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气余热复合供暖对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平 杨笑语 +2 位作者 张博 黄娟娟 王春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8,共7页
针对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排烟含水蒸汽量大、潜热回收潜力巨大的状况,首次提出了一种生物质直燃发电与吸收式热泵和水源热泵集成的热电联供系统,利用TRNSYS软件对复合供暖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及系统效... 针对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排烟含水蒸汽量大、潜热回收潜力巨大的状况,首次提出了一种生物质直燃发电与吸收式热泵和水源热泵集成的热电联供系统,利用TRNSYS软件对复合供暖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及系统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供暖系统在采暖季可以稳定为用户输出热量,其中采暖季吸收式热泵运行的性能系数均值为1.61,水源热泵的性能系数平均值为4.32,复合供暖系统的效率为41.85%.加入复合供暖系统后,节能率提升了5.2%,综合能源利用率提升了7.8%,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率提升了15.5%,年节约标煤6416.5 t,年减排CO2量16682.98 t、SO2量128.33 t、NOX量449.16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余热 TRNSYS软件 分析 减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和沼气互补供暖系统的农村节能建筑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冯荣 李金平 杨捷媛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9,共6页
文章以建造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太阳能和沼气互补供暖系统的农村节能建筑最佳保温层厚度优化模型。结果显示,在计算条件下,最佳保温层厚度为10.4 cm,建造总费用为16594元,并分析了室内设计温度、太阳能... 文章以建造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太阳能和沼气互补供暖系统的农村节能建筑最佳保温层厚度优化模型。结果显示,在计算条件下,最佳保温层厚度为10.4 cm,建造总费用为16594元,并分析了室内设计温度、太阳能热水器价格和保温材料价格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以及农村建筑节能和太阳能与沼气互补供暖系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建筑 供暖 最佳保温层厚度 建造总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元林草原料生物质资源分布及醇类利用指标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浩 王昱 +3 位作者 李金平 雷廷宙 田苗 李能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8-308,共11页
中国林草原料资源丰富,对其分布的整理不仅有助于推动林草原料的综合利用,也有助于解决林草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该研究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的地理经纬度,对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林草原料进行了分区梳理,并筛选出了各地区的优势林草... 中国林草原料资源丰富,对其分布的整理不仅有助于推动林草原料的综合利用,也有助于解决林草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该研究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的地理经纬度,对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林草原料进行了分区梳理,并筛选出了各地区的优势林草作物。对多元林草原料的分布与组成特性,水分、挥发分、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C元素含量、O元素含量、热值等进行了共性和个性指标的整理,确定了多元林草原料组成与结构分析的数据库检索字段。华东地区甜菜并不适宜作为生物质醇类利用中林草原料,氧元素含量较其他林草原料高出46%,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中O元素含量较低,适宜作为生物质醇类利用中林草原料;大豆中纤维素含量明显较低,比其他林草原料低40%,西南地区玉米秸秆高于其他林草原料;西北地区黑麦草和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甘蔗的比热容值较高,在3.2~4.8 J/(kg·K),其他能源草比热容值多处于0.8~2.4 J/(kg·K)。深入分析各地区代表性林草原料作为醇类利用的指标,探讨多元林草原料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工业组成、元素组成以及醇类利用潜力的差异性、变异性和相关性。该研究为中国多元林草醇类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 利用 多元林草 数据库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水间断时长对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供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金平 徐奥博 +2 位作者 甄箫斐 黄娟娟 王春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7-223,共7页
为了揭示供暖水泵通断模式对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供暖性能的影响,试验和理论研究了通水时长相同间断时长不同时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变化规律,分析了系统的供热量、热损失率、运行能耗及太阳能保证率的变化,研究了供暖时系统内外因素与... 为了揭示供暖水泵通断模式对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供暖性能的影响,试验和理论研究了通水时长相同间断时长不同时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变化规律,分析了系统的供热量、热损失率、运行能耗及太阳能保证率的变化,研究了供暖时系统内外因素与供热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采暖系统23 d不同通断模式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相近及通水时长都为8min时,间断时长越长,供回水温差越大;系统在3种通断模式下的供热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间断6、5、11 min;间断6 min时比间断5 min时系统太阳能保证率增多5.27%,热损失率减少2.79%,运行能耗减少6.67%,对比可得间断6 min时系统运行较好;由23 d的运行效果可得,间断6 min时系统平均供热效率最高;室外温度、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风速等因素与供热量都有显著相关性,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系统供热量影响较大,循环流量和环境风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供暖 温度 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 通断模式 太阳能保证率 供热量 运行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新农村建筑太阳能主动供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金平 王磊 +4 位作者 李修真 甄箫斐 司泽田 冯荣 王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0-1685,共6页
