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关于自主育成草种品种权权益保护的声明
1
作者 《甘肃林业》 2025年第3期48-48,共1页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以服务生产、生态为目标,在草种培育方面不断创新,自2010年以来育成新品种7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享有植物新品种品种权,为有效保护我站自主育成的新...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以服务生产、生态为目标,在草种培育方面不断创新,自2010年以来育成新品种7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享有植物新品种品种权,为有效保护我站自主育成的新品种合法权益,促进草种产业健康发展,特就自主育成的草种品种权权益保护有关事项声明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益保护 品种权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鹏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12期19-20,共2页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概括了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草原技术 推广体系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融合背景下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任越 杨浩 +2 位作者 张贞明 李智燕 李新媛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第11期11-14,共4页
通过调研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当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旨在为构建新时代草原技术推广体系、提升草原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林草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林草融合 草原技术推广体系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天亮 冯今 +4 位作者 吴江 许国成 王俊梅 常明 王瑾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多年来,甘肃省将草原虫害的发生和防治视为草原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为了实现对草原虫害由应急防治到有效管控的过渡,在全国畜牧总站的带领和指导下,甘肃省开展了一系... 多年来,甘肃省将草原虫害的发生和防治视为草原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为了实现对草原虫害由应急防治到有效管控的过渡,在全国畜牧总站的带领和指导下,甘肃省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并积极将研究成果推广到生产实际当中,2011~2016年累计实施生物防治91.27万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一步将从长效机制的研究、实际效果的宣传以及相应设备的配备入手,形成完备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确保草原保护工作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草原虫害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精度耕地识别模型构建--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5
作者 麦晶晶 冯琦胜 +5 位作者 王瑞泾 封森耀 金哲人 张忠雪 梁天刚 金加明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2,共14页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重要的物质基础,耕地的准确识别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构建高精度的耕地识别模型,本研究基于空间云计算平台使用Sentinel-1/2数据,构建不同特征类型组合,通过特征重...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重要的物质基础,耕地的准确识别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构建高精度的耕地识别模型,本研究基于空间云计算平台使用Sentinel-1/2数据,构建不同特征类型组合,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对耕地识别特征进行筛选,形成最优特征集合,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对甘肃省张掖市2021年度的耕地进行识别,同时对比分析了各分类器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使用植被指数特征、雷达特征和地形特征的特征类型组合能够把分类精度提升到91.32%;在研究区耕地识别中表现较好的特征有海拔(elevation)、雷达VH极化通道及归一化水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等;在张掖市耕地识别中,RF算法优势明显,总精度达90.04%,Kappa系数为0.79,基于RF模型得到的张掖市耕地面积为58.5万hm^(2),面积占比为15.4%。本研究实现了张掖市耕地的精确识别,可为该地区耕地制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识别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哨兵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霞 刘兴明 +7 位作者 孙斌 姜佳昌 俞慧云 吴丹丹 杜笑村 王红霞 贾晶晶 杨红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7,共11页
为评估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甘肃省2005-2018年草原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以及植被指数和气象等参数,构建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 为评估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甘肃省2005-2018年草原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以及植被指数和气象等参数,构建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甘肃省草原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更适宜于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基于筛选后的17个变量的Rborist随机森林模型的反演精度最高,R^(2)为0.758。2)甘肃省草原地上生物量均值介于828.21~1 118.71 kg·hm^(-2),近20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幅度为8.13 kg·hm^(-2)(P <0.05)。3)甘肃省47.41%的草原呈恢复趋势,26%的草原保持稳定,而26.59%的草原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前向特征选择算法 随机森林 植被指数 生物量反演 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资源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流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红梅 《甘肃畜牧兽医》 2018年第9期77-80,共4页
野外调查是草原调查工作的基础,2013年以来,甘肃省开展了草原资源调查,采用了遥感、GIS及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地面调查方法和技术流程做了阐述,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难点作了分析,为今后草原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草原资源 野外调查 技术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定西4种牧草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征评价
8
作者 潘发明 龚凯 +6 位作者 刘婷 杜妮妮 莫负涛 魏立明 安德海 王世诚 郑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5-195,共11页
