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加强甘肃省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飞 崔增团 +3 位作者 郭世乾 张美兰 郑杰 董星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阐述了耕地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提出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议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施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土...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阐述了耕地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提出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议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施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盐碱地改良工程等三大工程,推动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提升 保护 思考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三普盐碱地补充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经验交流
2
作者 蔡国斌 吕文军 +8 位作者 何瑞东 陈亚伟 傅亲民 崔艳琳 靳军 于飞 张晶中 张美兰 姜万礼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3期15-16,共2页
甘肃省在土壤三普盐碱地补充调查中,针对省内复杂地形和广泛分布的盐碱地特点,创新构建了“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样点布设与校核方案。通过搭建内、外业一体化平台,采用“管理端+应用端”作业模式和“一上一下一评审”工作流程,结合... 甘肃省在土壤三普盐碱地补充调查中,针对省内复杂地形和广泛分布的盐碱地特点,创新构建了“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样点布设与校核方案。通过搭建内、外业一体化平台,采用“管理端+应用端”作业模式和“一上一下一评审”工作流程,结合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对1 679个样点的精准布设与校核。项目运用“渔网模型”初设样点,结合盐渍化程度分布图人工调整,并通过移动APP实地校核,显著提升了样点布设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校核效率提高40%。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沟通机制,实施“日报告、周会商、月总结”工作制度,32天内完成全省29个县(市、区)的校核任务。该实践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其“多源数据融合+实地验证”双轨调查模式为全国盐碱地专项调查提供了可借鉴的“甘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盐碱地调查 样点布设 多源数据融合 校核方案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粮经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承暄 郭世乾 +3 位作者 贾蕊鸿 殷强 张志成 万伦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瓶颈,创建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等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甘肃省示范应用了粮经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详细介绍了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马铃薯引水... 为了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瓶颈,创建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等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甘肃省示范应用了粮经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详细介绍了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马铃薯引水上山、玉米全膜双垄水肥一体化、苹果水肥一体化渗灌等粮经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及其节本增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节水技术 绿色集成技术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美兰 郭世乾 +8 位作者 贾蕊鸿 顿志恒 陈伟 冯守疆 俄胜哲 张丽 吴世蓉 张玉霞 董星晨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甘肃省作为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探索其种植科学性及适宜性,对优化我国马铃薯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设采样点对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水、热、光等气象资源、立地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G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 甘肃省作为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探索其种植科学性及适宜性,对优化我国马铃薯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设采样点对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水、热、光等气象资源、立地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G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用Arcgis10.8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用拉斐尔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98.86万hm^(2)、213.36万hm^(2)、120.00万hm^(2)、88.75万hm^(2),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8.98%、40.95%、23.03%和17.04%。影响甘肃省马铃薯适宜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适宜性评价 影响因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沿黄灌区春小麦与披碱草/苜蓿混播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昂 曹素珍 +4 位作者 李雪 李昌明 韩凡香 吴应珍 葛承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6,63,共7页
[目的]研究甘肃省沿黄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与豆禾混播牧草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为该区生物措施防治土壤盐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裸地(CK)、小麦(Triticum aestivum)、披碱草和苜蓿(Elymus nutans/Medicago sativa)混播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甘肃省沿黄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与豆禾混播牧草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为该区生物措施防治土壤盐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裸地(CK)、小麦(Triticum aestivum)、披碱草和苜蓿(Elymus nutans/Medicago sativa)混播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植被和微环境相关指标及表土(0—5 cm)水、盐含量,分析植被与盐含量间定量关系。[结果]裸地盐含量全年呈W形变化,初春、夏末和秋末为3个高峰期;麦地呈U形变化趋势,高峰在初春和秋末;混播牧草地仅初春盐含量较高。秋末,麦地盐含量较裸地高18.4%,而牧草地较裸地低55.9%。对比2 a 3月的土壤盐含量,裸地和小麦地分别提高了23.7%和14.8%,而牧草地却降低了28.2%。植被特征指标与表土盐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植被盖度与盐含量间相关性最强(达-0.916)。植被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每提高1%,1 cm和1 g/m^(2),将使表土盐含量分别降低0.031,0.139,0.014 g/kg。