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病害综合防治历 被引量:2
1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2 位作者 王玉萍 柴文玉 杨芳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18-119,128,共3页
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 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防治制种玉米病害,减轻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病害 综合防治历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倩 王贞香 +4 位作者 梁艳婷 马玮玮 张振 王霞 安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7-920,共1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西河柳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通过使用GeneCar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西河柳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通过使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T2DM的疾病靶点,用Venny在线软件获得西河柳活性成分和T2DM疾病的交集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 3.8.0可视化。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重要靶点蛋白和化合物的对接。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88.5 mg/kg)、西河柳醇提物高(800 mg/kg)、中(400 mg/kg)、低(200 mg/kg)剂量组(n=10),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STZ(45 mg/kg)诱导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药5周,同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条件,共从西河柳中筛选出19个具有潜在治疗T2DM的主要活性成分:麦角甾-5,24(28)-二烯-3,7,16-三醇、槲皮素-3,3'-二甲醚、山萘酚、槲皮素等。通过对西河柳治疗T2DM的潜在靶点进行分析,共筛选出SRC、EGFR、HSP90AA1、AKT1、ESR1、H1F1A、TNF、PIK3R1等185个潜在的靶点基因,涉及癌症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MAPK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说明筛选的西河柳活性成分与获得的治疗T2DM潜在靶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西河柳醇提物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有所减缓,FBG、FINS、MDA、HbA1c、IL-1β、TNF-α、VCAM-1的水平及HOMA-IR指数降低,SOD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肾组织细胞形态有了明显改善,且所有指标都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西河柳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降糖,具有显著治疗T2DM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河柳 糖尿病大鼠 网络药理学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天翔 程红玉 +6 位作者 郭增鹏 徐昭 田晓琴 王丽娟 濮超 马金 王勤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2,共9页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氮肥减量20%,240 kg/hm^(2))、N_(4)(氮肥减量30%,210 kg/hm^(2))4个氮水平,测定小麦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比N_(1)处理显著降低6.69%、7.14%,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最大,Pn分别比N_(3)、N_(4)处理显著提高10.04%、13.17%,Tr分别比N_(1)、N_(3)和N_(4)处理显著提高9.32%、15.37%和23.56%;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3)处理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片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分别比N_(1)处理显著降低8.08%、17.41%和10.32%、13.76%,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穗粒数、穗数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产量在N_(2)处理最大,比N_(1)、N_(4)处理显著提高10.71%、7.91%,比N_(3)处理提高2.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效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10%,即270 kg/hm^(2)是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苹果对溶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4
作者 安琼 魏媛 +3 位作者 李倩 王江文 岳国仁 王贞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2,共9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苹果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富集的通路和作用过程,构建苹果的“疾病-通路-活性成分-靶标”;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苹果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富集的通路和作用过程,构建苹果的“疾病-通路-活性成分-靶标”;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构建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苹果对溶血性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结果表明,搜集整理符合胃肠吸收度高、类药性优的苹果活性成分有17个,其中槲皮素、2α-羟基熊果酸、β-谷甾醇、根皮素、表儿茶素对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贡献。网络中度值排名前5的靶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过胆汁分泌、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对网络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苹果筛选的活性成分和获得的治疗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潜在靶标有较强的亲和能力,网络分析结果可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水平明显降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苹果醇提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的HB水平升高,TB、IB、ALT、AST、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综上,苹果可以减轻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本研究可为新生儿黄疸无损伤疗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溶血致高胆红素血症 网络药理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根际耐低温促生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
