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者临床用药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剂量-反应分析
1
作者 张小亮 李芳斌 +6 位作者 袁小龙 冯玉娟 王海默 林小勇 魏兵鹏 王蕾 张浩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临床用药与发生医院感染间的关系,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某三甲医院2023年1-12月上报的209例医院感染病例为病例组,对照组采用分层抽样,分层依据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在同...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临床用药与发生医院感染间的关系,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某三甲医院2023年1-12月上报的209例医院感染病例为病例组,对照组采用分层抽样,分层依据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在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获得,共209例对照病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在医院感染发生前使用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质子泵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1(95%CI:1.07~1.60)、1.40(95%CI:1.02~1.91)、1.66(95%CI:1.01~2.74)。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两组这三类药物用药时间情况,其中质子泵抑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病例组用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Z=-6.331,P<0.001;Z=-2.667,P=0.008)。以上三类药物的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73.869,P<0.001;χ^(2)=16.530,P<0.001;χ^(2)=35.107,P<0.001)。结论 住院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均易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质子泵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管理模式的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蔡玲 郭康乐 +6 位作者 王燕 张映华 樊玉清 张肖红 胡兰文 杨亚红 张浩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0-135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FMEA管理模式... 目的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OB工具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风险及质量评价,采用NOS量表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评分,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42815例患者,其中FMEA管理模式组21784例,对照组210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FMEA管理模式组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OR=0.31,95%CI(0.24,0.40)];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FMEA管理模式组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OR=0.53,95%CI(0.36,0.78)]、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OR=0.44,95%CI(0.35,0.56)]、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OR=0.45,95%CI(0.38,0.53)]及血液系统感染发病率[OR=0.29,95%CI(0.18,0.45)]更低(均P<0.01)。结论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在医院管理中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FMEA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防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1010例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红霞 黄业翔 +2 位作者 张荣强 展秀荣 赵望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5-578,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患病状况与特点,分析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唇腭裂的病因探讨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住院的1010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唇裂伴腭裂占61... 目的了解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患病状况与特点,分析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唇腭裂的病因探讨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住院的1010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唇裂伴腭裂占61.39%,腭裂占16.63%,唇裂占21.9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89:1),但不完全腭裂,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1:0.77);有遗传史者64例,占总例数的6.34%;唇腭裂患者母亲妊娠前3个月接触危险因素者356例(35.25%);患者母亲生育年龄20岁以下者占总例数的20%。结论唇腭裂各类型中,唇裂伴腭裂最常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先天性唇腭裂病因可能与孕早期感染、重度呕吐、生育年龄过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范金平 胡逢静 +4 位作者 张浩军 冯玉娟 王蕾 王俊玲 林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68,共6页
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控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认知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调查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认... 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控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认知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调查甘肃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认知现状,并统计分析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60 636份。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女性占78.89%;年龄30~39岁的人员最多,占39.64%;护理人员占53.05%。57 440名医务人员对结核病认知程度得分为合格(总分≥14分),占94.73%;3 196名为不合格(总分≤13分),占5.2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医疗机构不同等级、类型、是否设有传染病科室,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参与职业防护培训次数的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响甘肃省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的因素较多,可通过增加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次数、提高医务人员学历,以及加强护理或医技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等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医务人员结核病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认知现状 医务人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介导细胞焦亡探讨中医药干预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吉东 谢兴文 +3 位作者 李鼎鹏 李庆军 侯军虎 高亚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主要特征为受NOD样受体(NLRP3)细胞通路介导,细胞炎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为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产生及其免疫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GA上具...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主要特征为受NOD样受体(NLRP3)细胞通路介导,细胞炎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为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产生及其免疫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GA上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一方面抑制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阻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胞焦亡的发生。笔者就NLRP3经典焦亡通路对GA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整理,探讨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治疗GA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NLRP3炎症小体 信号通路 中医中药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凯 王忠华 郭洪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0-754,共5页
