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水土保持率的甘肃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
作者
吕文强
马红斌
+2 位作者
张煜
马涛
董彦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63-66,I0005,共5页
为进一步精准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现状值、远期目标值,探究甘肃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水土保持对策和措施布局,结果表明:8个三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值和远期目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1.38%~80.76%、54.02%~87.65%,其...
为进一步精准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现状值、远期目标值,探究甘肃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水土保持对策和措施布局,结果表明:8个三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值和远期目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1.38%~80.76%、54.02%~87.65%,其中若尔盖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现状值(80.76%)最高,陇南山地保土减灾区远期目标值(87.65%)最高,河西走廊农田防护防沙区现状值和远期目标值均最低;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现状值的差值为0.66~18.30个百分点,其中晋陕甘高塬沟壑蓄水保土区最高,若尔盖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最低;主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定位体现在农田防护和防风固沙、蓄水保水和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方面,据此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天然牧草地、森林、河湖湿地保护为主的自然生态修复,以及量水而行的农田防护等防治策略和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措施布局
水土保持率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省市、县级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分解研究
2
作者
董彦丽
靳峰
+3 位作者
吕文强
秦伟
马涛
周颖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9期73-75,78,共4页
水土保持率是回答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能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重大命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空间分析与综合研判,对甘肃省市、县级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和阶段目标值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省现存水土流失面积中33.61%...
水土保持率是回答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能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重大命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空间分析与综合研判,对甘肃省市、县级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和阶段目标值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省现存水土流失面积中33.61%不需治理(以裸地、沙地为主),50.03%不可完全治理(以草地、耕地为主),可完全治理面积为3.00万km^(2)(其中耕地占46.24%);②全省14个市(州)、87个县(区、市)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陇南市(87.56%)为全省最高,武威市(39.33%)、酒泉市(52.57%)和金昌市(64.51%)是仅有的3个低于70%的市(州);③水土保持率现状值与远期目标值的差值庆阳市最大(20.86个百分点),白银市(19.23个百分点)、定西市(16.59个百分点)次之,酒泉市最小(1.67个百分点),其他市(州)为3.42~7.25个百分点;④2025—2035年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增加值最高,其次为2020—2025年,2035—2050年水土保持率增加值最低,庆阳市、白银市、定西市水土保持率增加值在3个阶段中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目标值
分解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祁连山区矿山废弃地土壤养分恢复效果评价
3
作者
裴佐海
谭岷山
+2 位作者
蔡海珍
杨靖文
李晶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祁连山区于2017年开始关停矿山并持续进行生态修复,为了解矿山废弃地土壤养分恢复效果并为其后续土壤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分别选取煤矿、铜矿和砂石矿各1座,在各矿废弃地修复区和周边原地貌区分别设置样区,测定土壤养分指标,对比分...
祁连山区于2017年开始关停矿山并持续进行生态修复,为了解矿山废弃地土壤养分恢复效果并为其后续土壤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分别选取煤矿、铜矿和砂石矿各1座,在各矿废弃地修复区和周边原地貌区分别设置样区,测定土壤养分指标,对比分析矿山废弃地修复区与周边原地貌土壤养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煤矿、铜矿、砂石矿周边原地貌区土壤养分状态优于废弃地修复区的,其中有机质、全钾等养分含量差异显著;2)煤矿废弃地修复区土壤养分状态优于铜矿和砂石矿废弃地修复区的,其原因可能与生态修复中的人工林树种组成不同有关;3)研究区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土层的,存在“表聚现象”;4)在后续的植被恢复中,应根据局地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修复区生长的乡土优势植物种并进行乔灌草合理配置,以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土壤养分
生态修复
土壤治理
评价
祁连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端干旱区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高雅玉
何文博
+3 位作者
郝建斌
胡玉沛
田晋华
李泽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6,共8页
确定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日变化动态范围内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探究非生物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可提高土壤呼吸数据反映真实水平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后续准确评估该地区碳排放奠定坚实基础。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选取...
