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6 位作者 李晓琴 卫旭东 常守凤 梁小芹 金荣 温丽萍 李振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微环境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HT伴PTC(HT+PTC)标本89例,应用免疫组化CD8染色进行肿...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微环境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HT伴PTC(HT+PTC)标本89例,应用免疫组化CD8染色进行肿瘤免疫微环境分型,α-SMA标记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采用ARMS-PCR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HT+PTC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微环境类型、CAF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HT+PTC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61.79%,低于无HT伴发PTC患者(71.66%)。单因素分析:HT+PT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CAF增生、肿瘤免疫微环境类型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年龄增大是HT+PTC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肿瘤直径大、病灶数量多、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排斥型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肿瘤直径>0.5 cm、发病年龄≤30岁、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排斥型、多癌灶的HT+PTC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可能减少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肿瘤免疫微环境 BRAF V600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琴 何欣 +6 位作者 宋丽娟 康雅琼 罗雁 王登科 李晓梅 刘芳 尚立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4例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神经侵犯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神经侵犯阳性125例、阴性419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4例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神经侵犯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神经侵犯阳性125例、阴性4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PR水平均无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Ki-67、PR及HER-2表达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数目、ER、HER-2和Ki-67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且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神经侵犯 危险因素 免疫组化双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硬化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琴 徐欣华 +6 位作者 杨荣 刘芳 罗雁 康雅琼 何欣 尚立娜 宋丽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硬化型黏液表皮样癌(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SMEC标本进行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目的探讨腮腺硬化型黏液表皮样癌(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SMEC标本进行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与周围腮腺组织混杂存在,中央硬化,外周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细胞浸润,并见鳞状细胞巢及黏液细胞。免疫表型:黏液细胞CEA、CKL均(+),非角化的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CEA(-),表皮样细胞CKH(+),Ki-67、c-erbB-2均(-)。结论腮腺SMEC发病率极低,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硬化型黏液表皮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安宁 罗雁 +1 位作者 王军 李晓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突变检...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突变检测,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肿物均发生于甲状腺右叶,主要位于右叶下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呈大小不等的岛状、巢状、条索状分布,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可见增生的血管穿梭其中,肿瘤细胞巢及间质中常见不等量的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CKpan、BCL-2,不表达CT、TTF-1和CK19,Ki-67增殖指数10%~30%。间质内淋巴细胞表达CD20及CD3。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阴性,且无BRAF V600E突变。结论CASTLE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相对较好,认识其特征有利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CASTLE EBER BRAF V600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突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凤磊 何欣 +4 位作者 常守凤 梁小芹 温丽萍 李振珺 卫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的关系。方法收集PTC标本890例,采用ARMS-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的关系。方法收集PTC标本890例,采用ARMS-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α-SMA的表达以标记CAF的增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C中CAF增生率为85.51%,CAF增生与PTC腺外侵犯、钙化有关。BRAF V600E突变率为70.67%,BRAF V600E突变与肿瘤直径、被膜侵犯、CAF增生相关,BRAF V600E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数量、腺外侵犯、钙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CAF增生提示肿瘤侵袭能力增强,BRAF V600E突变的PTC细胞可能与CAF相互作用,改变肿瘤微环境,使PTC更易发生腺外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BRAF V600E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罗雁 安宁 +2 位作者 王兰 陆云 刘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0例(其中经典型67例、滤泡亚型8例、嗜酸细胞亚型3例、高细胞亚型2例)、滤泡癌5例,其中30例PTC取相应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0例(其中经典型67例、滤泡亚型8例、嗜酸细胞亚型3例、高细胞亚型2例)、滤泡癌5例,其中30例PTC取相应癌旁组织,全部送基因检测室检测BRAF V600E突变情况。结果 80例PTC中BRAF V600E突变率为65.0%,5例滤泡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未发现BRAF V600E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TC亚型中,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的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70.1%、100.0%),滤泡亚型的突变率较低(33.3%)。结论PTC中BRAF V600E突变可能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相关性,还与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的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明显高于滤泡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突变 组织学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CK7 CK20和TTF-1在判断转移性腺癌原发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波 何欣 +1 位作者 罗宏涛 杨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3-686,共4页