骨质疏松症和后期并发的骨折是老年群体致残、致畸、致死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复杂,骨代谢紊乱、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生物物理治疗手段,近几年在... 骨质疏松症和后期并发的骨折是老年群体致残、致畸、致死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复杂,骨代谢紊乱、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生物物理治疗手段,近几年在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方面受到了极大关注。脉冲电磁场能够激活压电效应以及骨形成相关的细胞因子,通过分子信号的逐级传递进而维持骨代谢的正向平衡,以减少骨量的流失,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医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笔者就脉冲电磁场在骨代谢调控机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与突破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以期为脉冲电磁场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脉冲电磁场 生物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介导细胞凋亡干预骨质疏松症机制分析
7
作者 袁可馨 谢兴文 +3 位作者 李鼎鹏 王薛涛 黄委委 闫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可由过度饮酒、糖皮质激素滥用及雌激素缺乏等引起。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该病现已被视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发现成骨细胞介导的骨生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之间失衡是OP发生发展的关键机...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可由过度饮酒、糖皮质激素滥用及雌激素缺乏等引起。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该病现已被视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发现成骨细胞介导的骨生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之间失衡是OP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细胞凋亡作为经典的程序性死亡方式,极大地影响着OP的进展。有关代谢性骨病的最新研究表明,成人骨量的维持不仅受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控制,还受细胞凋亡的调节。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在疾病中的研究逐渐深入,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lncRNAs可通过调节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凋亡过程来参与骨重建的动态平衡,可为O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但目前尚未有该领域的系统性的研究,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系统综述了凋亡、lncRNAs在OP中的研究概况,列举了lncRNAs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以恢复骨稳态而治疗OP,旨在为临床防治OP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凋亡 骨稳态 长链非编码RNA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小亮 李芳斌 张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发生与应用抑酸药物间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8个科室125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从同期对应科室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50例非医院感染病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病例-...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发生与应用抑酸药物间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8个科室125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从同期对应科室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50例非医院感染病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趋势χ~2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感染组抑酸药物使用率64.0%,对照组抑酸药物使用率37.6%,使用抑酸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关联强度的指标即比数比(OR)为2.950,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抑酸药物使用OR=2.556,医院感染发生与抑酸药物给药时间长短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与抑酸药物暴露间关联强度OR=2.871,非呼吸道感染病例与抑酸药物暴露间关联强度OR=3.319。感染组与对照组3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构成比不同(P<0.05)。结论使用抑酸药物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相关性,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危险性增大,抑酸药物暴露同时增加呼吸道感染与非呼吸感染发病风险。不同给药途径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抑酸药物 剂量-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9
作者 徐志伟 李季文 +3 位作者 马新换 杜伟锋 边娜 毕映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 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盐等药效部位及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药效成分;在当归头、当归身及当归尾等不同药用部位中,上述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均匀、区别不大,但含量及相关比例差异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含量、比例差异可能是导致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存在较大药理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差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对应的药理作用研究,找寻当归不同药用部位间存在的“成分-效用”关系,以期为历代医家将当归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入药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为当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当归头 当归身 当归尾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红 张亚维 +1 位作者 张堃 白登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阳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灌服(每周6.25 mg/kg),实验组给予人参皂苷Rg3[80 mg/(kg·d)]灌胃治疗,连续干预治疗12周。检测各组股骨、胫骨骨密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I)含量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纤维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rapid response steroid-binding,1,25-D3-MARRS)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造模后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下降,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变化(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变,组织纤维化增强,细胞凋亡程度增加;肠黏膜组织1,25-D3-MARRS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阳性组及实验组大鼠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改善(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善,纤维化降低,细胞凋亡程度降低;肠黏膜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够提高OP大鼠骨密度,减轻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组织纤维化,增加肠黏膜1,25D3-MARRS蛋白表达,改善肠道钙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人参皂苷RG3 肠钙吸收 骨密度 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破血逐瘀理论探讨中药水蛭及其复方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兴文 王小强 +7 位作者 徐世红 李楷 赵军 李鼎鹏 刘佳 丁聚贤 柳博 姜朝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肿瘤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疗的疾病,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遗传毒性低等优点,可以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同时对机体功能从根本上进行调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破血逐瘀药物... 