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列巯基苯基卟啉自组装膜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1
作者 杨建东 王都留 卢小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6-488,共3页
考察了系列巯基苯基卟啉自组装膜的光谱及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溶液中巯基苯基卟啉的光谱相比,自组装膜中卟啉分子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卟啉分子中巯基数目的增加,其荧光峰依次发生红移;不同巯基苯基卟啉自组装膜... 考察了系列巯基苯基卟啉自组装膜的光谱及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溶液中巯基苯基卟啉的光谱相比,自组装膜中卟啉分子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卟啉分子中巯基数目的增加,其荧光峰依次发生红移;不同巯基苯基卟啉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对电解液中电对的电子转移阻碍能力不同,由5,10-二[4-(3-巯基丙氧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形成的卟啉自组装膜的阻碍作用最强,膜表面覆盖度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巯基苯基卟啉衍生物 自组装单分子膜 吸收和荧光光谱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分析溶液中的痕量铅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泉芳 张志超 +3 位作者 俞洁 朱淑雯 孙对兄 杨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9-734,共6页
以铂针尖为阳极,毛细管穿入石墨碳棒且其顶端溢出的液体为阴极,构建了一种小型化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发射光谱(LCGD-OES)分析系统,并将其用于溶液中Pb的测定。研究了放电电压、溶液流速、电解质种类、溶液pH等对发射强度的影响,同时用Pb... 以铂针尖为阳极,毛细管穿入石墨碳棒且其顶端溢出的液体为阴极,构建了一种小型化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发射光谱(LCGD-OES)分析系统,并将其用于溶液中Pb的测定。研究了放电电压、溶液流速、电解质种类、溶液pH等对发射强度的影响,同时用Pb标准物质(GBW(E)080399)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对LCGD-OES的分析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优的分析条件为:放电电压650V,pH=1.0的HNO_3为电解质,溶液流速4.5mL/min。Pb的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13,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5%,检出限为0.380mg/L,功率低于55W。本法对Pb标准物质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吻合良好,相对误差为10.0%;对实际水样的测量结果与ICP-OES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12.43%和102.81%。以上结果表明,LCGD系统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便携式分析仪器用于水体中Pb的直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 原子发射光谱 分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对Cu2+和Cd2+的吸附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泉芳 郑继东 +4 位作者 俞洁 杨恕修 李芸 王星 张晓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8-1404,共7页
以丙烯酸(AA)和壳聚糖(C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技术在水溶液中一步引发制备了壳聚糖/聚丙烯酸(CS/PAA)水凝胶。采用FTIR、XRD和SEM对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 以丙烯酸(AA)和壳聚糖(C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技术在水溶液中一步引发制备了壳聚糖/聚丙烯酸(CS/PAA)水凝胶。采用FTIR、XRD和SEM对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 H、吸附时间和初始质量浓度对Cu^(2+)和Cd^(2+)吸附的影响,探讨了水凝胶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AA成功接枝到了CS链上,形成了具有多孔三维网络结构的CS/PAA水凝胶;该水凝胶对Cu^(2+)和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最佳吸附p H下(p H=4.3),吸附120 min,CS/PAA水凝胶对Cu^(2+)和Cd^(2+)的最大实际吸附量分别为151.2和298.8 mg/g;该水凝胶在0.015mol/L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溶液中吸附解吸4次后,吸附量变化不大,说明CS/PAA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再生和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凝胶 吸附 重复利用性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洁 郑继东 +3 位作者 牛韩根 李芸 张雅迪 潘元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4,共6页
以AM和AA为单体,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GDEP引发一步制得P(AM-co-AA)水凝胶并研究了其对阳离子型染料MG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pH为5.6,... 以AM和AA为单体,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GDEP引发一步制得P(AM-co-AA)水凝胶并研究了其对阳离子型染料MG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pH为5.6,吸附时间为4 h,P(AM-co-AA)水凝胶对MG的吸附行为符合动力学准二级反应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用Langmuir吸附模型计算得到P(AM-co-AA)水凝胶对MG的最大吸附量为934.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 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 水凝胶 吸附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聚乙二醇/丙烯酸水凝胶的表征及其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俞洁 张海涛 +3 位作者 陆泉芳 丁雪娥 柳淑娟 李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5-1121,共7页
