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灌区早酥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3 位作者 刘晓伟 毕淑海 曾骏 董博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92-94,共3页
从水肥管理、花果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灌区早酥梨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早酥梨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种油菜-轮作模式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2 位作者 张平良 曾骏 刘晓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2,149,共7页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轮作系统复种饲用油菜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2017年在长期大田定位试验基础上选取4个处理,即马铃薯连作(CK)、马铃薯-小麦复种油菜-马铃薯(WPRP)、马铃薯-豌豆复种油菜-马铃薯(PPRP)、小麦-豌豆复种油菜-马铃薯...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轮作系统复种饲用油菜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2017年在长期大田定位试验基础上选取4个处理,即马铃薯连作(CK)、马铃薯-小麦复种油菜-马铃薯(WPRP)、马铃薯-豌豆复种油菜-马铃薯(PPRP)、小麦-豌豆复种油菜-马铃薯(WPPR),研究不同复种轮作模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到收获期,CK 16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和播前无差异,而WPRP、PPRP、WPPR 0~200 cm土壤各层含水量均大于播前,其中,块茎增长期到淀粉积累期,各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3.02%、38.58%、24.63%,淀粉积累期到收获期,分别提高36.47%、33.63%和21.43%;120~200 cm土壤各层含水量表现为:WPRP>PPRP>WPPR>CK。WPRP、PPRP、WPPR耗水深度和贮水量均大于CK,其中,块茎增长期到淀粉积累期,耗水深度较CK分别增加42.86%、42.86%、42.86%,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增加10.36%、12.91%和8.49%;淀粉积累期到收获期,耗水深度较CK分别增加了25.00%、12.50%、12.50%,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了12.56%、6.78%和2.95%,且WPRP贮水量较CK显著提高12.56%。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WPRP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16.2%、25.2%和5.1%。WPRP、PPRP、WPPR较CK产量分别增加33.51%、40.05%、14.47%,WUE分别提高54.83%、52.32%、19.78%。综上,马铃薯轮作系统复种油菜增加了降雨入渗深度、土壤贮水量和耗水深度,降低了阶段性耗水量,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WUE。且马铃薯-小麦复种油菜-马铃薯为该地区较佳的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复种-轮作模式 饲用油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刘高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5,共6页
为了揭示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体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采用盆栽试验,以裸地(CK)和轮作(R)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马铃薯连作年限条件下(马铃薯连作1 a(T1)、3 a(T3)和5 a(T5))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土传病原菌的... 为了揭示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体与土传病原菌的相互关系,采用盆栽试验,以裸地(CK)和轮作(R)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马铃薯连作年限条件下(马铃薯连作1 a(T1)、3 a(T3)和5 a(T5))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土传病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与R处理相比,T1、T3、T5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下降,土壤真菌/微生物和放线菌/微生物的比例逐渐增加。与CK和R处理相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真菌显著下降。马铃薯连作后镰刀菌数量呈上升趋势,T3和T5处理茄病镰刀菌和尖胞镰刀菌数量显著高于硫色镰刀菌。连作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R处理与T5处理差异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动态上升趋势。连作马铃薯微生物量C、N量比轮作显著降低,T1、T3和T5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高于R处理。土壤细菌、微生物量碳氮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真菌抑制微生物量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促进镰刀菌,而镰刀菌抑制细菌、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从而导致了病原菌数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套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1 位作者 张国宏 陈光荣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50,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群体生态特性的差异,于2013-2014年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马铃薯和大豆套作和轮作对作物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套作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0...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群体生态特性的差异,于2013-2014年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马铃薯和大豆套作和轮作对作物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套作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0%~20.5%和24.3%~38.6%,轮作比单作增加了13.8%和45%,差异显著:套作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比单作增加了8.6%~43.7%和20.7%~24.5%,差异显著;套作土壤的真菌数量较单作分别降低了34.0%~40.6%和13.1%~28.0%,差异显著:套作和单作处理马铃薯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规律。马铃薯根际土壤中。与单作相比。套作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脲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马铃薯轮套作显著降低了作物土传病害的病情指数,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因此,套作或轮作均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减缓连作障碍,但薯豆套作系统更优于薯豆轮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大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1 位作者 马明生 张平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7,共8页
