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景·共享·认同: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传播路径探索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建军 王丽娜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3,136,共6页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见证社会进步,承载着集体与社会的共同记忆。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生态,重塑着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深刻改变着博物馆传播格局。通过积极探索和揭示...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见证社会进步,承载着集体与社会的共同记忆。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生态,重塑着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深刻改变着博物馆传播格局。通过积极探索和揭示博物馆传播规律,不断推进自我审视与思考,以期在变革中寻求机遇,助力博物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传播 新媒体 甘肃简牍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馆藏行楷楹联洒银纸本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常晓丽 龚德才 +1 位作者 杨眉 任满宽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本研究采用纤维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等对张掖市民乐县博物馆馆藏行楷楹联的纸张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洒银纸本纸张原料由麻浆和皮浆组成,纸张原料沤煮时添加了碳酸钾、碳酸钙,抄纸过程中加填... 本研究采用纤维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等对张掖市民乐县博物馆馆藏行楷楹联的纸张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洒银纸本纸张原料由麻浆和皮浆组成,纸张原料沤煮时添加了碳酸钾、碳酸钙,抄纸过程中加填了高岭土,纸张制备过程中经过了涂布、染色、洒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纸 纸张性能 检测分析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环境中出土木质简牍的概况及其材质病害和保护修复研究进展
3
作者 常晓丽 常燕娜 +1 位作者 曹小娟 王嘉琪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2,共8页
西北干旱环境中出土的木质简牍是我国出土简牍的特殊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简牍数量庞大,价值极高,但简牍病害复杂,且科学研究相对薄弱,保护工作的开展缓慢,保护技术不成体系,严重制约了该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本研究梳理了西... 西北干旱环境中出土的木质简牍是我国出土简牍的特殊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简牍数量庞大,价值极高,但简牍病害复杂,且科学研究相对薄弱,保护工作的开展缓慢,保护技术不成体系,严重制约了该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本研究梳理了西北干旱环境中出土简牍的概况,调查了简牍的用材树种与材质特征、病害类型等情况,分析了在简牍保护和修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保护和修复可参考的方法,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为木质简牍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简牍 西北干旱环境 用材树种 材质 病害类型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悬泉汉简所载穬麦、大麦名实考辨
4
作者 敏春芳 肖从礼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
麦类粮食是汉代敦煌悬泉置和边塞重要的谷物。从汉简记载来看,在谷粮出入簿中一般是粟和麦配给,粟主要供人食用,麦供牛、马食用。此外,麦类粮食也是人们的主粮之一。结合悬泉汉简记载,穬麦和粟一样需要脱壳,其出米率为10∶200/39,约为10... 麦类粮食是汉代敦煌悬泉置和边塞重要的谷物。从汉简记载来看,在谷粮出入簿中一般是粟和麦配给,粟主要供人食用,麦供牛、马食用。此外,麦类粮食也是人们的主粮之一。结合悬泉汉简记载,穬麦和粟一样需要脱壳,其出米率为10∶200/39,约为10∶5,略低于粟米比率10∶6。从汉简中穬麦主要用作牛、马饲粮,以及汉简“穬麦皮芒厚”之语记载,推知汉简中记载的穬麦为带稃壳的大麦。而汉简中记载的“大麦”应为青稞,也称“元麦”,人、畜皆可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穬麦 大麦 青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文献类展览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睿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简牍是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载体之一,其内容既有官私文书,也有艺文典籍等,记录着当时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被冠以“汉简之乡”的美誉。甘肃简牍博物馆作... 简牍是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载体之一,其内容既有官私文书,也有艺文典籍等,记录着当时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被冠以“汉简之乡”的美誉。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其新馆基本陈列力图打破文献类展览形式相对单一、内容晦涩难懂的桎梏,积极创新展览展陈模式,以馆藏研究成果的积迭,深度挖掘文物的价值内涵,着力呈现简牍背后的万千故事,全面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为文献类展览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简牍 甘肃简牍博物馆 文献类展览 基本陈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悬泉汉简“祭祠具”谈汉代河西边地的社祭与臈祭
6
作者 肖从礼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记载可知,敦煌悬泉置和居延地湾遗址出土的“祭祀具”使用范围应包括河西边地的社祭和臈祭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祭祠具 社祭 臈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戊曹”——新莽简判断标准试补
7
作者 郭伟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众多汉代官文书简牍,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纪年,其中的一部分保有新莽朝改制更张的种种特征,因而容易识别出来。学界过去对新莽朝简牍的判定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遗漏。文章考证西北汉简中的“戊曹”也属于新莽简,增...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众多汉代官文书简牍,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纪年,其中的一部分保有新莽朝改制更张的种种特征,因而容易识别出来。学界过去对新莽朝简牍的判定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遗漏。文章考证西北汉简中的“戊曹”也属于新莽简,增加了新莽简的判断标准。文章同时还对“戊曹”的设置进行了初步讨论,丰富了对新莽朝职官改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汉简 系年 新莽 戊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颉篇》的版本、流传、亡佚和再发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存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4,共6页
