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垃圾砖粉颗粒特征对胶凝材料体系密实填充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薛翠真 朱翔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459,共5页
利用Andreasen模型,研究了砖粉、硅灰对胶凝材料体系密实填充效应的影响,并基于微观结构,进一步分析了砖粉、硅灰对水泥基材料内部结构密实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硅灰与较细砖粉的颗粒细度均小于水泥,主要表现为<20μm颗粒含量的... 利用Andreasen模型,研究了砖粉、硅灰对胶凝材料体系密实填充效应的影响,并基于微观结构,进一步分析了砖粉、硅灰对水泥基材料内部结构密实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硅灰与较细砖粉的颗粒细度均小于水泥,主要表现为<20μm颗粒含量的增多及>40μm颗粒含量的降低。硅灰、较细砖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胶凝材料体系的密实填充性能,进而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宏观及微观性能。但是由于砖粉、硅灰颗粒级配不合理,导致水泥-砖粉、水泥-硅灰-砖粉颗粒在整个颗粒粒径范围内无法形成最紧密堆积。因此,在生产砖粉等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时,应对砖粉等再生微粉的颗粒群分布进行控制,使胶凝材料体系形成最紧密堆积;较细砖粉及硅灰主要通过改善砂浆内部结构密实度、水化产物种类、数量以及界面过渡区结构进而改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砖粉 颗粒级配 胶凝体系 填充密实效应 微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磷酸镁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茂 岳燕飞 +2 位作者 钱觉时 李振 唐茂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研究不同环境温度(0、-20℃)下水胶比(W/C)、集胶比(G/C)、氧化镁与磷酸盐质量比(M/P)对磷酸镁水泥(MPC)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的回归模型反映了3个因... 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研究不同环境温度(0、-20℃)下水胶比(W/C)、集胶比(G/C)、氧化镁与磷酸盐质量比(M/P)对磷酸镁水泥(MPC)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的回归模型反映了3个因素对低温环境下MPC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3个因素对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为:W/C>M/P>G/C,MPC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W/C的增大而降低。-20℃环境下MPC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G/C的增大而降低,随M/P的增大而增大;0℃环境下抗压强度随G/C的增大而增大,随M/P的增大而降低;抗折强度随G/C的增大而降低,随M/P的增大而降低。-20℃环境温度下MPC混凝土7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在W/C为0.14、M/P为5.0、G/C为2.0时达到最大值。0℃环境温度下MPC混凝土7 d抗压强度在W/C为0.14、M/P为3.0、G/C为3.0时达到最大值;7 d抗折强度在W/C为0.14、M/P为3.0、G/C为2.0时达到最大值。模型预测强度值与试验实际强度值之间偏差不超过10%,模型显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混凝土 响应曲面法 低温环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边界效应的非饱和土圆柱孔扩张问题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翟张辉 张亚国 +1 位作者 李同录 肖书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01-311,共11页
圆柱孔扩张理论是分析沉桩挤土及旁压试验等岩土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已有研究中多假定土体为无限连续介质,当圆柱孔周围存在约束边界时并不适用。采用临界状态模型描述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映土体比体积-吸力... 圆柱孔扩张理论是分析沉桩挤土及旁压试验等岩土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已有研究中多假定土体为无限连续介质,当圆柱孔周围存在约束边界时并不适用。采用临界状态模型描述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映土体比体积-吸力关系的液相本构方程,推导了非饱和土中存在固定边界时,圆柱孔扩张问题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的半解析解。通过计算不同工况,对比分析边界效应、非饱和吸力效应和排水条件对圆柱孔扩张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边界效应影响,扩孔压力随着孔径增大而持续增大,这与无边界时扩孔压力趋于某一稳定值的情况有所不同;当圆柱孔扩张相同孔径时,周围固定边界范围越小,所需扩孔压力越大。土体初始吸力越大,扩孔压力也越大,相同应力增量引起的体积压缩量减小,说明土体出现吸力硬化效应。在孔周相同位置处,不排水比排水条件下的土体饱和度高、吸力小,对应的有效应力分量也小;距孔壁越近,该差异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孔扩张 非饱和土 边界效应 吸力硬化效应 半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含量对C45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旭昊 甘珑 +5 位作者 余海洋 李程 高新民 张亚刚 李联伟 边庆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5-783,820,共10页
采用坍落度、振动凯氏球体试验,以及抗压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混凝土表观电阻率试验,分析了石粉含量对C45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MS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次项式拟合分析,结合MSC与天然砂混凝土(NSC... 采用坍落度、振动凯氏球体试验,以及抗压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混凝土表观电阻率试验,分析了石粉含量对C45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MS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次项式拟合分析,结合MSC与天然砂混凝土(NSC)的对比研究,给出了C45凝灰岩MSC的推荐石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提高,C45凝灰岩MSC的坍落度、振动凯氏系数、抗压强度、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石粉含量;当对混凝土的要求为坍落度>100 mm、静压弹性模量>44 GPa时,C45凝灰岩MSC的推荐石粉含量为2%~5%(质量分数,下同);当对混凝土的要求为坍落度<100 mm、静压弹性模量<44 GPa时,推荐石粉含量为可放宽为5%~8%;合理控制机制砂石粉含量可以使C45凝灰岩MSC的综合性能优于C45 N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 石粉含量 工作性 力学性能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料回弹模量室内试验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旭昊 余祥晶 +4 位作者 李程 李佳 高新民 张亚刚 李联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01-5209,共9页
回弹模量是表征粒料刚度和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美国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MEPDG)均采用回弹模量作为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力学设计参数,用于表征基层材料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 回弹模量是表征粒料刚度和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美国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MEPDG)均采用回弹模量作为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力学设计参数,用于表征基层材料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刚度以及抗永久变形能力。首先,基于中外文献调研分析,介绍了粒料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对中外回弹模量室内试验规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室内粒料回弹模量试验结果,提出了粒料回弹模量室内试验方法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最后,总结了中外现有常用回弹模量预测模型的主要考虑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未来修订粒料室内回弹模量试验规程以及建立新的粒料回弹模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基层 回弹模量 试验规程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