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制备的坡缕石/聚乙二醇/丙烯酸(PGS/PEG/AA)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结晶紫、孔雀石绿和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 H值、吸附时... 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制备的坡缕石/聚乙二醇/丙烯酸(PGS/PEG/AA)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结晶紫、孔雀石绿和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 H值、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GS、PEG和AA发生接枝共聚形成水凝胶,组分间相容性好,表面呈现褶皱和深浅不均匀的孔洞;吸附的最佳pH值为6.2左右,吸附时间为3h,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阳离子染料在PGS/PEG/AA上的吸附是由离子交换、氢键、范德华力等共同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PGS) 水凝胶 吸附 阳离子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双酚A的测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方燕 马琳琳 +1 位作者 陕多亮 卢小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1-1497,共7页
采用电化学还原技术,通过一步电沉积制备了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ERGO-Au/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循环伏安(CV)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 采用电化学还原技术,通过一步电沉积制备了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ERGO-Au/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循环伏安(CV)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修饰电极对双酚A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双酚A在0.3~1.0 V扫描电位范围内有1个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出现.在优化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3.00×10^-8~1.30×10^-5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S/N=3).将该修饰电极用于饮用水和塑料制品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石墨烯 双酚A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MT/P(AMPS-co-AA)复合高吸水树脂及其对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芸 庞二牛 +2 位作者 陆泉芳 俞洁 张海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1-1207,共7页
研究了溶液p H、盐浓度对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合成的蛭石/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酸)〔VMT/P(AMPS-co-AA)〕复合高吸水树脂的溶胀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染料p H、吸附时间、染料浓度等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同时对树脂的吸附... 研究了溶液p H、盐浓度对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合成的蛭石/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酸)〔VMT/P(AMPS-co-AA)〕复合高吸水树脂的溶胀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染料p H、吸附时间、染料浓度等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同时对树脂的吸附-解吸重复利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VMT/P(AMPS-co-AA)具有高吸水性、p H敏感性、盐敏感性以及高吸附性。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最大溶胀率达到822.4 g/g,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结晶紫(CV)和孔雀石绿(MG)的吸附量分别可达2 027.8、2 171.8和883.2 mg/g。在p H=6.5和25℃下,其对染料的吸附行为符合动力学准二级模型,该树脂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解吸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VMT) 高吸水树脂 溶胀 吸附 阳离子染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高灵敏测定精铜矿中的铅和锌 被引量:4
8
作者 俞洁 朱淑雯 +4 位作者 陆泉芳 张志超 张晓敏 王星 杨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50-3557,共8页
