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荒漠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鹏 纪永福 +2 位作者 唐进年 李昌龙 李得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民勤沙生植物园先后引进各类植物680余种,成功筛选出梭梭、拧条锦鸡儿、细枝羊柴等1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通过开展蒙古韭、沙蓬、斧翅沙芥、锁阳、肉苁蓉等沙漠经济植物种的驯化栽培与示范推广,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荒漠区植物引种驯化应面向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荒漠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强抓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重视对野生荒漠草本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加强荒漠区林草新品种培育,以期为我国西北风沙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引种驯化 乡村振兴 民勤沙生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几种云杉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生慧 徐先英 +3 位作者 贺访印 金红喜 何芳兰 李得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干旱荒漠区引种了6种4年生云杉属植物,通过3a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抗病虫性观测,建立生长适应性评价体系,并对几种云杉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蓝云杉保存率最高,白杄、白云杉次之,红皮云杉、欧洲云杉较差;蓝云杉... 在干旱荒漠区引种了6种4年生云杉属植物,通过3a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抗病虫性观测,建立生长适应性评价体系,并对几种云杉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蓝云杉保存率最高,白杄、白云杉次之,红皮云杉、欧洲云杉较差;蓝云杉、白云杉和白杄的平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大于川西云杉、红皮云杉和欧洲云杉。欧洲云杉和红皮云杉抗旱性较差,其余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欧洲云杉抗寒性最差,其次为红皮云杉,其余种抗寒性相对较强。通过各项指标打分及综合分析认为蓝云杉、白杄适应性较强,可作为干旱荒漠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属 抗逆性 保苗率 生长量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河下游民勤绿洲主要防风固沙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先英 丁国栋 +2 位作者 孙保平 赵明 金红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48,共5页
通过大型蒸渗仪和植物径流测定系统对民勤绿洲5种主要防风固沙植物单株生态需水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 IS和野外调查,确定不同植被类型的面积、生态需水定额和生态需水量;通过天然降水与生态需水的耦合,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生态需水的时空... 通过大型蒸渗仪和植物径流测定系统对民勤绿洲5种主要防风固沙植物单株生态需水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 IS和野外调查,确定不同植被类型的面积、生态需水定额和生态需水量;通过天然降水与生态需水的耦合,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生态需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种植物年平均单株最大生态需水定额分别为:沙枣1597.4 mm、新疆杨806.77 mm、梭梭534.05 mm、柽柳426.76 mm、白刺318.83 mm;5种植被年最大生态需水总量为2.29×108m3;实际生态需水量分别为:新疆杨0.29×108m3、沙枣0.69×108m3、梭梭0.44×108m3、柽柳0.05×108m3、白刺0.02×108m3,总实际生态需水量1.49×108m3,减去0.35×108m3有效天然降水用于植被生态需水,另需1.14×108m3的生态需水,占民勤绿洲总用水量的14.92%;降水高峰期与植被生态需水的高峰期一致,主要集中于6,7,8,9四个月,分别占全年的74.1%和77.25%;有效降水对杨树、沙枣、梭梭、柽柳和白刺生态需水的贡献率分别为8.59%,10.29%,43.25%,58.4%和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下游 绿洲 植被 生态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主要固沙植物根系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柴成武 徐先英 +2 位作者 唐卫东 王方琳 王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6,共6页
应用分层半挖法研究了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主要固沙植物梭梭、红柳、白刺吸水根系根重密度分布规律、根系表面积变化规律以及与对应的微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梭梭、红柳、白刺根系长度受粘土层阻碍较大,随着植物根区粘土层的出现,... 应用分层半挖法研究了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主要固沙植物梭梭、红柳、白刺吸水根系根重密度分布规律、根系表面积变化规律以及与对应的微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梭梭、红柳、白刺根系长度受粘土层阻碍较大,随着植物根区粘土层的出现,粘土层以上靠近粘土层根系密度增大,粘土层以下远离粘土层根系密度先增大再减小,但物种不同,呈现这种规律的根级并不相同,梭梭表现为小于1mm根系,红柳和白刺表现为1~2mm根系与2~5mm根系;根系表面积变化亦具有这种特点。土壤容重对荒漠植物根系影响较大,土壤分形维数、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应的根系指标显著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柽柳 白刺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沙地云杉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康才周 刘世增 +3 位作者 李得禄 魏林源 朱国庆 朱淑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13-13716,共4页