为评价甘肃省定西市4种牧草的营养价值和体外发酵特征,本试验从定西市安定区采集紫花苜蓿和燕麦干草各30份,红豆草和白三叶各15份,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牧草的常规养分,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测定牧草的蛋白质和... 为评价甘肃省定西市4种牧草的营养价值和体外发酵特征,本试验从定西市安定区采集紫花苜蓿和燕麦干草各30份,红豆草和白三叶各15份,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牧草的常规养分,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测定牧草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并用体外产气试验评价4种牧草的体外发酵特性。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4种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基本都在50%以上,干物质(DM)、粗灰分(Ash)、有机物(OM)、CP等常规养分的变异系数(CV)较小,纤维类物质的CV较大。4种牧草的PB_(1)+PB_(2)+PB_(3)含量均在80%左右,白三叶PA、PB_(1)和PC含量最高,但PB_(2)+PB_(3)含量低于其他3种牧草,燕麦干草的PC含量最低;燕麦干草中CA含量最高但CB_(2)含量较低,而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白三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CB_(2)为主,4种牧草的CC含量均较低。红豆草和白三叶的体外发酵产气量高于其他两种牧草,甲烷产量相对较低。4种牧草体外发酵液pH和NH_(3)-N浓度较为稳定且CV也较小,但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体外发酵VFA产量较高而白三叶和燕麦干草体外发酵VFA产量较低,CV也很大。说明4种牧草均是有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较高的优质牧草,但瘤胃降解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 牧草 营养价值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3
9
作者 潘冬荣 闫浩文 +5 位作者 韩天虎 孙斌 姜佳昌 柳小妮 李霞 王红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60-1868,共9页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安全 当量因子法 价值贡献率 生物量 草原类型 草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产草量动态监测模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斌 王炳煜 +5 位作者 冯今 姜佳昌 潘冬荣 王惠 王红霞 韩天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88-1996,共9页
利用MODIS数据和地面实测资料,研究了甘肃省不同草原区的最适草原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反演了甘肃省2005-2009年的草原产草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和反演模型类型存异,其中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 利用MODIS数据和地面实测资料,研究了甘肃省不同草原区的最适草原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反演了甘肃省2005-2009年的草原产草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和反演模型类型存异,其中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RVI、模型类型为对数模型,甘南高原草甸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EVI、模型类型为指数模型,而黄土高原温性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NDVI、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甘肃省2009年草原总产鲜草3 718.30万t,整体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变化过程,形成3个高产中心,分别是甘南高原、祁连山北麓中东段和陇南南部。与1985年相比,2005年草原明显减产(相对变化率V=19.34%),但2005-2009年间甘肃省草原产草量有总体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产草量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地退化概况分析——基于甘肃省第一、二次草原普查数据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霞 潘冬荣 +5 位作者 孙斌 姜佳昌 俞慧云 王红霞 杜笑村 吴丹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利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第一次草原普查的历史资料和2014-2017年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的外业调查数据,选取产草量、可食草产量、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参照草地退化国家标准,通过反距离插值法分... 利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第一次草原普查的历史资料和2014-2017年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的外业调查数据,选取产草量、可食草产量、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参照草地退化国家标准,通过反距离插值法分析当前甘肃省草地退化现状。结果表明:甘肃省退化草原面积1.79×10^(7)hm^(2),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69.65%,其中轻度退化面积占23.81%,中度退化占47.27%,重度退化占28.92%。退化最严重的草原类型为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退化较轻的草原类型为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反距离插值 评价指标 植被覆盖度 产草量 可食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草原火灾实时监测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贵霖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7-91,共5页
运用遥感技术和“3S”手段,判识和分析草原火灾发生与火灾蔓延的变化规律,针对性地提出草原火灾扑救与控制措施、途径和方法,认为遥感技术是草原火灾控制与实时监测的主要方法。大量的“天地”资料对比研究表明,草原火灾是破坏草地生态... 运用遥感技术和“3S”手段,判识和分析草原火灾发生与火灾蔓延的变化规律,针对性地提出草原火灾扑救与控制措施、途径和方法,认为遥感技术是草原火灾控制与实时监测的主要方法。大量的“天地”资料对比研究表明,草原火灾是破坏草地生态平衡、危害草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甘肃草原火灾发生与气候、植物群落的盖度和地上可燃物量关系密切,火源以自燃和人为为主。通过对甘肃草原火灾遥感监测和火灾蔓延规律探析,实现了利用“3S”技术准确探测火灾热点的变化规律,对火灾等级估计精度超过了86%,与先进的通讯技术相结合的遥感监测准确率高于其他任何方式,传递信息的准确性高、速度最快,为决策部门及生产部门适时指导和控制草原火灾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与指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草原火灾 控制 监测 规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2001—2015年甘肃省天然草原的时空动态监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炳煜 韩天虎 孙斌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39-41,共3页
利用MODIS NDVI数据,通过对草原植被指数及其变异系数的分析,对甘肃省各市州各类天然草原近15年(2001—2015)植被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甘肃省天然草原区NDVI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只有甘南... 利用MODIS NDVI数据,通过对草原植被指数及其变异系数的分析,对甘肃省各市州各类天然草原近15年(2001—2015)植被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甘肃省天然草原区NDVI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只有甘南州略呈整体下降趋势。甘肃省天然草原非常稳定的面积占26.8%,稳定的面积占44.9%,脆弱的面积占23.5%,很脆弱的面积占4.8%。甘肃省南部、祁连山沿线为稳定区域,兰州和白银、山丹县、肃南县西北角为三片脆弱区域,河西地区草原稳定性成条带分布,河东地区成块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天然草原 草原类 NDVI 变异系数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2021年草原有害生物发生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鹏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60-62,共3页
