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头翁散治疗犊牛痢疾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薛小燕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5-25,共1页
-
文摘
痢疾是湿热毒邪郁结腸道所致的以下痢、腹痛,频频努责,排泄不畅,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病症。常见于犊牛,多发生于夏秋两季。1病因概因夏秋暑热天气,犊牛喝了污水或吃了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以致湿热变毒内蕴侵害腸道,湿热郁蒸,气血阻滞,化为脓血而成痢疾,多发生于1—2周龄犊牛。2症状2.1病初,症见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鼻镜无汗,口热、涎少而粘,不吃奶,眼结膜赤红,头低背拱。
-
关键词
犊牛
痢疾
饲料
鼻镜
体温
脓血
腸道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牛疥螨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军辉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21-121,共1页
-
文摘
牛疥螨病是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牛的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后往往蔓延至全群,危害十分严重。本文笔者就自己经验介绍如何治疗和预防牛疥螨病。
-
关键词
疥螨病
治疗
预防
-
分类号
S855.9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 3
-
-
作者
薛小燕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109-109,共1页
-
文摘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传染病。以呕吐、水样下痢、脱水为特征,不论年龄大小,患病率都很高。而死亡率以仔猪为高,7日龄以下仔猪的死亡率几乎高达100%;随着日龄的增大,猪的抗病能力增强,病死率则逐渐降低,育肥猪和成年猪的死亡率很低。
-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治疗
死亡率
消化系统
抗病能力
传染病
患病率
病死率
-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 4
-
-
作者
王军辉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23-24,共2页
-
文摘
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为生后两周以内的仔猪的一种病毒性病,传播快,死亡率高;较大的仔猪则死亡较少。其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脱水和虚弱为特征。1流行特点病原为滤过性病毒,大小约80-90nm,存在于病猪的许多器官,如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肺、气管、膀胱等处,但主要是消化道,故可随粪便,其次是鼻液和尿而排出体外。本病毒在冰冻条件下,至少可保存三年,但在室温下仅能存活数天,56℃加热30分钟或0.5%石炭酸能使病毒非活化。
-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
肠系膜淋巴结
死亡率高
存活数
流行特点
仔猪
消化道
诊断与治疗
-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
- 5
-
-
作者
朱红梅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29-29,共1页
-
文摘
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该病不仅对世界范围内的奶牛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治疗该病必须弄清楚引发该病的各种因素、该病的类型,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解决乳房炎给奶牛业生产和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二例奶牛乳房炎疗效显著,最终完全康复,现把治疗过程和用药分享给大家.
-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完全康复
奶牛业
公共卫生
食品安全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经济损失
乳房
-
分类号
S857.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 6
-
-
作者
冯金娟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62,共1页
-
文摘
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12h内胎衣未排出。正常情况下,母牛在分娩后3~5h即可排出胎衣。奶牛比肉牛多发。正常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在3%~12%之间,平均为7%。产后胎衣自行分离和脱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后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胎儿胎盘的绒毛萎缩与母体胎儿的张力减弱,在子宫微弱的阵缩作用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而被排出体外。因此,目前认为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是胎盘分离障碍和子宫阵缩无力造成的,但对胎盘分离障碍和子宫阵缩无力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胎盘发育不良有关。
-
关键词
胎衣不下
胎儿胎盘
母体胎盘
胎衣滞留
分娩后
肉牛
胎盘发育
发病机理
-
分类号
S853.5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病毒性血痢
- 7
-
-
作者
冯金娟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13-113,共1页
-
文摘
犊牛病毒性血痢是犊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3%,死亡率高达30%,犊牛发病时体温升高至39.5℃-42℃,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排出红色、胶冻样粘液粪便,粪便恶臭.采取中西医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比较显著.
-
关键词
食欲减退
胶冻样
鼻镜
病毒性
血痢
死亡率高
犊牛
中西医
-
分类号
S857.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咳嗽
- 8
-
-
作者
王小鹏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15-115,共1页
-
文摘
牛咳嗽只是一种症候,发生在多种疾病的病程中,与肺经的关系最为密切,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临证中最常见的是外感咳嗽,有时也见肺虚咳嗽. 2019年11月27日上午,王村镇李家山村养殖户任某电话询问一头公牛出现咳嗽,食欲废绝,精神状态差,粪便像算盘子状,饮水少.
-
关键词
肺虚咳嗽
外感咳嗽
算盘子
多种疾病
王村镇
公牛
养殖户
精神状态
-
分类号
S853.3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牛便血
- 9
-
-
作者
冯金娟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73-73,共1页
-
文摘
牛便血是指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一般分为实热及脾虚两型.本病证常发生于夏秋两季.中兽医认为本病实热型多因暑月炎天,剧烈使役,久渴失饮,或喂霉烂饲料,以致热毒郁结胃肠,热盛迫血妄行,脉络受损,血溢胃肠道中,随粪便而下,遂成便血.脾虚型:若长期饲养不良,管理不善,劳役过度,引起中气亏虚,则脾虚不能统摄血液,以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胃肠,发生便血.
-
关键词
夏秋两季
中兽医
迫血妄行
脾虚型
血不循经
管理不善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流行性腹泻
- 10
-
-
作者
冯金娟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4-54,共1页
-
文摘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尤其以出生后1~3日龄、7~14日龄和断奶后三个年龄段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在猪的疾病中,腹泻约占35%~40%。据其致病因素可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传染性腹泻往往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而非传染性腹泻则主要是由气候、环境、饲料等变化而引起,而且这类腹泻的病情一般都较重,如未及时有效地防制,会严重影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发病原因
症状
中西医结合
-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瘟热
- 11
-
-
作者
王小鹏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03-103,共1页
-
文摘
犬瘟热是对犬威胁最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一系列非常突出的临床症状,以病初体温呈现双相热、眼鼻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出现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症状、中后期发生肌肉抽搐或瘫痪等神经症状为特征。
-
关键词
犬瘟热
发病原因
症状
中西医结合
-
分类号
S858.292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
- 12
-
-
作者
朱红梅
-
机构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3-14,共2页
-
文摘
猪蛔虫病是仔猪常见多发的疾病。在卫生不好、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可达50%~75%,生长猪较成年猪更为常见。本病可导致仔猪生长缓慢,日增重降低,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死亡。本文介绍了临床总结的中西结合防治措施。
-
关键词
猪
蛔虫
防治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