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县域尺度的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
1
作者 刘艺欣 裴婷婷 +1 位作者 陈英 谢保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3-1693,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之一。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2年甘肃省85个县(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乡...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之一。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2年甘肃省85个县(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乡村振兴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2个维度的发展增速最为明显。(2)甘肃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高水平区分布在河西地区,低水平区主要集中在河东地区。(3)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甘肃省85个县域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逐步收敛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稳态性。据此,提出依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精准化政策以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发展水平 时空分异 县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庞伟亮 赵强军 +2 位作者 郭思岩 薛著辉 石斌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0期84-88,共5页
本研究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耕地分布按照“地貌+适宜性”双要素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划分耕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区域,为差别化保护耕地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地貌分区来看,耕地... 本研究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耕地分布按照“地貌+适宜性”双要素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划分耕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区域,为差别化保护耕地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地貌分区来看,耕地主要位于陇中黄土高原区,现状耕地为2983173hm^(2),占区域总面积83.75%,说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流域耕地重点保护的区域。从适宜性分区来看,黄河流域耕地适宜性等级主要以Ⅰ级(最优)、Ⅱ级(良好)、Ⅲ级(一般)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4.04%,主要分布在古浪、景泰、兰州新区、靖远、平川等区域的平原区,会宁、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河谷川地及塬面区域,限制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为高程、地形起伏度、耕作基础条件(路网密度)、耕地集中度。从综合分区来看,北山山地、河西走廊以Ⅰ级(最优)为主,甘南高原、陇南山地主要以Ⅲ级(一般)和Ⅳ级(较差)为主,陇中黄土高原、祁连山地主要以Ⅰ级(最优)、Ⅱ级(良好)、Ⅲ级(一般)为主,说明甘南高原、陇南山地耕地整体适宜性较差,北山山地、河西走廊、陇中黄土高原、祁连山地耕地适宜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耕地 适宜性评价 分区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三普盐碱地补充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经验交流
3
作者 蔡国斌 吕文军 +8 位作者 何瑞东 陈亚伟 傅亲民 崔艳琳 靳军 于飞 张晶中 张美兰 姜万礼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3期15-16,共2页
甘肃省在土壤三普盐碱地补充调查中,针对省内复杂地形和广泛分布的盐碱地特点,创新构建了“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样点布设与校核方案。通过搭建内、外业一体化平台,采用“管理端+应用端”作业模式和“一上一下一评审”工作流程,结合... 甘肃省在土壤三普盐碱地补充调查中,针对省内复杂地形和广泛分布的盐碱地特点,创新构建了“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样点布设与校核方案。通过搭建内、外业一体化平台,采用“管理端+应用端”作业模式和“一上一下一评审”工作流程,结合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对1 679个样点的精准布设与校核。项目运用“渔网模型”初设样点,结合盐渍化程度分布图人工调整,并通过移动APP实地校核,显著提升了样点布设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校核效率提高40%。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沟通机制,实施“日报告、周会商、月总结”工作制度,32天内完成全省29个县(市、区)的校核任务。该实践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其“多源数据融合+实地验证”双轨调查模式为全国盐碱地专项调查提供了可借鉴的“甘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盐碱地调查 样点布设 多源数据融合 校核方案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空间保护格局影响因素及整治规划对策——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景生鹏 陈亚伟 +3 位作者 周孝明 康鸿杰 尤凤 王丽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4-444,共11页
[目的]通过对耕地保护现状空间格局成因及其空间相关性分析,划分科学的耕地整治规划分区,为进一步优化崆峒区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科学利用、保护耕地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多目标决策法、Sp... [目的]通过对耕地保护现状空间格局成因及其空间相关性分析,划分科学的耕地整治规划分区,为进一步优化崆峒区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科学利用、保护耕地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多目标决策法、Spreaman秩相关法、聚类分析法,选取耕地坡度、耕地保护政策、城镇化影响来分析耕地景观格局现状与其在空间上的存在的协同或权衡关系,构建耕地保护格局相关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研究区整体上耕地景观格局指数2010—2022年上升3.55%,耕地集聚程度大部分区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整个过程中呈现波动。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各乡镇耕地布局特征及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明显。(2)耕地保护指数2022年较2010年上升315.30%,2°~6°耕地增加120.96%,15°~25°耕地减少32.64%,>25°耕地减少100%,耕地质量提升明显,与耕地景观格局在空间上高度协同;城镇化影响指数呈上升趋势。2010—2022年城镇化影响指数上升25.17%,城镇化对耕地布局影响加大,与耕地景观格局在空间上存在权衡关系。(3)划分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耕地质量提升一般区、耕地新增开发潜力区、耕地协调保护区等4个耕地整治规划单元。[结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耕地布局特征各乡镇差异性明显,耕地整体保护成效明显。影响研究区耕地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因素、城镇开发影响以及农民种植意愿和耕地保护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格局 影响因素 整治规划 秩相关法 崆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肃地区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评价
5
作者 杨航 林刚 +3 位作者 王诗涛 杨君娟 李治 赵雅姣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218-722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评价采集自甘肃地区的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为其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收集平菇、金耳、猴头菇、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菇、灵芝菌糠,对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本试验旨在评价采集自甘肃地区的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为其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收集平菇、金耳、猴头菇、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菇、灵芝菌糠,对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种食用菌菌糠的感官品质评价以平菇菌糠的总分最高,其次为杏鲍菇和猴头菇菌糠。金针菇和杏鲍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含量均为8.28%,显著高于平菇、金耳、灵芝、榆黄菇和猴头菇菌糠(P<0.05);灵芝和金针菇菌糠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显著低于猴头菇和杏鲍菇菌糠(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用菌菌糠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出菇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出菇量和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在7种食用菌菌糠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且总解释率为94.82%。隶属函数分析显示,7种食用菌菌糠的饲用价值排名为平菇菌糠>灵芝菌糠>猴头菇菌糠>杏鲍菇菌糠>金耳菌糠>金针菇菌糠>榆黄菇菌糠。综上可知,在7种食用菌菌糠中,平菇和灵芝菌糠的饲用价值较高,更适合进行饲料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菌糠 营养品质 感官品质 相关性分析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以临夏州为例
