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微量元素、同位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鸿睿 李康宁 +4 位作者 张江苏 贾儒雅 程志中 刘晓箫 朱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7-1833,共17页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是西秦岭夏河—合作金矿富集区最著名的特大型金矿床,经过近20年持续勘查,已探明资源量超过150 t。笔者等通过对2018~2021年实施的深部科研钻探SDZK8314岩芯进行系统编录和测试分析,为研究深部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提...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是西秦岭夏河—合作金矿富集区最著名的特大型金矿床,经过近20年持续勘查,已探明资源量超过150 t。笔者等通过对2018~2021年实施的深部科研钻探SDZK8314岩芯进行系统编录和测试分析,为研究深部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提供新的资料。研究表明,早子沟金矿中不同类型的岩石与矿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具有相似配分曲线特征,含矿岩石相对围岩具有明显更低ΣREE含量和更高的K、Sr含量,同时矿石中的金品位与K_(2)O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早子沟金矿中的石英闪长玢岩n(^(208)Pb)/n(^(204)Pb)=38.33~38.48、黄铁矿—毒砂n(^(208)Pb)/n(^(204)Pb)=38.23~39.19、辉锑矿n(^(208)Pb)/n(^(204)Pb)=37.75~38.63,具有多源、混合铅的特征,从闪长玢岩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具有从上地壳到造山带甚至地幔的演化趋势。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和围岩循环水的混入。矿石中δ^(34)S_(V-CDT)值的范围为-14.7‰~-7.0‰,平均值-10.3‰,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与围岩发生强烈的水岩反应而带入一部分地层硫。早子沟金矿的形成与区域较晚期岩浆—构造活动直接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石英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子沟金矿 成矿流体 岩浆作用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成矿地质体的确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康宁 程志中 +4 位作者 李鸿睿 庞振山 贾儒雅 刘晓箫 朱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9,共15页
西秦岭早子沟金矿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中酸性侵入岩集中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黑云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4种岩石类型。岩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特征... 西秦岭早子沟金矿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中酸性侵入岩集中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黑云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4种岩石类型。岩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整体上黑云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具有弱-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60~0.89),深部石英闪长岩以不具Eu异常(δEu=0.96~1.07)、“Nb-Ta谷”较深明显区别于浅部脉岩。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30 Ma,晚于浅部脉岩10~20 Ma,与蚀变矿物绢云母年龄基本一致,推测金成矿可能始于230 Ma,主成矿期为230~211 Ma,深部石英闪长岩为早子沟金矿的成矿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子沟金矿 成矿地质体 石英闪长岩 稀土元素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早子沟金矿黑云母成分特征及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康宁 贾儒雅 +4 位作者 李鸿睿 王玉玺 吴锋 严康 张世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5-879,共15页
甘肃省夏河-合作矿集区是西秦岭造山带中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早子沟金矿为其中最为著名的特大型矿床,矿区中酸性脉岩极为发育,与成矿具有密切联系。本次在早子沟金矿床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矿区主要脉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分... 甘肃省夏河-合作矿集区是西秦岭造山带中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早子沟金矿为其中最为著名的特大型矿床,矿区中酸性脉岩极为发育,与成矿具有密切联系。本次在早子沟金矿床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矿区主要脉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早子沟金矿中酸性脉岩中主要为岩浆黑云母,黑云母中FeO_(t)含量为19.71%~29.84%,MgO含量为9.54%~13.51%,兼有镁质、铁质黑云母的特点;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776.61~799.65℃,结晶压力为131~283 MPa,氧逸度lg f_(O2)为-14.85~-13.11,表现为高温、低压、较高氧逸度的特征。通过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分析表明早子沟金矿脉岩属钙碱性花岗岩,为壳幔混源成因。早子沟金矿脉岩黑云母的这些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地质背景,揭示了早子沟脉岩代表的该套岩浆为形成大型热液矿床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子沟金矿 黑云母 壳幔混源 氧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撂荒的文献计量分析:脉络和展望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新友 王玉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13,共10页
