88%,密实度和振捣压实传递力理论计算结果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小于振捣频率22 Hz的范围内,振捣压实传递力可以作为摊铺密实度变化的特征参数。研究结果可为摊铺机实现对铺层混合料的高效压实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铺机 振捣机构 沥青路面 压实传递特性 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气候下不同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戎令 万通 +3 位作者 康健 李延盛 马娇娇 赵文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149,160,共5页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等恶劣的气候环境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合理的养护方式可提供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要的温湿度条件,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为研究干旱气候下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裂缝宽度、开裂时间...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等恶劣的气候环境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合理的养护方式可提供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要的温湿度条件,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为研究干旱气候下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裂缝宽度、开裂时间、裂缝长度和裂缝数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地区恶劣气候条件易导致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若不采取适宜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拆模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造成混凝土开裂。试验发现: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塑料薄膜包裹养护、洒水养护等常规养护措施难以满足混凝土硬化时所需的温湿度条件,抗裂性能较差;蒸汽养护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亦可减少裂缝数目和抑制裂缝宽度的发展,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得出蒸汽养护方式可为特殊环境(干旱)下的混凝土预防开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裂性能 养护方式 干旱地区 干缩裂缝 蒸汽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石粉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火山灰活性及水化性能评估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旭昊 侯鑫 +3 位作者 甘珑 汪愿 边庆华 张久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43-150,共8页
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水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拟探究凝灰岩石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后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影响机理,以推动凝灰岩石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工作对花岗岩石粉、粉煤灰与凝灰岩石粉展开对比研... 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水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拟探究凝灰岩石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后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影响机理,以推动凝灰岩石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工作对花岗岩石粉、粉煤灰与凝灰岩石粉展开对比研究,首先基于火山灰活性指数法评价三者的火山灰活性大小,而后利用抗压强度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微观手段研究了水泥-石粉及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的强度和水化发展规律,最后还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凝灰岩石粉具有较弱的火山灰活性,其火山灰活性指数为52.5%,小于65%,一般情况下,不可直接作为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凝灰岩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存在晶核作用,可以促进水泥的早期水化,晶核作用的大小和粉体细度相关,细度较小的凝灰岩石粉对水化的促进作用强于细度偏大的花岗岩石粉;从化学结合水分析得出,受凝灰岩石粉晶核效应以及火山灰反应的影响,20%(质量分数,文中未特殊说明皆为质量分数)凝灰岩石粉复合体系与20%粉煤灰复合体系的水化程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石粉 粉煤灰 花岗岩石粉 绿色可持续发展 水泥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车舒适性的土工格栅处治涵洞路基差异沉降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龙亭 王选仓 +2 位作者 付林杰 张梦媛 苟想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79-4087,共9页
目前采用土工格栅处治桥涵台背路基的差异沉降效果良好,为了提高土工格栅在路基处治中的利用率,本工作创新性地将行车舒适性指标引入涵洞台背路基差异沉降控制。基于人⁃车⁃路耦合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车型和不同车辆速度对人体最大竖向... 目前采用土工格栅处治桥涵台背路基的差异沉降效果良好,为了提高土工格栅在路基处治中的利用率,本工作创新性地将行车舒适性指标引入涵洞台背路基差异沉降控制。基于人⁃车⁃路耦合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车型和不同车辆速度对人体最大竖向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多次回归计算得到不同车速下人体竖向加速度与差异沉降值的相关关系,提出折线型路基模式下基于行车舒适性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通过建立涵洞台背路基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土工格栅铺设方式、密度、位置、长度和格栅模量下涵洞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行车舒适性的土工格栅处治涵洞路基差异沉降布设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格栅长度是影响涵洞台背路基处治效果的主要因素,所提出的基于舒适性的涵洞台背路基土工格栅铺设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格栅的利用率,有效控制路基差异沉降。