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算、演变格局与收敛规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杨亚琼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收敛模型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长期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各区域不断提升,且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缩小,而在东部地区逐渐扩大,其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从转移的时空规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理背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且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从收敛性来看,仅在中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但是收敛性不强,而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空演变特征 区域差异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乡村情感治理:维度、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5
2
作者 侯万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主要凭借制度和倚重技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这不仅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而且是乡村高效能治理的未来方向。但仅靠刚性的制度无法完全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过于倚重数字技术手段亦使得乡村治理缺少温度。情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 主要凭借制度和倚重技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这不仅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而且是乡村高效能治理的未来方向。但仅靠刚性的制度无法完全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过于倚重数字技术手段亦使得乡村治理缺少温度。情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是国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柔性治理方式。当前,乡村治理场域中情感治理面临着制度治理中情感阈值的缺位、技术治理中情感价值的缺失以及二者对人本价值的忽视等现实困境。在国家治理视野下,以情感与制度互嵌、情感和技术互融为支撑,应把以情感形塑乡村共同体形态、以情感柔化乡村治理结构、以情感嵌入增强制度治理效能、以情感驱动技术治理价值回归等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情感治理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乡村治理 情感治理 制度治理 技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关事务保障的理论建构与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巧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8-184,共7页
机关事务为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和物质环境保障,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内在规定,且体现了国家机关内部的分配行政与分工协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新时期,立足更好地发挥国家机关事务对政府运行的保障职能,从历史、本体和... 机关事务为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和物质环境保障,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内在规定,且体现了国家机关内部的分配行政与分工协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新时期,立足更好地发挥国家机关事务对政府运行的保障职能,从历史、本体和法律三个维度准确把握机关事务保障的内涵和外延,审视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机关事务的保障实践与现实困境,以系统性整合与整体性协调为治理核心,重塑公共价值理念,凝聚多元主体共识合作;革新组织机构,加快机关运行保障功能整合;重构沟通协调机制,提升机关行政保障效能;转变公共服务方式,实现运行保障标准化信息化等改革创新,是国家机关应对管理的“碎片化”困境,加快机关事务保障制度顶层设计落地实施,推进机关事务保障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事务保障 理论建构 碎片化困境 整体性治理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精神扶贫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1
4
作者 曹艳春 侯万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182,共6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全方位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一些地方的帮扶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脱贫攻坚面临主动脱贫的动力不足、技能欠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精神扶...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全方位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一些地方的帮扶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脱贫攻坚面临主动脱贫的动力不足、技能欠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精神扶贫的难题。需要通过推动精神扶贫,扶贫先扶"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念和底气;扶贫必扶"智",突出脱贫攻坚的关键支撑点,培育扶贫脱贫动力机制。同时加大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建立精神扶贫的支撑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精神贫困 精神扶贫 扶贫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