肿瘤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疗的疾病,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遗传毒性低等优点,可以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同时对机体功能从根本上进行调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破血逐瘀药物,如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等用于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基于此,从破血逐瘀理论出发,分析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破血逐瘀治则,总结水蛭临床治疗肿瘤的部分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诊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血逐瘀 肿瘤 水蛭 带瘤生存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调节MAPK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 王兴盛 +5 位作者 赵军 王小强 徐世红 姜朝阳 朱欢 姜登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7-1381,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探究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进展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microRNAs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参与多种骨细胞的代谢调节,...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探究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进展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microRNAs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参与多种骨细胞的代谢调节,在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与生成中起着关键因素,被认为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子。MAPK信号通路作为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对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药物对microRNAs的调节能够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并与MAPK信号通路间存在联系。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探讨microRNAs与MAPK信号通路之间的相关性,并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密切相关的骨细胞相联系,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胎传梅毒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瑞娟 张瑞红 +2 位作者 仇晓霞 高咏梅 陈雯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驱梅治疗时机的不同分成3组,其中早期组(孕<12周)38例,中期组(孕12~27周)32例,晚期组(孕≥28周)30例。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母婴RPR滴度、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病率。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89%(3/38)、34.38%(11/32)和53.33%(16/30),其中早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中期组妊娠期患者RPR滴度<1∶8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RPR滴度<1∶8的比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中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分别为0(0/38)、6.25%(2/32)及26.67%(8/30),早期组和中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驱梅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母婴RPR滴度,并能有效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APGAR评分 胎传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成林 刘朋 +4 位作者 刘悦 曾宪海 赵海亮 邱书奇 刘江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0-464,共5页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尽管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但它是许多并发症的基础,是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风险因素。常年性AR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哮喘。在AR的发病机制中树突状细胞(DC)扮演着重...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尽管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但它是许多并发症的基础,是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风险因素。常年性AR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哮喘。在AR的发病机制中树突状细胞(DC)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C来源的外泌体(DEX)不仅具有DC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促进T细胞的启动和活化以及2型辅助T(Th2)细胞的成熟和分化。DEX可以呈递过敏原并参与过敏性免疫反应,能通过多个环节来调节AR中的信号转导。DEX携带的抗过敏药能够减轻AR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并有效治疗Th2细胞介导的AR,因此,DEX在A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细胞通讯 变应性鼻炎 过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探索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德民 黄委委 +3 位作者 秦大凯 程渊 李鼎鹏 谢兴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采用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探究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炎(IBD)、银屑病(PsO)、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发性硬节(M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骨质疏松症(OP)之间的因果关联,为免疫性疾病与OP发病风险关联提供遗传学证据支持。方... 目的采用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探究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炎(IBD)、银屑病(PsO)、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发性硬节(M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骨质疏松症(OP)之间的因果关联,为免疫性疾病与OP发病风险关联提供遗传学证据支持。方法采用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模型和简单模型5种回归模型对5种免疫性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在主要分析中,IVW估计表明IBD和RA是OP的危险因素;没有发现PsO、MS和SLE与OP发病直接相关的证据。结论IBD和RA在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可能会增加OP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免疫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对常见抗菌药物过敏反应认知现状调查
16
