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抹型牛肝酱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宗林 余群力 +3 位作者 韩玲 林梁 张文华 赵索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5-182,共8页
以新鲜牛肝为原料制作牛肝酱,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牛肝酱质量。对清洗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条件,并对品质改良剂进行筛选,利用响应面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牛肝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洗2 h、料液比为6∶1、品... 以新鲜牛肝为原料制作牛肝酱,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牛肝酱质量。对清洗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条件,并对品质改良剂进行筛选,利用响应面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牛肝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洗2 h、料液比为6∶1、品质改良剂为鸡油,大豆蛋白添加量为3. 3%(质量分数)、鸡油添加量2. 9%(质量分数)、卡拉胶添加量0. 2%(质量分数)时,得到的牛肝酱最好,感官评分最高、且黏度适宜,风味独特,香气浓郁,涂层均匀。并对制得的牛肝酱进行常规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进行测定,牛肝酱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测出44种,脂肪酸共检出17种,是一种营养健康佐餐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 牛肝酱 模糊综合评判法 工艺优化 风味物质及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酯化淀粉膜对牛肉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斌 曹银娟 +4 位作者 余群力 韩玲 林梁 朱跃明 曹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9-205,共7页
本实验制备了纳米银酯化淀粉薄膜,测定其保鲜性能,研究分析纳米银酯化淀粉薄膜对牛肉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将淀粉薄膜覆盖于牛肉表面,装入聚乙烯包装袋中抽真空,4℃条件下贮藏,跟踪检测贮藏过程中牛肉pH值、色度、保水性、硫代巴比... 本实验制备了纳米银酯化淀粉薄膜,测定其保鲜性能,研究分析纳米银酯化淀粉薄膜对牛肉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将淀粉薄膜覆盖于牛肉表面,装入聚乙烯包装袋中抽真空,4℃条件下贮藏,跟踪检测贮藏过程中牛肉pH值、色度、保水性、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鲜牛肉经过纳米银酯化淀粉薄膜真空包装后,其贮藏期间牛肉的感官评分高于对照组,pH值、色度、加压损失、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纳米银处理牛肉的贮藏期可达到24 d,比对照组延长9 d。说明纳米银酯化淀粉薄膜处理有利于延长牛肉保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纳米银 酯化淀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欢 郑娅 +3 位作者 余群力 林梁 曹晖 韩明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240,共8页
腊牛肝在加工过程中风味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为探究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加工0、1、2、3、4 d腊牛肝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并对筛选出的风味物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腊牛肝在加工过程中风味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为探究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加工0、1、2、3、4 d腊牛肝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并对筛选出的风味物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腊牛肝加工过程中共检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醇类、醛类和酯类为腊牛肝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在腊牛肝加工过程中,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显著减少( P <0.05)趋势,说明腊牛肝的腥味和不愉快气味减少;酯类和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显著增加( P <0.05)趋势,说明腊牛肝的清香、油香和脂香味增加。因子分析将筛选出的风味物质分为三类,分别为脂肪氧化产物,前体物质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牛肝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对牛蹄皮结缔组织特性和嫩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龙 韩玲 +3 位作者 余群力 朱跃明 林梁 曹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70-175,共6页
以肉牛蹄皮为试材,分别在75、80、85、90和95℃加热30、40、50、60和70 min,分析加热过程中牛蹄皮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变化,观察牛蹄皮微观结构的改变,测定其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质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 以肉牛蹄皮为试材,分别在75、80、85、90和95℃加热30、40、50、60和70 min,分析加热过程中牛蹄皮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变化,观察牛蹄皮微观结构的改变,测定其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质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可溶解胶原蛋白含量和胶原蛋白溶解度逐渐增大(P<0.05),不可溶解胶原蛋白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牛皮组织中胶原纤维间距增大,紧密度降低,同时牛蹄皮剪切力、硬度、咀嚼性和黏聚性逐渐减小,蒸煮损失逐渐增大。90~95℃加热50~60 min时牛蹄皮胶原蛋白溶解性大,组织松散,剪切力、硬度和咀嚼性均较低,牛蹄皮嫩度较好,该研究可为牛蹄皮加热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牛蹄皮 结缔组织特性 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