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Zn改性市政污泥生物质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宏 贺丹丹 +3 位作者 王九玲 张宇鹏 岳辰 张文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7-10145,10156,共10页
采用了KOH活化和Fe/Zn改性制备了一种全新的KOH-Fe/Zn生物炭(KOH-Fe/Zn-BC),以去除四环素。利用FTIR、SEM-EDS、N_(2)吸附等温线和XPS,对吸附剂的化学、形态和结构特征都进行了表征。通过EDS图像可以看出,对比吸附前后材料表面元素分布... 采用了KOH活化和Fe/Zn改性制备了一种全新的KOH-Fe/Zn生物炭(KOH-Fe/Zn-BC),以去除四环素。利用FTIR、SEM-EDS、N_(2)吸附等温线和XPS,对吸附剂的化学、形态和结构特征都进行了表征。通过EDS图像可以看出,对比吸附前后材料表面元素分布,Si、Fe和Zn的元素含量减少了,这与XPS的分析结果一致,元素与TC分子发生了相互作用。BET结果表明,KOH-Fe/Zn-BC的比表面积达191.47m^(2)/g。即使在外部离子和pH的干扰下,吸附剂仍然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298K下对TC的吸附量可达230.77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对KOH-Fe/Zn-BC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评估,并将其归因于静电吸引作用、氢键相互作用以及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为市政污泥生物质炭去除水体中四环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炭 吸附剂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炭的活化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娟丽 曹天鹏 李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56,60,共5页
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通过低温焖烧制备生物质炭,用固体氢氧化钾对其进行高温活化,对活化前后的生物质炭样品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并对活化后的生物质炭样品进行了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化后的生物质炭样品比表面积达2 107 m2... 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通过低温焖烧制备生物质炭,用固体氢氧化钾对其进行高温活化,对活化前后的生物质炭样品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并对活化后的生物质炭样品进行了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化后的生物质炭样品比表面积达2 107 m2/g,与活化前的17 m2/g相比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优异,最大吸附量可达560.4 mg/g,远超过GB/T 13803.2-1999一级标准,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炭 活化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榆中县菜地土壤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彦斌 杨一鸣 +1 位作者 曾亮 苏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4-241,共8页
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30个点位采集4种蔬菜(120株)及相应的土样,在分别对重金属Hg、Cd、Pb、Cr、Cu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g、Cd、Pb、Cr、Cu平均含... 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30个点位采集4种蔬菜(120株)及相应的土样,在分别对重金属Hg、Cd、Pb、Cr、Cu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g、Cd、Pb、Cr、Cu平均含量分别为0.159、0.364、15.001、37.633、31.298 mg·kg-1,土壤中Pb、Cr含量均低于兰州市土壤背景值,但Hg、Cd、Cu含量均超过了兰州市土壤背景值。蔬菜中Hg、Cd、Pb、Cr、Cu平均含量分别为0.0037、0.0115、0.0293、0.0226、0.1874 mg·kg-1鲜重,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它们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37、0.06、0.10、0.05、0.02,综合污染指数为0.60,研究区蔬菜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级。蔬菜中Hg、Cd、Pb、Cr、Cu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023、0.033、0.002、0.001、0.006,重金属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d>Hg>Cu>Pb>Cr,Cd在蔬菜中的富集能力最强。成年人食用研究区蔬菜摄入的Hg、Cd、Pb、Cr、Cu平均值分别为1.11、3.45、8.79、6.78、56.22μg·人-1·d-1,分别只占ADI值的2.58%、5.75%、4.11%、3.39%、0.47%。当地居民通过食用蔬菜产生的重金属Hg、Cd、Pb、Cr、Cu健康风险系数分别为0.03、0.06、0.04、0.04、0.01,总健康风险系数为0.17,因此人群长期食用研究区蔬菜所产生的重金属健康风险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级别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榆中县菜地土壤与蔬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彦斌 杨一鸣 +2 位作者 曾亮 苏琼 赵利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20个点位采集5种蔬菜(100株)及相应的土样,在分别对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食用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0~20 cm)硝酸盐与... 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20个点位采集5种蔬菜(100株)及相应的土样,在分别对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食用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0~20 cm)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平均含量分别为30.58 mg·kg^(-1)和52.35 mg·kg^(-1),土壤深层(20~50 cm)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9.14 mg·kg^(-1)和0.11 mg·kg^(-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主要聚集在土壤表层。蔬菜中(鲜重)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平均含量分别为1649.18 mg·kg^(-1)与0.64 mg·kg^(-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53.94与0.0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在5种蔬菜中的累积含量不同,且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远大于亚硝酸盐含量。硝酸盐在不同蔬菜中的累积顺序为大白菜≈菜花>韭菜≈芹菜≈甘蓝,亚硝酸盐在不同蔬菜中的累积顺序为韭菜>菜花≈甘蓝≈芹菜大白菜,大白菜对硝酸盐有更强的富集能力,而韭菜对亚硝酸盐有更强的富集作用。在所有样品中,有2%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轻度污染,有7%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中度污染,有33%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重度污染,有56%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严重污染。