《苍颉篇》是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但在后世却亡佚了。其亡佚的原因主要是收字过多而且古奥难识,后继者不断增续并且为之注释,由识字课本变成了诂训专书,越来越不适合童蒙诵读和传写。自1907年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发... 《苍颉篇》是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但在后世却亡佚了。其亡佚的原因主要是收字过多而且古奥难识,后继者不断增续并且为之注释,由识字课本变成了诂训专书,越来越不适合童蒙诵读和传写。自1907年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发现汉简以来,《苍颉篇》的出土就不绝如缕,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阜阳汉简、水泉子汉简、北大汉简等多批汉简中的《苍颉篇》残简。这些出土文献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苍颉篇》这部古书的认识,相关学术问题便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颉篇 版本 流传 亡佚 再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出《魏哲墓志铭》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存良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4,共9页
魏哲是初唐名将,然而史志失载。祖籍巨鹿曲阳,其七代祖魏靖非曾任前秦征北大将军,镇北地、上郡,遂移家于宁州襄乐县(即今甘肃合水县境内)。其主要活动时期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曾两次出征高丽,其间又参加了平定漠北铁勒的战役。高宗乾... 魏哲是初唐名将,然而史志失载。祖籍巨鹿曲阳,其七代祖魏靖非曾任前秦征北大将军,镇北地、上郡,遂移家于宁州襄乐县(即今甘肃合水县境内)。其主要活动时期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曾两次出征高丽,其间又参加了平定漠北铁勒的战役。高宗乾封元年(666),魏哲协同名将李勣平定高丽,出任首任安东都护,旋即病故,归葬故里。此文即以新出《魏哲墓志铭》为主,结合初唐杨炯所作《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等传世文献,对其生平和相关史事进行了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哲 高丽 铁勒 安东都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学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些思考
10
作者 郑炳林 朱建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在认真听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以...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在认真听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以及笔者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如何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而全面提升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工作水平,这应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研究 敦煌研究院 樊锦诗 成果展示 名誉院长 实践指南 兰州大学 优秀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牢中华文化发展根基 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纽带——“中国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系列讲座综述
11
作者 杨文博 朱建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史学科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推动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与全面提升,2022年8月1日至9月2日期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主办、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中国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线...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史学科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推动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与全面提升,2022年8月1日至9月2日期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主办、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中国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线上系列讲座,共15讲,由各成员讲授自己的最新成果与研究感悟,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研究 传承与发展 讲座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帝国在政治军事上对丝绸之路交通体系的支撑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德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4,共8页
应ICOMOS的要求,为《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撰写此申遗文本。重点以汉简材料为主,描述了丝绸之路各段的停靠站点和馆舍驿站。同时介绍了西汉时期朝廷为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所采取的政治军事措施。政治上主要包括移民实边,... 应ICOMOS的要求,为《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撰写此申遗文本。重点以汉简材料为主,描述了丝绸之路各段的停靠站点和馆舍驿站。同时介绍了西汉时期朝廷为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所采取的政治军事措施。政治上主要包括移民实边,设郡置县,把郡、县、乡、里的行政体制覆盖到新开地区;军事上主要包括修筑军事要塞,把汉塞从金城令居延伸到罗布泊深处,边防部队常川驻守,有严密的边防体系和军事保障。此外通过对祁连山水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证了水利设施对丝绸之路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河西汉简 郡县乡里 西北边塞 邮驿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简反映的汉代敦煌水利刍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智全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新刊布肩水金关汉简记载的汉宣帝时以诏书穿渠敦煌的事件,以及悬泉汉简记载的汉代敦煌郡的穿渠文书,反映出汉代敦煌水利建设事业的兴盛。