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2004—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文莉 李慧 杨海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并探索该类事件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1月... 目的:了解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并探索该类事件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报告,分析甘肃省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的时间、地区、中毒场所分布和致病原因等特征。结果:2004—2010年间甘肃省发生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均呈现集中在二、三季度高发的趋势,其中化学和有毒植物类食物中毒的报告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多发场所主要为家庭(41.2%)、学校食堂(20.6%)和农村聚餐等(19.1%)。微生物类食物中毒所占比重最大(41.2%)、波及人数最广泛(83.9%);有毒植物类发病率最高(37.5%,P<0.01),其中以毒蘑菇、菜豆中毒为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72.0%、60.2%);总体来讲化学类病死率最高(19.7%,P<0.01),但病死率最高的前3位原因是肉毒梭菌(50%)、农药鼠药(46.3%)和毒蘑菇中毒(38.9%)。结论:从事件波及范围、构成比来看,微生物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致死性角度看,化学类的农药/鼠药和有毒植物类的毒蘑菇中毒更具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3个非暴露地区居民母乳中二噁英负荷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崔燕 张睿 +2 位作者 杨琛 李磊 梁效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55-5860,共6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3个非暴露地区母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水平,分析影响当地人群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甘肃省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采样点采集共150份顺产初产妇产后第3~8周的母乳样品,以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 目的调查甘肃省3个非暴露地区母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水平,分析影响当地人群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甘肃省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采样点采集共150份顺产初产妇产后第3~8周的母乳样品,以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仪分析样品中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dibenzo-p-dioxins/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s,PCDD/Fs)和二噁英样多氯联苯(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dl-PCBs)含量,计算总毒性当量浓度(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TEQ)。结果 PCDD/Fs和dl-PCBs在甘肃省母乳样品中普遍存在, dl-PCBs含量远高于PCDD/Fs,但按TEQ计时, PCDD/Fs贡献高于dl-PCBs;甘肃省PCDD/Fs组分含量最高的八氯代二苯并二嗯英(1,2,3,4,6,7,8,9-octachlorodibenzo-p-dioxin,OCDD),含量在102.08~195.18pg/g脂肪之间,来源可能与垃圾焚烧导致污染有关;母乳中PCBs污染分布呈现出省城区(2436.88pg/g)>近郊区(1118.16pg/g)>远郊区(989.87pg/g)的特征,可能与居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摄入频次较高有关。结论甘肃省非暴露区母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含量均低于全国水平,总体上城市高于农村,但个别同系物数值农村点与城市点接近甚至高于城市点,这提示甘肃省不同非暴露地区人体暴露情况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二噁英类化合物 负荷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2006—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燕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食物中毒的原因、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2006—2010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1 73... 目的:分析甘肃省食物中毒的原因、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2006—2010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1 733人,死亡24人,病死率为1.38%。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第二、三季度发生的起数分别占总数的36.17%和31.91%;中毒场所以家庭和集体食堂较多,分别占总起数的44.68%和34.04%;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中毒为主,占总起数的46.81%;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50.00%。结论:食物加工和储存不当引起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甘肃省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投毒及误食鼠药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事件 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美 杨海霞 李慧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2004—2009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14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所有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14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所有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9年甘肃省共报告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14起,中毒203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3.94%。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春夏季,7月和8月高发。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中毒食物主要有毒蘑菇(6例)、菜豆(3例)和发芽马铃薯(1例),有毒蘑菇致死人数占87.5%。结论:蘑菇中毒是导致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陇南地区农村家庭和学校等集体食堂是防范重点。建议采取重点地区重点防控,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报告 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5
作者 杨琛 崔燕 +1 位作者 李俊玲 蓝弘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2004—2011年甘肃省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特征,为减少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1年所报告的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共报告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 目的:分析2004—2011年甘肃省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特征,为减少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1年所报告的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共报告较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32起,中毒人数672人,死亡52人,病死率为7.74%。报告事件高峰在6—10月,其中8月份报告最多;中毒场所以家庭最多,占总起数的75.00%;中毒原因以化学性食物中毒为主,占总起数的27.68%,且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也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5.38%。结论:化学类和有毒植物类食物中毒是甘肃省较大级别食物中毒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事件 较大级别 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2007—2011年食物中毒流行状况分析