目的:了解CK7、CK20及TTF-1在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3种标志物对判断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7、CK20与TTF-1在229例腺癌及1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种抗体在不同组... 目的:了解CK7、CK20及TTF-1在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3种标志物对判断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7、CK20与TTF-1在229例腺癌及1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种抗体在不同组织来源肿瘤中的表达可以组合成8种模式:CK7+/CK20-/TTF-1+: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率较高(50%);CK7+/CK20-/TTF-1-:涎腺腺癌(94.44%)、乳腺小叶癌(85.71%)、卵巢浆液性癌(71.43%)、胆囊腺癌(63.64%)、宫颈腺癌(61.54%),阳性率较高;CK7+/CK20+/TTF-1+:阳性率均不高;CK7+/CK20+/TTF-1-:阳性率均不高;CK7-/CK20-/TTF-1+:阳性率均不高;CK7-/CK20-/TTF-1-:前列腺癌(100%)、食管鳞癌(100%)、肾透明细胞癌(90.90%),阳性率较高;CK7-/CK20+/TTF-1+:阳性率均不高;(CK7-/CK20+/TTF-1-:肠腺癌(66.67%)阳性率较高;结论:联合检测(CK7、CK20及TTF-1抗体有助于判断部分转移性腺癌的器官来源,缩小原发肿瘤的搜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7 CK20 TTF-1 转移性腺癌 原发部位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NAB联合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罗雁 安宁 +3 位作者 宋丽娟 杨荣 刘芳 王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联合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BRAFV600E)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TI-RADS分级Ⅳ~Ⅴ级,均行FNAB联合BRAF...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联合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BRAFV600E)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TI-RADS分级Ⅳ~Ⅴ级,均行FNAB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并分析其在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随着TI-RADS分级的增高BRAF突变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在恶性病变中BRAFV600E突变率较高(80.4%),FNAB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1.6%,联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独FNAB检测(χ2=5.783,P=0.016)。结论 术前行FNAB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能够精确FNAB的诊断,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活检 BRAFV600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包埋结合四环素荧光标记制作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勇平 李晓琴 +1 位作者 张辉 蒋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塑料包埋技术结合四环素荧光标记制作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及应用。方法选取四环素荧光标记的兔股骨进行塑料包埋,Leica SP 1600切片机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后用苦味酸品红染色,并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相比较。结果四环素荧... 目的探讨塑料包埋技术结合四环素荧光标记制作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及应用。方法选取四环素荧光标记的兔股骨进行塑料包埋,Leica SP 1600切片机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后用苦味酸品红染色,并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相比较。结果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骨组织经塑料包埋技术处理后,可清楚地观察类骨质形成、植入体及周围骨组织的整合程度,与常规石蜡包埋相比,染色层次分明,组织移位形变小。结论应用塑料包埋技术制作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骨组织切片,有利于行骨形态计量分析以及植入体与骨整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包埋 四环素荧光标记 骨组织 不脱钙切片 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BAG-1、MCM2表达及其与p16、HR-HPV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丽娟 杨文翠 +4 位作者 狄晓鸿 魏春燕 戴银桥 梁涛 李晓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7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所有样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BAG-1、MCM2及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5.6%(2/36)、2.8%(1/36)及0(0/36),在LSIL组分别为40.3%(31/77)、50.6%(39/77)及27.3%(21/77),在HSIL组分别为85.5%(59/69)、91.3%(63/69)及88.4%(61/69),HR-HPV感染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5%(9/36)、63.6%(49/77)及92.8%(64/69),BAG-1、MCM2、p16阳性率及HR-HPV感染率均随SIL病变程度上升而增高(P均<0.05)。