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付作霖 曹秀文 +4 位作者 朱学泰 李丹春 赖宏杰 汪宏波 高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8,275,共7页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真菌区系 地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阳 刘锦乾 +3 位作者 杨永红 罗子渝 冯建皓 雷伟 《甘肃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15-19,共5页
通过对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本区域内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m以下,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低一高—低,在海拔2 000~3 000 m范围内植被的种类、多样性及群落的复杂结构均达到最高;与人工林相... 通过对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本区域内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m以下,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低一高—低,在海拔2 000~3 000 m范围内植被的种类、多样性及群落的复杂结构均达到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及其林下植被生长良好,灌草盖度高,林下灌木种类多;在同一海拔范围内,阴坡灌草种类及盖度明显大于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上游 水源涵养林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亚高山人工云杉林抚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宜明 赵阳 +3 位作者 陈学龙 齐瑞 秦燕燕 汤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698,共5页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组成的人工云杉林抚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权重和抚育效果显著指数的计算,达到评价的量化,实现对人工云杉林抚育效果的评价.研究表明准则层中,林分结构在效果评价中的...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组成的人工云杉林抚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权重和抚育效果显著指数的计算,达到评价的量化,实现对人工云杉林抚育效果的评价.研究表明准则层中,林分结构在效果评价中的权重最大(0.3408),其次为林分小气候(0.3009);方案层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排序依次为结构的稳定性(乔灌草结合度)、光照强度、气温、树种组成及结构,权重值分别为0.163 7、0.152 7、0.095 7、0.09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云杉林 抚育 指标体系 甘肃亚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部林区冰雪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俊生 刘江林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67-70,共4页
雪灾给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在灾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冰冻灾害给林区生态带来的影响及存在问题,提出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雪灾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 减灾 恢复技术 迭部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3%多·硫烟剂防治云杉落针病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广诚 刘江林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40-42,56,共4页
通过采用13%多·硫烟剂对云杉落针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3%多·硫烟剂防治云杉落针病的适宜用药量为15 kg/hm2,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为防治最佳时机,防治2次最为理想,防治效果可达65%以上,并对人畜无害和云杉生态安全,可在林... 通过采用13%多·硫烟剂对云杉落针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3%多·硫烟剂防治云杉落针病的适宜用药量为15 kg/hm2,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为防治最佳时机,防治2次最为理想,防治效果可达65%以上,并对人畜无害和云杉生态安全,可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硫烟剂 云杉落针病 防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敬恩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34-37,共4页
在介绍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及对其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是:理顺管理体制;理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理顺政策扶持和多元投入的关系;制定完善的建设和发展方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 在介绍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及对其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是:理顺管理体制;理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理顺政策扶持和多元投入的关系;制定完善的建设和发展方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腊子口"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 开发建议 腊子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水分运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殷德怀 车克钧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4,54,共5页
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水林区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 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水林区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土壤水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雨水中为0.8~1.4 mg/L,地下水中为3.0~8.4 mg/L,穿透雨中为2.1~14.6 mg/L,残体溶解为10.3~65.3 mg/L;0~20 cm土层溶液DOC浓度,天然林为16.4~41.0 mg/L,草地为14.5~21.8 mg/L,农田为14.8~20.5 mg/L,人工林为21.2~66.2 mg/L,农田、草地比天然林、人工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可溶性有机碳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夏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研究
8
作者 金祥龙 刘江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3期95-100,共6页
在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及前人有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阿夏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的组成、区系、居留型、生活型、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及其与植被、海拔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藉此提出了对保护区鸟类进行各季节的详细调查以了... 在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及前人有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阿夏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的组成、区系、居留型、生活型、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及其与植被、海拔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藉此提出了对保护区鸟类进行各季节的详细调查以了解鸟类组成的详细变迁情况,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减少化肥及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加强保护区管理,妥善解决保护区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加强鸟类科学研究等保护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夏自然保护区 鸟类群落 区系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刘立立 刘江林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61-66,共6页
以舟曲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例,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现状 问题 对策 舟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油松幼龄林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
10
作者 王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8-20,28,共4页
通过对沙地油松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覆膜加土措施进行沙地油松栽植,能提高沙地油松的造林成活率。沙地油松在栽植9年以后,胸径平均每年增长0 60cm;高生长在前3年生长缓慢,5年以后树高以每年30~40cm的速度生长。油... 通过对沙地油松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覆膜加土措施进行沙地油松栽植,能提高沙地油松的造林成活率。沙地油松在栽植9年以后,胸径平均每年增长0 60cm;高生长在前3年生长缓慢,5年以后树高以每年30~40cm的速度生长。油松主根系长仅为1m;水平侧根多且发达,主要分布在20~40cm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造林 生长状况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