6
作者 康芬艳 杨海霞 +1 位作者 韩莹 王文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07—2011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状况的分析,探讨食物中毒在甘肃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数据汇总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甘肃省2007—2011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1起... 目的:通过对2007—2011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状况的分析,探讨食物中毒在甘肃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数据汇总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甘肃省2007—2011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1起,发病1 644人,死亡26人。2009年中毒事件发生起数最多,共13起,近2年有下降趋势。致病因素中微生物引发食物中毒最多,为20起,占总发病人数的74.94%;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9.23%。结论:注意饮食卫生、严格食品质量监督、加强安全意识是预防食物中毒和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点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2004—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7
作者 杨海霞 李慧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2004—2011年甘肃省突发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甘肃省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3起,中毒2 31... 目的:分析2004—2011年甘肃省突发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甘肃省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3起,中毒2 311例、死亡53例,病死率为2.3%。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其中9月中毒人数最多。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30起、植物性和动物性13起、化学性为25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农药/鼠药(30例)、毒蘑菇(7例)、肉毒毒素(4例)、亚硝酸盐(4例)和其它(8例)。结论: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农药/鼠药中毒和蘑菇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农村是食物中毒的防范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报告 食物中毒事件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皋兰县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小清 罗向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皋兰县2007~2009年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改变情况,为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艾滋病专项调查问卷对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状况调查。结果:皋兰县娱... 目的:了解甘肃省皋兰县2007~2009年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改变情况,为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艾滋病专项调查问卷对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状况调查。结果:皋兰县娱乐场所暗娼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从项目开展初期的12.67%(2008年1月),达到目前的79.69%(2009年12月);暗娼最近一个月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或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的比例在3年中均呈上升趋势,但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率较低。暗娼愿意接受干预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结论:暗娼的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其行为改变,应充分利用当前优越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环境,确保各项干预措施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甘肃省市售蔬菜中铅汞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拥军 程妍 李永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3期4248-4252,共5页
目的掌握2016~2018年甘肃省铅汞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方法在甘肃省14个市州共采集样品1213份,依据国标方法测定铅含量、全自动测汞仪法测定汞含量,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蔬菜中铅和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目的掌握2016~2018年甘肃省铅汞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方法在甘肃省14个市州共采集样品1213份,依据国标方法测定铅含量、全自动测汞仪法测定汞含量,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蔬菜中铅和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用目标危害指数法(target hazard index method,THQ)和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评价蔬菜中铅汞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各类蔬菜中均检出了铅和汞,其中鳞茎类中的铅和茎类蔬菜中的汞检出率均达到了100%;块根和块茎类蔬菜铅的超标率为3.76%;茎类蔬菜中汞含量超标率为1.34%,其余种类均未有超标。从铅汞的综合污染指数来看,除茎类蔬菜以外,其他都表现为Pb>Hg,铅对蔬菜重金属污染贡献较大,其中块根块茎类蔬菜铅含量综合污染指数为2.21属中度污染,鳞茎类的铅含量综合污染指数为1.19,属轻度污染。儿童通过蔬菜摄入铅汞的暴露风险高于成人,但THQ和HI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本次研究中甘肃省市售蔬菜中少数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其余蔬菜中铅汞含量对健康影响均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污染状况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睿 李磊 +1 位作者 杨琛 崔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13-3918,共6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方法按总膳食研究方法,对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水产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中17种多氯代...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方法按总膳食研究方法,对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水产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中17种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同系物(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D/Fs)同系物和12种二噁英样多氯联苯(dioxin 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l-PCBs)同系物进行含量测定和毒性当量浓度汇总分析和评价。结果甘肃省送检的食物样品中水产、肉类均检出二噁英类化合物,其余6类食品样品中个别同系物未检出。按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TEQ)计算时,肉类食品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毒性当量浓度最高,均为0.08pgTEQ/g。结论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中动物性食品二噁英类化合物检出率高于植物性食品,肉类食品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毒性当量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对甘肃省二噁英类化合物暴露水平高的食品进行长期监测,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市售食品 二噁英类化合物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强化措施探究