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涵洞台背路基土工格栅铺设提供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涵洞路基 行车舒适性 土工格栅 差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OA算法的路基边坡动态预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家剑 丁龙亭 +2 位作者 付林杰 王选仓 高文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了实现对公路边坡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及时响应,保证行车安全,本文结合甘肃渭武高速公路边坡调查分析,基于IFOA算法,提出边坡监测预警方案。通过室内黄土边坡模拟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进而提出以降雨强度、边... 为了实现对公路边坡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及时响应,保证行车安全,本文结合甘肃渭武高速公路边坡调查分析,基于IFOA算法,提出边坡监测预警方案。通过室内黄土边坡模拟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进而提出以降雨强度、边坡位移-时间曲线特征和位移量为指标的边坡预警分级指标,并针对不同预警级别提出了响应措施。研究结果可实现高陡边坡稳定性检测预警与响应,保证施工安全,也为高边坡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边坡预警 IFOA算法 预警分级与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及开裂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旭昊 王亚坤 +3 位作者 余海洋 李程 高新民 李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35,共11页
为提高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以机制砂掺配比例和石粉含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钢环约束试验的混凝土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同时,对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渗性能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系统... 为提高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以机制砂掺配比例和石粉含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钢环约束试验的混凝土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同时,对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渗性能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全机制砂混凝土,在5%石粉含量(质量分数)时其工作性和强度最佳;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渗性能逐渐降低,且干缩和开裂的可能性增大。对于天然砂与机制砂混掺的混凝土,随着天然砂掺配比例的增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在30%天然砂质量掺配比例下,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渗性能。全机制砂混凝土虽然在工作性方面不如全天然砂混凝土,但在强度和抗裂性能上都更优异,用机制砂去取代天然砂能得到更好的效益,但同时应当严格控制石粉含量的限值(质量分数不宜大于7%)。30%天然砂质量掺配比例下,天然砂与凝灰岩机制砂混合使用时,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机制砂 混凝土 石粉含量 掺配比例 收缩与开裂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含量对C45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旭昊 甘珑 +5 位作者 余海洋 李程 高新民 张亚刚 李联伟 边庆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5-783,820,共10页
采用坍落度、振动凯氏球体试验,以及抗压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混凝土表观电阻率试验,分析了石粉含量对C45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MS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次项式拟合分析,结合MSC与天然砂混凝土(NSC... 采用坍落度、振动凯氏球体试验,以及抗压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混凝土表观电阻率试验,分析了石粉含量对C45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MS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次项式拟合分析,结合MSC与天然砂混凝土(NSC)的对比研究,给出了C45凝灰岩MSC的推荐石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提高,C45凝灰岩MSC的坍落度、振动凯氏系数、抗压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石粉含量;当对混凝土的要求为坍落度>100 mm、静压弹性模量>44 GPa时,C45凝灰岩MSC的推荐石粉含量为2%~5%(质量分数,下同);当对混凝土的要求为坍落度<100 mm、静压弹性模量<44 GPa时,推荐石粉含量为可放宽为5%~8%;合理控制机制砂石粉含量可以使C45凝灰岩MSC的综合性能优于C45 N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 石粉含量 工作性 力学性能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料回弹模量室内试验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旭昊 余祥晶 +4 位作者 李程 李佳 高新民 张亚刚 李联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01-5209,共9页
回弹模量是表征粒料刚度和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美国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MEPDG)均采用回弹模量作为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力学设计参数,用于表征基层材料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 回弹模量是表征粒料刚度和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美国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MEPDG)均采用回弹模量作为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力学设计参数,用于表征基层材料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刚度以及抗永久变形能力。首先,基于中外文献调研分析,介绍了粒料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对中外回弹模量室内试验规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室内粒料回弹模量试验结果,提出了粒料回弹模量室内试验方法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最后,总结了中外现有常用回弹模量预测模型的主要考虑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未来修订粒料室内回弹模量试验规程以及建立新的粒料回弹模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基层 回弹模量 试验规程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