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均未超过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土壤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食用安全评价 甘肃省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级孔碳为支撑基体的复合相变材料在光热转换与存储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成君 段志英 +2 位作者 苏琼 王爱军 孟淑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074-23080,共7页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它具有分布广泛、周期短、功率大、易得、无污染等优点。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太阳辐射的间断性和不稳定性,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一直面临着限制。尤其在一些太阳能热应用设施中,夜间需求仍然不能满...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它具有分布广泛、周期短、功率大、易得、无污染等优点。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太阳辐射的间断性和不稳定性,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一直面临着限制。尤其在一些太阳能热应用设施中,夜间需求仍然不能满足,因此,为了确保太阳能供应的理想水平和提高能源效率,潜热蓄能(LHTES)技术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LHTES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减少温度波动,并在相对低的质量和体积下提供高能量密度。相变材料(PCMs)作为理想的热能储存介质,可以捕获和储存热能,以供在先进的能源生产系统中使用。因此,发展新型的太阳能储能材料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已成为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开发具有高潜热、高导热、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SSPCMs)吸收和储存太阳能,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材料对光具有很强的吸收,表现出极强的光热转换能力。以碳材料为吸附载体或填料的形式与有机相变材料进行复合,利用其优异的导热性能来提高有机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已成为储热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多级孔碳材料作为SSPCMs载体的关键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和讨论了孔径、表面改性、相互作用力、组分等对SSPCMs相变行为的影响,为高效设计和构建SSPCMs奠定了基础;重点介绍了新型多级孔碳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PCMs的负载率和热能储存等性能以及在太阳能光热转换与存储方面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多级孔碳复合SSPCMs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以期为制备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碳 相变材料 蓄热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支撑体的形状稳定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成君 苏琼 +2 位作者 段志英 王爱军 王志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3-1494,共12页
固-液相变材料(PCMs)是热能储存(TES)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一些固有的问题如泄漏和热导率低等严重制约了相变材料的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构建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FSCPCMs),并有效地提高其热导率是实现相变材料实用化的重要... 固-液相变材料(PCMs)是热能储存(TES)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一些固有的问题如泄漏和热导率低等严重制约了相变材料的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构建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FSCPCMs),并有效地提高其热导率是实现相变材料实用化的重要前提。多孔载体封装相变材料为构建具有高储能密度和优异热传输性能的定形复合相变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对不同FSCPCMs的制备、结构热学性能、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详细总结和讨论了孔径和几何形状、表面改性、作用力、组成等因素对FSCPCMs相变行为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具有高热导率、高负载率和高潜热的新型多孔复合相变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最后,基于理论、数值和实验方法,展望了FSCPCMs在约束结构中的相变和多尺度传热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在能源转换方面的商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多孔介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淀粉发泡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苏琼 王彦斌 +2 位作者 王济乾 张德华 赵利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98,共3页
以聚乙烯醇溶液为介质,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的玉米淀粉和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聚合后,与三聚氰胺交联共混,用柠檬酸、水、碳酸氢钠和偶氮二甲酰胺混合发泡制备了一种阻燃发泡材料,研究了物料配比、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 以聚乙烯醇溶液为介质,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的玉米淀粉和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聚合后,与三聚氰胺交联共混,用柠檬酸、水、碳酸氢钠和偶氮二甲酰胺混合发泡制备了一种阻燃发泡材料,研究了物料配比、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为135℃,m(三偏磷酸钠)∶m(淀粉)=1∶5,m(淀粉)∶m(丙烯酸甲酯)∶m(醋酸乙烯酯)=3∶2∶1,m(碳酸氢钠)∶m(偶氮二甲酰胺)∶m(柠檬酸)=2∶1∶0.1,三者用量为总质量的2%,水量为20%时,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0.685g/cm3,1.065kJ/m2,3.025MPa和28.8%,阻燃性能达到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聚合 发泡材料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成君 汪林强 +5 位作者 马晶 孟淑娟 段志英 孙初锋 申涛 苏琼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83-6398,共16页
