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解析羊肚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品质形成机制
1
作者 李云帆 李雨昕 +5 位作者 任海伟 向雨萌 郭晓鹏 石任杰 刘前逵 王雅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6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羊肚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品质形成与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原基(YJ)、小菇(XG)和成熟子囊果(ZNG)3个发育阶段的羊肚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常规检测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影响其品质形成的关键代谢物。结果显示... 本研究旨在探讨羊肚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品质形成与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原基(YJ)、小菇(XG)和成熟子囊果(ZNG)3个发育阶段的羊肚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常规检测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影响其品质形成的关键代谢物。结果显示,在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多糖和粗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在3个发育阶段羊肚菌子实体中,共检测到16种游离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等)和6种核苷酸(如5’-胞嘧啶核苷酸、5’-尿嘧啶核苷酸、5’-黄嘌呤核苷酸等),其总含量分别为1291.01~5857.72 mg/kg和792.74~1903.82μg/g。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发现,3个发育阶段的羊肚菌子实体共检测到1624种代谢物,主要集中于有机酸、氨基酸和脂类等物质。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VB6代谢途径、核黄素代谢途径、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核苷酸代谢途径被显著富集。通过对这些代谢途径中的37种关键差异代谢物与羊肚菌子实体营养和滋味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4-乙酰氨基丁酸和N6-(1,2-二羧乙基)-腺苷酸与营养和滋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而L-磷酸精氨酸、胍基丁胺、次黄嘌呤、鸟嘌呤、脱氧鸟苷、黄苷和肌苷与营养和滋味物质呈显著负相关。这些代谢物参与羊肚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的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是调控羊肚菌子实体品质形成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子实体 游离氨基酸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野生羊肚菌的分子鉴定及高活力菌株筛选
2
作者 向雨萌 吴琦 +4 位作者 任海伟 田亚琴 郭晓鹏 刘前逵 王雅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6-93,共8页
为筛选具有高生物活性及稳定出菇特性的优质羊肚菌菌株,采用单基因与多基因联合鉴定技术,结合酶活力综合评价体系,对6株野生羊肚菌进行系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功能特性分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为筛选具有高生物活性及稳定出菇特性的优质羊肚菌菌株,采用单基因与多基因联合鉴定技术,结合酶活力综合评价体系,对6株野生羊肚菌进行系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功能特性分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抗氧化酶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最终筛选出一株适宜栽培的优质菌株。结果表明,所收集的6株野生羊肚菌均归属于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隶属黑色羊肚菌(Elata Clade)类群。菌丝形态观察显示,其颜色由白色逐渐转变为微黄色,菌丝排列紧密,末端较钝,且存在粗细不均和部分区域球状体分布特征,菌丝生长速度介于0.40~0.45 mm/d。交配型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菌株LM1、LM3和LM4同时携带MAT1-1与MAT1-2两种交配型基因,具备进行有性生殖的潜能。其中,LM4菌株的PPO、POD、CAT及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脱氢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且MDA含量最低;同时LM4菌株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可达0.9647,证明其优良的生物活性和栽培适应性,可推荐作为后续栽培实验候选菌株。本研究将多基因联合鉴定与酶活力综合评价相结合,筛选出高活力、高适应性的优质羊肚菌菌株,为羊肚菌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高效选育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分子鉴定 交配型基因 生物量 抗氧化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