为了降低西北新农村建筑采暖的能耗,改善室内生活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太阳能主动供暖和传统小型燃煤锅炉供暖的西北新农村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空气质量和采暖能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最低温度为-16.2℃条件下,太阳能主动供... 为了降低西北新农村建筑采暖的能耗,改善室内生活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太阳能主动供暖和传统小型燃煤锅炉供暖的西北新农村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空气质量和采暖能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最低温度为-16.2℃条件下,太阳能主动供暖建筑室内平均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分别高出对比建筑5.4℃和3.3℃;在天气晴朗情况下,当室外环境的平均温度高于4.2℃且室外环境的最低温度高于-1.6℃时,仅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即可满足西北新农村建筑的供暖需求;太阳能主动供暖建筑室内CO,NO2,SO2,CO2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分别是对比建筑的0.45倍、0.48倍、0.56倍、0.59倍和0.5倍;经过分析得到太阳能主动供暖时室内环境温度与散热片内热水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的二元线性关系;太阳能主动供暖的节能率为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新农村建筑 采暖能耗 空气质量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加热的地上式户用沼气生产系统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荣 李金平 +1 位作者 李修真 杨捷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96-200,共5页
为对太阳能加热的地上式户用沼气生产系统的推广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指导,试验研究了该型系统的热性能,对系统中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日平均集热效率、沼气池散热量和热水-料液传热系数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当日平均环境... 为对太阳能加热的地上式户用沼气生产系统的推广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指导,试验研究了该型系统的热性能,对系统中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日平均集热效率、沼气池散热量和热水-料液传热系数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当日平均环境温度在-2.1^-8.6℃变化时,沼气池内料液温度可维持在(27±2)℃的范围内。得到了太阳能热水器日平均集热效率、沼气池散热量和热水-料液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研究发现沼气池内料液温度对热水-料液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大,随着料液温度的提高,传热系数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系数 沼气 户用沼气生产系统 日平均集热效率 沼气池散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全年产气性能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金平 甄箫斐 +2 位作者 杨霭蓉 黄娟娟 董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0-225,共6页
为满足北方农户全年生活燃气需求和研究户用恒温沼气池的产气特性,研发了发酵容积为3 m3的地上式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从沼气池的产气稳定性,不同发酵温度、不同发酵原料下的产气性能,全年产气特性4个方面对该系统做了试验研究。在... 为满足北方农户全年生活燃气需求和研究户用恒温沼气池的产气特性,研发了发酵容积为3 m3的地上式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从沼气池的产气稳定性,不同发酵温度、不同发酵原料下的产气性能,全年产气特性4个方面对该系统做了试验研究。在兰州地区气象条件下,厌氧发酵试验结果发现:该太阳能恒温产气系统可全年稳定连续运行,全年累计产气398.52 m3;当最低环境温度分别高于-19.9、0.7和6.9℃时,系统可以实现26、28和37℃恒温厌氧发酵;当猪粪与农户常见的玉米秸秆、蒿草、莲花菜叶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后,可显著提高沼气中甲烷体积分数并延长或缩短发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沼气 秸秆 户用恒温沼气生产系统 混合原料 产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基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平 陈晓洁 +3 位作者 杨改秀 孔晓英 孙永明 曹新月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了确定生物质碳阴极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产电性能的影响,以马尾藻、江篱、青贮能源草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生物质碳阴极催化剂材料,以XC-72R活性炭粉作对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BET(brurauer-em... 为了确定生物质碳阴极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产电性能的影响,以马尾藻、江篱、青贮能源草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生物质碳阴极催化剂材料,以XC-72R活性炭粉作对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BET(brur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等对生物质碳阴极催化剂材料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了它们对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效果以及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碳基材料催化剂中,马尾藻生物碳催化剂的含氮基团质量分数高达4.04%,它对氧还原的催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质 马尾藻 江篱 青贮能源草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热泵对生物质直燃烟气余能利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金平 张博 +2 位作者 杨笑语 黄娟娟 王春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6-223,共8页
