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圆柏种子催芽及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曾万祺 王顺利 +4 位作者 张克海 郝宏杰 明财秀 王旭春 褚雪林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3期9-10,17,共3页
本文利用祁连圆柏种子6种不同的催芽方法处理,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下的出苗率,祁连圆柏出苗率有明显的差异。经对比试验发现,6种处理中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后雪藏层积催芽方法处理效果最好,出苗率为48%,高出对照28. 67%,是解决育苗发芽... 本文利用祁连圆柏种子6种不同的催芽方法处理,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下的出苗率,祁连圆柏出苗率有明显的差异。经对比试验发现,6种处理中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后雪藏层积催芽方法处理效果最好,出苗率为48%,高出对照28. 67%,是解决育苗发芽率的关键技术,可以在祁连圆柏种子育苗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催芽 播种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育条件下天然草地生物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顺利 金铭 +3 位作者 张学龙 李小燕 朱红 王旭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以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封育区(封育20 a)、一年封育区、封育对比区(自然放牧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封育样地的盖度与高度显著高于自然放牧区(P〈0.05);草地地上... 以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封育区(封育20 a)、一年封育区、封育对比区(自然放牧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封育样地的盖度与高度显著高于自然放牧区(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均值大小依次为多年封育区(316.58 g/m^2)〉一年封育区(299.07 g/m^2)〉多年封育对比区(254.39 g/m^2)〉一年封育对比区(187.37 g/m^2);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多年封育区(2 906.90 g/m^2)〉一年封育区(2 587.26 g/m^2)〉多年封育对比区(2 378.93 g/m^2)〉一年封育对比区(2 029.17 g/m^2);天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值为263.60 g/m^2,地下生物量均值为2 225.56 g/m^2;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值在6.79~12.90之间变化,各个样地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封育有利于提高祁连山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封育 放牧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监测技术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彩霞 范菊萍 +1 位作者 张虎 呼海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69-170,共2页
本文阐述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监测技术,介绍了荒漠化治理措施,具体包括改变种植模式、实行节水灌溉、利用现代化技术、植物防沙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类似地区荒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荒漠化 监测 治理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林业建设背景下林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彩霞 陈丽英 呼海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第6期25-26,共2页
生态林业建设可合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调整林地生产发展规模,有效地维护林业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十分关键,林业技术可降低生态林业建设成本,并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效益,促进生... 生态林业建设可合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调整林地生产发展规模,有效地维护林业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十分关键,林业技术可降低生态林业建设成本,并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效益,促进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有效应用,旨在发挥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技术推广 生态林业建设 林业资源 林业生态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有效应用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防治天牛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万祺 王顺利 +4 位作者 张克海 郝宏杰 明财秀 王旭春 褚雪林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0期4-6,共3页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黄斑性天牛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了试验。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按比例被释放在含有黄斑性天牛的木段上;林间试验则将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在危害较严重的有...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黄斑性天牛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了试验。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按比例被释放在含有黄斑性天牛的木段上;林间试验则将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在危害较严重的有虫木上。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防治效果为96.4%。在林间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3时,防治效果为70.7%。花绒寄甲是黄斑性天牛的高效天敌,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黄斑性天牛 光肩性天牛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