[目的]研究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方法]将供试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播种,采用3种苗床设计和3种播种密度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播种前用冷水浸种处理种子,育苗苗床选择高床,播种量采用中密度,有... [目的]研究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方法]将供试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播种,采用3种苗床设计和3种播种密度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播种前用冷水浸种处理种子,育苗苗床选择高床,播种量采用中密度,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幼苗的年生长规律表现为:高生长从6月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从6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滞后于苗高生长约20d,到7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平缓,至8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停止。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低气温和20、15、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结论]该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沙地云杉 育苗技术 生长规律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井子典型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与降水再分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先英 刘士余 +2 位作者 柴成武 郭树江 金红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9-234,239,共7页
利用智能中子水分仪定时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在2006-2007年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固沙灌木林地0-200cm深土壤共10个层次的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和降水入渗再分配,结果表明:(1)民勤沙井子不同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表现为消耗期(6-7月);积... 利用智能中子水分仪定时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在2006-2007年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固沙灌木林地0-200cm深土壤共10个层次的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和降水入渗再分配,结果表明:(1)民勤沙井子不同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表现为消耗期(6-7月);积累期(8-9月和4-5月);消退期(10月);稳定期(11月-翌年3月)。(2)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为20cm土层含水量最低,60cm土层最高;120-200cm土层含水量随林地的不同而呈现减少、增加或保持稳定。(3)生长季节,土壤有效储水量0-40cm土层变化最频繁;5种灌木林地0-200cm土层有效储水量,固定白刺沙包最高,97.9mm,固定柽柳沙包最低,66.8mm。(4)降水在土壤中入渗深度和入渗历时不但取决于降水量,而且取决于降水强度。1.7mm/h雨强平均湿润锋深度是0.7mm/h的1.8倍,说明降水量相近,强度较大的降雨有利于水分向深层渗透。(5)降雨后水分在林地表层土壤中入渗增加,同时较深层的水分却表现为消耗,土壤水分的储存与消耗随着降水量和林地的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动态 降水再分配 固沙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锦春 廖空太 +2 位作者 满多清 严子柱 李得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依据防护林区域配置及防护功能特征,将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分为5个类型,分析了防护林树种组成、结构配置、林木生长及防护结构特征,对不同地段防护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杨树轮换建主带、松杨混交改副带、枣粮间作布网格的农田防... 依据防护林区域配置及防护功能特征,将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分为5个类型,分析了防护林树种组成、结构配置、林木生长及防护结构特征,对不同地段防护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杨树轮换建主带、松杨混交改副带、枣粮间作布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模式,将对整个河西防护林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农田防护林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动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仲生年 柴成武 +1 位作者 王方琳 王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7-229,共3页
以研究区近20年观测井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分析了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动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以严格统计直线型加深;季节变化具有春秋季变化剧烈,地下水埋深剧烈加深和快速恢... 以研究区近20年观测井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分析了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动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以严格统计直线型加深;季节变化具有春秋季变化剧烈,地下水埋深剧烈加深和快速恢复,夏季地下水埋深加深达顶峰,冬季地下水缓慢恢复的特点;空间变化具有沿绿洲到荒漠方向距离绿洲中心越远地下水埋深越浅,沿石羊河古河道越到下游,地下水埋深越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地下水埋深 分布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 nammodendron(C.A.Mey)Bunge)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晓艳 褚建民 +4 位作者 孟平 姚增旺 王鹤松 李得禄 姜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5-1536,共12页