作者 丁贤荦 孙钟铭 +1 位作者 姚子琰 张浩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对常见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认知程度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对常见抗菌药物过敏的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4个地级市及自治州医疗卫生机构中与抗菌药物诊疗相关的医务人员及临床药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对常见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认知程度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对常见抗菌药物过敏的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4个地级市及自治州医疗卫生机构中与抗菌药物诊疗相关的医务人员及临床药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资料、抗菌药物过敏判断标准、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相关操作知晓度以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程度等。结果 共收集到8 670名医务人员的有效问卷,其中医生3 300名,护士5 024名,药剂师328名;正高级职称160名,副高级职称775名,中级职称2 123名,初级职称5 612名。87.66%的医务人员近2年接受过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培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近2年来接受过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培训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8,P<0.001)。正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中接受相关培训的占比最多(93.75%),不同职称医务人员近2年接受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培训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2,P<0.001)。50.98%的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反应判断不清楚,其中大部分为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占68.52%;25.19%的医务人员表示不清楚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头孢类药物,其中副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有225名,占总副高级职称人数的29.03%;有6.11%的医务人员无皮试操作经验;有46.94%的医务人员表示所在医疗机构没有或不清楚医疗机构是否有抗菌药物过敏评估小组。结论 医务人员对常见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判断及抗菌药物应用的认知程度不高,各级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过敏管理整体水平较差,抗菌药物过敏评估小组普及率不高,急需加强督查、管理、培训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过敏反应 认知程度 医务人员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困境
17
作者 牛苑 康成林 +1 位作者 王丽 李小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0-844,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不同地区人群均有患病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典型的BPPV临床诊治相对容易,患者的临床症状亦能明显好转。然而,对于一些不典型BPPV而言,其诊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不同地区人群均有患病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典型的BPPV临床诊治相对容易,患者的临床症状亦能明显好转。然而,对于一些不典型BPPV而言,其诊治和恢复情况相对欠佳。发生不典型BPPV可能的原因较多,影响因素也大有不同,这给该疾病的诊治带来许多困扰。因此,不典型BPPV的误诊和漏诊率高于典型BPPV。我们对不典型BPPV可能的影响因素、机制及诊疗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不典型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类成分干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分析
18
作者 袁可馨 谢兴文 +3 位作者 李鼎鹏 王薛涛 黄委委 闫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9-1366,共8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成骨细胞介导的骨生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失衡是OP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机制,该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且高度调节的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针对骨骼稳态的各种调控机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成骨细胞介导的骨生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失衡是OP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机制,该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且高度调节的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针对骨骼稳态的各种调控机理,临床上主要采用降钙素、双膦酸盐等治疗OP。但是,很多药品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或不适宜长期服用。OP可由过度饮酒、糖皮质激素滥用及雌激素缺乏等引起。实验证实,中药可通过改善雌激素分泌、微量元素代谢以及调节免疫应激而治疗OP。多糖类成分作为中药内独特的大分子物质,具有抑癌、消炎及抗氧化损伤等生物活性,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凋亡、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抗氧化应激及调节免疫炎症等途径调控骨稳态,有效遏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为OP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故本文通过检索相关中英文文献,系统综述了成骨-破骨细胞稳态失衡导致OP,中药多糖通过上述途径调衡骨组织稳态而治疗OP,旨在为中药多糖干预OP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稳态 中药多糖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或TP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0
19
作者 米登海 李征 +3 位作者 杨克虎 曹农 田金徽 马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6-464,共9页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较差,生存期也较短,临床研究显示化疗与热疗的联合疗法效果较好。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GP)或紫杉醇联合铂类(Pacl...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较差,生存期也较短,临床研究显示化疗与热疗的联合疗法效果较好。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GP)或紫杉醇联合铂类(Paclitaxel and Cisplatin,TP)方案化疗联合热疗治疗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辅以其它检索。收集所有比较GP或TP化疗联合热疗与单纯GP或TP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选择适当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共952例NSCLC。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热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OR=3.84,95%CI:2.61-5.64)、1年生存率(HR=1.94,95%CI:1.21-3.12)和2年生存率(HR=2.05,95%CI:1.18-3.58)均好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化组与单化组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肾损害以及腹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化疗,GP或TP方案化疗联合热疗能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生存率和近期疗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不增加毒副反应,但本文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热疗 化疗 顺铂 吉西他滨 紫杉醇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征 米登海 +4 位作者 杨克虎 曹农 田金徽 马彬 拜争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7-963,共7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Wan Fang及VIP 8个数据库,同时辅以...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Wan Fang及VIP 8个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TACE联合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员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1 3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联合组0.5年、1年、1.5年、2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均明显好于TACE组,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分别为0.5年[RR=1.24,95%CI=(1.12,1.37)],1年[RR=1.50,95%CI=(1.38,1.62)],1.5年[RR=2.05,95%CI=(1.38,3.06)],2年[RR=1.97,95%CI=(1.65,2.36)],3年[RR=3.39,95%CI=(2.32,4.96)]。2联合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完全坏死率和甲胎蛋白(AFP)的转阴率均高于单独TACE组,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单独TACE组,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分别为完全缓解率[RR=2.53,95%CI=(1.45,4.41)],总有效率[RR=1.69,95%CI=(1.43,1.99)],完全坏死率[RR=2.51,95%CI=(1.87,3.36)],AFP转阴率[RR=1.49,95%CI=(1.28,1.73)],复发率[RR=0.28,95%CI=(0.15,0.52)]。结论相比较单用TACE治疗,TACE联合MWA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