不管在LSIL组还是HSIL组,BAG-1、MCM2表达与p16表达、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BAG-1及MCM2表达与SIL病变程度、p16表达及HR-HPV感染状态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子宫颈SIL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感染 BAG-1 MCM2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丽娟 李海宁 +5 位作者 毛爱红 郭红云 周海红 胡清荣 张永东 王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BAG-1及MCM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1例子宫颈癌及5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34例子宫颈癌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 目的探讨BAG-1及MCM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1例子宫颈癌及5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34例子宫颈癌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AG-1在子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0.2%(85/121)及9.8%(5/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5,P<0.05);MCM2在子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2.6%(100/121)及5.9%(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6,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BAG-1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CM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者高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颈癌中BAG-1与MCM2表达呈正相关(r=0.370,P<0.05)。BAG-1与MCM2共同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AG-1及MCM2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检测两者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子宫颈癌侵袭及预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BAG-1 MCM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中C-kit受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琴 王勇平 +6 位作者 杨荣 刘芳 罗雁 康雅琼 何欣 尚立娜 宋丽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8-870,875,共4页
目的探讨C-kit受体(CD117)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在骨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10例骨瘤... 目的探讨C-kit受体(CD117)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在骨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10例骨瘤(对照组)中CD117和PDGFR-α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骨肉瘤病理分型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中CD117阳性率为66.7%(40/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GFR-α阳性率为61.7%(37/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瘤中CD117和PDGFR-α表达无相关性(P>0.05)。CD117和PDGFR-α表达与病理分型无显著关系,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骨肉瘤中CD117及PDGFR-α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评价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C-KIT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zabraud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琴 何欣 宋丽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罕见Mazabrau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女性,23岁,左股外侧一"鸡蛋"大小肿物,呈进行性增大... 目的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罕见Mazabrau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女性,23岁,左股外侧一"鸡蛋"大小肿物,呈进行性增大;影像学检查:左股中上软组织肌内囊性占位及左股骨上段髓腔内病变。软组织肌内肿块镜下为富含大量的黏液样基质,其中均匀分布形态较一致的星形、小卵圆形和短梭形细胞,细胞小、稀疏,胞质少,嗜酸性,核小而深染,细胞无异型性,也不见核分裂,间质内散在稀少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有纤维性包膜,与骨骼肌交界处边缘浸润横纹肌组织。黏液基质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CD34及SMA部分阳性。髓腔内病变镜下由增生梭形纤维组织及不成熟编织骨构成,骨小梁纤细不规则,无极性和连续性。结论 Mazabrau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疾病,以肌内黏液瘤合并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zabraud综合征 肌内黏液瘤 纤维结构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us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鹏 杨杰 +2 位作者 彭小娟 李晓琴 梁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81-1482,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右足肿物渐进性增大10年入院。患者自出生发现右足肿物,约黄豆大小,后逐渐增大呈菜花样突起、反复破溃渗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期肿物破溃并伴局部疼痛,为进一步治疗来甘肃省肿瘤医院就诊。查体:右足趾及足背...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右足肿物渐进性增大10年入院。患者自出生发现右足肿物,约黄豆大小,后逐渐增大呈菜花样突起、反复破溃渗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期肿物破溃并伴局部疼痛,为进一步治疗来甘肃省肿瘤医院就诊。查体:右足趾及足背偏内侧见不规则肿块,表面脑回样表现;右小腿明显增粗,见增厚皮肤软组织悬垂(图1a)。右足X线摄片示:右足背及足趾背面区域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右足及踝部皮肤软组织明显增厚;右足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US综合征 变形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孤立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
15
作者 刘凤磊 何欣 +3 位作者 张晓玲 梁小芹 常守凤 王金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7-998,共2页
患儿男,7岁。因发现左侧眼球突出4年,且进行性加重入院。患儿4年间曾先后于多家医院就诊,建议摘除眼球,家属均未同意。因近期眼球突出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我院。体检:发育正常,未见皮肤色素脱失斑、牛奶咖啡斑、面部血管纤维瘤或额前斑块... 患儿男,7岁。因发现左侧眼球突出4年,且进行性加重入院。患儿4年间曾先后于多家医院就诊,建议摘除眼球,家属均未同意。因近期眼球突出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我院。体检:发育正常,未见皮肤色素脱失斑、牛奶咖啡斑、面部血管纤维瘤或额前斑块,未见甲周纤维瘤及鲨革斑等。一级亲属无神经纤维瘤病。专科检查:左侧眼球明显突出,眼内结构不明。CT、MRI示左侧眼球内占位(视网膜母细胞瘤不除外)。临床诊断:左侧眼球占位。手术摘除病变眼球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肿瘤 黄色星形细胞瘤 多形性 孤立性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表达及其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桂 王兰 +4 位作者 马淑萍 边芳 任艳妮 胡清荣 杨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三者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ARM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三者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ARM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率为27. 7%(31/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率为29. 