相变材料(PCMs)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单一有机相变材料的易泄漏、热导率低、光吸收弱等缺陷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被用作... 相变材料(PCMs)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单一有机相变材料的易泄漏、热导率低、光吸收弱等缺陷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被用作载体材料封装相变材料构筑形状稳定、热性能增强的复合相变材料。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碳材料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探讨,重点综述了有机相变材料在不同类型碳基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近年来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在热管理、能量转换与储存、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及红外响应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基于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的结合,展望了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在热能存储、传递、转化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先进的多功能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多孔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限制环境CO_(2)与施氮交互作用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裕 齐月 +3 位作者 王小恒 朱青青 岳平 张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4,共7页
在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施氮处理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探索水资源限制地区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率及其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在CO_(2)... 在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施氮处理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探索水资源限制地区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率及其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在CO_(2)浓度升高90μmol·mol^(-1)环境条件下,135 kg·hm^(-2)和315 kg·hm^(-2)施氮处理春小麦产量的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5.8%和15.1%;225 kg·hm^(-2)和405 kg·hm^(-2)施氮处理春小麦产量的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9.3%和8.9%;225 kg·hm^(-2)和405 kg·hm^(-2)施氮处理使春小麦生物量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0.4%和10.8%;而135 kg·hm^(-2)和315 kg·hm^(-2)施氮处理造成春小麦生物量水分利用率不同程度地下降。90μmol·mol^(-1) 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处理导致春小麦千粒重水分利用率下降,其中135 kg·hm^(-2)和315 kg·hm^(-2)施氮处理使春小麦千粒重水分利用率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3.9%和21.2%。在CO_(2)浓度升高180μmol·mol^(-1)环境条件下,施氮处理对春小麦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尽管施氮处理提高了春小麦生物量水分利用率,却导致春小麦千粒重水分利用率不同程度降低。综上可知,在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可以根据CO_(2)浓度升高幅度,从调控氮肥投入量途径入手,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限制地区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CO_(2)浓度升高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发泡剂制备复合改性淀粉发泡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琼 王彦斌 +1 位作者 王济乾 张紫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49,共3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交联助剂,将苯乙烯接枝改性的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交联共混,增塑剂和保湿剂改善塑性和耐久性能,用水、碳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发泡,研究了发泡剂用量、物料配比、发泡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为110...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交联助剂,将苯乙烯接枝改性的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交联共混,增塑剂和保湿剂改善塑性和耐久性能,用水、碳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发泡,研究了发泡剂用量、物料配比、发泡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为110℃,m(淀粉)∶m(苯乙烯)=2∶1,m(改性淀粉)∶m(聚乙烯醇)=5∶1,m(碳酸氢钠)∶m(偶氮二异丁腈)=2∶1,二者用量为总质量的2%,水量为20%时,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等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苯乙烯 聚乙烯醇 发泡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生物炭在废水吸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丹丹 张泽宇 +3 位作者 刘娟丽 孙文潇 张文博 张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7-1457,共11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中排放的污泥量日益增加,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9.0×10^(7) t。市政污泥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及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因其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中排放的污泥量日益增加,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9.0×10^(7) t。市政污泥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及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孔结构以及丰富的含氧基团,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吸附处理领域,实现了固体废物再利用和去除污染的双重目的,做到以废治废,达到生态与发展的双赢。该文总结了市政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介绍了吸附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市政污泥生物炭在吸附重金属、染料、无机盐、抗生素、酚类中的应用及其吸附机理;最后,指出了未来污泥生物炭的发展方向和需攻克的难题,应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的资源化处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制备 改性 废水处理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美白和吸湿保湿活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原梦瑶 康淑荷 +3 位作者 崔璐娟 朱青青 李胜硕 郭金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基于单因素〔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g∶mL,下同)、提取次数、粒度〕超声辅助水提取法提取红芪多糖的实验结果,选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考察了红芪多糖对2,2'-联氮-双(3-乙基苯... 