作物根系分泌物与作物连作障碍密切相关,为寻求减小作物连作障碍的途径,在轮作(大豆-马铃薯)、固定间作(马铃薯/大豆)和马铃薯连作3种种植模式下,分离鉴定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主要组分。结果表明:与轮作处理相比,固定间作和连作处理马... 作物根系分泌物与作物连作障碍密切相关,为寻求减小作物连作障碍的途径,在轮作(大豆-马铃薯)、固定间作(马铃薯/大豆)和马铃薯连作3种种植模式下,分离鉴定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主要组分。结果表明:与轮作处理相比,固定间作和连作处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种类分别增加了13.79%和17.24%,烷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2.17%和52.60%,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5.41%和14.79%。连作处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乙胺、N-乙基吗啉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6%、2.87%和5%,而在轮作和间作处理中均未检测到。与轮作处理相比,间作和连作处理N,N-二乙基乙酰胺相对含量分别高出123.29%和47.95%,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高出23.18%和40.0%,硬脂酸相对含量分别高出27.36%和39.80%。说明大豆-马铃薯轮作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因此,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大豆-马铃薯轮作克服因某一种马铃薯化感物质累积而造成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模式 根系分泌物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长期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新元 谭雪莲 +2 位作者 孙小花 谢奎忠 柳永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5-191,共7页
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2019年基于ITS高通量测序研究马铃薯/春小麦/碗豆轮作(R)、马铃薯连作1 a(C1)、3 a(C3)、5 a(C5)、7 a(C7)和9 a(C9)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菌群丰度和Chao1... 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2019年基于ITS高通量测序研究马铃薯/春小麦/碗豆轮作(R)、马铃薯连作1 a(C1)、3 a(C3)、5 a(C5)、7 a(C7)和9 a(C9)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菌群丰度和Chao1显著增加,C7和C9马铃薯土壤真菌菌群丰度最高,R土壤真菌菌群丰度最低,C7和C9真菌群落的相似度较高,C7、C9处理与R处理的真菌群落相似度低,C1、C3、C5的真菌群落结构介于C7、C9与R之间;土壤真菌群落的相似度在纲水平上分为两类,C7和C9为一组,R、C1、C3、C5为一组;在不同连作年限的马铃薯农田土壤中,共检测到273个真菌属,其中有13个真菌属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青霉菌(Penicillium)在C5、C7和C9土壤中数量显著高于R,绿僵菌属(Metarhizium)在C5、C7、C9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C1、C3,镰刀菌属(Fusaruim)在C5中相对丰度达最高,显著高于R、C1、C3以及C7、C9;马铃薯连作5 a后引起农田真菌群落分布发生变化。青霉菌、绿僵菌属在长期连作农田中大量富集,镰刀菌属数量下降,连作障碍程度趋于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土壤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制剂对大棚黄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晓冬 谭雪莲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以武山县塑料大棚黄瓜连作10 a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放线菌制剂对大棚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结果期外,与不施放线菌处理相比,穴施2 g放线菌制剂时,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纤维素厌氧分解菌数量显著升高,土... 以武山县塑料大棚黄瓜连作10 a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放线菌制剂对大棚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结果期外,与不施放线菌处理相比,穴施2 g放线菌制剂时,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纤维素厌氧分解菌数量显著升高,土壤真菌数量则呈下降趋势,在拉秧期降低了48.86%;穴施4 g放线菌制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升高。说明放线菌制剂对大棚黄瓜连作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连作 放线菌制剂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沿黄灌区地膜覆盖和套作对土壤水热特征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谭雪莲 郭天文 刘高远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6-10,共5页
在西北沿黄灌区,以马铃薯-大豆套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膜覆盖与套作对土壤水热效应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期,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套作。马铃薯各生育期,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作土壤温... 在西北沿黄灌区,以马铃薯-大豆套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膜覆盖与套作对土壤水热效应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期,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套作。马铃薯各生育期,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作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套作。不同地膜覆盖马铃薯套作大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黑色地膜覆盖比透明地膜覆盖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1.3%,产量提高了5.1%,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温度,有利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可作为西北沿黄灌区的马铃薯优化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豆套作 地膜覆盖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山农场果园地力等级评价研究
9
作者 董博 郭天文 +5 位作者 张东伟 曾骏 姜小凤 张平良 刘晓伟 谭雪莲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38-41,共4页
借助GIS、GPS、RS技术进行野外调查采样,获得地力评价相关属性信息,综合运用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和模型对条山农场果园地力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果园一等地为412.3 hm2,占农场果园面积的37.72%;二等地为585.83 hm2,占农场果园... 借助GIS、GPS、RS技术进行野外调查采样,获得地力评价相关属性信息,综合运用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和模型对条山农场果园地力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果园一等地为412.3 hm2,占农场果园面积的37.72%;二等地为585.83 hm2,占农场果园面积的53.60%;三等地面积为94.78 hm2,占农场果园面积的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地力等级 果园 评价 条山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