由于重金属毒性大,且在环境、动物和人体器官中易积聚,因而在矿石开采、冶炼和加工之前,监测其中的微量重金属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的原子光谱仪器,如原子荧光光谱(AFS)、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已广泛用于各种样品... 由于重金属毒性大,且在环境、动物和人体器官中易积聚,因而在矿石开采、冶炼和加工之前,监测其中的微量重金属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的原子光谱仪器,如原子荧光光谱(AFS)、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已广泛用于各种样品中元素的检测,但它们体积大、能耗高、价格昂贵、气体消耗大,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野外现场的连续监测。为了满足分析仪器的微型化趋势,1993年Cserfalvi开发了一种电解液阴极放电原子发射光谱(ELCAD-AES)技术并将其用于分析检测中。该装置中,待测溶液以8~10mL·min^(-1)的流速从细管顶端溢出,然后沿管壁流入装满电解液的35mL储液池中,以溢出溶液的液面作为放电阴极,在和流动液体电极相距2~4mm处放一金属W(Ti)棒为阳极,细管浸入电解液并尖端向上弯曲超出储液池液面1~3mm,细管顶端溢出的液体流入储液池并通过其中的碳棒与电源负极相连,从而构建放电系统。从那时起,为了提高激发效率和放电稳定性,人们对ELCAD进行了大量改进。基于ELCAD的特点,通过改进放电装置,建立了一种新的液相阴极辉光放电(LCGD)分析系统。该系统中,放电在直径0.5mm的铂针阳极和内径1mm的毛细管顶端溢出的溶液阴极之间的间隙中产生。毛细管上端和铂丝之间的间隙为2mm,毛细管插入石墨管且露出石墨管的距离为2.5mm。样品溶液以4.5mL·min^(-1)从毛细管顶端溢出流经石墨管上的凹槽,石墨管和电源负极连接。与ELCAD相比,LCGD的优点在于:Pt针做阳极,可形成尖端放电,从而降低能耗(<60W),提高激发效率;蠕动泵管上打结,可降低泵的脉动性,提高放电的稳定性;石墨管链接电源负极,删除ELCAD中的储液池,使样品消耗更少。为了评估方法的分析性能,用LCGD测定了HNO_3-HCl消化的精铜矿样品中的铅和锌。系统研究了放电稳定性以及放电电压、溶液流速、支持电解质和溶液pH对发射强度的影响,并将LCGD与其他ELCAD的分析性能进行比较。此外,用ICP对LCGD的测试结果进行验证,t检验分析两种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电压从620升高到680V,发射强度逐渐增大,这是因为电压升高,激发能量增大,单位体积内激发的金属原子增多,激发效率提高。考虑到放电稳定性,选择650V为最佳放电电压。当流速从2.5增加到4.5mL·min^(-1)时,发射强度增加,这是由于流速增加导致进入放电区的样品量增加,发射强度增强;流速高于4.5mL·min^(-1)后,发射强度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水荷载的增加引起放电区能量密度降低以及过量水加热消耗了用于激发样品的能量,导致激发能量降低。因此,选择最佳流速为4.5mL·min^(-1)。pH=1的HNO_3具有较高的激发强度,因而选择pH=1为最佳pH。最佳条件下,Pb和Zn的检出限分别为0.38和0.59mg·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和1.2%,功率低于60W。实验中的检出限与其他类似方法所测结果有一定差距,这可能与所选谱仪有关。固定激发波长下研究发现,放电过程有较好的稳定性。矿石样品中Pb和Zn的回收率在87.6%~107.4%,LCGD测试结果与ICP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与ICP相比,LCGD具有低能耗、高激发效率、小型便携等优点。随着进一步改进,有望开发出可用于实时、在线检测金属元素的微型化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阴极辉光放电 原子发射光谱 精铜矿 微量重金属 高灵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丙烯酸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及其溶胀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格格 庞二牛 +3 位作者 李芸 陆泉芳 杨武 俞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8-162,共5页
在水溶液中,以丙烯酸(A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制备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丙烯酸(CMC/PEG/AA)高吸水性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 在水溶液中,以丙烯酸(A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制备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丙烯酸(CMC/PEG/AA)高吸水性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在蒸馏水、雨水、0.9%NaCl溶液、黄河水和自来水中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CMC、PEG和AA发生接枝共聚形成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组分间相容性好,表面出现深浅不均匀的沟壑、孔洞和凹槽,热稳定性能良好;复合材料在蒸馏水、雨水和0.9%NaCl溶液中的最大平衡溶胀率分别约为935 g/g、689 g/g、78 g/g;在黄河水和自来水中溶胀动力学行为表现出过溶胀平衡特性,即材料先发生溶胀,达最大值后再逐渐消溶胀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二醇 丙烯酸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 溶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法制备VMT/P(AMPS-co-AA)复合高吸水树脂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泉芳 庞二牛 +2 位作者 俞洁 张海涛 李芸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在水溶液中,以蛭石(VMT)、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制备蛭石/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酸)[VMT/P(AMPS-co-AA)]复合高吸... 在水溶液中,以蛭石(VMT)、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制备蛭石/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酸)[VMT/P(AMPS-co-AA)]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蛭石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复合高吸水树脂吸水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SEM、TG对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可能的引发聚合机理。结果表明,VMT表面的羟基与AMPS和AA中的CC键发生接枝共聚形成了无机/有机无定形共聚物,该材料表面呈现粗糙、多孔的结构,热稳定性良好,GDEP引发是一个自由基引发的链增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VMT) 高吸水树脂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 共聚机理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盐矿中的K、Ca、Na、Mg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洁 张志超 +4 位作者 陆泉芳 朱淑雯 张晓敏 王星 杨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以铂针尖为阳极,毛细管顶端溢出的液体为阴极,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LCGD-AES)分析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同时测定了格尔木化肥厂盐矿中K、Ca、Na和Mg的含量。