针对生物质热电联产系统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梯级回收烟气余热的系统,分析了生物质直燃锅炉的[火用]平衡,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并基于模拟数据进行[火用]分析和节能环保... 针对生物质热电联产系统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梯级回收烟气余热的系统,分析了生物质直燃锅炉的[火用]平衡,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并基于模拟数据进行[火用]分析和节能环保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直燃锅炉的[火用]效率为40.36%;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火用]效率达32.89%,[火用]损失主要分布在排烟损失;相比于未回收排烟余热的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加入烟气余热驱动的吸收式热泵辅助供暖后,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率、节能率和综合能源利用率分别提升了11.06%、4.79%和6.70%;每个采暖季供热量可折合标煤2088.56 t,相应地可减排CO2、SO2、NOX和碳粉尘分别为5206.78 t、17.75 t、15.66 t和1402.22 t。因此,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生物质直燃烟气余热具有可观的节能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电联产 烟气余热回收 吸收式热泵 Aspen Plus模拟 [火用]分析 节能环保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单体建筑热电气联供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金平 司泽田 +2 位作者 孔莹 甄箫斐 王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农村供能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技术和太阳能恒温沼气池技术相结合,在甘肃民勤设计搭建了热电气联供系统,试验研究了系统的产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连续...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农村供能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技术和太阳能恒温沼气池技术相结合,在甘肃民勤设计搭建了热电气联供系统,试验研究了系统的产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向用户供热、供电、供沼气,节能率达到90.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25年,环境效益良好,在西北地区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供能 热电气联供系统 节能率 投资回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单体建筑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金平 孔莹 司泽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了解决西北农村采暖方式落后、室内热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甘肃民勤的某一单体建筑,在外墙保温的基础上设计搭建了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实验研究了系统的采暖性能.结果表明:外墙保温和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相结合,不... 为了解决西北农村采暖方式落后、室内热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甘肃民勤的某一单体建筑,在外墙保温的基础上设计搭建了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实验研究了系统的采暖性能.结果表明:外墙保温和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相结合,不仅降低了建筑能耗,而且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室内温度可达到14.2 ℃,外墙保温和太阳能采暖系统节能分别为2 204 kg和1 850 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0.6 t,投资回收期为3.5 a,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太阳能采暖系统 节能率 投资回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太阳能采暖系统储热水箱热损失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金平 刘润 +2 位作者 崔维栋 黄娟娟 王春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2,共6页
以西北新农村117.07 m^2的单体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12月15日为例,得出储热水箱热损失主要发生在自然冷却阶段,当日储热水箱的总热损系数为5.68 W/℃,总热量损失为9.49 MJ.再选取其余11个典型日的试验数据对储热水箱总热损... 以西北新农村117.07 m^2的单体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12月15日为例,得出储热水箱热损失主要发生在自然冷却阶段,当日储热水箱的总热损系数为5.68 W/℃,总热量损失为9.49 MJ.再选取其余11个典型日的试验数据对储热水箱总热损系数和总热损失各影响因素进行拟合,储热水箱总热损失由于受到环境温度和室外风速的影响,储热水箱的温度也随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环境温度每降低1℃,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67 MJ;室外风速每增加1 m/s,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42 MJ;储热水箱平均温度每降低1℃,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68 MJ;储热水箱温度变化幅度每增加1℃,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1.641 MJ.针对储热水箱热损失分析及室内热环境现状,提出将储热水箱置于室内以增强储热水箱储热能力和改善建筑室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太阳能采暖系统 储热水箱总热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宅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暖的室内热环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金平 王磊 +2 位作者 甄箫斐 司泽田 杨霭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以甘肃省民勤县一户新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农宅冬季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地暖房间室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两日环境平均气温为-14.8℃,最低温度为-24.9℃... 