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胎传梅毒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路瑞娟 张瑞红 +2 位作者 仇晓霞 高咏梅 陈雯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驱梅治疗时机的不同分成3组,其中早期组(孕<12周)38例,中期组(孕12~27周)32例,晚期组(孕≥28周)30例。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母婴RPR滴度、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病率。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89%(3/38)、34.38%(11/32)和53.33%(16/30),其中早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中期组妊娠期患者RPR滴度<1∶8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RPR滴度<1∶8的比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中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分别为0(0/38)、6.25%(2/32)及26.67%(8/30),早期组和中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驱梅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母婴RPR滴度,并能有效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APGAR评分 胎传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