5
作者 许耀照 张彤 +1 位作者 李彩霞 曾秀存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236,共12页
为发掘多功能、作用高效的耐低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可培养根际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确定其分类地位,评价其抗逆性、产酶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促生效果... 为发掘多功能、作用高效的耐低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可培养根际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确定其分类地位,评价其抗逆性、产酶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陇油7号’根际土壤筛选出命名为a-1、c、c-1、d、h、j和z的7株PGPR,其中4株具解钾能力,3株具产铁载体。进一步分析发现,h菌株解钾能力最好,其溶钾量高达217.16 mg/L,c-1菌株产铁载体能力最强,可溶性指数(D/d值)达3.43;分离的7菌株中,仅a-1菌株溶无机磷,其D/d值为1.53。分析菌株的产酶特性发现,j、c、h和z菌株分别具有较强的产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其D/d值分别为3.23、3.29、2.55和4.14;对菌株抗逆性分析发现,a-1、h和z菌株在聚乙二醇-6000质量浓度25%(水势为-0.73 MPa)干旱胁迫下生长状态较好,c、c-1和d菌株的耐盐(NaCl)质量浓度可达8%~10%,a-1、c-1和h菌株可耐低温(4℃);促生试验结果表明,3株耐低温(4℃)菌株均对冷敏感白菜型冬油菜‘天油4号’种子的萌发有促生作用,其中c-1菌株促生效果最佳,其胚芽、胚根的长度分别增加了27.68%和38.04%;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结果表明,a-1和h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c-1菌株为近芽孢杆菌属(Peribacillus),d菌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j菌株为尼尔菌属(Niallia),z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综上所述,从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a-1、c、c-1、d、h、j和z菌株具解钾、产酶、耐干旱和耐盐胁迫等多种功能,且耐低温菌株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型冬油菜菌种资源,为冬油菜的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根际促生菌 筛选 鉴定 耐低温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节旋藻(Arthrospira maxima) HX的全基因组及其比较研究
6
作者 刘海燕 王代玮 +2 位作者 王寅初 杨宋琪 罗光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176,共5页
旨在通过三代测序技术对极大节旋藻HX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期揭示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并与钝顶节旋藻YZ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acBio RSⅡ平台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极大节旋藻HX... 旨在通过三代测序技术对极大节旋藻HX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期揭示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并与钝顶节旋藻YZ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acBio RSⅡ平台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极大节旋藻HX的基因组大小为6.896 Mbp,呈环状结构,测序覆盖度达到了99.76%。与钝顶节旋藻YZ相比,极大节旋藻HX基因组更大,但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表明它们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极大节旋藻HX的次生代谢途径不发达,但其抗菌性和抗药性相关基因家族显著扩张,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具体而言,HX基因组中与抗菌性和抗药性相关的基因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钝顶节旋藻YZ,这可能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策略有关。此外,极大节旋藻HX基因组中未发现明显的插入和缺失以及倒位、易位等基因组重排事件,这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稳定的遗传背景。本研究不仅成功完成了极大节旋藻HX的全基因组测序,而且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其基因组特征、与钝顶节旋藻YZ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基因组 三代测序 局部共线块 抗菌性基因家族 抗药性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种玉米连作恒量施磷对灌漠土与潮土中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芸晨 王治江 +1 位作者 孙晓娟 付余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5,共9页
[目的]研究恒量外源磷施用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定位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选用河西走廊石灰性潮土及灌漠土定位施肥。[结果]制种玉米连作8a,恒量磷二铵525kg/(hm^2·a)施用,除无机态二钙磷(Ca_2... [目的]研究恒量外源磷施用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定位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选用河西走廊石灰性潮土及灌漠土定位施肥。[结果]制种玉米连作8a,恒量磷二铵525kg/(hm^2·a)施用,除无机态二钙磷(Ca_2-P)外,2种不同土类总磷(T-P)、速效性磷(Av-P)、总无机磷(T-IP)、总有机磷(T-OP),以及其他各分级无机、有机磷组分均显著增加。无机磷占全磷总量65.2%~70.2%,有机磷占全磷总量6.5%~11.4%。无机磷中十钙磷(Ca_(10)-P)>八钙磷(Ca8-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P)。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MLO-P)>高稳性(HRO-P)>中稳性有机磷(MROP)>活性有机磷(LO-P)。随连作年限增加,灌漠土Ca_(10)-P在连作第5a达到最大,Al-P,O-P均持续增加;潮土Ca_(10)-P持续增加,Fe-P,O-P在连作第5a达到最大,磷增加量为3.94%~37.28%。0—60cm土层,两种土类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呈现由表层至下层递减特点,但不同分级磷在不同土层所占比例不同,Ca_(10)-P,Al-P,O-P,MRO-P底聚,Ca_2-P,HRO-P表聚,制种玉米连作生产8a,磷肥最大表观利用率为4.89%,磷素活化系数<2%,外源磷肥以174.3kg/(hm^2·a)残余在土壤中。[结论]制种玉米连作,总磷转化率低,磷素移动缓慢,大部分以溶解性较低的磷素形态在土壤表层积累,但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对磷素的固持及转化率下降,表现底聚趋势,对生态环境健康存在极大风险,应减量或停止施磷。潮土磷肥施用应采取更加合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漠土 潮土 无机磷 磷活性 速效磷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醇沉盐藻多糖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分析
