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白龙江径流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
1
作者 李亚鹏 张文睿 +3 位作者 孙栋元 李斌 陈学林 高国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目的]综合分析甘肃白龙江径流量突变性及持续性,定量解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旨在为白龙江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白龙江流域1961—2021年白云站、舟曲站、武都站和碧口站4个水文站逐年、月... [目的]综合分析甘肃白龙江径流量突变性及持续性,定量解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旨在为白龙江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白龙江流域1961—2021年白云站、舟曲站、武都站和碧口站4个水文站逐年、月降雨量和径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滑动T检验、R/S分析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白龙江径流量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及归因分析。[结果]①白龙江各站年径流量呈现不同程度减小趋势,且减少率从上游到下游呈增大趋势(碧口站〔-3.07×108 m^(3)/(10 a)〕>武都站〔-1.49×108 m^(3)/(10 a)〕>舟曲站〔-4.20×10^(7) m^(3)/(10 a)〕>白云站〔-3.40×10^(7) m^(3)/(10 a)〕的线性倾向率)。②白龙江上游最大月径流量发生在9月,中下游发生在7月,武都站年内径流极值比最大。③流域径流量突变点主要发生在1969年和1994年,所有站两次突变径流变化率均为负值,即突变前径流量高于多年平均值,突变后相反。④Hurst指数(H)表明白龙江中下游未来一段时间流域径流量将持续下降(H=0.53~0.77)。⑤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减小的贡献率为94.85%,人类活动影响的贡献率为5.15%。[结论]白龙江流域发生突变以后径流产生更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且未来持续此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径流量 趋势性 归因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水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
2
作者 高国琰 孙栋元 +5 位作者 陈学林 王兴繁 武兰珍 马亚丽 舒和平 崔艳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7,共13页
[目的]探究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为西汉水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西汉水流域1976—2022年逐月实测降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不对称系数、ITA创新趋势法、pettitt检验法、经... [目的]探究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为西汉水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西汉水流域1976—2022年逐月实测降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不对称系数、ITA创新趋势法、pettitt检验法、经验正交函数(EOF)法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特征、年际趋势性、突变性、持续性和周期性以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西汉水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呈夏丰冬枯的特点,多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倾向率均值为3.893 mm/10 a,在未来一段时间降水量将保持上升趋势;(2)多年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突变出现在1993年,流域降水周期性变化显著,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主要周期分别为8年、17年和23年;(3)降水量呈现上游少下游多的区域差异性分布特征,流域年降水场存在2种模态,4种降水表现类型,2种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9.67%和11.48%,对应年份数分别为41 a和5 a。[结论]西汉水流域降水量时空差异性变化受到独特的地形因素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双重影响,在制定流域水资源调度和防汛抗旱策略时,应充分考虑降水变化规律,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流域 降水 变化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