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魏怀东
李亚
+3 位作者
丁峰
陈芳
周兰萍
胡小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0-598,共9页
运用区域空间和时间的平均视角,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累积距平、5a滑动平均等指标,对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过去50a,全流域及上、中、下游,降水量分别表现为减...
运用区域空间和时间的平均视角,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累积距平、5a滑动平均等指标,对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过去50a,全流域及上、中、下游,降水量分别表现为减少、减少、增加、增加状态,上游以1962年为转折点明显减少,中、下游从90年代起出现明显增加;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其中下游增加程度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上、中、下游分别以1987、1997和1987年为转折点出现明显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幅较大;全流域及上、中、下游,风速呈下降、增加、下降、下降状态,上游在90年代增幅明显,80年代至今逐渐趋于平稳,中游以10年为周期波动变化,下游以1984年为拐点明显下降,2000-2005年为最低阶段;湿度呈下降趋势,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下降较为明显,中游在90年代末出现大幅度降低,1999-2005年为最低时期;目前中、下游干旱程度有所缓解,今后一段时间内,全流域干旱程度将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气候倾向率
累积距平
5a滑动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被引量:
19
2
作者
袁宏波
张锦春
+3 位作者
褚建民
刘淑娟
唐进年
丁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04-2309,共6页
基于实地调查,依据基径和高度分级数据,通过年龄锥和年龄结构拟合函数分析库姆塔格沙漠3个典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种群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呈反"J"型曲线,目前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因其幼苗数...
基于实地调查,依据基径和高度分级数据,通过年龄锥和年龄结构拟合函数分析库姆塔格沙漠3个典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种群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呈反"J"型曲线,目前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因其幼苗数量相对较少使其增长受限;沙生柽柳种群年龄结构呈"铃"型曲线,虽然表现出类似稳定型种群特征,但由于幼龄植株数量很小,中龄级的植株数量比例较大,种群存在衰退威胁;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呈反转"S"型曲线,中、大龄级植株数量保证了种群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幼龄级数量较大,使种群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3个典型种群各自年龄结构特征使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胁,必须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维持种群结构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年龄结构
梭梭
沙生柽柳
胡杨
年龄锥
库姆塔格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特征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淑娟
袁宏波
+2 位作者
张锦春
褚建民
唐进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4-1881,共8页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区的典型植物梭梭、胡杨、沙生柽柳的种群特征及其地理、土壤、水分三类要素的7种因子进行实地样方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三种群生长与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是区域三种群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区的典型植物梭梭、胡杨、沙生柽柳的种群特征及其地理、土壤、水分三类要素的7种因子进行实地样方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三种群生长与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是区域三种群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表明区域环境严酷、土壤贫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明显。(2)海拔影响较小,并均与其它因子共同产生作用,表明地理因子对植物或植物种群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它因子的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3)水分对三种群的影响明显,且各不相同,水分与海拔高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影响了三种群的分布和种群发展。(4)水分是影响梭梭和胡杨种群分布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沙生柽柳的影响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地下水位及其矿化度特征。研究认为,由于库姆塔格沙漠区域长期地质及气候环境变化形成的土壤基质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匮乏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植物种群的保护与恢复存在较大难度,因此防治区域沙漠化发展、保护植物现有生境将是维持库姆塔格沙漠区域植物生长和种群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梭梭
沙生柽柳
胡杨
环境因子
库姆塔格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孜然根腐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
7
4
作者
刘淑娟
陈秀蓉
袁宏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1-485,共5页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孜然
根腐病
茄腐镰孢菌
尖镰孢菌
丝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河流域冬小麦晚霜冻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马尚谦
张勃
+6 位作者
唐敏
魏怀东
何航
魏堃
候启
李帅
杨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掌握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晚霜冻害的变化规律,基于1960-2016年6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0cm最低气温数据,计算霜冻频次、强度和变异系数,构建霜冻害危险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季晚霜冻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57年中晚霜...
为掌握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晚霜冻害的变化规律,基于1960-2016年6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0cm最低气温数据,计算霜冻频次、强度和变异系数,构建霜冻害危险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季晚霜冻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57年中晚霜冻出现在3月11日至4月15日,整体呈提前趋势,速率达到-2.49d·年-1(P<0.05),晚霜冻的提前结束使冬小麦灌浆停滞和籽粒发芽力丧失的风险降低。(2)在冬小麦生长季延长的背景下,57年中轻度、中度、重度晚霜冻的频次都呈现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14次·年-1(P<0.01)、-1.17次·年-1(P>0.05)、-5.81次·年-1(P<0.01)。年代变化上,重霜冻在灌浆至成熟阶段的频次在1980s上升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6.73次·年-1(P<0.05)。1961-1990年中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增加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1.80次·年-1(P<0.05);1981-2010年重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减少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3.46次·年-1(P<0.01)。(3)冬小麦晚霜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异较大,呈不同分布模式。以开始拔节的日期为起点,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在拔节后(1~5d)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大,分别达到0.63%、80.68%。中风险区在抽穗至开花阶段(12~15d)面积百分比最大(81.68%),较低风险区在灌浆至成熟阶段(16~57d)占比最大(57.49%)。不同程度的晚霜冻频次在不同的时间段减少速率不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期
晚霜冻
淮河流域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魏怀东
李亚
丁峰
陈芳
周兰萍
胡小柯
机构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0-59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1046)
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水坝建设的生态响应评估
甘肃省技术开发专项(1004TCYA011)
文摘
运用区域空间和时间的平均视角,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累积距平、5a滑动平均等指标,对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过去50a,全流域及上、中、下游,降水量分别表现为减少、减少、增加、增加状态,上游以1962年为转折点明显减少,中、下游从90年代起出现明显增加;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其中下游增加程度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上、中、下游分别以1987、1997和1987年为转折点出现明显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幅较大;全流域及上、中、下游,风速呈下降、增加、下降、下降状态,上游在90年代增幅明显,80年代至今逐渐趋于平稳,中游以10年为周期波动变化,下游以1984年为拐点明显下降,2000-2005年为最低阶段;湿度呈下降趋势,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下降较为明显,中游在90年代末出现大幅度降低,1999-2005年为最低时期;目前中、下游干旱程度有所缓解,今后一段时间内,全流域干旱程度将逐渐改善。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气候倾向率