基于Web of Science(SCI)和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耕地撂荒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1年耕地撂荒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数据更新时间为2022年3月20日),对国内外耕地撂荒领域的论文数量、引文... 基于Web of Science(SCI)和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耕地撂荒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1年耕地撂荒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数据更新时间为2022年3月20日),对国内外耕地撂荒领域的论文数量、引文数量、主要作者、相关学术期刊和关键词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研究,进而探讨中国耕地撂荒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在过去近32 a,关于耕地撂荒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国内外学者对耕地撂荒的关注不尽相同,国内外耕地撂荒研究发展历程存在差异,各阶段的研究重点不尽相同。(2)耕地撂荒、撂荒地、土地利用、景观、碳汇、土壤退化是近年来耕地撂荒领域的高频关键词。(3)国内耕地撂荒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耕地撂荒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研究方向,国外的研究更多是研究群落多样性和农田景观动态等方面。(4)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尺度上耕地撂荒的成因、机制、影响、建议等方面,在大尺度上的研究较少,就遥感、大数据、网络数据模拟、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缺乏。本研究建议以后的研究应基于全球视野,进一步系统深入地探索耕地撂荒内容、成因、演变机理和影响,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和获取耕地撂荒的时空动态,尝试林草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农业模式,以便为治理撂荒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CITESPACE 可视化 治理 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完肯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杨梦凡 邱昆峰 +5 位作者 何登洋 黄雅琪 王玉玺 付男 于皓丞 薛宪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1-390,共20页
西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期间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地质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累计探明黄金储量大于1 200 t。然而,金矿床成因还存在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和与侵入体相关等多种观点。完肯... 西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期间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地质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累计探明黄金储量大于1 200 t。然而,金矿床成因还存在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和与侵入体相关等多种观点。完肯金矿床金资源量约3.5 t,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段,赋存于下三叠统隆务河组浅变质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近EW和NW-SE向断裂控制,主要发育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矿化,是区域内典型金矿床,也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开展岩石学、矿相学和载金硫化物地球化学研究,拟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并探讨其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完肯金矿床成矿作用可以分为3个阶段:成矿早阶段为黄铁矿(Py1)-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主阶段为黄铁矿(Py2)-毒砂-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晚阶段为石英-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阶段。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已检出的样品)显示黄铁矿金的含量(质量分数)为0.11%~0.24%,毒砂和闪锌矿金的含量分别为0.11%~0.28%和0.16%~0.37%。黄铁矿、毒砂样品中的金含量大多低于检测限,闪锌矿样品中金含量相对较高,70%的测点金含量高于0.15%,表明Au在硫化物中分布不均匀。黄铁矿Au/As值为0.007~0.20,均大于0.004,且在扫描电镜下未观察到自然金,表明完肯金矿床金主要以纳米级金颗粒或晶格金的形式赋存。此外,黄铁矿和毒砂中Fe-As、S-As的负相关关系揭示,Au主要是通过进入富As的八面体Fe结构位和化学吸附的方式进入载金硫化物。黄铁矿的Fe含量为45.41%~46.26%,S含量为51.48%~52.79%,其Fe/S(原子个数比)大于0.875,表明其为变质热液成因黄铁矿。成矿主阶段毒砂As含量为42.80%~46.52%,晚阶段闪锌矿Fe、Zn含量分别为1.77%~2.57%和63.75%~64.82%。进而,通过毒砂和闪锌矿温度计估算出成矿主阶段温度大致为(385±40)℃,硫逸度lgf(S2)为-7.55±1.45,成矿晚阶段温度为(251±7)℃,表明矿床形成于中高温变质热液流体作用。综合完肯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热力学模拟研究揭示,完肯金矿床金的主要络合形式为Au(HS)2-和Au(HS)0。大规模的水岩反应和强烈的围岩硫化作用,诱发成矿流体中HS-浓度降低,从而导致金溶解度降低和金-硫络合物失稳,形成含金硫化物。因此,硫化作用可能是完肯金矿床金沉淀的主导机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完肯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电子探针分析 金赋存状态 完肯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