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栋 王琪 +2 位作者 连娥 魏海龙 郭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干旱河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和荆条(Vitex negundo)等主要人工林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白龙江干旱河谷6种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刺槐、狼牙刺、华西小石积、酸枣和荆条土壤C∶N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6种植被类型土壤C∶P、N∶P平均值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我国平均水平。6种植被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化学计量和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的为河朔荛花,其次为荆条,再次为刺槐,因此推荐选择上述3树种作为白龙江干旱河谷造林先锋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 白龙江 干旱河谷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油橄榄叶斑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岩龙 李丹春 +2 位作者 齐昊 雷炜 林媛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25,66,共8页
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2种普遍发生的油橄榄叶部病害(油橄榄灰斑叶霉病、油橄榄叶枯病)为供试病菌,采用恒温培养真菌菌丝的方法,研究5种培养基、6种碳源、6种氮源、6种碳氮比、5个pH值、6个温度等分别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影响... 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2种普遍发生的油橄榄叶部病害(油橄榄灰斑叶霉病、油橄榄叶枯病)为供试病菌,采用恒温培养真菌菌丝的方法,研究5种培养基、6种碳源、6种氮源、6种碳氮比、5个pH值、6个温度等分别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油橄榄病害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供试病原真菌在PDA培养基中表现最好,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碳氮比为30∶1,最佳pH值为7,最佳培养温度为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病原真菌 培养基 分生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森林病虫害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连娥 刘锦乾 +4 位作者 郭星 杨永红 杨珊 赵艳丽 曹秀文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6期52-54,共3页
陇南地区每年森林病虫鼠害发生4.6万hm^2,具有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突发性病虫害日益突出、鼠害猖獗等特点。在分析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行为、依法防治、把森防贯彻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加强森防体系建设、... 陇南地区每年森林病虫鼠害发生4.6万hm^2,具有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突发性病虫害日益突出、鼠害猖獗等特点。在分析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行为、依法防治、把森防贯彻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切实抓好监测预报、把好检疫关、突出工程治理、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等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现状 治理对策 陇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人工栽培出菇期虫害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永元 李岩龙 +1 位作者 杨帆 曹秀文 《食药用菌》 2019年第4期278-282,共5页
对甘肃陇南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出菇期有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明确生物种类计有2门、5纲、10目共17种,针对有害生物的优势种群提出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 羊肚菌 人工栽培 生物调查 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