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甘肃省武都区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庆丰 熊木齐 +3 位作者 赵岩 郭鹏 崔志杰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4-897,共4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不断发生,使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以武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走访群众、ArcGIS软件分析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灾...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不断发生,使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以武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走访群众、ArcGIS软件分析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原则性建议,强调了人地关系和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人类活动 泥石流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武都区马槽沟泥石流特征及其治理工程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木齐 郭富赟 +1 位作者 崔志杰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1-836,共6页
调查了马槽沟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松散物源、降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对比分析1990年竣工和"5.12"汶川地震后新修建的治理工程,研究其工程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马槽沟泥石流属中易发粘性泥石流.1988年... 调查了马槽沟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松散物源、降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对比分析1990年竣工和"5.12"汶川地震后新修建的治理工程,研究其工程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马槽沟泥石流属中易发粘性泥石流.1988年马槽沟实施的拦挡工程使主沟道沟床比降由7.5%降为5.4%,起到了消减洪峰流量和泥沙输移量的作用;2009年新建拦挡工程库区淤满后,主沟道纵比降将变缓为3.77%,沟床平均宽从建坝前6.85 m淤宽到34.9m,百年一遇流量的泥石流在修建拦挡工程前后,经过沟口处的流速将减小54.4%,泥石流输移的最大粒径减小75.5%,说明马槽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减少泥沙输出量,对扼制白龙江武都段河床淤积及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做出贡献,同时为北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以及其他地区类似泥石流沟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工程治理效应 马槽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的中巴公路盖孜河谷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被引量:36
3
作者 赵富萌 张毅 +2 位作者 孟兴民 苏晓军 石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技术结合实地验证对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和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了中巴公路盖孜河谷段的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提取了每个形变点的年均形变速率和累计形变量,证实了该方法在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良好优势;(2)选择以公路为中心的10 km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SBAS-InSAR的方法干涉处理得到研究区2016-2017年雷达视线方向(LOS,Line of Sight)的形变速率值为-76~28 mm/a,结合研究区的坡度、坡向及卫星采集数据的几何姿态等信息将视线方向形变转换到斜坡方向,得到沿斜坡向的最大形变速率值为-157 mm/a。(3)基于斜坡向滑移速率,结合野外考察得到发育在研究区的449处灾害点,包括31处滑坡,416处不稳定斜坡和2处冰川运动,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验证识别出区域内23条泥石流沟。(4)利用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降水数据对时间序列形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发生与强降水相关,且滑移现象滞后于强降水的发生,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异常降水的发生,为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盖孜河谷 地表形变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貌学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与理论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岩 孟兴民 +1 位作者 郑娇玉 庆丰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该文指出了地貌学理论在泥石流研究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泥石流的地貌学定义,并对泥石流形成理论进行了完善与拓展。通过分析地貌学在泥石流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总结了近30年来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讨论了研究中所... 该文指出了地貌学理论在泥石流研究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泥石流的地貌学定义,并对泥石流形成理论进行了完善与拓展。通过分析地貌学在泥石流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总结了近30年来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讨论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白龙江流域714条泥石流沟的各地貌要素分布特征分析,对泥石流研究中地貌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包括泥石流研究中的地貌要素体系,地貌学要素在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中的理论体系,以及地貌学要素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体系。并基于这些理论对白龙江泥石流沟的能量条件的定量评价做了有益的尝试,以期为地貌学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泥石流研究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地貌学 能量条件 应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技术的兰州新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富萌 陈冠 +4 位作者 张毅 孟兴民 刘义 王彪 王思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15,共9页
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方法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兰州新区2015-2016年的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情况,结合地质环境背景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中东部和西北部,最... 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方法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兰州新区2015-2016年的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情况,结合地质环境背景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中东部和西北部,最大沉降速率达到55.0 mm/a.地面沉降与地层岩性和断层分布有密切联系,与地下水位变化呈弱相关关系,填方、建筑荷载、道路建设和农业灌溉加剧地面沉降发生;填土相对原生黄土具有更大的孔隙比和压缩系数,在水的作用下更易发生淋滤和溶蚀,发生湿陷并进一步导致不均匀沉降.建议在城市规划时要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别是填土区)进行控制,减少地面荷载和增加地面的承载力,从预防的角度减少地面沉降现象及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技术 地面沉降 削山造地 兰州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动勘探技术的断裂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提取分析
6