11
作者 宁俊艳 马文杰 于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5期41-43,共3页
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对食品进行检验,依据食品检验数据对食品安全水平进行精准判定。食品安全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对最终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确保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有效性和检验质量的合理控制。基于此,本... 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对食品进行检验,依据食品检验数据对食品安全水平进行精准判定。食品安全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对最终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确保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有效性和检验质量的合理控制。基于此,本文针对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进行探究,以期强化实验室管理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质量,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检验 实验室管理 质量控制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防融合研究甘肃省医院门诊就医体验现况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胡佳丽 林思含 +3 位作者 谢雨萍 郑力纲 高健 吴得海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8期187-191,共5页
目的基于医院门诊医防融合服务研究甘肃省两家三甲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就医体检,分析门诊医防融合及基本服务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门诊服务合理性建议。方法2021年6—9月,用问卷星收集甘肃两家综合型三甲医院门诊有效问卷1036份。从人口学... 目的基于医院门诊医防融合服务研究甘肃省两家三甲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就医体检,分析门诊医防融合及基本服务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门诊服务合理性建议。方法2021年6—9月,用问卷星收集甘肃两家综合型三甲医院门诊有效问卷1036份。从人口学基本特征、医防融合服务措施以及门诊基本服务分析两家医院门诊就医体验现况、服务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患者身份、性别、所陪同患者年龄、教育程度、挂号方式以及就诊医生职称方面不同,门诊就医体验评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防融合服务中A医院优于B医院,门诊基本服务中A医院在卫生间清洁状况优于B医院,B医院等候医生接诊和电梯效率比A医院更高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陪同患者年龄是就医体验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人口学特征影响患者门诊就医体验的基本评价;A医院门诊医防融合服务方面优于B医院;B医院门诊基本服务方面比A医院更高效;所陪同患者年龄是就医体验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防融合 门诊就医体验 门诊服务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程医疗甘肃省医防融合建设需求分析
13
作者 胡佳丽 姚一韵 +2 位作者 袁丽莉 冯紫阳 吴得海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6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分析医防机构远程医疗和医防融合能力建设需求,为甘肃省医防融合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医防一体”远程医学信息平台2019—2022年运行数据建立数据库,选取平台在甘肃省14个市(州)布点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结合访谈调研,... 目的分析医防机构远程医疗和医防融合能力建设需求,为甘肃省医防融合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医防一体”远程医学信息平台2019—2022年运行数据建立数据库,选取平台在甘肃省14个市(州)布点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结合访谈调研,描述性分析运行现况、医疗专科需求、医防融合建设能力建设需求。结果甘肃省14个市(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已布点,基层医疗机构布点占比最大(74.42%),但医院开展率最大(65.35%);根据远程医疗申请临床专业发现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群体决定需求,医院前5名为内科(35.53%)、外科(25.70%)、老年医学(8.37%)、神经病(8.21%)和妇产(6.83%),基层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院(所、站)分别为慢病相关的内科(58.05%)和妇产科专业(37.78%);医防融合需求调研显示,利用平台网络架构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基层诊疗、患者下转延续性治疗、传染病识别和慢病管理的医防综合实力。结论依据医防体系各类医疗机构服务群体、专业定位和实际需求,发挥平台效能提高全方位协同能力,促进医防融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医防融合 基本公共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晓东 李雪萍 +3 位作者 李永辉 张永东 杨凯 李海宁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体内抗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观测给药小鼠在染菌后7天内的死亡率;体外抗菌用琼脂扩散实验和菌落计数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 目的:观察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体内抗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观测给药小鼠在染菌后7天内的死亡率;体外抗菌用琼脂扩散实验和菌落计数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大小。结果: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小鼠灌胃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后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40%;正品金银花为40%;两者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率的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菌实验测得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和正品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 L和12.5 mg/m L。结论: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 体内外抗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部分酒类产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慧娟 孙建云 马文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185,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甘肃省市场上流通的部分酒类产品的氨基甲酸乙酯(E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4.55%~90.93%,相对标准偏差(RSD)<3%,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对甘肃省152份酒类样...