研究了放电电压、溶液流速、电解质种类、溶液pH值... 以铂针尖为阳极,毛细管顶端溢出的液体为阴极,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LCGD-AES)分析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同时测定了格尔木化肥厂盐矿中K、Ca、Na和Mg的含量。研究了放电电压、溶液流速、电解质种类、溶液pH值、干扰物对发射强度的影响,同时与离子色谱(IC)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放电电压650 V、溶液流速3 m L·min^(-1)、pH 1. 0的HNO3作为电解液时,K、Ca、Na和Mg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 100 0、0. 048 0、0. 002 4和0. 003 9 mg·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 57%、1. 8%、0. 94%和1. 8%。LCGD-AES对盐矿中K、Ca、Na、Mg的测试结果与IC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样品回收率为95. 4%~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LCGD) 原子发射光谱(AES) 盐矿 金属元素 高灵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nSe_2/氰桥混配物复合修饰光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婷婷 马永钧 +3 位作者 刘婧 何春晓 周敏 彭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4-961,共8页
利用电沉积法在氰桥混配物预修饰的玻璃碳电极上再沉积CuInSe2半导体材料,制备了一种复合型修饰光电极(Eu-Fe-Mo/CuInSe2)。以含Cu2+、In3+、SeO23-及柠檬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为电镀液,通过优化寻找到电镀液中最佳的Cu∶In∶Se料液比例,用... 利用电沉积法在氰桥混配物预修饰的玻璃碳电极上再沉积CuInSe2半导体材料,制备了一种复合型修饰光电极(Eu-Fe-Mo/CuInSe2)。以含Cu2+、In3+、SeO23-及柠檬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为电镀液,通过优化寻找到电镀液中最佳的Cu∶In∶Se料液比例,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光电效应的复合型修饰光电极。用SEM、EDS技术对复合修饰光电极的表面形貌及其修饰材料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以60 W的普通日光型白炽灯为光源,采用开路电压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该复合修饰光电极的光电性质。测得该光电极的响应光电压大于30 mV,响应光电流密度大于8.9×10-6A/cm2。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修饰光电极呈现典型p型半导体的光电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E2 光电极 光电性质 氰桥混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建东 王都留 卢小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9-1106,共8页
综述了卟啉微纳米材料合成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作为传感、光电器件等应用的研究进展。卟啉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重要的生物分子,其独特的平面骨架和共轭大π结构,使之成为分子组装体系中优良的构筑基元。制备的卟啉微纳米材料因... 综述了卟啉微纳米材料合成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作为传感、光电器件等应用的研究进展。卟啉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重要的生物分子,其独特的平面骨架和共轭大π结构,使之成为分子组装体系中优良的构筑基元。制备的卟啉微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化学、仿生、催化及材料科学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化合物 微纳米材料 化学合成 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两亲性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14
作者 王芳平 牟琥珀 +3 位作者 张珺瑛 李晚霞 王志华 杜新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331-1334,共4页
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C8PhEO10Ac)为大分子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大分子单体接枝共聚法,制备了一种两亲性接枝共聚物(AA-AM-g-C8PhEO10Ac),用静态光散射(SLS)与GPC联用技术测得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为9.51&... 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C8PhEO10Ac)为大分子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大分子单体接枝共聚法,制备了一种两亲性接枝共聚物(AA-AM-g-C8PhEO10Ac),用静态光散射(SLS)与GPC联用技术测得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为9.51×105,用FTIR、1H NMR和TG/DTA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A-AM-g-C8PhEO10Ac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型胶束,随着浓度增大,趋向于形成更大的自组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丙烯酰胺 大单体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取代物在水/硝基苯界面转移的研究
15
作者 裘宇 杨俊 +3 位作者 南志汉 郑李纯 卢小泉 刘秀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本实验利用微滴法研究了苯甲酸取代物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离子转移,测定了五种不同苯甲酸取代物的离子转移Gibbs自由能,其大小顺序为:o—NO2—C6H5COO->o—CH3—C6H5COO-=p—Cl—C6H5COO->p—OCH3—C6H5COO->o—OH—C6H5COO-... 本实验利用微滴法研究了苯甲酸取代物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离子转移,测定了五种不同苯甲酸取代物的离子转移Gibbs自由能,其大小顺序为:o—NO2—C6H5COO->o—CH3—C6H5COO-=p—Cl—C6H5COO->p—OCH3—C6H5COO->o—OH—C6H5COO-。实验表明苯甲酸取代物在液/液界面上转移Gibbs自由能的大小与其有机阴离子稳定性有关,特别是苯甲酸上取代基的供电子效应对其转移Gibbs自由能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甲酸盐 Gibbs自由能 微滴法 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饰铂阳极上氯离子对4种有机醇电氧化反应的阻化作用