[结论]甘肃省沿黄灌区耕地撂荒和种植生育期较短春播作物易造成表土积盐和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而种植多年生豆禾混播牧草可降低表土盐含量和预防土壤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灌区 土壤盐分 农田生态保育 牧草混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飞 崔增团 郭世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20期72-75,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目标,重点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实施内容,分区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制定出台...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目标,重点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实施内容,分区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制定出台支持意见;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万伦 张志成 +3 位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葛承轩 贾蕊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第16期1-5,共5页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减肥、提质增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甘肃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认识不足、资金不足制约产业发展、水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减肥、提质增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甘肃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认识不足、资金不足制约产业发展、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的研发急待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等,提出进一步提高对甘肃省发展水肥一体化的认识、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科技含量、构建适合甘肃省实际的水肥一体化推广体系、加强节水技术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应用 对策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甘肃省农业节水分区及技术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成 王致晶 +3 位作者 郭世乾 葛承喧 贾蕊鸿 殷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2期30-35,共6页
近年来,甘肃省实施了“千万亩”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较好的节水、增产及生态效益,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技术推广分区不科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节水工作,为政府决策、区域发展、规划设计、高标准农... 近年来,甘肃省实施了“千万亩”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较好的节水、增产及生态效益,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技术推广分区不科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节水工作,为政府决策、区域发展、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技术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甘肃省区域特点、水资源禀赋等要素,采用类比及习惯将甘肃省农业节水分为5个区域,即河西内陆河灌区、中部引黄灌区、中东部黄土高原丘陵区、甘南高原山地区、陇南山地阴湿区,并针对不同分区特点,提出了各自农业节水发展重点及对应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 分区 技术模式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祎 刘强 +3 位作者 郭世乾 韩梅 任永福 张靖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153-155,共3页
为探讨基于滴灌模式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肥药一体化分控管理技术,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病虫草害的防控,提升整体水肥分控管理水平,保障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和油料供给,以河西灌区为例,综述复合种植中水肥药一体化分控技术要... 为探讨基于滴灌模式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肥药一体化分控管理技术,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病虫草害的防控,提升整体水肥分控管理水平,保障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和油料供给,以河西灌区为例,综述复合种植中水肥药一体化分控技术要点,以期为当地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灌区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水肥药一体化 病虫草害 实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水增粮模式的河西灌区小麦浅埋滴灌及后茬复种技术
10
作者 王祎 刘强 +5 位作者 郭世乾 韩梅 贾蕊鸿 葛承暄 任永福 张靖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195-198,共4页
基于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双核背景下,以河西灌区生产实践为例,综合小麦种植机械化整地、基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要求、滴灌带布设,灌溉制度,病虫草害防控,测产及收获,后茬复种等环节,论述了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及后茬复种... 基于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双核背景下,以河西灌区生产实践为例,综合小麦种植机械化整地、基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要求、滴灌带布设,灌溉制度,病虫草害防控,测产及收获,后茬复种等环节,论述了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及后茬复种全程技术,形成了河西灌区标准化、现代化、机械化的节水增粮高效模式,以期构建现代粮食作物高效节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增粮 小麦 浅埋滴灌 麦后复种 实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西灌区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农业节水体系建立现状分析 ——以凉州区为例
11
作者 王祎 刘强 +4 位作者 郭世乾 任永福 周彦芳 赵建林 吴生钰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5期34-37,共4页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把节水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条件,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本文综述了甘肃省武...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把节水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条件,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本文综述了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基于新建高标准农田,构建农业节水体系的现状,涵盖工程节水、结构节水、农艺节水和创新节水,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高标准农田 节水体系 现状对策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产量与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武平 米永伟 +3 位作者 龚成文 顿志恒 冯守疆 张美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筛选适宜当归生长、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配方肥,为当归标准化栽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0-15-10、18-13-9、27-14-10和18-23-10(N-P_(2)O_(5)-K_(2)O)4个配方处理,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根长、芦头茎粗、... 