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魏怀东 高志海 丁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6,共5页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沙质低盖度草地和盐渍低盖度草地减少的幅度分别达13.8%和11.5%,而流沙则增加了0.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绿洲边缘随意开荒和草场过度放牧及过度樵采是该县荒漠化的主要动因。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危害民勤绿洲风沙前沿地带的民勤西沙窝,几十年来的风沙危害治理,使该区的荒漠化基本得到了逆转。4年中耕地、林地等都稳步增加,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退导致的再沙化将是今后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文中也提出了民勤县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民勤县 土地荒漠化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志海 魏怀东 丁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9-12,18,共5页
武威市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沿北部腾格里和巴旦吉林两大沙漠边缘的土地风蚀荒漠化、石羊河下游尾端因农田弃耕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武威和古浪南部祁连山中低山区的草场和耕地退化。其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以沙质... 武威市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沿北部腾格里和巴旦吉林两大沙漠边缘的土地风蚀荒漠化、石羊河下游尾端因农田弃耕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武威和古浪南部祁连山中低山区的草场和耕地退化。其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以沙质为主,植被稀少,大风天气频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活动。并提出了今后荒漠化防治的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武威市 荒漠化 防治对策 土地 风蚀 耕地退化 草场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4,9,共5页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绵刺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昌龙 马瑞君 +3 位作者 王继和 李爱德 严子柱 李得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28-1636,共9页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除红砂群落外,其它类型的群落中,都具有相同的亚优势种群,即泡泡刺种群,表明泡泡刺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幅是比较古老的种群,其它类型的种群是在这一种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由种群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子共同决定,膜果麻黄和绵刺种群呈集群分布,而其它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曲线均呈现多样化,膜果麻黄、猫头刺和甘蒙锦鸡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凹型下降,均为稳定种群;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反对角线型上升,但其营养繁殖策略决定了绵刺种群为稳定种群;珍珠猪毛菜种群年龄结构在整体上为稳定型锥体,但局部表现为下降型锥体,种群开始衰败,静态生命曲线为正态分布型;红砂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残缺并有许多空白区,种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群 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1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2-27,共6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包含6个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76.80%,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分布、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19.53%,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共9科,占总科、种数的16.36%和3.67%;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分析 荒漠 种子植物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3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俄有浩 张晓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0,共6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温带成分(包括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旧大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属的33.76%;地中海区-西亚-中亚分布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属的28.98%,特有成分比较低,中国特有成分仅4属,只占总属数的1.57%,起源古老,多为本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荒漠区 种子植物 区系组成与特征 区系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花棒蒸腾耗水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志强 王盛萍 +2 位作者 贾宝全 赵明 E.Klaghofer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6-742,共7页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1)花棒不同生长阶段 (年龄 )蒸腾耗水对地下水埋深具有不同的响应特点。 1年生花棒 2 .6 m和 3.6 m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蒸腾量分别比 1.6 m高出 188.35 mm和 113.7mm;4年生花棒蒸腾耗水量比 1年生有显著增长 ,1.6 m、2 .6 m和 3.6 m地下水埋深的花棒蒸腾量分别为 4 4 0 .96 mm、397.78m m和 4 71.88mm ,较 1年生增长了 3.5倍、0 .39倍和 1.2倍 ;6年生各地下水埋深蒸腾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稳定趋势 ,2 .6 m和 3.6 m埋深分别比 4年生下降了 16 .3%和 36 .7% ,而 1.6 m埋深几乎不变 ;(2 )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占全年蒸腾量的绝大部分 ,但由于受气候、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生理生态以及土壤含水量分布等的影响 ,各水位 1年生和 6年生花棒生长季蒸腾耗水主要集中在径生长期 (7~ 8月份 ) ,而 4年生花棒各水位条件下生长季不同阶段蒸腾耗水相差不大 ,同一生长季内各水位间的蒸腾耗相差较小 ;(3)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量与环境因子单因素关系分析表明 ,不同地下水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棒 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 蒸腾耗水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ERS-1数据在评价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峰 高志海 魏怀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由我国和巴西自行研制发射的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传回的遥感数据,可用于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评价。