利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生长季梭梭树干液流,并同步测定外界环境因子。研究了6—11月份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随月份的递增,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 利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生长季梭梭树干液流,并同步测定外界环境因子。研究了6—11月份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随月份的递增,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流通量(SV)晴天日变化波峰区逐渐缩减。并且在6—8月份,不同直径SV均表现出明显的"宽峰型"现象,且晴天SV明显高于阴、雨天;(2)随季节变化,不同直径梭梭SV波动性较大,直径越大其波动性越高;而梭梭SV未表现出随直径增大液流通量越大的现象;(3)6—11月梭梭树干耗水量先增后降,7月达最高峰,且直径越大,梭梭总耗水量越大;(4)梭梭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相关程度受不同天气、时间尺度的影响较大,晴天相关性略高于阴、雨天。空气温度、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梭梭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0—100cm土层以上0—250cm根幅区土壤水分对树干液流影响最显著。(5)同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生长季(5—10月)总耗水量458—1044kg以及日均耗水量1.8—6.4kg/d,整个生长季(6—11月)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的总耗水量495—1232kg、日均耗水量为2.0—8.3 kg/d,两者耗水量近似。利用TDP技术测定梭梭耗水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气象因子 土壤水分 树干液流 热扩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施用钠复合肥增强梭梭抗逆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康建军 王锁民 +1 位作者 赵明 杨自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利用盆栽育苗的方法,施用钠复合肥后培育梭梭植株,使其正常生长70 d后干旱20 d进行沙地移栽试验,3个月后生长期结束测定其形态指标、生物量以及Na+和K+含量,初步探讨了钠复合肥在培育强抗旱梭梭植株方面所起的作用。与对照(不施任何肥料... 利用盆栽育苗的方法,施用钠复合肥后培育梭梭植株,使其正常生长70 d后干旱20 d进行沙地移栽试验,3个月后生长期结束测定其形态指标、生物量以及Na+和K+含量,初步探讨了钠复合肥在培育强抗旱梭梭植株方面所起的作用。与对照(不施任何肥料)和施用(NH4)2HPO4(与钠复合肥含等量的N、P)的处理相比,施用钠复合肥的梭梭株高分别增加了26%和12%;分枝数增加了22%和14%;主茎直径分别增加了48%和23%、主根直径分别增加了37%和24%;冠幅分别增加了57%和28%;根冠比均增加了18%;鲜重分别增加了130%和74%、干重分别增加了154%和74%;地上部的Na+含量分别增加了45%和38%,根中的Na+含量分别增加了15%和12%;地上部中的K+含量差异不显著,根中K+含量分别降低了28%和31%。以上结果表明,钠复合肥的施用能有效地促进梭梭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复合肥 梭梭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荒漠化影响因素趋势预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柴成武 徐先英 王方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4-38,共5页
从荒漠化治理的实践出发,用Hurst指数对内陆河下游民勤绿洲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对体现民勤绿洲荒漠化主要影响因子的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机井眼数和沙尘暴时间5个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年内,农村人口Hurs... 从荒漠化治理的实践出发,用Hurst指数对内陆河下游民勤绿洲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对体现民勤绿洲荒漠化主要影响因子的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机井眼数和沙尘暴时间5个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年内,农村人口Hurst指数为0.381,与1989—2003年的上升趋势相反,具有下降趋势;年耕地面积Hurst指数为0.578 3,与1989—2003年时的上升趋势一致,但持续性不强;农村用电量Hurst指数为0.332 4,与1989—2003年的上升趋势相反,具有下降趋势;年机井眼数Hurst指数为0.261 8,与1989—2003年的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长期相关性,但为相反趋势;年沙尘暴时间Hurst指数为0.404 3,呈与1953—1998年的下降趋势相反的弱持续相关性。通过预测认为:应该加强对耕地面积的宏观调控,抑制土地利用所引起荒漠化的发展,控制开荒,提高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要继续宏观调控农村人口、农村用电量、机井数量变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治理 预测分析 民勤绿洲 影响因素 石羊河下游 HURST指数 农村用电量 耕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白刺物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福贵 赵明 +2 位作者 常兆丰 韩生辉 仲生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4-1337,共4页
通过对民勤沙区典型灌木白刺18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白刺不同年份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与生长季内气象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从1990~2007年,白刺的物候期开始和结束时期均推迟,但生长季出现了延长现象,最长延... 通过对民勤沙区典型灌木白刺18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白刺不同年份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与生长季内气象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从1990~2007年,白刺的物候期开始和结束时期均推迟,但生长季出现了延长现象,最长延长日期为5.8d。不同物候期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较大,萌动期、叶变色期及落叶期在不同年份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展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在大部分年份的变化幅度较小。生长季内的降雨量对于白刺的物候变化特征几乎不产生影响,而生长季内的累计日照时间和蒸发量对于白刺的物候特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物候特征 气象因子 民勤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及“退耕”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柴成武 赵明 +2 位作者 徐向中 贺访印 尉秋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9-193,共5页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从民勤绿洲耕地退耕背景及特点出发,阐述了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并提出了退耕地生态恢复建议。认为民勤绿洲沙地系统存在水资源短缺、林牧业用地比例偏低、农业用地面积与水资源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民勤耕...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从民勤绿洲耕地退耕背景及特点出发,阐述了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并提出了退耕地生态恢复建议。认为民勤绿洲沙地系统存在水资源短缺、林牧业用地比例偏低、农业用地面积与水资源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民勤耕地退耕是当前水资源危机解决的关键,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在于变退耕地生态恢复区为新的防风阻沙林区,从而加强绿洲防护,也充当了减少水资源利用的生态减压区角色,更调节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出有顺序条理化退耕,重点治理风沙口退耕地,退耕前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政府制定、协调退耕地植被恢复各项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退耕地 背景调查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艳 褚建民 +3 位作者 孟平 姚增旺 王鹤松 姜生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2,共13页