筛选适宜当归生长、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配方肥,为当归标准化栽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0-15-10、18-13-9、27-14-10和18-23-10(N-P_(2)O_(5)-K_(2)O)4个配方处理,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根长、芦头茎粗、单根鲜重及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形态性状、鲜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肥18-13-9(N-P_(2)O_(5)-K_(2)O)按1050 kg/·hm^(2)基施对当归成药期根部物质积累、药材商品性状及鲜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就药材质量性状而言,施肥在促进当归根系物质积累的同时降低了药材质量性状,但各指标均高于药典标准。综合当归药材产量和质量性状指标,长效硫基肥18-13-9(N-P_(2)O_(5)-K_(2)O)按1050 kg/·hm^(2)基施更适合当归标准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配方肥 商品性状 浸出物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登县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3
作者 薛莲 王成宝 +3 位作者 杨思存 张鹏 霍琳 董星晨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化肥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影响,推进永登县高原夏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开展紫叶莴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紫叶莴...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化肥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影响,推进永登县高原夏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开展紫叶莴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紫叶莴笋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紫叶莴笋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莴笋 一年两茬 优质栽培技术 永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国平 王红丽 +5 位作者 张绪成 侯慧芝 方彦杰 雷康宁 郭世乾 宋宝兴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由于甘肃省中西部大面积耕地不同程度沙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该区农业发展。通过近几年对沙化土壤改良剂配方、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进行多年试验、示范并反复验证,研究提出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 由于甘肃省中西部大面积耕地不同程度沙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该区农业发展。通过近几年对沙化土壤改良剂配方、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进行多年试验、示范并反复验证,研究提出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沙化土地改良技术的选地、整地平地、改良剂施用、施肥翻耕、第1茬作物选择、播种、田间管理、轮作模式、收获和改良效果等方面规范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以期为甘肃省及我国西北灌区的沙化地改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甘肃省乃至全国沙化地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西部 沙化土地 土地改良 改良剂配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质量及茄子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让 张永玲 +3 位作者 赵芸晨 郭世乾 崔增团 师伟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为探讨化肥减量和配施有机肥对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以及茄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红长茄天龙八号为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2 a 7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施用100%普通化肥(FH)、施用80%普通化肥+20... 为探讨化肥减量和配施有机肥对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以及茄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红长茄天龙八号为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2 a 7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施用100%普通化肥(FH)、施用80%普通化肥+20%有机肥(FE)、施用60%普通化肥+40%有机肥(FS)、施用40%普通化肥+60%有机肥(FF)、施用20%普通化肥+80%有机肥(FT)、施用100%有机肥(FZ)、不施肥对照处理(CK)7个处理,分析茄子收获后0~2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施用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配施纯化肥处理对茄子生长动态影响较小,但配施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茄子养分吸收,提高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并调节产量构成要素,为茄子高产奠定基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促使茄子光合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茄子产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经济产量最高(42716.15 kg/hm^(2)),其次为施用40%普通化肥+60%有机肥(41922.06 kg/hm^(2))和施用80%普通化肥+20%有机肥(40302.74 kg/hm^(2)),较CK显著提高53.64%,50.78%,44.96%。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耕层水热状况,提高茄子水分利用效率,处理FS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0.46 kg/m^(3)),其次为FF(10.37 kg/m^(3))和FT(9.79 kg/m^(3)),较CK显著提高47.53%,46.19%,38.08%。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施用60%普通化肥+40%有机肥为最佳推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有机肥 土壤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河流域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占毅 张志成 +3 位作者 郭世乾 张立勤 崔云玲 闫龙翔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9期22-26,共5页
在农业农村部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上海诺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靖远县信息中心及有关农技中心等单位共同合作,历经多年探索和研究,在... 在农业农村部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上海诺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靖远县信息中心及有关农技中心等单位共同合作,历经多年探索和研究,在甘肃省黄河流域旱作区立足不同区域特点,针对主导产业和特色作物,围绕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探索研究出多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几种主要的模式及应用效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读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肥一体化 模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沿黄灌区种植豆禾混播牧草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4 位作者 台喜生 李军 李昌明 葛承暄 曹素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4-670,共7页