作者 郭维维 曾润强 +2 位作者 孟祥沛 尹海龙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选择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滑坡体的微动信号进行后期处理,通过与钻孔数据对比发现,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与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滑动面位置.微动探测结果显示新滑坡的滑动面埋深在10~35 m,平均埋深为9.1 m... 选择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滑坡体的微动信号进行后期处理,通过与钻孔数据对比发现,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与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滑动面位置.微动探测结果显示新滑坡的滑动面埋深在10~35 m,平均埋深为9.1 m,钻孔揭露新滑动面平均埋深为10 m;微动探测结果显示老滑坡滑动面埋深在15~52 m,平均埋深为19.6 m,钻孔揭露新滑动面平均埋深为20 m.测试不同的采集时间、不同频率的检波器对探测深度和精度的影响,发现对该类滑坡应选取三重圆台阵, 4.5 Hz检波器, 90 min的采集时长.表明微动勘探方法是探测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白龙江流域广泛分布的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的探测,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S波速度 滑动面 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渗透试验的黄土滑坡体入渗特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仲康 陈冠 +3 位作者 孟兴民 陈玺 张毅 王思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以天水市廖集村滑坡为例,分别在滑坡体后缘、中部和前缘部位进行原位双环渗水试验,获取渗透系数和稳定渗透深度定量指标来表征滑坡体不同部位的渗透能力,研究滑坡中水的主要入渗途径.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的渗透系数为1.00×10^(-3)~1.... 以天水市廖集村滑坡为例,分别在滑坡体后缘、中部和前缘部位进行原位双环渗水试验,获取渗透系数和稳定渗透深度定量指标来表征滑坡体不同部位的渗透能力,研究滑坡中水的主要入渗途径.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的渗透系数为1.00×10^(-3)~1.00×10^(-4)cm/s,为中等透水,入渗深度在2 m以内,滑坡体不同部位渗透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滑坡体后缘渗透系数是前缘的约12倍,原因是滑坡体后缘土层具有粗颗粒含量高且不均衡的级配特点和土层疏松的密实度特性.由高密度电法结果配合野外勘察发现,滑坡体中的水来自降雨直接入渗的贡献很小,裂隙分布位置与地下水分的赋存状态有极大相关性.雨水由裂隙快速进入坡体才是降雨入渗的主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入渗特性 双环渗水试验 黄土裂隙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土体渗透特性及其受植被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岩 崔志杰 +3 位作者 熊木齐 庆丰 郭鹏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8-734,共7页
选取白龙江流域典型泥石流沟不同类型土体进行野外原位渗透试验,结合土壤性质及植被因素对土体的入渗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人类活动使得土体的内部结构和渗透特性发生了极大变化,改变了土体在降雨过程中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径流过... 选取白龙江流域典型泥石流沟不同类型土体进行野外原位渗透试验,结合土壤性质及植被因素对土体的入渗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人类活动使得土体的内部结构和渗透特性发生了极大变化,改变了土体在降雨过程中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径流过程、加剧了流域泥石流的形成.结果表明:土体的有机质和黏粒质量分数与土体的入渗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林地对改善土体性质有较好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土体涵水能力,且随着海拔升高作用更明显;干枚岩斜坡和黄土斜坡的入渗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在降雨过程中千枚岩斜坡几乎不会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而是在降雨达到一定程度后土体强度破坏而以浅层滑坡形式向下滑动,黄土斜坡则很快产生地表径流,以坡面泥流的形式为主沟泥石流的形成提供黏粒和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试验 泥石流 入渗率 土壤性质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eJ软件在泥石流固体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岩 郑娇玉 +3 位作者 郭鹏 熊木齐 崔志杰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7-881,共5页
首次将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应用到泥石流固体颗粒的分析中,通过对固体颗粒边缘的识别,实现对沟道粗化层块石粒径的快速自动提取.以白龙江流域构林坪泥石流沟为例,使用该软件对构林坪沟沟道固体颗粒粒径和圆度进行计算,并对提取结果进行检... 首次将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应用到泥石流固体颗粒的分析中,通过对固体颗粒边缘的识别,实现对沟道粗化层块石粒径的快速自动提取.以白龙江流域构林坪泥石流沟为例,使用该软件对构林坪沟沟道固体颗粒粒径和圆度进行计算,并对提取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ImageJ软件对固体颗粒粒径及圆度提取效果较好,可以为泥石流基础数据勘察提供新的技术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J 泥石流 粒径 粗化层 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貌参数的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划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岩 孟兴民 +2 位作者 庆丰 刘林通 郭富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2,共5页
通过分析与泥石流沟发育阶段相关的地貌参数,认为使用面积高程积分值(S)对泥石流沟发育阶段进行定量的划分比较便捷和可靠。并根据白龙江流域550条泥石流沟爆发频率与S值的统计关系将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定量划分为发育期、发展期、旺盛期... 通过分析与泥石流沟发育阶段相关的地貌参数,认为使用面积高程积分值(S)对泥石流沟发育阶段进行定量的划分比较便捷和可靠。并根据白龙江流域550条泥石流沟爆发频率与S值的统计关系将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定量划分为发育期、发展期、旺盛期、衰减期和消退期五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以期能为泥石流沟在各个发育阶段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潜在泥石流的判定、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及泥石流发生频率等的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参数 地貌演化 泥石流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的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林通 孟兴民 +4 位作者 郭鹏 赵岩 熊木齐 庆丰 陈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2-298,308,共8页
基于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展开评价,采用区域内已知的309条泥石流沟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评价为中度和重度泥石流危险性的沟谷中有79%实际发生过泥石流活动,表明将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对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展开评价,采用区域内已知的309条泥石流沟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评价为中度和重度泥石流危险性的沟谷中有79%实际发生过泥石流活动,表明将流域单元和信息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基本上符合研究区泥石流的现状,而且评价精度和准度较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流域面积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中度及重度危险性的沟谷主要集中分布于宕昌县、舟曲县、武都区和文县,其中以宕昌县、武都区和舟曲县3个地区最为严重,文县次之,迭部县主要为轻度及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法 流域单元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河流阶地灌溉区地下水模拟分析——以黑台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建花 曾润强 +2 位作者 边世强 杨仲康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0-586,共7页
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综合野外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井泉调查以及高密度电法探测等方法,进行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黑台地下水数值模拟,可为黑方台农业用水规划、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斜坡稳定性的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时间... 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综合野外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井泉调查以及高密度电法探测等方法,进行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黑台地下水数值模拟,可为黑方台农业用水规划、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斜坡稳定性的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西侧的地下水位值逐渐降低,东侧的地下水位逐渐升高,整体上水流方向由西向东,在台塬东侧及南、北侧排泄;灌溉量与地下水位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模拟所得地下水水位值与高密度电法实测的地下水位分布进行对比,两者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 数值模拟 黑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