草原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对2021年甘肃省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结合2021... 草原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对2021年甘肃省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结合2021年冬季气温、降水情况和草原植被长势情况等因素,预测了2022年甘肃省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原害鼠 草原害虫 毒害草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红梅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64-67,共4页
文章主要论述了甘肃省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治理草原退化的一些对策,以供草原生态和保护方面的政府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原生态 环境保护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和利用对策建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汝富 金加明 张永辉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第11期64-68,共5页
针对甘肃省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和利用现状,笔者采用实地查看、座谈讨论、听取汇报等方式,分析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对策和建议,为区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及甘肃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原 生态 退化治理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种质量认证发展现状、制约因子及对策建议——以甘肃为例
17
作者 孟祥君 慕彪彪 +4 位作者 杨浩 朱文静 刘颖 胡小文 韩天虎 《中国种业》 2025年第7期39-44,共6页
种子认证制度是保障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基础,是国际公认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作为我国草种业发展大省实施草种质量认证对于促进甘肃省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国内外种子认证制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 种子认证制度是保障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基础,是国际公认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作为我国草种业发展大省实施草种质量认证对于促进甘肃省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国内外种子认证制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开展草种质量认证试点工作的情况,重点围绕2020-2024年甘肃省开展草种质量认证试点工作背景、工作方法、技术路线、工作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分析并指出甘肃省在开展草种质量认证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草种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技术体系、队伍建设、加大试点力度逐步推行草种质量认证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种 种子认证 种子真实性 品种纯度 质量控制 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人工种草技术和管护措施研究
18
作者 施昌玉 《种子科技》 2024年第6期58-60,共3页
为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分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当前面临的环境挑战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选择适宜草种、种植技术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方法,在草原管护措施方面,探讨了常规管护、生态修复策略以及管护效... 为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分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当前面临的环境挑战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选择适宜草种、种植技术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方法,在草原管护措施方面,探讨了常规管护、生态修复策略以及管护效果的评估方法,特别提到了草地与畜牧业相互配套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人工种草 生态保护 管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3S技术一体化集成为基础的甘肃省肃州区草地资源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文娣 王国生 +4 位作者 王中华 程文定 李新媛 陈兴荣 俞联平 《中国草食动物》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利用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数据,结合相关专业图件和知识,完成了肃州区天然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产量估测。将肃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3个草地类(8... 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利用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数据,结合相关专业图件和知识,完成了肃州区天然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产量估测。将肃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3个草地类(8个亚类),4个草地组,10个草地型,确定肃州区天然草地面积为16.83万hm2,理论载畜量3.86万个羊单位,并对其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为肃州区天然草地资源合理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草地资源调查 生产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
作者 王慧慧 张永辉 +5 位作者 张洁 刘兴明 王彦 马爱霞 张蔚 高丽丽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47-53,共7页
草食畜牧业作为甘肃省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0—2022年甘肃省牲... 草食畜牧业作为甘肃省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0—2022年甘肃省牲畜饲养情况、畜产品产量以及各地牲畜饲养情况,总结了近年来省内草食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通过分析得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持续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奶业振兴步伐加快、饲草料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的显著成效,进入了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新阶段,总体稳中向好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持续加大粮改饲力度、做好粪污处理等工作,加快推进良种繁育和规模化养殖、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进品牌建设,全面提高省内草食畜牧业综合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畜牧业 甘肃省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