6
作者 胡玉明 《当代农机》 2025年第7期33-34,共2页
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治理为目标,以临夏州为例,探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按照评价生态基地-构建修复格局-进行修复分区-确定重点区域-确定重点项目-投资匡算与实施保障的方法,为推进... 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治理为目标,以临夏州为例,探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按照评价生态基地-构建修复格局-进行修复分区-确定重点区域-确定重点项目-投资匡算与实施保障的方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规划 农业 生态 城镇 思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时空分异及态势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全喜 孙鹏举 +2 位作者 刘学录 任君 刘永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1-279,共9页
以甘肃省土地开发强度与土地供给能力的协调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计算模型、协调度模型和R/S分析方法研究了2001—2016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时空格局分异及态势,以期对国土开发利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推进提供参考... 以甘肃省土地开发强度与土地供给能力的协调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计算模型、协调度模型和R/S分析方法研究了2001—2016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时空格局分异及态势,以期对国土开发利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推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甘肃省土地开发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土地供给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基本保持在0.4左右。(2)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时间上呈现上升—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从河西走廊地区向陇东、陇南地区递增的空间格局,且河西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协调状态不稳定,协调等级较低。(3)各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仍然会以延续过去变化态势为主,其中张掖市具有较强持续性,而其余地区持续性相对较弱。整体上,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仍十分明显。为了满足将来土地开发利用的需求,各市州要明确发展定位,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调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强度 土地供给能力 空间协调度 时空分异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实践与建议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映祥 杨繁 宁娜 《中国矿业》 2023年第7期50-54,共5页
甘肃省通过省级政府层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积极研制发布省级绿色矿山标准、起草绿色矿山建设及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监督管理等工作,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结合甘肃省绿色矿山建... 甘肃省通过省级政府层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积极研制发布省级绿色矿山标准、起草绿色矿山建设及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监督管理等工作,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结合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面临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重要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资源型地区发展现实需要、省级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更加重视等形势与具体要求,对其更好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完善绿色矿山评价指标、有效开展第三方评估、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等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绿色矿山 管理实践 矿产资源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抗剪强度改进的压实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振华 邓辉 张永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0,共9页
压实度是影响填方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不同压实度下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设计了不同压实度下填方边坡工况,分析并建立了压实土体本构关系模型,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分析了变形破坏趋势,确定极限抗剪强度。采用Bishop方法计算... 压实度是影响填方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不同压实度下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设计了不同压实度下填方边坡工况,分析并建立了压实土体本构关系模型,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分析了变形破坏趋势,确定极限抗剪强度。采用Bishop方法计算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在不考虑土体侧向变形的情况下,计算得出边坡稳定性系数和填土外加应力作用下导致的沉降变形值,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填方边坡稳定性防护对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分析出填方边坡变形情况,有效降低了稳定性分析误差,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度 填方边坡 稳定性 防护对策 抗剪强度 沉降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软件的平凉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宁娜 《中国矿业》 2023年第8期26-33,共8页
规划是保护和发展的前提,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研究平凉市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情况,进而分析平凉市、甘肃省和全国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支撑度。结合国内、甘肃省内以及平凉市域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研究... 规划是保护和发展的前提,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研究平凉市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情况,进而分析平凉市、甘肃省和全国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支撑度。结合国内、甘肃省内以及平凉市域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研究,科学研判2025年和2035年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规模及其变化趋势,结合现代产业空间布局和开发利用现状,为平凉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三区三线”的空间分析,统计得到已设探矿权压占生态红线范围面积40.40 km^(2),压占耕地面积约20.82 km^(2),压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2.48 km^(2)。勘查规划区块压占耕地面积约289.02 km^(2),压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33.43 km^(2),压占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5.00 km^(2)。已设采矿权压占生态红线面积53.28 m^(2),压占耕地面积41.91 km^(2),压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6.73 km^(2),压占城镇开发边界4.49 km^(2)。开采规划区块与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冲突明显,压占面积分别为152.33 km^(2)、124.43 km^(2)、20.52 km^(2)。