累积距平
5a滑动平均
Keywords
Shiyang River Basin
climate change
climate trend rate
cumulative anomaly
5-year-slidingaverage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被引量:
19
2
作者
袁宏波
张锦春
褚建民
刘淑娟
唐进年
丁峰
机构
甘肃省
荒漠化
与风沙
灾害
防治
重点
实验室
-
省
部
共建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培育基地
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
院林业
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04-230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110800)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803RJZH0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13)
文摘
基于实地调查,依据基径和高度分级数据,通过年龄锥和年龄结构拟合函数分析库姆塔格沙漠3个典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种群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呈反"J"型曲线,目前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因其幼苗数量相对较少使其增长受限;沙生柽柳种群年龄结构呈"铃"型曲线,虽然表现出类似稳定型种群特征,但由于幼龄植株数量很小,中龄级的植株数量比例较大,种群存在衰退威胁;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呈反转"S"型曲线,中、大龄级植株数量保证了种群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幼龄级数量较大,使种群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3个典型种群各自年龄结构特征使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胁,必须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维持种群结构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种群年龄结构
梭梭
沙生柽柳
胡杨
年龄锥
库姆塔格沙漠
Keyword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Haloxylon ammodendron
Tamarix taklamakanensis
Populus euphratica
age pyramid
Kumtag desert
分类号
Q948.156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特征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淑娟
袁宏波
张锦春
褚建民
唐进年
机构
甘肃省
荒漠化
与风沙
灾害
防治
重点
实验室
-
省
部
共建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培育基地
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
院林业
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4-188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1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96RJZH015)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110800)
文摘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区的典型植物梭梭、胡杨、沙生柽柳的种群特征及其地理、土壤、水分三类要素的7种因子进行实地样方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三种群生长与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是区域三种群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表明区域环境严酷、土壤贫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明显。(2)海拔影响较小,并均与其它因子共同产生作用,表明地理因子对植物或植物种群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它因子的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3)水分对三种群的影响明显,且各不相同,水分与海拔高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影响了三种群的分布和种群发展。(4)水分是影响梭梭和胡杨种群分布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沙生柽柳的影响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地下水位及其矿化度特征。研究认为,由于库姆塔格沙漠区域长期地质及气候环境变化形成的土壤基质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匮乏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植物种群的保护与恢复存在较大难度,因此防治区域沙漠化发展、保护植物现有生境将是维持库姆塔格沙漠区域植物生长和种群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梭梭
沙生柽柳
胡杨
环境因子
库姆塔格沙漠
Keywords
factor analysis
Haloxylon ammodendron
Tamarix taklamakanensis
Populus euphratica envi-ronment factors
Kumtagh desert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孜然根腐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
7
4
作者
刘淑娟
陈秀蓉
袁宏波
机构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1-485,共5页
基金
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NFGSND0805)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160116)
文摘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关键词
孜然
根腐病
茄腐镰孢菌
尖镰孢菌
丝核菌
Keywords
Cucuminum cyminum L.root rot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usarium solani(mart.)Sacc.
Rhizoctonia sp.
分类号
S432.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河流域冬小麦晚霜冻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马尚谦
张勃
唐敏
魏怀东
何航
魏堃
候启
李帅
杨梅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24)
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6203110002)
文摘
为掌握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晚霜冻害的变化规律,基于1960-2016年6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0cm最低气温数据,计算霜冻频次、强度和变异系数,构建霜冻害危险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季晚霜冻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57年中晚霜冻出现在3月11日至4月15日,整体呈提前趋势,速率达到-2.49d·年-1(P<0.05),晚霜冻的提前结束使冬小麦灌浆停滞和籽粒发芽力丧失的风险降低。(2)在冬小麦生长季延长的背景下,57年中轻度、中度、重度晚霜冻的频次都呈现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14次·年-1(P<0.01)、-1.17次·年-1(P>0.05)、-5.81次·年-1(P<0.01)。年代变化上,重霜冻在灌浆至成熟阶段的频次在1980s上升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6.73次·年-1(P<0.05)。1961-1990年中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增加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1.80次·年-1(P<0.05);1981-2010年重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减少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3.46次·年-1(P<0.01)。(3)冬小麦晚霜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异较大,呈不同分布模式。以开始拔节的日期为起点,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在拔节后(1~5d)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大,分别达到0.63%、80.68%。中风险区在抽穗至开花阶段(12~15d)面积百分比最大(81.68%),较低风险区在灌浆至成熟阶段(16~57d)占比最大(57.49%)。不同程度的晚霜冻频次在不同的时间段减少速率不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期
晚霜冻
淮河流域
时空变化
Keywords
Winter wheat
Growth period
Late frost
Hazard index
Huaihe River basi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特征
魏怀东
李亚
丁峰
陈芳
周兰萍
胡小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袁宏波
张锦春
褚建民
刘淑娟
唐进年
丁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特征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因子分析
刘淑娟
袁宏波
张锦春
褚建民
唐进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孜然根腐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刘淑娟
陈秀蓉
袁宏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淮河流域冬小麦晚霜冻时空演变分析
马尚谦
张勃
唐敏
魏怀东
何航
魏堃
候启
李帅
杨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