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促进剂体系中二氧化碳水合物常压分解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英梅
张兆慧
+4 位作者
刘生浩
焦雯泽
王立瑾
滕亚栋
刘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1-149,共9页
目前,水合物法捕获二氧化碳时,都会添加不同的形成促进剂。而这些促进剂对后期二氧化碳水合物运输条件、封存条件的影响还未可知,因此本文对比研究了纯冰粉体系、单一促进剂体系和复配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稳定性,促进剂分别选用0.24g/...
目前,水合物法捕获二氧化碳时,都会添加不同的形成促进剂。而这些促进剂对后期二氧化碳水合物运输条件、封存条件的影响还未可知,因此本文对比研究了纯冰粉体系、单一促进剂体系和复配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稳定性,促进剂分别选用0.24g/L十二烷基酸钠(SDS)、0.288g/L四丁基溴化铵(TBAB)、5g/L纳米石墨(GN)及0.33g/L NaCl 4种促进剂。在常压、274.65K条件下利用定压分解方法研究不同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单一促进剂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DS>TBAB>GN≈纯冰粉>NaCl,并且SDS能够延长CO_(2)水合物分解时间,其平均分解速率相对于纯冰粉体系分别减少了29.6%、15.8%及18.5%。在复配促进剂体系中TBAB+NaCl中水合物稳定性最强,TBAB占主导作用,NaCl+GN中水合物稳定性最弱,NaCl占主导作用。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促进剂体系中CO_(2)水合物稳定性提高的作用机理,主要与促进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纯冰粉
促进剂
分解速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英砂粒径大小对甲烷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英梅
董世强
+2 位作者
展静
吴青柏
张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49-3056,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本文采用粒径分别为0.075-0.5mm、0.5-1mm、1-2mm和2-3mm的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在初始压力7.0MPa、温度0.5℃条件下进行水合物形成实验并进行取样观察、分层分解,得出不同粒径大小石英...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本文采用粒径分别为0.075-0.5mm、0.5-1mm、1-2mm和2-3mm的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在初始压力7.0MPa、温度0.5℃条件下进行水合物形成实验并进行取样观察、分层分解,得出不同粒径大小石英砂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石英砂粒径的增大,石英砂砂体中的水合物形成量和初始水合物形成速率在逐渐减小;在粒径为0.075-0.5mm、1-2mm和2-3mm石英砂中,充气过程中水合物便开始形成,且并未出现明显的水合物大量形成阶段,而在粒径为0.5-1mm石英砂体系中出现了水合物大量形成的阶段;通过计算发现,0.5-1mm石英砂体系的气体消耗量最大,为0.47mol,2-3mm石英砂体系的气体消耗量最小,仅为0.05mol;在这4种粒径的石英砂体表面的甲烷水合物主要以分散状均匀分布于颗粒之间或胶结成块,但这一观察结果与通过分解的方法所得到的石英砂上部水合物形成量大于下部的结果存在差异;重复实验也发现,仅在粒径为0.5-1mm石英砂顶部出现了水合物大量富集的现象,因此推断认为在一定粒径的介质体系同时上部存在较大空隙时,水合物有可能会在空隙中大量富集存在。这一实验结果对自然环境中水合物的赋存区域及形态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大小
石英砂
甲烷水合物
形成过程
气体消耗量
分解气体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合物一次分解压力对记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英梅
张梦迪
+2 位作者
吴青柏
展静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工程领域,水合物开采及天然气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管道堵塞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堵塞现象,并为油气的高效储存与运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多孔介质石英砂混合,在初始压力8 MPa、温度16℃条...
