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土壤水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张北赢
徐学选
李贵玉
白晓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省科学院滑坡灾害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22-129,共8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与效益评价"(KZCX2-XB2-0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在小流域尺度的水文响应研究"(40471126)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黄土丘陵区治理小流域水平衡动态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文摘
从土壤水分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回顾土壤水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着重从坡面、小流域和区域尺度总结了土壤水分异质性的研究现状,并归纳了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主要影响途径。用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土壤水库”的概念和实际作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价值和未来发展作出评价与展望。
-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异质性
土壤水库
研究进展
-
Keywords
soil water
heterogeneity
soil water reservoir
research review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徐学选
张北赢
白晓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甘肃省科学院滑坡灾害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6-16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26
9052007)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5)资助
-
文摘
依据延安燕沟流域一条支沟的26个定位监测点4~10月的土壤水分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容重、坡度、坡位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给出了流域内的农坡地、梯田、坝地、乔木、灌木、草地、鱼鳞坑、水平阶等8类土地利用下0~4 m的逐月土壤水分、土壤储水量。在Arcview环境下统计了流域0~1 m,1~2 m,2~3m,3~4 m及0~4 m不同层次土壤水资源量的月动态变化。同时,通过对土地利用演变的情景模拟,探索了农林草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后土壤水资源量随之变化的响应程度,进而提出了该区合理利用土地与生态治理的对策。
-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资源
土地利用
耦合关系
-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soil water resourcesland use
coupling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分析
被引量:35
- 3
-
-
作者
张北赢
徐学选
白晓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甘肃省科学院滑坡灾害研究所
-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26
90202011)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2004BA508B14)
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支助
-
文摘
采用定位监测法,对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延安燕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林草地土壤水分剖面(0~4m)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旱农坡地〉草地〉柠条灌丛〉果园〉黄刺玫灌丛〉刺槐,与旱农坡地对照分别相差2.04%、2.27%、4.75%、4.8%和5.68%;刺槐、柠条和黄刺攻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呈现较一致的趋势,表现为上层水分高于下层且差异显著,水分较明显的分界点在100cm左右,其100cm以上平均土壤湿度分别为10.12%、13.58%和11.89%,100cm以下分别为8.79%、12.16%和9.07%;同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低湿层不同,乔灌地低湿层深度较农地和草地深;土壤水分剖面形态与分层特征受植被利用影响作用显著。
-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垂直分布
植被
黄土丘陵区
-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soil moistu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vegetation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