8
作者 张喜峰 张浩 +2 位作者 刘霞 王兆丰 罗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共7页
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法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盐藻多糖(polysaccharide ofDunaliella salina,PD),分别命名为PD-40、PD-60和PD-80,分析3种多糖组分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 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法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盐藻多糖(polysaccharide ofDunaliella salina,PD),分别命名为PD-40、PD-60和PD-80,分析3种多糖组分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单糖组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刚果红实验等理化性质,并在RAW 264.7细胞培养物中评估其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分别增加至40%、60%和80%,依次产生3个分子质量下降的PD组分(PD-40>PD-60>PD-80)。基于FT-IR、TGA结果分析,不同分子质量的多糖在结构或热稳定性方面无差异。3个PD组分都由10个单糖残基组成,但摩尔比不同,其中,PD-40组分的含量最多且分子质量最大(M_(W)=2.31×10^(7)),占PD总质量的61.4%,具有最高的半乳糖摩尔比和糖醛酸含量;此外,PD-40组分能显著增强RAW 264.7细胞中NO和活性氧的产生以及吞噬活性。乙醇分级沉淀法是一种从盐藻中分离具有免疫活性多糖的有效方法,且可减少溶剂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沉淀 盐藻 免疫活性 理化性质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甘肃地区产地木耳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9
9
作者 焦扬 折发文 +2 位作者 张娟娟 郭秀秀 罗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135,共6页
为优化评价地木耳品质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甘肃8个地区产地木耳的粗蛋白、总灰分、磷、总糖、脂类、总脂、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以及Ca、Na、K、Mg、Fe、Zn、Mn、Cu、Pb、Ni和Cd 19个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 为优化评价地木耳品质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甘肃8个地区产地木耳的粗蛋白、总灰分、磷、总糖、脂类、总脂、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以及Ca、Na、K、Mg、Fe、Zn、Mn、Cu、Pb、Ni和Cd 19个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地木耳品质指标中,总脂、脂类、总糖以及Mn、Na、Zn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30%,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在3%左右。主成分分析表明19个反映不同地区产地木耳品质的指标可以用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71%)表示。根据聚类分析得到总糖、水溶性灰分、脂类、Fe、Ca和磷6个品质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地木耳品质的优劣。甘肃8个地区产地木耳中,山丹的品质最好,其次是天祝,甘州区地木耳的品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品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耀照 孙柏林 曾秀存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77-80,共4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内源激素具有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它能有效调控作物的生长状况,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文章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生长发育、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系统、光合...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内源激素具有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它能有效调控作物的生长状况,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文章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生长发育、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系统、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应用等方面进行叙述,并提出其在农作物上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作物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甘肃细毛羊肉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爱萍 李杨 +2 位作者 翟玉秀 赵刚 张有富 《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5-10,共6页
为研究河西地区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甘肃高山细毛羊肉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中共... 为研究河西地区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甘肃高山细毛羊肉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中共检测到43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88.16%。主要为醛、醇、酮、酯、酸、烷烃及酚类,相对含量分别为30.65%、10.57%、27.62%、17.94%、5.85%、2.19%和1.44%,未检测到体现膻味的物质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5种关键性挥发性香气成分为3-羟基-2-丁酮、gamma-丁内酯、1-辛烯-3-醇、辛醛、己醛。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丰富,是风味较佳的畜产品,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肉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苯三甲酰氯改性凹凸棒石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12