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以甘肃省民勤县一户新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农宅冬季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地暖房间室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两日环境平均气温为-14.8℃,最低温度为-24.9℃的情况下,两日共烧煤28.8kg,折合标煤16.5kg,太阳能集热器向室内供热量399.71 MJ,折合标煤13.6kg,地板采暖房间平均温度均维持在11.0℃以上.地暖房间室内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最大波幅仅4.5℃,采暖房间具有良好的室内风环境和室内湿环境.地板采暖没有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竖直方向上头和脚踝之间最大温差仅为0.6℃,温度分布比较均匀,舒适性较高.联合供暖室内污染物PM2.5、PM10、SO2质量浓度均符合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住宅 燃煤锅炉 太阳能 室内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发电余热联合沼气工程增温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金平 刘润 +1 位作者 崔维栋 黄娟娟 《中国沼气》 2019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了解决北京地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增温问题,文章结合北京地区气候特点,构建了一套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发电余热联合沼气增温系统,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计算和分析了发酵罐的热负荷、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量、空气源热泵供热量、沼气发电余... 为了解决北京地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增温问题,文章结合北京地区气候特点,构建了一套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发电余热联合沼气增温系统,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计算和分析了发酵罐的热负荷、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量、空气源热泵供热量、沼气发电余热量和系统的经济性。结果表明:3种联合增温系统的作用下料液的温度能够一直维持在(37℃±1℃)范围内,在中温厌氧发酵范围内产气也达到最佳,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沼气工程全年月平均热量损失为7325.0 MJ,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发电余热联合沼气增温系统月平均产热量为7464.1 MJ,可以完全满足工程的热量需要,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性,对今后在北京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具有一定的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系统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发电余热 沼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系统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东 刘鹏飞 +3 位作者 刘春阳 侯刚 惠博 安周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95-2903,共9页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热水和电能需求,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热水和电能需求,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采用直流压缩机和储能电池,并在兰州地区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开展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V/T系统的光伏板温度相比传统PV组件温度平均降低12.26℃,平均发电效率相对提升8.1%。在将24.4~27.2℃的水加热到50.1~50.7℃的过程中,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可达到5.48,相比传统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提高82.1%~106.8%。平均集热效率和综合效率分别为37.30%和71.24%,PV/T系统的发电量和耗电量分别为3.33kWh和1.69kWh,发电量相比PV系统提高5.7%。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系统可以减少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耗,并提升PV/T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综合效率,在晴天条件下可以实现离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 直驱 热电联产 发电效率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尘形态及密度对太阳能PV/T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东 俞凯 +3 位作者 景金龙 刘畅 安周建 李秉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77,共7页
在室外搭建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积尘形态及密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尘形态主要影响太阳能PV/T系统的光热效率,积尘密度主要影响系统的光电效率。与松散积尘相比,粘结积尘对系统光热效率及综合效率... 在室外搭建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积尘形态及密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尘形态主要影响太阳能PV/T系统的光热效率,积尘密度主要影响系统的光电效率。与松散积尘相比,粘结积尘对系统光热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当松散积尘密度从0变化至33.79 g/m^(2)时,系统的光热效率下降率仅为2.32%,而系统的光电效率下降率高达48.65%。在该文实验中,随着积尘密度的增大,太阳电池的工作温度依次为53.99、52.92、50.73和55.58℃,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故少量积尘不会使太阳能PV/T系统中太阳电池的工作温度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光伏组件 集热效率 PV/T 灰尘问题 积尘形态 积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甘肃省不同气候分区未来干旱演变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萍 郑健 +1 位作者 鲍婷婷 陈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30,137,共8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甘肃省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按照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计算未来76 a(2024—2099年)的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SPEI-12),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预估CMIP6... 