此外,对存在的空间冲突问题,提出了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矿产资源 保护利用 ArcGIS软件 平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甘肃省榆中县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卜春燕 米成林 汪延彬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28-32,共5页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建立县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运用"重点因素划定"方法划分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区并确定主导因素,布设监测样点。对样点的主导因素进行监测,获取样点等别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各监测样点代表面积,进而估...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建立县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运用"重点因素划定"方法划分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区并确定主导因素,布设监测样点。对样点的主导因素进行监测,获取样点等别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各监测样点代表面积,进而估算出渐变类型分区、县域耕地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2017年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成果,榆中县耕地国家利用等级平均提高0.38等。榆中县耕地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灌溉保证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干旱瘠薄型和山地干旱型分区灌溉保证率未发生变化,肥力提升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降低趋势。为了提升榆中县耕地质量,对于无灌溉保证率的问题,需实施引灌工程进行解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则需通过长期持续的测土配方施肥或农家肥大量施用等手段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别 渐变类型分区 监测样点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雯 侯青青 裴婷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1129,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向人类福祉转化的有效中介工具,研究其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坡度作为地形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着区域产水服务、土壤保持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InVEST模型测算甘肃河东...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向人类福祉转化的有效中介工具,研究其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坡度作为地形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着区域产水服务、土壤保持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InVEST模型测算甘肃河东地区1995-2020年产水量、碳储量和土壤保持量3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坡度效应及其重要性分级,分析了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对其坡度影响阈值进行了定量识别,相较于以往基于地形梯度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该文更为全面明确的反映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应随坡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20年甘肃河东地区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碳储量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3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现出陇中和陇东高原较低,陇南山地和甘南高原较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产水量和碳储量随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坡度达到第Ⅷ级(25°-35°)时最高,土壤保持量随坡度增大持续增加,在坡度到第Ⅸ级(>35°)时最高。3)低坡度等级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般区和一般重要区,中高坡度上则以中度和高度重要区为主。当坡度超过最高阈值后,坡度增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强度趋于减弱。4)一般区、一般重要区、中度重要区和高度重要区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阈值分别为17.2°、9.6°、11.9°、20.5°。研究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未来土地整治工程优化调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时空演变 坡度 阈值效应 甘肃河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东南缘敦煌地块内大敖包沟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鸿杰 苏欣 +7 位作者 王永豪 周超 张治国 景生鹏 宁娜 曾进 王东阳 严雨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9-1254,共16页
大敖包沟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产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缘敦煌地块内,研究其成岩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敦煌地块内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及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U-Pb年代学、Sr-Nd-Hf同位素以及主、微量元素... 大敖包沟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产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缘敦煌地块内,研究其成岩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敦煌地块内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及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U-Pb年代学、Sr-Nd-Hf同位素以及主、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大敖包沟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31.7±7.3)Ma(早石炭世),岩石具有较低Mg#(33.45~71.55),轻稀土LREE(La_(N)/Yb_(N)=6.23~15.19)和亲石元素(Rb、Th、U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等)亏损,以及微弱的Eu负异常(δEu=0.66~1.08)特征;AFM和Ni/Cu-Pd/Ir图解显示岩石属于拉斑系列。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本文认为大敖包沟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其原生岩浆来源于部分熔融的岩石圈地幔,为高镁拉斑玄武岩浆,具有向钙碱性演化趋势,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过分离结晶、地壳物质混染和铜镍硫化物熔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岩浆源区 敦煌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草地物候变化特征及其月际滞后效应
14
作者 屈鹏 李真 +2 位作者 王君艳 高玉峰 康鸿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5,共8页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该区域单月气候变化对物候滞后影响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以遥感数据MODIS(MOD13A2)NDVI为数据源,采用动态阈值法反演2000-2023年青藏高...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该区域单月气候变化对物候滞后影响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以遥感数据MODIS(MOD13A2)NDVI为数据源,采用动态阈值法反演2000-2023年青藏高原草原植被物候变化。结果显示:①青藏高原降水和气温变化具有明显地带性规律,降水西低东高;气温整体呈西低东高趋势。②第111~192 d为返青期SOS发生的主要时间范围,占总面积的61.21%;第227~283 d为EOS发生的主要时间范围;LOS主要发生时间集中在第92~233 d。③2月气温与SOS正相关区域占比例最高,为55.96%;EOS与7-11月气温相关性表现为:越靠近11月,正相关区域面积越大,其中10月气温与EOS正相关面积达78.79%。主要结论为:①青藏高原SOS在2000-2023年整体呈提前趋势,而EOS则表现出推迟趋势。②SOS与生长季前期2月降水负相关,EOS与生长季末期8月降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物候变化 年均温 年降水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改梯土壤质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欣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8,共5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粮食产能的提高。