确定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日变化动态范围内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探究非生物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可提高土壤呼吸数据反映真实水平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后续准确评估该地区碳排放奠定坚实基础。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选取4种典型地貌利用LI-COR 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进行土壤呼吸速率的长期测量,并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日变化范围的代表性时段,可以有效地把日变化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应用于月尺度土壤碳排放总量的估算。经对不同时段速率差异性比较,确定了各土地利用类型2 h代表性时段,荒草地和原地貌的2 h特征时段为早上7∶00-9∶00,下午荒草地为17∶00-19∶00,原地貌为18∶00-20∶00。柠条林地和耕地的早上时段均为8∶00-10∶00,下午耕地为16∶00-18∶00(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最早),柠条林地为18∶00-20∶00。土壤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与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且呈指数增长,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化的75%~85%,计算出的Q10值显示原地貌对温度敏感性最高,耕地最低。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深度土壤水分同样呈显著正相关,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土壤水分的变化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43%~69%,二次函数拟合显示其能解释62%~79%的变化,呼吸速率均随水分升高而增加,Sobol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土壤温度。考虑到研究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土壤温度仍是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长序列观测
代表性时段
土壤水热因子
极端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2020年陇南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吕文强
白娜
+4 位作者
潘小玉
李志鹏
董彦丽
田晋华
马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1-4,共4页
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等,从时空维度分析陇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在陇南市均有分布,其中草地...
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等,从时空维度分析陇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在陇南市均有分布,其中草地分布最为广泛,面积占比达42%左右;耕地呈逐年减少趋势,林地呈先增后减趋势,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显示各地类变化速度为未利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2000—2010年、2010—2020年相差不大,表明这两个时段内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一致。③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相互转移幅度大,其中耕地转出多于转入,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④陇南各县(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000年明显低于2010年和2020年,2010年和2020年基本一致,2000—2010年是陇南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高的时段。⑤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原因是部分土地退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陇南市
2000—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土保持率的甘肃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
作者
吕文强
马红斌
张煜
马涛
董彦丽
机构
甘肃省
水土
保持
科学
研究
所
甘肃省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流域
水土
保持
生态环境监测
中心
甘肃省
水利厅
水土
保持
处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63-66,I0005,共5页
基金
甘肃省水利科学试验研究及技术推广计划项目(23GSLK005,22GSLK008,24GSLK005)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研项目(HT-GTJZ-2021032-STBC)。
文摘
为进一步精准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现状值、远期目标值,探究甘肃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水土保持对策和措施布局,结果表明:8个三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值和远期目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1.38%~80.76%、54.02%~87.65%,其中若尔盖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现状值(80.76%)最高,陇南山地保土减灾区远期目标值(87.65%)最高,河西走廊农田防护防沙区现状值和远期目标值均最低;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现状值的差值为0.66~18.30个百分点,其中晋陕甘高塬沟壑蓄水保土区最高,若尔盖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最低;主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定位体现在农田防护和防风固沙、蓄水保水和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方面,据此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天然牧草地、森林、河湖湿地保护为主的自然生态修复,以及量水而行的农田防护等防治策略和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措施布局
水土保持率
甘肃省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layou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ate
Gansu Provinc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省市、县级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分解研究
2
作者
董彦丽
靳峰
吕文强
秦伟
马涛
周颖
机构
甘肃省
水土
保持
科学
研究
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9期73-75,78,共4页
基金
甘肃省水利科学试验研究及技术推广计划项目(甘水建管发〔2023〕67号:23GSLK005、23GSLK006,甘水建管发〔2022〕59号:22GSLK008、22GSLK009)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研项目(HT-GTJZ-2021032-STBC)。
文摘
水土保持率是回答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能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重大命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空间分析与综合研判,对甘肃省市、县级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和阶段目标值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省现存水土流失面积中33.61%不需治理(以裸地、沙地为主),50.03%不可完全治理(以草地、耕地为主),可完全治理面积为3.00万km^(2)(其中耕地占46.24%);②全省14个市(州)、87个县(区、市)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陇南市(87.56%)为全省最高,武威市(39.33%)、酒泉市(52.57%)和金昌市(64.51%)是仅有的3个低于70%的市(州);③水土保持率现状值与远期目标值的差值庆阳市最大(20.86个百分点),白银市(19.23个百分点)、定西市(16.59个百分点)次之,酒泉市最小(1.67个百分点),其他市(州)为3.42~7.25个百分点;④2025—2035年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增加值最高,其次为2020—2025年,2035—2050年水土保持率增加值最低,庆阳市、白银市、定西市水土保持率增加值在3个阶段中均较高。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目标值
