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普通话应用现状调查及已测试人群普通话水平抽样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淑敏 林雪红 张兆勤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62,共4页
文章以抽样调查的方式 ,从一个角度考察了我省普通话应用现状及已接受测试人员的普通话运用水平 ,分析归纳了制约甘肃方言区的人学说比较标准普通话的方言因素和影响测试成绩的非方言因素。
关键词 甘肃 普通话 抽样分析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女性主义文学的男性关怀 被引量:3
2
作者 严英秀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男性 爱情理想 男子汉形象 文学话语 女主人公 期待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当下文学叙事看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妇女 被引量:2
3
作者 严英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农民问题,在许多方面依然不能涵盖农村妇女的问题。农村妇女在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既要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严酷现实,又要承受当今社会还普遍存在的性别压迫。因其特殊的双重身份,她们的生存和命运更为边缘化、悲... 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农民问题,在许多方面依然不能涵盖农村妇女的问题。农村妇女在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既要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严酷现实,又要承受当今社会还普遍存在的性别压迫。因其特殊的双重身份,她们的生存和命运更为边缘化、悲剧化。无论进城还是还乡,她们从精神上都成为这个特定时代无家可归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妇女 进城 还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文学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从历时性角度看,上古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前自觉时期。这一时期,文学传播的媒介从甲骨、陶器、青铜器到竹木等,多种多样。传播过程虽然单一,但传播效果却极为理想。正是在多形式、多层次的传播中,上古文学才得以保存、流传到后世... 从历时性角度看,上古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前自觉时期。这一时期,文学传播的媒介从甲骨、陶器、青铜器到竹木等,多种多样。传播过程虽然单一,但传播效果却极为理想。正是在多形式、多层次的传播中,上古文学才得以保存、流传到后世。传播学原理的引入,可拓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刻认识古代文学发展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文学 传播媒介 过程性研究 传播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红色旅游资源评估与整合设计及其预计成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8期55-58,共4页
甘肃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特色,是甘肃开发红色旅游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观测点作出评估,以此为根据进行整合设计,并预计其成效。
关键词 甘肃 红色旅游资源 评估 整合设计 预计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时期甘肃生态环境考述
6
作者 陈英 高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甘肃生态环境历经隋唐发生了很大变迁。安史之乱前,由于政府的关陇本位政治、丝绸之路贸易的国际地位、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使甘肃农牧业发展比例协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沙漠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发展时... 甘肃生态环境历经隋唐发生了很大变迁。安史之乱前,由于政府的关陇本位政治、丝绸之路贸易的国际地位、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使甘肃农牧业发展比例协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沙漠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发展时期;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剧烈动荡、少数民族落后的统治政策使甘肃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隋唐时期甘肃生态环境的变迁,为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生动的经验教训。那就是:中央政治决策的关键作用、经济发达与否的制约作用、科学技术的应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作用,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够真正实现甘肃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甘肃 生态环境 考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悲剧意识和文化悲剧意识的交织——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晖 王万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6,共6页
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从生活之悲、生命之悲、文化之悲三个方面对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感知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 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从生活之悲、生命之悲、文化之悲三个方面对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感知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悲剧意识 文学人类学 文化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衣物量词例释 被引量:4
8
作者 敏春芳 马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3,共6页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的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阶层的不同,不断地发生变化。研究量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形成的历史,在当今语言学界是一个热门课题,但对量词的历史发展研究尚有许多空白。在量词研...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的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阶层的不同,不断地发生变化。研究量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形成的历史,在当今语言学界是一个热门课题,但对量词的历史发展研究尚有许多空白。在量词研究方面,中古及近代契约文书有着极高的语料价值,因为契约文书强调的是合同双方的数量问题,量词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用法灵活多样。我们主要以《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为基础材料,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参考文献,对其中的一些衣物量词作溯本求源的考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敦煌文书 敦煌吐鲁番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城市居民娱乐休闲场所选择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长沙市和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燕 郑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53,共8页