为探究甘肃沿黄灌区耕地弃耕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牧草对土壤盐分和养分影响,本研究以裸地(CK)、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混播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测定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及土... 为探究甘肃沿黄灌区耕地弃耕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牧草对土壤盐分和养分影响,本研究以裸地(CK)、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混播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测定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及土壤含水量、盐含量、有机质和氮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表土(0~5 cm)积盐严重的春、秋季节,麦地与裸地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混播披碱草/苜蓿地盐含量比麦地和裸地春季低52.8%和55.2%,秋季低32.7%和38.6%;随土层加深,麦地和裸地盐含量减小,牧草地各土层盐含量均较小且呈小幅波动;裸地、麦地和牧草地表土有机质随种植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第4年秋季较第1年春季分别提高21.9%,33.1%和63.6%;而表土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综上,甘肃沿黄灌区种植生育期较短的春小麦易造成耕地春季表土积盐,而种植生育期较长的豆禾混播牧草可抑制表土积盐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沿黄灌区 土壤盐渍化 土壤肥力 农田生态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与配方肥配施对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龚成文 米永伟 +2 位作者 崔增团 顿志恒 邵武平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确定当归成药期适宜的商品有机肥及合理的当归专用配方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质源有机肥与当归专用配方肥,配施下当归成药期根部形态、药材产量及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和挥发油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羊粪源、... 为确定当归成药期适宜的商品有机肥及合理的当归专用配方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质源有机肥与当归专用配方肥,配施下当归成药期根部形态、药材产量及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和挥发油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羊粪源、鸡粪源、牛粪源3种商品有机肥均对当归商品性状无显著差异。羊粪源有机肥1800kg/hm~2与配方肥1050kg/hm~2配合施用,当归药材主根长、根粗和单根鲜重及药材产量均最大;等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药材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依次为羊粪源有机肥>鸡粪源有机肥>牛粪源有机肥,而鸡粪源有机肥挥发油含量最高,羊粪源有机肥则是随着施入量的增加,药材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当归成药期施肥采用羊粪源有机肥1800 kg/hm~2和专用配方肥1050 kg/hm~2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当归产量并保证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施肥 药材产量 阿魏酸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覆膜和秸秆碳投入对土壤团聚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钰皓 庞津雯 +4 位作者 卫婷 高飞 刘恩科 贾志宽 张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2-284,共13页
研究秸秆还田形式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团聚特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覆膜耕作措施,实现旱作覆膜农田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定位旱作玉米覆膜农田(始于2012年)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垄沟覆膜(P)和传统平作(T),分别... 研究秸秆还田形式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团聚特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覆膜耕作措施,实现旱作覆膜农田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定位旱作玉米覆膜农田(始于2012年)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垄沟覆膜(P)和传统平作(T),分别施加秸秆(S)和生物质炭(C),以不还田为对照(N),共形成6个处理:覆膜秸秆还田(PS)、覆膜生物质炭还田(PC)、覆膜不还田(PN)、平作秸秆还田(TS)、平作生物质炭还田(TC)和平作不还田(TN)。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并分析了双垄沟覆膜和不同秸秆碳投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秸秆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均可显著(P<0.05)改善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其中>0.25mm团聚体含量平均显著(P<0.05)提高47.32%,各双垄沟覆膜处理MWD和GMD较平作处理分别平均提高9.19%和4.15%;各还田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PC和TC处理分别较对应PS和TS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2.60%和2.73%;各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秸秆碳投入可显著(P<0.05)提高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双垄沟覆膜处理则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还田方式、种植方式及土壤有机碳对玉米产量有促进作用,施加秸秆及生物质炭均能显著(P<0.05)提高旱作覆膜农田玉米产量,平均提高14.6%,而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与生物质炭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在双垄沟覆膜条件下投入秸秆碳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双垄沟覆膜与生物质炭还田的耦合效应对改善农田土壤质量及地力提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垄沟覆膜 土壤团聚特性 有机碳 玉米产量 秸秆碳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滴灌模式下春小麦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燕 刘有民 +3 位作者 朱建强 葛承暄 张立勤 雒兴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浅埋滴灌模式下适宜酒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近年来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春小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酒春1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较短,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好,可作为当地春小麦主推品... 为筛选出浅埋滴灌模式下适宜酒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近年来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春小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酒春1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较短,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好,可作为当地春小麦主推品种;武春11、甘春33、甘春36各方面表现较好,可适度种植;甘育8号抗性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挖掘其丰产潜力;甘育4号产量不稳定,建议继续开展该品种的种植试验;甘育5号产量表现较差,应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浅埋滴灌 酒泉市 引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