在工程领域,水合物开采及天然气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管道堵塞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堵塞现象,并为油气的高效储存与运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多孔介质石英砂混合,在初始压力8 MPa、温度16℃条件下进行水合物一次生成实验,一次生成结束后,在不同分解压力下采用恒压升温法对水合物进行分解,分解反应进行150 min后,稳定至与一次生成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进行二次生成实验。通过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反应釜内温度压力变化曲线等,分析不同一次分解压力对水合物二次生成过程及特征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一次生成过程,水合物二次生成过程存在明显且稳定的记忆效应。由此得出结论,一次分解压力对水合物二次形成的影响具有临界压力,分解压力为此临界压力时,水合物二次生成速率相对较小且饱和度低,此时记忆效应最弱。这一研究结果可望对自然环境下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二次生成对管道堵塞的解决、油气的高效储存与运输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分解压力
二次形成
记忆效应
诱导时间
甲烷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促进剂体系中二氧化碳水合物常压分解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英梅
张兆慧
刘生浩
焦雯泽
王立瑾
滕亚栋
刘杰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甘肃省
生物质能
与太阳能
互补
供
能系统
重点
实验室
(
兰州理工大学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1-14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FYC0307303)
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SE2014)。
文摘
目前,水合物法捕获二氧化碳时,都会添加不同的形成促进剂。而这些促进剂对后期二氧化碳水合物运输条件、封存条件的影响还未可知,因此本文对比研究了纯冰粉体系、单一促进剂体系和复配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稳定性,促进剂分别选用0.24g/L十二烷基酸钠(SDS)、0.288g/L四丁基溴化铵(TBAB)、5g/L纳米石墨(GN)及0.33g/L NaCl 4种促进剂。在常压、274.65K条件下利用定压分解方法研究不同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单一促进剂体系中CO_(2)水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DS>TBAB>GN≈纯冰粉>NaCl,并且SDS能够延长CO_(2)水合物分解时间,其平均分解速率相对于纯冰粉体系分别减少了29.6%、15.8%及18.5%。在复配促进剂体系中TBAB+NaCl中水合物稳定性最强,TBAB占主导作用,NaCl+GN中水合物稳定性最弱,NaCl占主导作用。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促进剂体系中CO_(2)水合物稳定性提高的作用机理,主要与促进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纯冰粉
促进剂
分解速率
稳定性
Keywords
CO_(2)hydrate
pure ice powder
accelerator
decomposition rate
stability
分类号
TE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英砂粒径大小对甲烷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英梅
董世强
展静
吴青柏
张鹏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甘肃省
生物质能
与太阳能
互补
供
能系统
重点
实验室
(
兰州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49-305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103,4160107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307303)
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SE201406)。
文摘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本文采用粒径分别为0.075-0.5mm、0.5-1mm、1-2mm和2-3mm的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在初始压力7.0MPa、温度0.5℃条件下进行水合物形成实验并进行取样观察、分层分解,得出不同粒径大小石英砂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石英砂粒径的增大,石英砂砂体中的水合物形成量和初始水合物形成速率在逐渐减小;在粒径为0.075-0.5mm、1-2mm和2-3mm石英砂中,充气过程中水合物便开始形成,且并未出现明显的水合物大量形成阶段,而在粒径为0.5-1mm石英砂体系中出现了水合物大量形成的阶段;通过计算发现,0.5-1mm石英砂体系的气体消耗量最大,为0.47mol,2-3mm石英砂体系的气体消耗量最小,仅为0.05mol;在这4种粒径的石英砂体表面的甲烷水合物主要以分散状均匀分布于颗粒之间或胶结成块,但这一观察结果与通过分解的方法所得到的石英砂上部水合物形成量大于下部的结果存在差异;重复实验也发现,仅在粒径为0.5-1mm石英砂顶部出现了水合物大量富集的现象,因此推断认为在一定粒径的介质体系同时上部存在较大空隙时,水合物有可能会在空隙中大量富集存在。这一实验结果对自然环境中水合物的赋存区域及形态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粒径大小
石英砂
甲烷水合物
形成过程
气体消耗量
分解气体量
分布
Keywords
particle size
quartz sand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process
gas consumption
decomposed gas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H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合物一次分解压力对记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英梅
张梦迪
吴青柏
展静
张鹏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
重点
实验室
甘肃省
生物质能
与太阳能
互补
供
能系统
重点
实验室
(
兰州理工大学
)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温度梯度对不同颗粒级配砂土中甲烷水合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41661103)。
文摘
在工程领域,水合物开采及天然气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管道堵塞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堵塞现象,并为油气的高效储存与运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多孔介质石英砂混合,在初始压力8 MPa、温度16℃条件下进行水合物一次生成实验,一次生成结束后,在不同分解压力下采用恒压升温法对水合物进行分解,分解反应进行150 min后,稳定至与一次生成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进行二次生成实验。通过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反应釜内温度压力变化曲线等,分析不同一次分解压力对水合物二次生成过程及特征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一次生成过程,水合物二次生成过程存在明显且稳定的记忆效应。由此得出结论,一次分解压力对水合物二次形成的影响具有临界压力,分解压力为此临界压力时,水合物二次生成速率相对较小且饱和度低,此时记忆效应最弱。这一研究结果可望对自然环境下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二次生成对管道堵塞的解决、油气的高效储存与运输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分解压力
二次形成
记忆效应
诱导时间
甲烷消耗量
Keywords
methane hydrate
decomposition pressure
secondary formation
memory effect
induction time
methane consumption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促进剂体系中二氧化碳水合物常压分解
王英梅
张兆慧
刘生浩
焦雯泽
王立瑾
滕亚栋
刘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石英砂粒径大小对甲烷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王英梅
董世强
展静
吴青柏
张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合物一次分解压力对记忆效应的影响
王英梅
张梦迪
吴青柏
展静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