CBERS-1数据图像经过波段间的配准和几何纠正后,合成研究区的假彩色图像,用于荒漠化信息和地类的解译。对影像数据进行KT转化和低通... 由我国和巴西自行研制发射的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传回的遥感数据,可用于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评价。CBERS-1数据图像经过波段间的配准和几何纠正后,合成研究区的假彩色图像,用于荒漠化信息和地类的解译。对影像数据进行KT转化和低通滤波等空间增强处理后,建立CBERS-1数据合成图像的地物解译标志,在ARC/INFO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地类的解译和目视屏幕直接勾绘的方法,获得古浪县2000年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和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古浪县2000年共有各类荒漠化土地430490.627hm2,该县的荒漠化评价指数为2.162,属于中度荒漠化地区,但个别乡镇的荒漠化程度达到重度,是荒漠化现象较普遍和严重发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1数据 古浪县 解译标志 荒漠化地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防沙治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1 位作者 刘晓莉 崔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的防沙治沙体系,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绿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扩大投入、提高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 甘肃 固沙造林 植被恢复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Ⅰ) 被引量:8
10
作者 常兆丰 刘虎俊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1期19-23,共5页
(1)河西内陆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控制水资源的开采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2)要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问题就必须首... (1)河西内陆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控制水资源的开采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2)要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要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荒漠化问题,二者互为前提。(3)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原则应该就地挖潜、就地消化,而不应该将人口和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压力向外转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活的根本出路在于挖掘科技与管理的潜力。(4)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第一层面的工作是首先将一部分对于生态资源的压力转移到依靠非生态资源方面去;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制定荒漠化综合防治总目标和流域配水方案及用水限额方案;第三个层面的工作是寻求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出路即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益的途径;第四层面的工作是在内陆河流域全面实施荒漠化综合防治方案。第五层面的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的集约经营。(5)以生态环境建设控制指标为下限约束条件、以最小成本为投资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模型;以生态资源保护指标为上限约束条件、以最大产值为效益目标,以资源开发措施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河西内陆河流域 荒漠化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Ⅱ)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兆丰 刘虎俊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2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甘肃 河西内陆河流域 荒漠化 水资源 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非生态资源 开发利用 综合防治 农户自发性经济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32
12
作者 高志海 丁峰 魏怀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5,共6页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 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 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减轻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 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 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 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荒漠化 成因 防治措施 甘肃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珍稀濒危植物绵刺的调查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1 位作者 吴春荣 张盹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9,共5页
1995 - 1998年先后对甘肃绵刺 (PotaniniamongolicaMaxim .)的分布、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 ,绵刺在甘肃境内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 ,海拔 10 0 0~ 180 0m ,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其荒漠组成成分共计 48种 ,隶属 11科 37属 ... 1995 - 1998年先后对甘肃绵刺 (PotaniniamongolicaMaxim .)的分布、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 ,绵刺在甘肃境内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 ,海拔 10 0 0~ 180 0m ,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其荒漠组成成分共计 48种 ,隶属 11科 37属 ,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 (亚洲中部荒漠区系成分 )为主 (4 5 83% ) ,亚洲中部草原区系成分次之(35 42 % ) ,古地中海区系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 (18.75 % )。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群落演替较稳定。人类活动中 ,开垦、修路、樵柴等已对绵刺造成严重破坏 ,至今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珍稀濒危植物 绵刺 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测定甘肃临泽小泉子地区土壤含盐量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晓琴 刘虎俊 胡明贵 《甘肃林业科技》 2000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不同振荡时间、水土比、离子类型和含盐量 4个方面 ,分析电导法测定小泉子地区硫酸型盐渍土壤的全盐量与土壤浸出液电导率的相关性和回归关系。结果表明 :水土比 5∶1 ,土样振荡时间为 3、30、6 0 min,浸出液的电导率之间差异不显... :通过不同振荡时间、水土比、离子类型和含盐量 4个方面 ,分析电导法测定小泉子地区硫酸型盐渍土壤的全盐量与土壤浸出液电导率的相关性和回归关系。结果表明 :水土比 5∶1 ,土样振荡时间为 3、30、6 0 min,浸出液的电导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水土比 1∶ 1和 5∶ 1时 ,电导率与全盐量间相关性显著 ,根据本地区土壤特性 ,用水土比 5∶ 1为宜 ;当全盐量 <1 4 0 g/ kg时 ,用电导法测定本地区全盐量 ,建议一般选方程 Y=2 .96 8X- 0 .32 6 ,当全盐量较大时可用方程 Y=2 .0 88X+1 .989;SO42 -与电导率间的回归方程为 Y=3.397X+0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法 电导率 回归分析 土壤全盐量 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水资源持续利用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空太 《甘肃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20-24,共5页
