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县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196-196,198,共2页
利用礼县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冰雹、大(暴)雨、干旱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影响 防御对策 甘肃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区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及程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志强 陈俊 +3 位作者 樊明 马敬霞 张蓉 金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419-16422,共4页
对陇南山区1992~2007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调查监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化,小麦蚜虫的发生具有特殊性,在不同的气候带以不同的虫态越冬,尤以海拔1100~1400m高度的向阳台地数量最大,... 对陇南山区1992~2007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调查监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化,小麦蚜虫的发生具有特殊性,在不同的气候带以不同的虫态越冬,尤以海拔1100~1400m高度的向阳台地数量最大,在盛暑期间,陇南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平均最高气温已超过30℃,麦蚜的数量急剧降低。其主要危害期由南向北、由低到高主要发生在4~5月,小麦蚜虫发生程度与上年9月到当年3月逐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总体呈反相关,而与4~8月逐月平均气温呈反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探讨出陇南山区小麦蚜虫发生流行时空变化规律、危害特点、预测模型,2008年和2009年业务试报趋势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蚜虫 发生规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气候变化对小陇山林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3 位作者 陈晶 袁佰顺 李晓东 韩维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6-243,共8页
通过1985年、1994年甘肃小陇山林区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1998年、2000年两次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得出近30 a来该区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严重.利用区内70~90年代主要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计算得... 通过1985年、1994年甘肃小陇山林区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1998年、2000年两次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得出近30 a来该区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严重.利用区内70~90年代主要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计算得出影响森林资源正常生产的主要气象条件是年≥0℃积温及降水量,且水热的合理匹配更为重要.其适宜的水热匹配指标:年均降水量525 mm,以495~555 mm为宜,年≥0℃积温3 930(℃·d),以3 555~4 340(℃·d)最佳.区内90年代以来降水减少,气候变暖,水热匹配极差,年3 930(℃·d)积温线显著北抬;525 mm雨量线明显南压,干暖气候的快速演变是造成该区森林线南移,森林资源锐减的主要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象条件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南地区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及适时播种期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蒲金涌 李晓东 +2 位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胡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739-5740,5754,共3页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南 玉米 分期播种 适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志强 陈俊 +3 位作者 樊明 马敬霞 尹翔 魏邦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31-16936,共6页
根据陇南山区1971~2009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白粉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陇南各地各时段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十分明显,与1971~2000年平均值比较,2001~2009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6~0.9℃;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为0.9~1.1℃,尤... 根据陇南山区1971~2009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白粉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陇南各地各时段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十分明显,与1971~2000年平均值比较,2001~2009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6~0.9℃;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为0.9~1.1℃,尤以2~3月增幅最大,月平均气温增幅为1.2~1.7℃,由于陇南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与上年9月~次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近10年冬末春初显著增暖趋势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于气候偏暖,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高度及白粉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m,致使小麦白粉病危害范围扩大,早春发病平均病田率上升10%~20%,发病高峰期由5月上旬提前到4月中、下旬。而陇南各地各时段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因此,与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后降水量的变化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山区 气候变化 小麦白粉病 流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