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侵入岩模型直流电响应特征
1
作者
孙旭东
马举举
+3 位作者
凌嘉宣
杨化军
马强
李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1335,共15页
直流电阻率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基于空间波数混合域的直流电三维数值算法对侵入岩模型的电性响应特征开展研究。引入总电场归一化系数T_(3),对无矿化带侵入岩模型和矿化带侵...
直流电阻率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基于空间波数混合域的直流电三维数值算法对侵入岩模型的电性响应特征开展研究。引入总电场归一化系数T_(3),对无矿化带侵入岩模型和矿化带侵入岩模型的三极装置和偶极偶极装置的电场响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特别考虑了矿化带电阻率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以及激电效应的模型,以揭示不同电性条件下的响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总电场归一化系数比电场分量对地下介质的响应特征更明显;偶极偶极装置观测到的T_(3)响应异常优于三极装置,且不同电性矿化带的T_(3)响应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极化率各向异性,电阻率各向异性对观测结果具有更深刻的影响。矿化带侵入岩模型的响应特征远比无矿化带侵入岩模型复杂,特别是当矿化带为电各向异性时,不同电参数观测到的T_(3)形态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直流电阻率法
空间波数混合域算法
电性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侵入岩模型直流电响应特征
1
作者
孙旭东
马举举
凌嘉宣
杨化军
马强
李昆
机构
甘肃
煤田
地质
局一四六队
甘肃绿动陇原地质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133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413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5GXNSFBA069422)
+1 种基金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2024KY0800)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特色优势学科交叉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TS2024452)。
文摘
直流电阻率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基于空间波数混合域的直流电三维数值算法对侵入岩模型的电性响应特征开展研究。引入总电场归一化系数T_(3),对无矿化带侵入岩模型和矿化带侵入岩模型的三极装置和偶极偶极装置的电场响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特别考虑了矿化带电阻率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以及激电效应的模型,以揭示不同电性条件下的响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总电场归一化系数比电场分量对地下介质的响应特征更明显;偶极偶极装置观测到的T_(3)响应异常优于三极装置,且不同电性矿化带的T_(3)响应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极化率各向异性,电阻率各向异性对观测结果具有更深刻的影响。矿化带侵入岩模型的响应特征远比无矿化带侵入岩模型复杂,特别是当矿化带为电各向异性时,不同电参数观测到的T_(3)形态差异较大。
关键词
侵入岩
直流电阻率法
空间波数混合域算法
电性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
Keywords
intrusive rock
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method
algorithm of space-wavenumber hybrid domain
electrical properties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分类号
P63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侵入岩模型直流电响应特征
孙旭东
马举举
凌嘉宣
杨化军
马强
李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