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光伏产业类比荒漠植被利用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异特征及生态意义——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祺
王方琳
+4 位作者
刘淑娟
金红喜
张卫星
常兆丰
尚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区5个典型地市已建光伏基地为研究对象,基地周边荒漠植被为参照,通过对5地市光伏基地规模、发电量、荒漠植被新生长量及投影盖度调查,等值换算得到光伏年(季)均太阳能利用率、荒漠植被年(季)均光能利用率,比较分析了...
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区5个典型地市已建光伏基地为研究对象,基地周边荒漠植被为参照,通过对5地市光伏基地规模、发电量、荒漠植被新生长量及投影盖度调查,等值换算得到光伏年(季)均太阳能利用率、荒漠植被年(季)均光能利用率,比较分析了光伏相对荒漠植被在利用太阳辐射及光能利用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时空变异的相对高效性,光伏年均太阳能利用率为荒漠植被年均光能利用率的147.62倍,即单位面积光伏基地相当于147.62倍面积荒漠植被光能的利用量。(2)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时空变异的相对稳定性,在空间上变异系数为5.95%,时间上为14.32%,远远小于植被光能利用率空间、时间上的变异系数58.13%和132.24%。从理论上讲,光伏产业能够更加明显地影响地表温度和热量平衡,或将是防治沙尘暴发生发展一条极其有效的新途径,对区域环境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荒漠植被
光能利用率
时空变异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徐高兴
赵鹏
+2 位作者
陈思航
张晓娟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3,共9页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Ochiai、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区固沙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分析发现,沙...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Ochiai、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区固沙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分析发现,沙拐枣群落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的关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2)χ2检验正关联种对数(98)高于负关联种对数(92),正负联结种对比1.07,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7.37%。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的正联结Ochiai指数最大分别为0.90和0.79,体现出互相促进的种间关系,但大部分种对Ochiai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低,种间联结关系松散。4)沙拐枣、梭梭、沙蓬、猪毛菜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5)生态位重叠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碟果虫实和骆驼蓬(0.93)>阿拉善碱蓬和红砂(0.89)>黄花补血草与画眉草(0.68)。其均值0.16,整体上群落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干旱区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应以种间竞争较小的林草植物种为主,构建稳定人工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沙拐枣
种间关联
生态位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西走廊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芝萍
尚雯
+3 位作者
王祺
付贵全
张卫星
万翔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6,212,共8页
以河西走廊典型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内不同光伏板位置以及电站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光...
以河西走廊典型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内不同光伏板位置以及电站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光伏电站内外共有3科7属7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内外共有8科16属19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物种数量高于沙漠光伏电站。2)沙漠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电板前后檐高于正下方和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200 m最高,600 m最低。戈壁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为电板正下方高于前后檐及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400 m最高,600 m最低,相同位置戈壁光伏电站物种多样性高于沙漠光伏电站。3)沙漠和戈壁光伏电板正下方地上生物量均低于各自电板前后檐,且2类电站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含水率之间呈单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光伏电站
沙漠
戈壁
植物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尚雯
李德禄
+6 位作者
魏林源
马全林
唐进年
李银科
张芝萍
张卫星
高松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8,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民勤干旱沙区种植人工梭梭林4,13,36年后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碳(soil total carbon,TC)含量...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民勤干旱沙区种植人工梭梭林4,13,36年后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碳(soil total carbon,TC)含量及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种植梭梭后,0-50cm层灌丛下和行间SOC和TN含量总体随造林年限增加而增加,5-50cm层灌丛下SIC含量在13年梭梭林地最高。36,13年林地0-50cm层灌丛下SOC和TN储量均高于行间,而13年灌丛下SIC储量低于行间,4年灌丛下5-50cm层SOC、TN和SIC储量均低于行间。0-50cm层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全氮储量增幅分别为102.44%,24.66%,54.55%,36年林地SOC和TN储量随土层加深先降低后增加,但4,13年和流动沙地SOC、SIC和TN储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占总碳比例随造林年限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造林年限、土层深度等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显著相关(P<0.01)。民勤干旱沙区造林提高了土壤碳库截存量,并且随林龄增长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沙地造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伏产业类比荒漠植被利用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异特征及生态意义——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祺
王方琳
刘淑娟
金红喜
张卫星
常兆丰
尚雯
机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临泽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荒漠
化与风沙灾害防治
国家
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沙漠戈壁光伏产业防沙治沙的生态效应”(41671528)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研发项目“光伏电场建设对河西走廊荒漠区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7YF1WA155)
甘肃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黑果枸杞优良品系选育及有机栽培试验与示范”(1504JKCA032)
文摘