简文记载的汉宣帝甘露年间的穿渠活动,说明汉代敦煌的穿渠对于西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的... 新刊布肩水金关汉简记载的汉宣帝时以诏书穿渠敦煌的事件,以及悬泉汉简记载的汉代敦煌郡的穿渠文书,反映出汉代敦煌水利建设事业的兴盛。简文记载的汉宣帝甘露年间的穿渠活动,说明汉代敦煌的穿渠对于西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的各类治渠文书,不仅反映出汉代敦煌水利建设持续时间之长,而且说明了屯戍修渠与民间修渠的不同形式。汉代敦煌水利的管理,有都水长、平水史、东部水等不同职官。水渠的命名,有第一、第二、左、右、内、外、东、西等不同编号,说明敦煌水利管理的系统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水利 穿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长袖舞图像流变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雪 朱建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0,共9页
长袖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其特征是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 长袖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其特征是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童子、迦陵频伽、共命鸟等,并先后出现了翻领、圆领、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长袖舞在敦煌的传承与留居敦煌的吐蕃遗民密切相关,其图像演变依托于各类壁画题材图像模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汉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长袖舞 翻领 吐蕃 火宅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延汉简反映的汉匈边塞战事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智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63-68,共6页
20世纪出土于居延边塞的汉简文书,记载了汉代居延地区汉匈军事冲突的真实状况。在简文纪时段内,汉匈战事主要发生在汉宣帝、新莽以及东汉建武初年。匈奴进攻汉塞一般在春夏之交或秋冬时节,具体时辰在早晚时段。匈奴进攻的方式一般为数... 20世纪出土于居延边塞的汉简文书,记载了汉代居延地区汉匈军事冲突的真实状况。在简文纪时段内,汉匈战事主要发生在汉宣帝、新莽以及东汉建武初年。匈奴进攻汉塞一般在春夏之交或秋冬时节,具体时辰在早晚时段。匈奴进攻的方式一般为数十人的团体式进攻,有时采取包围伏匿策略重点进攻。匈奴入侵汉塞杀略吏卒,劫夺兵器财物,焚烧塞防,对汉塞造成严重破坏。汉塞吏卒面对匈奴入侵,严明烽火制度、禁止人员往来,积极用弓弩射击,武职官吏带兵防御追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抵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匈奴 塞防 军事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学研究应该把河西汉简的研究包括进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德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2,共1页
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 在20世纪初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在敦煌边塞的汉简被发现之后,人们就把敦煌学和简牍学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相提并论。主要可能是出土方式不同、文字载体不同、所代表的时代内容不同、... 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 在20世纪初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在敦煌边塞的汉简被发现之后,人们就把敦煌学和简牍学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相提并论。主要可能是出土方式不同、文字载体不同、所代表的时代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不同,其实在本质上,它们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研究 汉简 河西 《敦煌研究》 20世纪 相对独立 文字载体 藏经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民族归义与西北边疆开拓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智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00-107,共8页
汉代对西北边疆民族实行归义政策,归义事务有"典客""典属国"专职管理。汉对归顺的匈奴、羌人、小月氏以及西域地区名王贵人封侯赏赐,设置属国对归义大众安置,给予归义民众"田无租、市无赋"的优待,要求边... 汉代对西北边疆民族实行归义政策,归义事务有"典客""典属国"专职管理。汉对归顺的匈奴、羌人、小月氏以及西域地区名王贵人封侯赏赐,设置属国对归义大众安置,给予归义民众"田无租、市无赋"的优待,要求边塞不得私自役使归义民众。汉代归义政策的实施对促进西北边疆开拓和边地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民族 归义 边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僵落”
18
作者 马智全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居延汉简关于僵落的记载,证明《汉书·匈奴传》记载的"木柴僵落"并不是颜师古所注解树木枯死坠落之意。僵落是用薪材修治的一种汉塞形式。汉简记载的僵落,底部宽近三米,顶部宽近二米,高近三米,长度可达数千米,是连接烽燧... 居延汉简关于僵落的记载,证明《汉书·匈奴传》记载的"木柴僵落"并不是颜师古所注解树木枯死坠落之意。僵落是用薪材修治的一种汉塞形式。汉简记载的僵落,底部宽近三米,顶部宽近二米,高近三米,长度可达数千米,是连接烽燧之间的塞防建筑形式。僵落并不是史书记载的天田,与虎落、羊马墙也有所不同。僵落的修治与《墨子》记载的"薄"有相似之处,但僵落已经演变为连接烽燧的塞墙。今日居延边塞应该还有僵落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塞 僵落 虎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都兰古墓葬遗址新获文物调查与研究
19
作者 朱建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共7页
青海省都兰县位于古丝绸之路"青海道"核心节点,独特的地理位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在此地的广泛交流与融汇。都兰出土文物众多,所含文化元素既有浓烈的吐谷浑及吐蕃游牧民族色彩,又带有中原汉文化影响的痕迹,更有来自于中亚、西... 青海省都兰县位于古丝绸之路"青海道"核心节点,独特的地理位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在此地的广泛交流与融汇。都兰出土文物众多,所含文化元素既有浓烈的吐谷浑及吐蕃游牧民族色彩,又带有中原汉文化影响的痕迹,更有来自于中亚、西亚的文化遗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在此开展考古工作,引发了多学科的学术交叉研究。与此同时,大量的珍贵文物使得此地盗墓猖獗,破坏较为严重,就都兰二十余年的调研经历及跟随公安刑警深入案发一线的收获,着重以2018年4月踏勘都兰热水大墓遗址时所见"3·15案"追缴部分文物作出初试解读,以此重申丝路"青海道"在中西经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都兰县 青海道 吐谷浑 吐蕃 文物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