分解
甘肃省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连山区矿山废弃地土壤养分恢复效果评价
3
作者
裴佐海
谭岷山
蔡海珍
杨靖文
李晶
机构
甘肃省
水土
保持
科学
研究
所
甘肃省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基金
甘肃省水利科学试验研究及技术推广计划项目(甘水建管发[2024]78号-24GSLK001,甘水建管发[2023]67号-10,甘水建管发[2022]59号-7,甘水科外发[2018]70号-28)。
文摘
祁连山区于2017年开始关停矿山并持续进行生态修复,为了解矿山废弃地土壤养分恢复效果并为其后续土壤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分别选取煤矿、铜矿和砂石矿各1座,在各矿废弃地修复区和周边原地貌区分别设置样区,测定土壤养分指标,对比分析矿山废弃地修复区与周边原地貌土壤养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煤矿、铜矿、砂石矿周边原地貌区土壤养分状态优于废弃地修复区的,其中有机质、全钾等养分含量差异显著;2)煤矿废弃地修复区土壤养分状态优于铜矿和砂石矿废弃地修复区的,其原因可能与生态修复中的人工林树种组成不同有关;3)研究区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土层的,存在“表聚现象”;4)在后续的植被恢复中,应根据局地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修复区生长的乡土优势植物种并进行乔灌草合理配置,以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土壤养分
生态修复
土壤治理
评价
祁连山区
Keywords
abandoned mining land
soil nutri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il management
evaluation
Qilian Mountain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端干旱区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高雅玉
何文博
郝建斌
胡玉沛
田晋华
李泽霞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
工程
学院
甘肃
有色
工程
勘察设计
研究
院
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工程
技术创新
中心
甘肃省
水土
保持
科学
研究
所
甘肃省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6,共8页
基金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YF7FA165)
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22JR10KA006)
+1 种基金
2022年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甘组通字[2022]77号)
甘肃省水利科学试验研究及推广计划项目(甘水建管发[2025]24号,[2024]78号,[2023]67号)。
文摘
确定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日变化动态范围内土壤呼吸代表性时段,探究非生物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可提高土壤呼吸数据反映真实水平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后续准确评估该地区碳排放奠定坚实基础。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选取4种典型地貌利用LI-COR 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进行土壤呼吸速率的长期测量,并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日变化范围的代表性时段,可以有效地把日变化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应用于月尺度土壤碳排放总量的估算。经对不同时段速率差异性比较,确定了各土地利用类型2 h代表性时段,荒草地和原地貌的2 h特征时段为早上7∶00-9∶00,下午荒草地为17∶00-19∶00,原地貌为18∶00-20∶00。柠条林地和耕地的早上时段均为8∶00-10∶00,下午耕地为16∶00-18∶00(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最早),柠条林地为18∶00-20∶00。土壤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与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且呈指数增长,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化的75%~85%,计算出的Q10值显示原地貌对温度敏感性最高,耕地最低。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深度土壤水分同样呈显著正相关,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土壤水分的变化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43%~69%,二次函数拟合显示其能解释62%~79%的变化,呼吸速率均随水分升高而增加,Sobol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土壤温度。考虑到研究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土壤温度仍是极端干旱生态移民区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长序列观测
代表性时段
土壤水热因子
极端干旱区
Keywords
soil respiration
long sequence observations
representative period
soil hydrothermal factor
extreme arid areas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342.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20年陇南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吕文强
白娜
潘小玉
李志鹏
董彦丽
田晋华
马涛
机构
甘肃省
水土
保持
科学
研究
所
甘肃省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
水土
保持
天水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
水土
保持
科学试验站)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1-4,共4页
基金
甘肃省水利科学试验研究及技术推广计划项目(23GSLK005,22GSLK008,24GSLK005)。
文摘
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等,从时空维度分析陇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在陇南市均有分布,其中草地分布最为广泛,面积占比达42%左右;耕地呈逐年减少趋势,林地呈先增后减趋势,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显示各地类变化速度为未利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2000—2010年、2010—2020年相差不大,表明这两个时段内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一致。③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相互转移幅度大,其中耕地转出多于转入,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④陇南各县(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000年明显低于2010年和2020年,2010年和2020年基本一致,2000—2010年是陇南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高的时段。⑤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原因是部分土地退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陇南市
2000—2020年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水土保持率的甘肃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吕文强
马红斌
张煜
马涛
董彦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肃省市、县级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分解研究
董彦丽
靳峰
吕文强
秦伟
马涛
周颖
《中国水土保持》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祁连山区矿山废弃地土壤养分恢复效果评价
裴佐海
谭岷山
蔡海珍
杨靖文
李晶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极端干旱区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高雅玉
何文博
郝建斌
胡玉沛
田晋华
李泽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00—2020年陇南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吕文强
白娜
潘小玉
李志鹏
董彦丽
田晋华
马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