16
作者 马永钧 丁静 +2 位作者 金芝梅 铁珍珍 周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4-871,共8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在裸铂电极和聚缬氨酸/含稀土氰桥混合配位聚合物化学修饰铂(Poly-valine/Nd-Fe-Mo Cy MCP/Pt)电极上定量研究了支持电解质中氯离子对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4种有机醇阳极氧化伏安特性的影响.结...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在裸铂电极和聚缬氨酸/含稀土氰桥混合配位聚合物化学修饰铂(Poly-valine/Nd-Fe-Mo Cy MCP/Pt)电极上定量研究了支持电解质中氯离子对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4种有机醇阳极氧化伏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无论在裸铂电极或修饰铂电极上,电解液中的氯离子对4种醇的阳极氧化反应均可产生阻化作用.当阻化作用显著发生时,相应氯离子的临界浓度均介于10-5~10-6mol/L之间,说明铂阳极上氯离子的足量吸附是导致4种醇电极氧化反应被阻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讨论氯离子浓度变化对4种醇正、反扫描过程中不同氧化峰电流间比值及计时电流曲线的影响,初步证明在4种有机醇分子涉及生成CO及CO2产物的氧化反应步骤与涉及生成其它氧化产物的反应步骤之间,氯离子的阻化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电催化氧化 有机醇 化学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溶液中Cd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恕修 陆泉芳 +3 位作者 孙对兄 张海涛 郑继东 俞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2-667,共6页
通过改进放电装置,建立了一种新的液相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LGD-AES)测量溶液中Cd元素的方法。探索了放电电压和Cd浓度对放电稳定性、光谱信号强度、测定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影响,并将测试结果与电解液阴极放电-原子发射光谱(ELCAD-AES)... 通过改进放电装置,建立了一种新的液相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LGD-AES)测量溶液中Cd元素的方法。探索了放电电压和Cd浓度对放电稳定性、光谱信号强度、测定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影响,并将测试结果与电解液阴极放电-原子发射光谱(ELCAD-AES)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放电电压从600V升至720 V时,电子温度从2 000 K升至3 300 K,电子密度从2.47×10^(16)cm^(-3)降至1.77×10^(16)cm^(-3),Cd的发射光谱强度增强,灵敏度升高,检出限为1.22~2.95 mg/L。LGD-AES技术检测水中金属离子具有放电设备小型、能量消耗低、放电稳定性高、背景光谱干扰小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阴极辉光放电(ELCAD) 液相辉光放电(LGD) 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AES) 镉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乐政 周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2,35,共4页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s)是一种具有类石墨烯层状结构的新型材料,单层的TMDCs凭借其超薄的层状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可调的禁带宽度等特点,在光电器件、光催化剂、传感器及检测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备受关注。...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s)是一种具有类石墨烯层状结构的新型材料,单层的TMDCs凭借其超薄的层状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可调的禁带宽度等特点,在光电器件、光催化剂、传感器及检测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备受关注。在介绍TMDCs的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常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 二维纳米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掺杂氧化石墨烯在酸性介质中催化氧还原反应DFT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惠霞 闫任翔 席晓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1-480,共10页
目前Pt基催化剂被公认为是最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我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掺杂5种不同氧化石墨烯和完美石墨烯在酸性环境中的氧还原反应机理,计算了氧还原反应中间体O_2、O、OOH、OH、H_2O和H_2O_2在不同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性能... 目前Pt基催化剂被公认为是最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我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掺杂5种不同氧化石墨烯和完美石墨烯在酸性环境中的氧还原反应机理,计算了氧还原反应中间体O_2、O、OOH、OH、H_2O和H_2O_2在不同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性能、反应步骤与反应相对能量变化.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O_2的活化、中间体吸附、掺杂难度(缺陷形成能)、能带带隙以及在反应中相对能量的降低都优于完美石墨烯,我们的工作将有助于为将来在实验中选择和合成氧还原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Pt掺杂氧化石墨烯 O2吸附 反应路径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