作者 籍向东 把玉洁 +2 位作者 刘书霞 刘婉丽 马嘉慧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0-305,共6页
利用凹凸棒石及均苯三甲酰氯等作为原料,通过硅烷化、酰胺制备反应,制备了均苯三甲酰氯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Cr(Ⅵ)的吸附。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BET比表面积分别对改性凹... 利用凹凸棒石及均苯三甲酰氯等作为原料,通过硅烷化、酰胺制备反应,制备了均苯三甲酰氯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Cr(Ⅵ)的吸附。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BET比表面积分别对改性凹凸棒石的形貌、空间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温度、阴离子干扰等不同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同时也对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剂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在25℃下,投加量为0.0300g、Cr(Ⅵ)的浓度为15mg/L、pH为4时,去除率可达到97.11%,吸附量为14.57mg/g。均苯三甲酰氯改性凹凸棒石在实际含铬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均苯三甲酰氯 形貌结构 吸附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提取苦参多酚及其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
13
作者 王贞香 李万年 +3 位作者 张进举 魏心怀 罗旭 安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646,611,共12页
探究苦参多酚(polyphenols from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SFP)降血糖及抗糖基化活性,以SFP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波法提取SFP,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温度、超声功率对SFP提取收率的影响,结合响应曲面... 探究苦参多酚(polyphenols from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SFP)降血糖及抗糖基化活性,以SFP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波法提取SFP,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温度、超声功率对SFP提取收率的影响,结合响应曲面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泄露曲线、上样浓度、洗脱液最佳浓度、洗脱液体积为考察因素确定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SFP的最佳吸附与解吸条件。并评价SFP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BSA-葡萄糖模拟体系、BSA-丙酮醛模拟体系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咪唑型离子液体浓度34.6%,料液比1∶35.4(g/mL),提取温度60.6℃,提取时间29.7 min时,SFP平均提取收率可达41.27 mg/g;经AB-8型大孔树脂纯化后,SFP纯度从7.54%提高到了17.47%;并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及糖基化反应进而降低血糖。说明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提取的SFP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有较好的体外降糖及抗糖基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多酚 提取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 体外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叶片中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李彩霞 张振军 +4 位作者 张兰兰 唐霞 张勇 王恩军 高海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7-18,共12页
以引种的叶桑和果桑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叶片中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旨在为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多酚、黄酮、多糖、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引种的叶桑和果桑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叶片中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旨在为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多酚、黄酮、多糖、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芦丁含量,并研究叶片乙醇提取液和叶片中多糖和黄酮成分对几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征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中活性物质的差异以及活性成分与自由基清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采收期叶桑和果桑营养物质、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蛋白质、叶绿素、多酚含量均在10月、8月、6月最高,8月采收果桑、9月采收叶桑中芦丁含量最高,8月采收叶桑、9月采收果桑叶片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9月和10月果桑、8月和9月叶桑中黄酮和多糖含量均为最高值。对2种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进行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330%,叶桑综合得分高于果桑,叶桑在8月、6月、9月、7月、10月,而果桑在9月、6月、8月、7月、10月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抗氧化试验显示,叶桑对DPPH·、ABTS^(+)·清除率逐渐降低,而果桑对DPPH·、ABTS^(+)·清除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叶桑和果桑对·OH清除率趋势不明显,叶桑对O_(2)^(-)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低降,而果桑对O_(2)^(-)自由基清除率逐渐升高,多酚、黄酮和多糖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张掖地区引种的叶桑在8月、果桑在9月为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采收期 营养物质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两个水稻品种种子劣变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赵刚 张春梅 +3 位作者 闫芳 方方 雷蕾 杨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8-44,共7页