5%(33/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 022,P=0. 027)、TNM分期(P=0. 042,P=0. 019)相关;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 004); K-ras基因突变39例,突变率为34. 8%(39/112);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rs=0. 252,rs=0. 258,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与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呈正相关(rs=0. 213,P <0. 05)。结论 Fascin-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与K-ras基因突变相关; K-ras可能通过β-catenin蛋白促进Fascin-1蛋白的表达,从而为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K-RAS FASCIN-1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冻切片的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凤磊 何欣 +4 位作者 梁小芹 常守凤 王金穗 温丽萍 卫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冷冻切片的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中送检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乳头状癌组织各30例,采用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K19、Galectin-3的表达,对比两种染色法... 目的探讨基于冷冻切片的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中送检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乳头状癌组织各30例,采用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K19、Galectin-3的表达,对比两种染色法的时间、质量、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耗时15 min,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耗时280 min,前者大幅缩短了时间。两种染色结果显示,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直接免疫组化法的质量稍差。在诊断甲状腺前哨淋巴结转移癌中,冷冻切片的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正确诊断率为100%,单纯HE染色正确诊断率为60.00%,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结论基于冷冻切片的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较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大幅缩短了染色时间,染色质量近似,阳性率一致,在判断甲状腺不典型病变性质及甲状腺前哨淋巴结转移癌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冷冻切片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桂 马淑萍 +2 位作者 边芳 胡清荣 马鸿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3-387,393,共6页
目的检测Fascin-1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RT-PCR、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asc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ascin-1 mRNA在... 目的检测Fascin-1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RT-PCR、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asc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ascin-1 mRN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309 6±0.947 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364 1±0.405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5,P<0.05);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9.2%(38/13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130,P<0.01)。Fascin-1 mRNA的显著上调和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均<0.05)。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Ⅲ+Ⅳ期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较Fascin-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低(P<0.05)。结论 Fasc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晚期结直肠腺癌不良预后的有效评估指标,并有望成为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早期识别的新型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FASCIN-1 MRNA Fascin-1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盆腔黏液型滑膜肉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桂 马淑萍 +2 位作者 任艳妮 金荣 李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患者女童,1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行走及夜间疼痛为重。腹部检查:全腹膨隆,左下腹饱满,触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有台阶样感,深部触诊不详。CT示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最大横截面181 mm×120mm,周围组织受压... 患者女童,1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行走及夜间疼痛为重。腹部检查:全腹膨隆,左下腹饱满,触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有台阶样感,深部触诊不详。CT示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最大横截面181 mm×120mm,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分界不清。因患者疼痛剧烈,行剖腹探查术,姑息性盆腔底腹膜外肿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滑膜肉瘤 FISH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桂 杨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成人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组织主要由大量小圆细... 目的探讨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成人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组织主要由大量小圆细胞构成,细胞成分单一,大小均匀一致,细胞核偏位,胞质红染,核染色深,少量细胞核染色质呈车辐样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小圆细胞表达vimentin、CD38、CD79a及MUM-1,PAX-5、CD20、CD5、CD23、Cyclin D1、BCL-2均阴性。结论胃原发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外的浆细胞单克隆增生性惰性淋巴瘤,需除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借助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小圆细胞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瘤及肉芽肿性病变等鉴别后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髓外浆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