基于单因素〔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g∶mL,下同)、提取次数、粒度〕超声辅助水提取法提取红芪多糖的实验结果,选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考察了红芪多糖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OH的清除能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作用及吸湿保湿性能。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水对粒度45目的红芪粉末提取红芪多糖,在超声功率99 W、超声时间43 min、超声温度70℃、料液比1∶21、提取3次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3.90%;质量浓度1.00 g/L红芪多糖对ABTS^(+)•清除率89.6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 g/L;质量浓度10.00 g/L红芪多糖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率为54.14%,IC50为8.06 g/L;12 h内,在相对湿度43%的环境中,红芪多糖的吸湿率(红芪多糖吸水后的总质量占吸水前红芪多糖质量的百分数)为101.01%,质量浓度10 g/L红芪多糖溶液保湿率达9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美白 吸湿保湿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晶系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成君 段志英 +3 位作者 王爱军 王志超 崔璐娟 苏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058-13066,共9页
基于相变材料的热能储存技术已被公认为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先进能源技术之一。相变材料(PCMs)可以作为储能介质,在熔融或凝固过程中,PCMs可以在几乎恒定的温度下储存或释放大量的能量,被广泛应用于潜热储能系统和热... 基于相变材料的热能储存技术已被公认为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先进能源技术之一。相变材料(PCMs)可以作为储能介质,在熔融或凝固过程中,PCMs可以在几乎恒定的温度下储存或释放大量的能量,被广泛应用于潜热储能系统和热管理系统中。相变温度是对相变材料进行选择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具有特定要求相变温度的PCMs不存在,并且单一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潜热比较固定,也难以同时满足对潜热、相变温度等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开展了二元或多元共晶相变体系的研究。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共晶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了共晶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理论推测及热力学建模;针对共晶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过冷、相分离、热导率低及相变时易泄露等问题,详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对共晶系相变材料的热力学模型的建立与设计、热传导及循环稳定性等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 相变材料 储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
14
作者 原梦瑶 康淑荷 +2 位作者 陆丽娜 李佳 罗兴平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3,77,共8页
红芪(Radix Hedysari)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补气利血、固表止汗、敛疮排毒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红芪多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延缓衰老、降低血糖以及缓解肝损伤等药理活性。文中综述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结构修饰... 红芪(Radix Hedysari)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补气利血、固表止汗、敛疮排毒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红芪多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延缓衰老、降低血糖以及缓解肝损伤等药理活性。文中综述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红芪植物资源和红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结构修饰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兰州百合多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活性
15
作者 廖文竹 康淑荷 +2 位作者 李丽 原梦瑶 安丽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640,共14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兰州百合粗多糖的工艺条件,评估粗多糖和纯化后多糖的美白、保湿和吸湿活性。通过静态实验,筛选出DM301为较佳树脂,在动态实验的基础上,以加权综合评分(包括脱色率、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响应值,...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兰州百合粗多糖的工艺条件,评估粗多糖和纯化后多糖的美白、保湿和吸湿活性。通过静态实验,筛选出DM301为较佳树脂,在动态实验的基础上,以加权综合评分(包括脱色率、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DM301纯化百合多糖的较佳工艺条件。以多糖对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评价美白活性;考察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11%、43%、81%和95%的环境下24 h内样品的保湿和吸湿活性。在上样质量浓度为4.30 mg·mL^(-1)、洗脱剂体积为0.70 BV、流速为1.36 BV·h^(-1)、上样量为1.0 BV条件下,综合评分达63.99%±0.02%(n=3),接近预测值,说明所建立数学模型合理。纯化后多糖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3.52 mg·mL^(-1)和2.79 mg·mL^(-1),具有良好的美白活性;在22℃,4种湿度条件下,粗多糖和纯化多糖均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24 h吸湿率均大于100%);纯化多糖及其混合物均具有高保湿性(24 h保湿率均大于97.5%)。响应面法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百合粗多糖工艺稳定、可行,为百合多糖的有效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纯化后的百合多糖的美白、保湿和吸湿活性均有所增强,为兰州百合多糖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响应面法 美白活性 吸湿保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增强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娟丽 李兴旺 黄大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5,共5页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不同海泡石(SP)质量分数的壳聚糖(CS)/玉米蛋白(ZN)复合膜。