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的劣变特性,本试验以籼稻‘卓恢265’和粳稻‘隆粳59’种子为试材,置于人工老化箱(45℃,相对湿度RH95%)中分别进行人工老化24 h、48 h、72 h、96 h,比较分析了其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老... 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的劣变特性,本试验以籼稻‘卓恢265’和粳稻‘隆粳59’种子为试材,置于人工老化箱(45℃,相对湿度RH95%)中分别进行人工老化24 h、48 h、72 h、96 h,比较分析了其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老化对水稻种子活力、保护酶活性、电导率、丙二醛(MDA)影响显著,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两种水稻种子的种子活力降低,籼稻‘卓恢265’和粳稻‘隆粳59’种子活力分别下降了57%、28%。两种水稻种子的电导率、MDA的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粳稻种子的抗老化能力更强。这为深入了理解水稻种子的老化劣变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老化 水稻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 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瑞香开花物候及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瑞 闫芳 +7 位作者 祝睿彦 张春云 王海平 王勤礼 王建东 徐涛 张春梅 陈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针对药用植物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野生植株花多果少、坐果率低的问题,以唐古特瑞香野生种群为试验对象,观察其开花物候、花器官形态变化、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等特征,并结合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的测定,访... 针对药用植物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野生植株花多果少、坐果率低的问题,以唐古特瑞香野生种群为试验对象,观察其开花物候、花器官形态变化、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等特征,并结合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的测定,访花者行为观察,揭示其繁育系统类型及坐果率低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唐古特瑞香为两性花,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花期5—6月,群体开花持续17~22 d,单花序花期8~11 d,单花花期7~9 d;雌蕊先于雄蕊成熟,单花待开时柱头可授性最强,盛开时花粉活力最强;P/O和OCI的判定以及访花者观察显示其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多数需要如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灰熊蜂(Bombus grahami)等有效传粉者。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的最强时期不遇,细长的花冠管需要有效传粉者授粉,盛花期散粉量不高,异交竞争力弱和自交亲和度低,以及有效访花昆虫的数量和种类少等因素可能是造成唐古特瑞香开花量大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规模化、优质化人工繁育唐古特瑞香及祖师麻药材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瑞香 开花物候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文条件下光养生物膜藻类对氮、磷营养盐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宋琪 赵璐 +3 位作者 欧阳添 纪璐璐 罗光宏 吴忠兴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揭示生物膜藻类对河流水体流态与营养盐的响应,为河流生物膜藻类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在微型跑道池模拟流水(0.5 m/s)和静水(0 m/s)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氮(1.51、2.51和5.51 mg/L)、磷(0.1、0.2和0.4 mg/L)及氮磷... 揭示生物膜藻类对河流水体流态与营养盐的响应,为河流生物膜藻类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在微型跑道池模拟流水(0.5 m/s)和静水(0 m/s)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氮(1.51、2.51和5.51 mg/L)、磷(0.1、0.2和0.4 mg/L)及氮磷比(8、16和32)环境培养野外采集的原位生物膜并铺设人工基质,探究流速差异和营养浓度对河流光养生物膜藻类物种组成及密度的影响。非度量多维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流速还是非流速环境下,原位和建群生物膜藻类群落在不同氮、磷和氮磷比环境中均呈现明显分离(P<0.001),且建群生物膜中各分组藻类群落具有更明显的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磷与流速单一及交互效应显著影响藻类的生长及建群(P<0.001);而氮处理中,氮与流速的交互效应仅对建群生物膜藻类影响显著(P<0.001)。同时,还发现生物膜中硅藻、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对营养盐与流速变化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非流速-高氮、磷营养盐更适宜于蓝藻和绿藻的生长。总之,差异流速和氮、磷浓度变化影响了光养生物膜藻类的响应模式,且建群初期的生物膜藻类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差异 氮磷浓度 氮磷比 光养生物膜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超声辅助双水相萃取工艺优化、单糖组成分析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婉 卫阳飞 +4 位作者 李枫林 鲁宁 龚永鹏 李全春 章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8-168,共11页