采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了6月份至11月份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同步测定了相关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晴天、阴天和雨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 采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了6月份至11月份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同步测定了相关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晴天、阴天和雨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以及实验期间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天气和时间尺度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旺盛期(6月份至8月份),晴天时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宽峰型"曲线;在整个观测期内,不同天气的树干液流速率存在一定差异,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其差异在夜间较白天更明显;总体来看,东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高于西方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和时间尺度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并略有差异。总体来看,晴天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间的相关性高于阴天和雨天,并且,日尺度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间的相关性最强。晴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于阴天和雨天,并且,小时尺度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高于日尺度。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略高于东方位,说明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反应更敏感。晴天和阴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说明根据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计算其耗水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梭梭树干液流速率与天气、环境因子、时间尺度和树干方位等均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树干液流速率 环境因子 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 TDP)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典型固沙灌木液流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92
15
作者 徐先英 孙保平 +2 位作者 丁国栋 郭树江 柴成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5-905,共11页
利用澳大利亚Dynamax公司生产的热平衡包裹式树干液流仪(Stem Heat Balance,SHB)和自动气象站对干旱荒漠区3种固沙灌木梭梭、多枝柽柳和唐古特白刺的液流变化及其气象因子进行测定,研究了3种固沙灌木茎干液流日、季变化规律以及对气... 利用澳大利亚Dynamax公司生产的热平衡包裹式树干液流仪(Stem Heat Balance,SHB)和自动气象站对干旱荒漠区3种固沙灌木梭梭、多枝柽柳和唐古特白刺的液流变化及其气象因子进行测定,研究了3种固沙灌木茎干液流日、季变化规律以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不同地茎、不同树种液流启动时间存在差异,地茎1.70、3.64cm和5.07cm的梭梭启动时间分别为5:00-7:00、5:00-7:20和6:00-8:00;地茎1.57cm和3.03cm的柽柳启动时间5:20-7:20和5:40-7:40;地茎1.59cm白刺启动时间6:00-8:00。梭梭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1:40-13:20;而柽柳和白刺日变化表现为多峰格型,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12:40-13:00和12:00-13:00;3种灌木液流在中午存在“午休”现象,但“午休”不明显。(2)3种固沙灌木在夜间也保持一定的液流速率,而且地茎越粗夜间液流持续的时间越长,越细持续时间越短,不同地茎灌木在第2天液流启动之前,夜间液流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甚至为0。(3)3种典型固沙灌木茎干液流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梭梭和柽柳茎干液流8月份最高,7月份次之,6月与9月基本一致,而白刺7月份最高,8月次之;在整个生长季,相近地茎3种灌木单位面积液流量为:白刺(柽柳(梭梭,梭梭耐旱性较高。(4)气象因子对不同树种茎干液流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茎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复杂。相关分析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空气水汽压差或气温对梭梭起主导作用,而太阳辐射对柽柳和白刺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固沙灌木 热平衡技术 茎流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沙漠葳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丁钰 李得禄 +1 位作者 尉秋实 赵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1,共7页
