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一代生长模型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少斌 王继卿 +4 位作者 成述儒 刘秀 闫伟 张保云 罗玉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7-182,共6页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一代的生长潜力并筛选理想的杂交组合,从而为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首次采用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了以特克塞尔(Texel)和白萨福克(WhiteSuffolk)为父本,以甘肃高山细毛...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一代的生长潜力并筛选理想的杂交组合,从而为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首次采用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了以特克塞尔(Texel)和白萨福克(WhiteSuffolk)为父本,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的杂交一代的早期生长过程。同时,比较分析了2杂交组合羔羊生长观测值和参数估计值,进而评价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拟合效果好,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特甘细生长曲线效果较好,Logistic模型拟合白萨甘细生长曲线效果较好。特甘细公、母羔的拐点日龄分别为60.15和56.24d,拐点体重公羔高出母羔0.73kg;白萨甘细公、母羔的拐点日龄分别为78.20和72.08d,拐点体重公羔高出母羔1.27kg。30~180日龄均表现为特甘细公、母羔累积生长高于白萨甘细公、母羔(P<0.05)。同时模型参数中最大日增重、瞬时生长率、相对生长率、成熟体重等均为特甘细大于白萨甘细,而T10-90平均值特甘细小于白萨甘细,说明特甘细早期生长强于白萨甘细。由此可以得出特甘细杂交组合要优于白萨甘细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一代绵羊 生长模型拟合 参数估计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BMPR1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焦丹 刘秀 +4 位作者 李少斌 王继卿 闫伟 李文浩 罗玉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绵羊BMPR1B基因进行分析,并了解其功能和结构,为进一步探讨BMPR1B基因在绵羊生长繁殖以及绵羊卵泡生长和分泌和产羔率等研究奠定遗传信息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1β(bone morphog...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绵羊BMPR1B基因进行分析,并了解其功能和结构,为进一步探讨BMPR1B基因在绵羊生长繁殖以及绵羊卵泡生长和分泌和产羔率等研究奠定遗传信息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1β(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beta,BMPR1B)基因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潜在信号肽剪切位点、蛋白跨膜螺旋结构、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蛋白保守结构域、亲疏水性和编码产物进行功能预测分析,及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结果】绵羊BMPR1B基因CDs编码蛋白质的502个氨基酸残基中,带电荷氨基酸、疏水氨基酸和极性氨基酸含量较高.相对分子量为56 907.4U,理论等电点pI为7.78;亚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不属于分泌蛋白;无信号肽序列;预测含有32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糖基化位点;存在一段跨膜结构且分别有一个GS和S-TKc的结构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预测该蛋白在翻译和脂肪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结论】绵羊BMPR1B蛋白包含502个氨基酸,为细胞核合成蛋白,该蛋白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是磷酸化,在细胞内主要行翻译和脂肪代谢作用.蛋白二级结以无规卷曲为主,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缠绕折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骨形态发生蛋白1β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菊粉和单宁后肉羊的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 被引量:6
3
作者 梁雪 赵芳芳 +5 位作者 刘巧玲 何兆华 孙红先 席启明 樊慧梅 李少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59-1465,共7页
选用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湖羊公羔(断奶)24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1%菊粉(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菊粉+2%单宁(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1%菊粉+2%单宁+4%聚乙二醇(试验Ⅲ组)... 选用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湖羊公羔(断奶)24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1%菊粉(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菊粉+2%单宁(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1%菊粉+2%单宁+4%聚乙二醇(试验Ⅲ组),测定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料重比(FCR)、养分表观消化率、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pH、熟肉率、系水力、剪切力和肉色,分析饲粮中添加菊粉和单宁对湖羊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间ADG、DMI、FCR、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以及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熟肉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而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剪切力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及试验Ⅲ组(P<0.01);对照组pH_(45min)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pH_(45min)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24 h肉色亮度、肉色红度、肉色黄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且菊粉与单宁对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较明显的影响。综上可知,菊粉单独添加或菊粉和单宁共同添加对湖羊的系水力、剪切力和肉色以及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单宁 肉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补饲对那曲牦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沙玉柱 张伟 +5 位作者 胡江 左志 石斌刚 赵志东 张成福 刘秀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3期30-33,96,共5页
[目的]为明确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日增重和采集血液去分析补饲精饲料对不同年龄那曲牦牛生长速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岁、3岁牦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岁、4岁(P<0.05)... [目的]为明确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日增重和采集血液去分析补饲精饲料对不同年龄那曲牦牛生长速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岁、3岁牦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岁、4岁(P<0.05);在不同年龄间,牦牛各个年龄的试验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1岁、2岁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岁、4岁试验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阶段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差异极显著(P<0.01),钙(Ca)、磷(P)和尿素氮/肌酐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年龄的牦牛在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各项生化指标中补饲牦牛的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1),钙(Ca)和尿素氮/肌酐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磷(P)显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结论]表明冷季补饲有效补充了那曲牦牛的机体能量,为其机体冷季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动力,从而提高了其越冬能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饲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用抗病草地型藏绵羊新类群选育
5
作者 才让闹日 石红梅 +3 位作者 杨勤 丁考仁青 徐海 王继卿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甘肃省是中国6大牧区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地域优势。与其他区域相比,青藏高原区环境污染少,藏绵羊以天然放牧形式饲养,已成为中国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所产羊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甘肃省藏绵... 甘肃省是中国6大牧区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地域优势。与其他区域相比,青藏高原区环境污染少,藏绵羊以天然放牧形式饲养,已成为中国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所产羊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甘肃省藏绵羊现存栏200万只左右,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及天祝县。藏绵羊分草地型和山谷型两种类型。草地型藏羊是甘南藏羊的主体,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优良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地型 新类群 选育 抗病 肉用 无公害畜产品 草食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