为了更好地预测甘肃省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按照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计算未来76 a(2024—2099年)的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SPEI-12),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预估CMIP6气候模式中4种情景下甘肃省未来76 a的气温、降水量以及干旱演变状况。结果表明:CMIP6模式中各情景下甘肃省不同分区2024—2099年气温和降水量都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SSP126、SSP245、SSP370、SSP585;CMIP6模式中各情景下甘肃省2024—2099年在春、夏、秋季表现为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由湿润转变为干旱的突变年份都集中在2040—2060年,冬季表现为湿润化的发展趋势,SSP126情景下由干旱转变为湿润的突变年份在2033年,其余情景下都在2040—2060年;轻旱和特旱在SSP370情景下发生频率最高,中旱在SSP245情景下发生频率最高,重旱在SSP585情景下发生频率最高;甘肃省各气候情景下不同气候分区的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 干旱 CMIP6 预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不同部位制备炭基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可欣 杨改秀 +2 位作者 孙永明 李金平 王春龙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826,共9页
炭基氧还原催化剂因其具有成本低、导电性能好,结构可调控、电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电催化氧还原领域应用广泛。本研究以不同结构(叶、茎)的生物质(苋菜)为原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炭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 炭基氧还原催化剂因其具有成本低、导电性能好,结构可调控、电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电催化氧还原领域应用广泛。本研究以不同结构(叶、茎)的生物质(苋菜)为原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炭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线性扫描伏安法等物理化学特性分析所制备材料的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茎源炭,叶源炭(比表面积为732.31 m^(2)/g)的杂原子掺杂更为丰富,特别是其较高的P、S和N共掺杂,尤其是石墨氮和吡啶氮的总含量明显提升。这也使得其在较宽的pH区间(酸性、中性、碱性溶液)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活性(起始还原电位:0.529、0.215、−0.046 V(vs.SCE))。这表明生物质原料自身特性对热解后炭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有较大影响,叶源生物炭因其具有更为丰富的杂原子掺杂使得其在催化燃料电池氧还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氧还原反应 自掺杂 直接热解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和草木灰对生物质恒温厌氧发酵兼好氧处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金平 程达 +2 位作者 万丹丹 黄娟娟 Vojislav Novakovic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59-268,共10页
为了研究添加物对混合原料恒温厌氧和好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实现生物质向沼气和沼肥的快速转化,先在3个分别无添加、添加质量浓度1 g/L尿素和1 g/L草木灰的0.56 m^(3)恒温发酵装置中进行了牛粪和番茄茎叶VS(Volatile Solid)比例1:1、TS(To... 为了研究添加物对混合原料恒温厌氧和好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实现生物质向沼气和沼肥的快速转化,先在3个分别无添加、添加质量浓度1 g/L尿素和1 g/L草木灰的0.56 m^(3)恒温发酵装置中进行了牛粪和番茄茎叶VS(Volatile Solid)比例1:1、TS(Total Solid)为8%、发酵温度(26±2)℃、为期54 d的恒温批式厌氧发酵,并将剩余沼液进行(30±1)℃、12 L/min、为期8 h的好氧曝气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添加物的厌氧发酵及沼液好氧处理组合对装置产气和产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发酵阶段,反应前28d各添加物对系统产沼气及合成甲烷的促进作用显著,且尿素组效果最好,累计产气量、累计产甲烷量分别为4917、1746.4 L,较空白组提高91%、128.7%,较草木灰组提高12.6%、69.4%,同时尿素组甲烷体积分数达到50%以及达到系统总产气量80%即5346 L的时间均较空白组提前了5 d,但全周期空白组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甲烷量均高于其他2组;好氧处理阶段,空白组、草木灰组和尿素组沼液完全腐熟的最快时间分别为第1小时、第4小时、第1小时,此时GI(Germination Index)分别为98%、124.5%、100.4%,TDS(Total Dissolved Solid)分别为5670、5350、7010 mg/L,NH_(4)^(+)-N分别为734.4、538.1、862.1 mg/L,尿素组沼液生物有效性最好。综上,尿素组系统中前期的产气效率最佳、产肥品质最优,但与复混液体肥料标准相比仍需补充养分,或浓缩处理。该研究为提高沼气产气效率、沼肥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物 番茄茎叶 厌氧发酵 好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用太阳能沼气罐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甄箫斐 李金平 +3 位作者 张景文 李红博 崔维栋 王磊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2期141-144,161,共5页
介绍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加热的沼气发酵控制系统。针对温度变化对沼气发酵影响,进行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使用太阳能对沼气系统进行加热并自动控制温度。实验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使用简单,... 介绍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加热的沼气发酵控制系统。针对温度变化对沼气发酵影响,进行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使用太阳能对沼气系统进行加热并自动控制温度。实验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使用简单,能够满足户用沼气生产的要求。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系统利用太阳能对沼气系统加热,降低环境温度对沼气发酵的不利影响,实现沼气生产中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提高沼气反应罐运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罐 温度控制 单片机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