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区系组成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焦健 田波生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61,共5页
甘肃文县让水河流域的珙桐群落,是目前该种群自然分布的最北残遗。通过群落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①该区域珙桐群落的植物约有种子植物169种,分属于66科,123属;②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分布型属约占70.7%,并在群落各... 甘肃文县让水河流域的珙桐群落,是目前该种群自然分布的最北残遗。通过群落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①该区域珙桐群落的植物约有种子植物169种,分属于66科,123属;②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分布型属约占70.7%,并在群落各层的区系组成中均占居优势;③在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植物富有单型属和少型属,并多为白垩纪及第3纪植物区系的后裔或残遗;④该群落以单叶、中型叶及高位芽植物为基本外貌特征,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⑤群落的成层现象明显,以乔木层和草木层较为发达,一般可分为2~3个亚层;⑥由于本区环境因子对该种群生态适应的临界性及自身繁殖和基因交流的障碍机制,珙桐后备种群缺乏,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群落的稳定性十分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群落 区系组成 群落外貌 群落结构 种群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 被引量:20
2
作者 焦健 田波生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在与包果石栎、青冈组成的群落中其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分析优势种个体百分率与胸径径级的关系表明:分布于碧峰沟上源和范坝竹园沟珙桐群落内的珙桐幼年个体百分率极低,随...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在与包果石栎、青冈组成的群落中其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分析优势种个体百分率与胸径径级的关系表明:分布于碧峰沟上源和范坝竹园沟珙桐群落内的珙桐幼年个体百分率极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失去优势种地位,而以伴生种形式存在于其它增长型优势种群形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石磨河上源的珙桐群落,珙桐、千金榆为增长型种群,亮叶桦、白桦无幼年个体,为衰退种群,经过一定时期,二者将不再为优势种,逐渐从群落中消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群落 优势种 种群分布格局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二维极点排序 被引量:5
3
作者 焦健 孙学刚 田波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93-397,共5页
采用二维极点排序法定量地将不同地段的6个珙桐群落样地划分为3组,即碧峰沟上源珙桐群落、竹园沟珙桐群落以及石磨河上源珙桐群落。这3个组合与土壤湿度及厚度的梯度变化相一致,表明植物群落与环境密切相关。极点排序图直观地表明了这... 采用二维极点排序法定量地将不同地段的6个珙桐群落样地划分为3组,即碧峰沟上源珙桐群落、竹园沟珙桐群落以及石磨河上源珙桐群落。这3个组合与土壤湿度及厚度的梯度变化相一致,表明植物群落与环境密切相关。极点排序图直观地表明了这6个样地的生态分布,且反映出生境的梯度变化,排序图还可反映群落优势种在样地上的定量分布,表明植物种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群落 甘肃 二维极点排序 土壤湿度 土壤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