场所是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属性。从市场角度研究影响消费者娱乐休闲场所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促成消费者的场所依赖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沙市和兰州市为抽样调查样本地,针对中西部城市居民对于娱乐休闲场所选择影响... 场所是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属性。从市场角度研究影响消费者娱乐休闲场所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促成消费者的场所依赖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沙市和兰州市为抽样调查样本地,针对中西部城市居民对于娱乐休闲场所选择影响因素的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空间序列横向比较法进行分析,得出在城市娱乐休闲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对场所选择的偏好差异,并从微观层面为两市娱乐休闲场所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休闲场所 影响因素 比较 长沙市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制废除及绅士阶层在新式教育领域中的贡献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英 牛海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122,共3页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给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绅士阶层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绅士阶层一向以登科入仕为他们的最高人生选择,但当他们面对这种冲击时并没有被击垮,他们中一大批人反而积极投身于新形势教育中去,为中国的...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给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绅士阶层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绅士阶层一向以登科入仕为他们的最高人生选择,但当他们面对这种冲击时并没有被击垮,他们中一大批人反而积极投身于新形势教育中去,为中国的新式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绅士 新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对农民工话语表述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 于卫 +1 位作者 高剑宁 梁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88,共5页
就当前主流媒介对农民工的话语呈现中存在的问题,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呈现的基本态势,提出推进媒介向本质化目标发展的路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媒介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 媒介 农民工话语权 本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祖望与杭郡赵氏两世交谊看其盛世“遗民”心态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6,共7页
在清初遗民时代结束后,由于文化的惯性和特殊的家族环境氛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遗民的心魂精神并未立即终止,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和载体在清中期得以延续和留存。全祖望以其特有的性格特征和治学个性,与杭郡赵氏家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杭郡... 在清初遗民时代结束后,由于文化的惯性和特殊的家族环境氛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遗民的心魂精神并未立即终止,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和载体在清中期得以延续和留存。全祖望以其特有的性格特征和治学个性,与杭郡赵氏家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杭郡赵氏与明清鼎革之际举家以赴国难的山阴祁氏家族有姻亲关系,其小山堂藏书事业寄托着延续遗民心魂精神的深意。全祖望与赵氏两世交谊和对小山堂藏书事业内涵的深刻领会,在其《鲒埼亭集》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从另一角度言之,全祖望与杭郡赵氏兄弟父子的交谊本身,也体现了其本人在所谓盛世的"遗民"心态。同时,全祖望作为此期浙派的主要成员,赵氏小山堂作为接纳下层寒士的重要平台,二者交谊体现出了特定的内涵,适足以成为考察这一时期浙派文化价值和人格特征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祖望 杭郡赵氏 两世交谊 遗民心态 浙派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呐喊背后的沉思 彷徨之中的忧愤——论鲁迅小说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良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8,共3页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作用,更有深厚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评论界总是过高地强调其作品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它的思想价值,或者说用过高的政治性遮蔽了思想性、文学性。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的“立...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作用,更有深厚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评论界总是过高地强调其作品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它的思想价值,或者说用过高的政治性遮蔽了思想性、文学性。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通过鲁迅的小说从民众、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多个层面上分析,以及对《祝福》《孔乙己》和《药》等三篇代表性小说从多层次、多角度、互补性审视,从国民性的表现与思考这一角度对鲁迅小说的思想内涵作了新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思想性 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解读献疑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有 敏春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5,111,共3页