目的:优化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制备工艺,分析单糖组成,并对其体外胰脂肪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双水相萃取法,以多糖回收率和提取率的总评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黑果枸杞果实多糖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制备工艺,分析单糖组成,并对其体外胰脂肪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双水相萃取法,以多糖回收率和提取率的总评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黑果枸杞果实多糖提取工艺;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单糖组成;通过棕榈酸对硝基苯酯法测定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结果: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硫酸铵体系,乙醇质量分数30.89%,硫酸铵质量分数17.00%,提取温度49.05℃,提取时间81.85 min,液料比29.80 g/g,预测总评值为0.9242,多糖提取率为104.76 mg/g,回收率为96.96%;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由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相对摩尔比分别为4.92:0.29:4.80:0.40:9.69:44.79:17.04:18.06;黑果枸杞果实多糖抑制胰脂肪酶活力的IC_(50)值为1.51 mg/mL。结论: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黑果枸杞果实多糖制备工艺稳定,单糖组成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制备所得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为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多糖 双水相萃取 响应面试验 单糖组成 胰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解析干旱胁迫对祁连山黄参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春梅 祁世明 +4 位作者 闫芳 赵刚 宋海 张喜峰 陈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9,共12页
以栽培2个月的黄参为试材,设置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和适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处理,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BGISEQ-500平台,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筛选。... 以栽培2个月的黄参为试材,设置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和适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处理,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BGISEQ-500平台,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筛选。结果表明:(1)获得的68193条Unigene中,分别有34230(50.20%)、34170(50.11%)、31727(46.53%)、27701(40.62%)、27092(39.73%)和22793(33.42%)个Unigene分别被分配到NCBI非冗余蛋白(NR)、eggNOG(基因的进化谱系,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Pfam(Protein family)、SwissProt(Reviewed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和KEGG(Kyoto encye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六大功能数据库。(2)DEGs分析显示,黄参块状根和叶中分别有10674个和13402个DEGs;GO富集结果表明,根和叶中的DEGs功能部位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DNA的复制和翻译调控、氧化还原过程、蛋白质磷酸化、防御响应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根中DEGs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叶中DEGs则主要富集在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说明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在黄参应对干旱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干旱胁迫影响黄参不同器官中差异基因的表达,为解析黄参耐受干旱的生物学途径、黄参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和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参 干旱胁迫 转录组学测序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枸杞提取液对肠道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倩 廖嘉宁 +2 位作者 魏媛 王贞香 安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研究枸杞的抑菌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验证。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在线分析数据库TCMSP筛选出枸杞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以“抑菌”为关键词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相关靶点。通过Venny平...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研究枸杞的抑菌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验证。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在线分析数据库TCMSP筛选出枸杞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以“抑菌”为关键词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相关靶点。通过Venny平台获取枸杞和抑菌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枸杞经过80%乙醇提取,浓缩至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枸杞的不同极性部位,用滤纸片法测定枸杞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作用。结果:共筛选到活性成分26个,药物潜在靶点368个,抑菌靶点2212个,药物与抑菌作用交集靶点73个。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TNF、AKT1、EGFR、HSP90AA1、PTGS2、PPARG等69个蛋白可能是枸杞抑菌作用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枸杞抑菌主要通过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基因表达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控等。KEGG分析表明枸杞的抑菌可能与癌症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有关。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枸杞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乙酸乙酯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mg/mL,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结论:枸杞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枸杞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发挥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网络药理学 不同极性部位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