研究了SP质量分数对CS/ZN复合膜机械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分析了SP对CS/ZN复合膜的增强机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SP粒子在复合膜中分散较好,CS与ZN...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不同海泡石(SP)质量分数的壳聚糖(CS)/玉米蛋白(ZN)复合膜。研究了SP质量分数对CS/ZN复合膜机械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分析了SP对CS/ZN复合膜的增强机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SP粒子在复合膜中分散较好,CS与ZN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SP质量分数增加,SP/CS/ZN膜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当SP质量分数为2%时,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1.1 MPa,比纯CS/ZN提高了8.1%;而断裂伸长率随着SP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从15.3%下降为7.5%;同时复合膜的耐水性能上升,复合膜的吸水率随着SP质量分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在8%时达到最小值。SP的引入导致复合膜的透光性能下降,SP质量分数为6%时在波长800 nm处光透过率下降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玉米蛋白 海泡石 机械性能 耐水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乙内酰脲衍生物Ru59063的公斤级合成
17
作者 赵娅敏 李泽坤 +2 位作者 魏立梁 马瑜浩 刘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1-2784,共4页
对Ru59063的合成进行了改进。首先,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Ⅲ)与硫光气反应,制备了4-异硫氰基-2-(三氟甲基)苯腈(Ⅳ);然后,中间体Ⅳ与2-氨基异丁酸甲酯盐酸盐进行[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2-硫代-4,4-二甲基-5-氧代咪唑烷-1-基)-2... 对Ru59063的合成进行了改进。首先,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Ⅲ)与硫光气反应,制备了4-异硫氰基-2-(三氟甲基)苯腈(Ⅳ);然后,中间体Ⅳ与2-氨基异丁酸甲酯盐酸盐进行[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2-硫代-4,4-二甲基-5-氧代咪唑烷-1-基)-2-三氟甲基苯腈(Ⅶ);化合物Ⅶ再与叔丁基-(4-氯丁氧基)-二甲基硅烷通过乌尔曼C—N偶联反应,得到了4-{3-[4-(叔丁基二甲基硅基)-羟基丁基]-4,4-二甲基-5-氧代-2-硫代咪唑烷-1-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Ⅷ);最后,中间体Ⅷ进行羟基脱保护得到Ru59063,4步反应总收率为61.6%,HPLC纯度为98.2%。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收率提高了4.7倍,并且未使用氰化物,可以更方便、更安全地制备了Ru59063。对2 kg 4-氨基-2-(三氟甲基)苯甲腈进行了放大实验,总收率可达到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59063 硫光气 硫代乙内酰脲 [3+2]环加成 乌尔曼C—N偶联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及降解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文潇 杨帆 +4 位作者 侯梦宗 贺丹丹 吴慧 刘强 张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由于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并且难以进行回收,导致大部分塑料进入自然环境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严重的微塑料(MPs)污染,甚至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由于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并且难以进行回收,导致大部分塑料进入自然环境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严重的微塑料(MPs)污染,甚至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寻求一种高效绿色的塑料降解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降解因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括了大气、水体、土壤中的MPs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其次进一步总结了塑料的生物降解与非生物降解与不同类型塑料的酶降解机制,最后,对MPs的生物降解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生物降解 微生物 聚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清废水的回收、处理与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博 刘悦 +3 位作者 宋礼 罗丽 王明阳 齐燕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干酪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未经处理排放不仅对环境危害极大,同时浪费大量的资源。本文在介绍干酪乳清废水主要成分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干酪乳清废水的处理方法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着重介绍了干酪乳清废水中... 干酪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未经处理排放不仅对环境危害极大,同时浪费大量的资源。本文在介绍干酪乳清废水主要成分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干酪乳清废水的处理方法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着重介绍了干酪乳清废水中主要成分的膜法回收技术、干酪乳清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完成由乳清废水向生物燃料(氢气、甲烷和乙醇)、电能和化学商品(乳酸、丙酸和生物聚合物)的转化。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展望了干酪乳清废水处理方法的实施前景,旨在将不同回收利用路线进行更合理的整合,以确定干酪乳清废水的最佳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清 有机废水 成分 生物转化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及改性淀粉在生物陶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郭旭春 苏琼 +4 位作者 王鸿灵 庞少峰 詹梦茹 王彦斌 赵向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17-220,共4页
对淀粉的改性方法进行详细综述,综述糊化改性、氧化改性、醚化改性、交联改性等改性方法及其衍生物在生物陶瓷中的应用;接下来,文章综述淀粉及改性淀粉在生物陶瓷中用于造孔剂、粘合剂、增强剂、发泡剂、固化剂等功能添加剂,并对淀粉改... 对淀粉的改性方法进行详细综述,综述糊化改性、氧化改性、醚化改性、交联改性等改性方法及其衍生物在生物陶瓷中的应用;接下来,文章综述淀粉及改性淀粉在生物陶瓷中用于造孔剂、粘合剂、增强剂、发泡剂、固化剂等功能添加剂,并对淀粉改性方法及其在生物陶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生物陶瓷 改性淀粉 功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