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福 刘广才 +5 位作者 李城德 金亮 李来祥 朱永永 周德录 单秀章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49-51,共3页
小麦是甘肃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群众普遍喜爱的主要口粮,甘肃省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指小麦供给的安全性。目前,全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94.7万hm2,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栽培技术规程 甘肃省 穴播 覆土 粮食作物 粮食安全 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旱地胡麻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广才 李福 +3 位作者 刘素敏 韩玉平 何理 李靖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50-51,共2页
胡麻又名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为甘肃省第二大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陇南黄土高原旱作区,常年播种面积11.27万hm2[1]。由于大部分胡麻种植区年降水量仅有300~500 mm,
关键词 栽培技术规程 甘肃省 胡麻 一年生草本植物 穴播 覆土 旱地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套种冬油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素敏 金亮 李靖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创新技术 玉米套种 甘谷县 冬油菜 栽培 沟播 旱作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甘谷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思考
4
作者 李靖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5期9-10,共2页
对甘谷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园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甘谷县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思考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苦参品种在甘谷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琴淑 安永明 魏斌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
在甘谷县海拔1 766 m的半干旱区域,对引进的4个苦参品种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岷县苦参的适应性最好,种子处理后21 d就能出苗,一年生干根产量达5 222.6 kg/hm2,平均根直径最粗,为1.614cm,主根入土深度达48.1 cm。
关键词 苦参 引种 出苗率 产量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不同密度试验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德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4期54-55,共2页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是一种成熟的旱作农业小麦种植模式,与露地小麦种植并存,在有些区域占很大种植比例,通过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生长,性状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变化,确定出高产时的适宜密度,实现产出和投入比例的最大化。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 密度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7
作者 邵霞玲 王德强 蒋瑞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6期25-26,共2页
在甘谷县大石乡进行了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操作简便易行,且植株生长和产量均表现良好;黑色全膜垄作穴播、全膜微垄集水种植播种时需要借助机械起微垄,植株生长和产量表现尚可,但比起全膜覆土穴播时... 在甘谷县大石乡进行了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操作简便易行,且植株生长和产量均表现良好;黑色全膜垄作穴播、全膜微垄集水种植播种时需要借助机械起微垄,植株生长和产量表现尚可,但比起全膜覆土穴播时操作较繁琐;膜侧沟播需要借助机械起垄,且整体种植密度偏小,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微垄种植局部密植导致植株个体生长偏弱,植株生长和产量表现不佳,也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覆盖模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德强 李靖 +1 位作者 田军平 王龙龙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14-16,共3页
观察了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均能有效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明显,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较露地条播增产115.6%;全膜不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61.0%、45.5%。
关键词 冬小麦 覆膜方式 旱地 产量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渭河甘谷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素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21期70-71,共2页
加强河道监管,完善河道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河道采砂的网络化监管机制,及时向社会各界公示河道采砂情况,把乡村组织纳入河道管理组织网络,实现河道管理责任的网格化。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河流治理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