将美国西部引进的沙生灌木沙漠葳的2a生实生苗盆栽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适宜水分)、50%~60%(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和20%~30%(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15~90d,研究其对土壤水分胁迫的水分生理响应。结果... 将美国西部引进的沙生灌木沙漠葳的2a生实生苗盆栽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适宜水分)、50%~60%(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和20%~30%(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15~90d,研究其对土壤水分胁迫的水分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下,沙漠葳叶片的水势(ψs)、自由水含量(%)和相对含水量(RWC)降低,束缚水(协)、水分饱和亏(WSD)和Vs/%比值增大,叶片保水力减弱,蒸腾速率(Tr)加快,而组织总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各指标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与适宜土壤水分相比,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并未使RWC、WSD和保水力发生显著变化,而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才使三者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和重度土壤水分胁迫均使ψs、Vs、Va、Vs/Va和Tr发生显著变化。随胁迫期的延长和胁迫的加重,沙漠葳的蒸腾速率可能成为一个纯物理过程而主要受控于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速率 水势 保水力 组织含水量 沙漠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景瑞 孙涛 +4 位作者 韩福贵 张忠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地面温度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为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分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变化阶段土层pH在5~10 cm最高,不同坡向pH均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衰退阶段背风坡中电导率最高,均大于其他发育阶段的坡向。4)土壤TN、速效磷平均含量发育阶段最高、有机质衰退阶段最高、稳定阶段均最低;土壤TN为雏形阶段、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稳定阶段则相反;土壤有机质为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背风坡中大于迎风坡中,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则相反;土壤速效磷为不同发育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土壤温度在0~10 cm处日动态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pH在5~10 cm最高;电导率在衰退阶段背风坡中最高;土壤TN、有机质和速效磷在发育阶段表面养分含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阶段。研究结果为民勤荒漠区白刺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沙区 白刺灌丛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生长调节剂对黑果枸杞嫩枝扦插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刘克彪 李爱德 李发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为了对黑果枸杞优良种质资源和个体进行无性繁殖,在智能日光温室内,以嫩枝为试材,研究了NAA、ABT、IBA、NAA+IBA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溶液对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调节剂溶液对嫩枝扦插成活率、新枝高生长... 为了对黑果枸杞优良种质资源和个体进行无性繁殖,在智能日光温室内,以嫩枝为试材,研究了NAA、ABT、IBA、NAA+IBA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溶液对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调节剂溶液对嫩枝扦插成活率、新枝高生长量、根系生长量、生根数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成苗分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质量浓度对成苗分枝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4种生长调节剂溶液及对照按照促进嫩枝扦插苗成活率、平均新生枝生长量和新生根生长量的效果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NAA、NAA+IBA、ABT、IBA、对照。最佳处理为NAA 300 mg/L,成活率为84%,平均新生枝长12.4 cm,平均新生根长4.5 cm;其次为NAA 400 mg/L,成活率为76%,平均新生枝长10.3 cm,平均新生根长4.2 cm。成活率和新生枝生长量、新生根生长量呈正相关,和新生枝数量、新生根数量呈负相关。扦插苗为混合生根,以皮层生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生长调节剂 嫩枝扦插 成活率 新枝和新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全林 张锦春 +1 位作者 李得禄 杨昊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6,共11页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区系 优势科 表征科 区系地理成分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森林中的多样性和生产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红喜 袁彩霞 +2 位作者 杨占彪 李晓捷 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80,85,共7页
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从次生草地到不同恢复时间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结果显示:随着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多样性、生产力均逐步增加(P<0.001),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随时间... 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从次生草地到不同恢复时间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结果显示:随着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多样性、生产力均逐步增加(P<0.001),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随时间的推移,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对生产力的相关关系效应增强,而灌木植物的则下降.优势种的特征亦影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P<0.01).在以针叶树钟为优势种的群落内,多样性和生产力表现为正幂指数函数关系;而在以阔叶树种为优势种的群落内,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群落优势种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生产力 恢复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