我们通过对孟文进行研读,发现《孟子》通行注本(朱熹《四书集注》,清代焦循《孟子正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等)的注释似有商榷之处,现就其语意、词义、句读、虚词等问题提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语义 词义 献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奇心理的释放与满足——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传播心理动因探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金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好奇心理的释放与满足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传播的重要的心理动因,古人对此早有认识,表现在不仅以“志怪”、“传奇”来为早期的小说命名,而且在话本小说、长篇章回小说叙事思维模式的建构上,自觉地惟奇是求,追求故事情节的神奇怪异。... 好奇心理的释放与满足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传播的重要的心理动因,古人对此早有认识,表现在不仅以“志怪”、“传奇”来为早期的小说命名,而且在话本小说、长篇章回小说叙事思维模式的建构上,自觉地惟奇是求,追求故事情节的神奇怪异。基于这种心理,兴趣极浓地传抄、刊刻、传播小说,并以此为标准评注、评点、批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好奇 叙事思维 心理动因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体验与作家创作的深层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中国现当代的大多数作家,都过早地承担磨难和不幸,或拥有孤独悲凄、充满苦难的童年体验,或者是从小生长于单亲结构的家庭。由此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意识中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造成他们独异的个性心理气质,成为他们后来创作的重要心理背景,... 中国现当代的大多数作家,都过早地承担磨难和不幸,或拥有孤独悲凄、充满苦难的童年体验,或者是从小生长于单亲结构的家庭。由此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意识中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造成他们独异的个性心理气质,成为他们后来创作的重要心理背景,不仅制约着他们题材的选择、主题意蕴的表现以及创作风格的形成,而且还成为他们一生创作中永不衰竭的创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作家 创伤体验 创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事以造形 随物而赋象——孟称舜戏曲人物论新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艳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纵观整个中国古典剧论史,在明中叶以前,关于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剧作家及理论界的充分重视。晚明剧坛杰出的戏曲作家兼理论家孟称舜,极大地发展了前人成说,明确提出戏曲创作要遵循"尤为其人写照"的基本原... 纵观整个中国古典剧论史,在明中叶以前,关于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剧作家及理论界的充分重视。晚明剧坛杰出的戏曲作家兼理论家孟称舜,极大地发展了前人成说,明确提出戏曲创作要遵循"尤为其人写照"的基本原则,追求人物形象的个性化,主张运用艺术概括、犯中求避、以形写神、"化其身为曲中之人"等具体方法来塑造人物。孟称舜的戏曲人物论既承绪前人,又独出机杼,对金圣叹"性格"论及李渔"全以身代梨园"观点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戏曲人物论 个性化 概括性 形神兼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维模式与认知范型看《诗经》比兴的本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艳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2-718,共7页
《诗经》的"比"与"兴"是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的话语系统。区分"比"、"兴"的关键,是发掘二者的结构差异所体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比"的结构体现了比象与比义之间的共... 《诗经》的"比"与"兴"是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的话语系统。区分"比"、"兴"的关键,是发掘二者的结构差异所体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比"的结构体现了比象与比义之间的共时性的相似关系,"兴"的结构则体现了兴象与兴义之间的历时性的联系。将"比"、"兴"置于世界早期话语系统内,从语言与思维模式、认知范型之间的关系来审视,可以肯定,具象思维决定了"比"与"兴"以象表义的共性;"比"与"兴"的差异则取决于支配着二者的认知范型的差异:支配着"比"的是"把彼此相似的东西看成是同一个东西"这一认知范型,而将事物之间因神秘的互渗而产生的神秘的联系视为因果关系这一认知范型则支配着"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比兴 原始思维 认知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辞赋中的悲士不遇主题及士人心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克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5-178,共4页
在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辞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悲士不遇”的主题。这一主题客观地反映了汉代社会中士人的现实处境和幽微丰富的心灵世界:不遇之士在失意、忧伤与怨愤的同时,在人格品质和道德上表现出卓然不群、高洁自守的自... 在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辞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悲士不遇”的主题。这一主题客观地反映了汉代社会中士人的现实处境和幽微丰富的心灵世界:不遇之士在失意、忧伤与怨愤的同时,在人格品质和道德上表现出卓然不群、高洁自守的自我优越感;明哲保身的倾向,表现出对专制政治的疏离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归因天命、委顺自然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学术立名、田园自娱的选择,是他们找到的新的安身立命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辞赋 悲士不遇 士人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图书文献与社会文化传播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秀萍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图书文献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之一,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最基本元素,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图书文献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定位,分析了作为传承社会文化的图书文献的构成要素,概述了图书文献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建构,分别从... 图书文献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之一,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最基本元素,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图书文献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定位,分析了作为传承社会文化的图书文献的构成要素,概述了图书文献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建构,分别从记录、积累和传播三方面来归纳分析了图书文献对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文献 社会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