河西走廊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 ,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更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 ,提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水资源以及持续利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水资源 持续利用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文明
16
作者 胡小柯 魏怀东 +2 位作者 丁峰 周兰萍 陈芳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3期55-56,共2页
甘肃省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稳定和恢复,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良性和协调,自然保护对象得到拯救和恢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是由于甘肃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严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 甘肃省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稳定和恢复,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良性和协调,自然保护对象得到拯救和恢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是由于甘肃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严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保护区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改善重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区 建设 面临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区城市绿化及园林建设的防护功能初探——以甘肃河西走廊沙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瑞华 《防护林科技》 2001年第4期65-67,共3页
沙区气候干燥 ,大风沙尘暴天气频繁 ,在沙区城市绿化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美化、遮荫、降温、吸尘、消音、消毒等一般功能 ,还必须同时考虑沙区城市绿化景观的特殊防护功能 ;沙区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特殊防护功能主要包... 沙区气候干燥 ,大风沙尘暴天气频繁 ,在沙区城市绿化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美化、遮荫、降温、吸尘、消音、消毒等一般功能 ,还必须同时考虑沙区城市绿化景观的特殊防护功能 ;沙区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特殊防护功能主要包括降低风速、阻挡沙尘、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气温四大功能。沙区城市绿化主要应当把握好突出上风向的防护功能、加大林木盖度和绿地面积以及树种选择三个关键技术环节 ;在绿化树种和植物种选择方面 ,一是要以常绿树种为主 ,二是要把好树木、花草的低温越冬关 ,三是要把好树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城市绿化 防护功能 河西走廓 园林建设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2 位作者 赵明 詹科杰 刘虎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恢复技术 机械沙障 滴灌 春灌 结皮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植被梭梭、白刺光合蒸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8
19
作者 张锦春 赵明 +1 位作者 张应昌 徐延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6,共7页
通过灌溉植被梭梭、白刺光合生理特性测定结果显示:梭梭、白刺光合、蒸腾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上午主要进行光合作用,10:00达到峰值,下午蒸腾作用较强,14:00~16∶00达到高峰期;灌溉植被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溉梭梭平均光合... 通过灌溉植被梭梭、白刺光合生理特性测定结果显示:梭梭、白刺光合、蒸腾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上午主要进行光合作用,10:00达到峰值,下午蒸腾作用较强,14:00~16∶00达到高峰期;灌溉植被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溉梭梭平均光合速率相对免灌对照增加量为1.8~4.2μmolCO2·m-2·s-1,灌溉白刺相对增加量为1.5~2.3μmolCO2·m-2·s-1,梭梭光合增加量较高;灌溉梭梭蒸腾速率高于对照,增量为2.4~6.8mmolH2O·m-2·s-1,灌溉白刺蒸腾速率低于对照,减量为6.2~12.0mmolH2O·m-2·s-1;相关分析表明:光量子密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梭梭、白刺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大气温度、水汽压是影响其蒸腾作用的因子,叶片温度对灌溉植被梭梭、白刺的光合和蒸腾速率变化反应特别敏感,是影响其生理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植被 梭梭 白刺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沙区2种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盹明 王继和 +1 位作者 马全林 吴春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4-100,共7页
通过对沙地栽培的苹果梨和锦丰梨 2种梨树光合速率 ( Pn)日变化、季节变化的测试研究表明 :苹果梨 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上午 9:0 0为 1 0 .1 58μmol· m- 2 · s- 1。锦丰梨 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第一峰值在上午 9:... 通过对沙地栽培的苹果梨和锦丰梨 2种梨树光合速率 ( Pn)日变化、季节变化的测试研究表明 :苹果梨 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上午 9:0 0为 1 0 .1 58μmol· m- 2 · s- 1。锦丰梨 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第一峰值在上午 9:0 0 ,第二峰值在下午 1 3:0 0 ,第一峰值高于第二峰值 Pn分别为 1 4.566μmol· m- 2 · s- 1和 1 0 .972μmol· m- 2 · s- 1。并分析得出 2种梨树 Pn与其蒸腾速率 ( TRAN)、胞间 CO2 浓度 ( CINT)、水气压亏缺 ( VPD)等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和回归方程 ,以及 2种梨树的水分利用效率 ( 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相关分析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光合特性 干旱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