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区5个典型地市已建光伏基地为研究对象,基地周边荒漠植被为参照,通过对5地市光伏基地规模、发电量、荒漠植被新生长量及投影盖度调查,等值换算得到光伏年(季)均太阳能利用率、荒漠植被年(季)均光能利用率,比较分析了光伏相对荒漠植被在利用太阳辐射及光能利用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时空变异的相对高效性,光伏年均太阳能利用率为荒漠植被年均光能利用率的147.62倍,即单位面积光伏基地相当于147.62倍面积荒漠植被光能的利用量。(2)光伏太阳能利用率时空变异的相对稳定性,在空间上变异系数为5.95%,时间上为14.32%,远远小于植被光能利用率空间、时间上的变异系数58.13%和132.24%。从理论上讲,光伏产业能够更加明显地影响地表温度和热量平衡,或将是防治沙尘暴发生发展一条极其有效的新途径,对区域环境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荒漠植被
光能利用率
时空变异
河西走廊
Keywords
photovoltaic industry
desert vegetation
light efficiency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Hexi Corridor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徐高兴
赵鹏
陈思航
张晓娟
肖斌
机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荒漠
化与风沙灾害防治
国家
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3,共9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21ZD4FA010)
2022年度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22LQGR21)。
文摘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Ochiai、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区固沙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分析发现,沙拐枣群落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的关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2)χ2检验正关联种对数(98)高于负关联种对数(92),正负联结种对比1.07,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7.37%。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的正联结Ochiai指数最大分别为0.90和0.79,体现出互相促进的种间关系,但大部分种对Ochiai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低,种间联结关系松散。4)沙拐枣、梭梭、沙蓬、猪毛菜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5)生态位重叠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碟果虫实和骆驼蓬(0.93)>阿拉善碱蓬和红砂(0.89)>黄花补血草与画眉草(0.68)。其均值0.16,整体上群落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干旱区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应以种间竞争较小的林草植物种为主,构建稳定人工防护体系。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沙拐枣
种间关联
生态位
民勤
Keywords
oasis-desert ectone
Calligonum mongolicum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niche
Minqin
分类号
S793.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西走廊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芝萍
尚雯
王祺
付贵全
张卫星
万翔
机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6,212,共8页
基金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7YF1WA1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528,4190125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JR5RA061)。
文摘
以河西走廊典型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内不同光伏板位置以及电站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光伏电站内外共有3科7属7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内外共有8科16属19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物种数量高于沙漠光伏电站。2)沙漠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电板前后檐高于正下方和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200 m最高,600 m最低。戈壁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为电板正下方高于前后檐及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400 m最高,600 m最低,相同位置戈壁光伏电站物种多样性高于沙漠光伏电站。3)沙漠和戈壁光伏电板正下方地上生物量均低于各自电板前后檐,且2类电站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含水率之间呈单峰关系。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光伏电站
沙漠
戈壁
植物群落多样性
Keywords
Hexi corridor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desert
gobi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尚雯
李德禄
魏林源
马全林
唐进年
李银科
张芝萍
张卫星
高松涛
机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8,共8页
基金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GSDC201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232,31660237)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计划项目(1506RJIA155)
文摘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民勤干旱沙区种植人工梭梭林4,13,36年后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碳(soil total carbon,TC)含量及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种植梭梭后,0-50cm层灌丛下和行间SOC和TN含量总体随造林年限增加而增加,5-50cm层灌丛下SIC含量在13年梭梭林地最高。36,13年林地0-50cm层灌丛下SOC和TN储量均高于行间,而13年灌丛下SIC储量低于行间,4年灌丛下5-50cm层SOC、TN和SIC储量均低于行间。0-50cm层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全氮储量增幅分别为102.44%,24.66%,54.55%,36年林地SOC和TN储量随土层加深先降低后增加,但4,13年和流动沙地SOC、SIC和TN储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占总碳比例随造林年限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造林年限、土层深度等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显著相关(P<0.01)。民勤干旱沙区造林提高了土壤碳库截存量,并且随林龄增长而增长。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沙地造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土壤全氮
Keywords
arid desert region
afforestation in sandy 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inorganic carbon
total soil nitroge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光伏产业类比荒漠植被利用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异特征及生态意义——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
王祺
王方琳
刘淑娟
金红喜
张卫星
常兆丰
尚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徐高兴
赵鹏
陈思航
张晓娟
肖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西走廊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张芝萍
尚雯
王祺
付贵全
张卫星
万翔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尚雯
李德禄
魏林源
马全林
唐进年
李银科
张芝萍
张卫星
高松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