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坡改梯项目为例,研究了该项目实施1,3,5 a及10 a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情况。结...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粮食产能的提高。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坡改梯项目为例,研究了该项目实施1,3,5 a及10 a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坡改梯工程实施对土壤质量影响显著。在实施坡改梯1 a后,受土壤推翻和水土流失影响,土壤质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提高,而随着坡改梯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显著提高。在坡改梯实施10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较坡耕地高出108.45%,土壤的结构破坏率较坡耕地降低了21.67%;全氮、有机质及有机碳分别较坡耕地提高了144.68%,155.35%以及104.2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坡耕地提高了125.65%及56.42%;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分别提高了95.16%,83.32%以及2.90%。土壤呼吸强度与坡改梯年限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10 a后较坡耕地增幅达90.10%。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性特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抗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改梯 土壤质量 质量效应 土地整治 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州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阳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57-61,共5页
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以为土地规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研究了2010—2016年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建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联系,以期为缓和该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 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以为土地规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研究了2010—2016年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建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联系,以期为缓和该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甘州区土地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变化显著,其中建设用地变化率最大,主要由耕地和水域转入。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耕地面积总体有所增加,呈先增后减的特点。林地、草地、园地和水域面积变化幅度较小,且均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强烈,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逐渐降低,主要由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和水域面积减少所致。因此,政府应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实证研究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军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5期36-37,共2页
具备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的土地整治规划能够促进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提出了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地整治规划评价体系及完善对策等措施,使土地整治工作得到合理规划。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影响 生态环境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景泰川地区盐碱化土地综合治理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丽丽 魏丽慧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6期105-108,共4页
景泰川是中国西北地区及其重要的引黄灌溉区,但由于灌水活动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上涨,农业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同时,景泰川西北部与中国腾格里荒漠的南缘相接,多风干燥问题严峻,人们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荒漠继续向东南部扩散,吞没了耕地,... 景泰川是中国西北地区及其重要的引黄灌溉区,但由于灌水活动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上涨,农业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同时,景泰川西北部与中国腾格里荒漠的南缘相接,多风干燥问题严峻,人们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荒漠继续向东南部扩散,吞没了耕地,危及着农业。为了减缓土壤盐分和沙漠化问题,如何找到有效办法来稳定农业盐分和土壤荒漠化的防治,缓解当前地下水位增长和自然资源紧缺的问题,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对甘肃景泰川地区盐碱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水利、农业和生物技术等几个方面改良措施,以实现对土壤盐碱化的综合治理,从而为甘肃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川地区 盐碱化土地 治理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关联模型及其应用:以牛首山西麓地区为例
19
作者 刘嘉伟 陈奉川 +3 位作者 刘高 武耀栋 玄书晨 于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29-14135,共7页
为客观地确定泥石流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而准确合理地评价泥石流的危险性,构建了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评价模型。针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因子权重确定的局限性,结合三角模糊理论,提出了动态分辨系数,根据不同泥石流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 为客观地确定泥石流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而准确合理地评价泥石流的危险性,构建了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评价模型。针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因子权重确定的局限性,结合三角模糊理论,提出了动态分辨系数,根据不同泥石流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各因子的分辨系数并确定相应权重,进而建立适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动态灰色关联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价了牛首山西麓地区7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考虑各沟实际情况和因子特征的动态分辨率并据此计算因子权重,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关联模型能扩大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并提高分辨率,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该研究可为泥石流灾害环境的危险评估和工程分析提供合理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灰色关联模型 模糊理论 动态分辨系数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土空间之规 拓乡村振兴之域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亚男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4期138-140,共3页
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规划作为最基础的一级,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征程中,制定并实施精细化、人性化的村庄规划,既有助于激发乡村发展... 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规划作为最基础的一级,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征程中,制定并实施精细化、人性化的村庄规划,既有助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能够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对实现乡村经济繁荣与生态宜居并重的美好愿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振兴发展展开探讨,首先对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阐析,其次论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旨在为各地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宜居 内生动力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