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甘肃省市场上流通的部分酒类产品的氨基甲酸乙酯(E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4.55%~90.93%,相对标准偏差(RSD)<3%,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对甘肃省152份酒类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EC检出率为70%,其中白酒最高,其次为黄酒,葡萄酒最低,含量分别为34.93μg/kg、20.24μg/kg、9.88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酒类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相关疾病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彦龙 李斌儒 +7 位作者 任彦彦 常利军 田旭东 俞小艳 李生财 孙平 刘顺庆 康万荣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9期158-161,共4页
就近年来中医药干预下细胞焦亡在消化、呼吸、神经系统及风湿性、代谢性、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等展开综述,冀能为此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及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词 疾病 细胞焦亡 中医药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不同产地红芪中主要功效成分及有益元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寇帅 刘小云 +1 位作者 李拥军 程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比较甘肃省渭源县、漳县、宕昌县、陇西县和武都县等5个产区的红芪样品中主要功效成分总黄酮、总皂甙、总多糖以及9种有益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这些成分与产地之间的关系。方法参照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的检测方法对红芪中总黄酮、总... 目的比较甘肃省渭源县、漳县、宕昌县、陇西县和武都县等5个产区的红芪样品中主要功效成分总黄酮、总皂甙、总多糖以及9种有益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这些成分与产地之间的关系。方法参照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的检测方法对红芪中总黄酮、总皂甙和总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参考《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测定红芪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所采5个产区的红芪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漳县最低(0.935 mg/100 g),渭源县最高(3.115 mg/100 g);总多糖含量宕昌县最低(0.078 mg/g),陇西县最高(0.462 mg/g);总皂甙含量渭源县最低(1.503 mg/100 g),陇西县最高(1.600 mg/100 g)。Ca和Mg的含量均是武都县较高,分别为6960.389 mg/kg和2526.444 mg/kg;比较其余元素发现,Sr在陇西样品中含量较高,均值为82.017 mg/kg,宕昌县样品含量最低,均值为31.500 mg/kg。5个县区之间红芪中总黄酮与总多糖含量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皂甙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Mg、Mo、Sr在5个县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6种元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产区红芪中总黄酮、总皂甙、总多糖含量和9种有益无机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武都县和陇西县样品的质量优于渭源、漳县和宕昌等3个县区,可为红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红芪 产地 功效成分 有益元素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产黄芪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思维 李东梅 +3 位作者 刘小云 薛利新 孙建云 李拥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2,69,共6页
目的:了解甘肃主产区黄芪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并对食用黄芪中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黄芪中Pb、Cd、As、Hg、Cu 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 目的:了解甘肃主产区黄芪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并对食用黄芪中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黄芪中Pb、Cd、As、Hg、Cu 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靶标危害系数(THQ)和终身致癌性风险(LCR)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58批次黄芪样品中Pb、Cd、As、Hg、Cu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48,0.024,0.139,0.011,4.569 mg/kg,但均未超标。健康风险评估模型EDICu>Pb>Hg>Cd,且均<1;LCR值<1×10^(-6),表明黄芪样本总体水平是安全的。结论:甘肃主产地黄芪中5种重金属含量对成人和儿童健康不存在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重金属残留 特征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佳 关红民 +3 位作者 宋建国 豆思远 尚立宏 车小蛟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3年第7期75-77,共3页
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依据当前猪病发展形势估计,呼吸道疾病仍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降低该病... 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依据当前猪病发展形势估计,呼吸道疾病仍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降低该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病因 临床症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用药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鼎盛 赵天莹 +5 位作者 何琼 席进孝 王小荣 关宏 周晓艳 赵琦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药特征数据库,并...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药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法、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对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等。结果:肝肾亏虚的症状出现54条,症状频次总共224次,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18条,总共出现147次,占总数的65.6%。筛选出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组方17首,中药38味,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为牛膝、枸杞子、当归、续断、桑寄生,并取得核心药物组合14条,药物规则主要为牛膝、党参、续断、当归、桑寄生、枸杞子、黄精之间的组合,核心组合4条、得出2个新的处方。结论: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用药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气血之品为主,新方组成体现了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可使肝肾强、风湿除而血气足、痹痛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肝肾亏虚证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