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形态学及多基因位点的枸杞褐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艳
晋玲
申培增
崔治家
朱田田
-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省中药质量标准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白银市农技服务中心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2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004,3146001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7JR5RA164)
+3 种基金
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ZYZL18-001)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工作和甘肃省中药材病虫害现状调查研究(GSZYPC2018Z28)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1)。
-
文摘
枸杞Lycium barbarum Mill.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材,褐斑病是2010年在甘肃省枸杞种植区发生的由无性态类真菌新种枸杞小黑梨孢Stigmella lycii引起的新病害,据2015年-2018年调查,该病害已扩展至甘肃省各枸杞种植区,常年发病率45%~65%,严重度2~3级。本研究首次对枸杞小黑梨孢有性态形态进行描述,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该病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地位,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枸杞褐斑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和越冬病叶上均可形成有性态。子囊壳球形至亚球形,大小185.6μm×176.6μm,有喙,喙的大小为(35.7~53.6)μm×(32.0~53.55)μm;子囊袋状,大小(103.2~165.7)μm×(15.7~22.4)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砖格状,大小(25.9~36.5)μm×(9.4~14.1)μm,平均31.2μm×12.3μm,具(4~)6~7个纵隔和1~3个横隔。通过ITS、LSU、RPB2和EF1-α多基因位点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为子囊菌门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科真菌。秋末冬初清洁田园,减少来年初侵染源,是有效防治枸杞褐斑病的关键措施。
-
关键词
枸杞褐斑病
枸杞小黑梨孢
格孢腔菌科
系统发育
-
Keywords
Lycium barbarum leaf spot
Stigmella lycii
Pleosporaceae
phylogenetic analysis
-
分类号
S436.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地膜穴播小麦套玉米复种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2
-
-
作者
韩文莲
刘春
-
机构
甘肃省白银市农技服务中心
-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2年第5期13-13,共1页
-
文摘
地膜穴播小麦套玉米复种芹菜栽培模式是近年来白银市高扬程灌区根据该区热量条件“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地力和光热条件。
-
关键词
地膜穴播
小麦
玉米
复种
芹菜
栽培技术
产量
效益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