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缺水地区“四水四定”创新管理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浩 周祖昊 +8 位作者 褚俊英 王花兰 熊伟 周添红 左芸 张旭昇 马凯 马明月 邓全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北方缺水地区代表,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甘肃省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创新管理的战略对策,包括开展顶层设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推进开展试点建设等。北方缺水地区实施“四水四定”的核心在于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优化生态、能源和粮食发展格局,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的人口、城市、灌溉和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水与“城-地-人-产”的适配性,从根本上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甘肃省 刚性约束 体制创新 管理机制 北方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尾闾生态补水工程措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曾有孝 周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91,共4页
以向疏勒河尾闾——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输送生态水量为目的,以恢复和归束疏勒河河道为措施,通过调查疏勒河现有河道、已消失古河道现状,考虑疏勒河下游河道输水水量逐渐衰减的特性,分析确定了河道生态输水效率及输水流量。针对工... 以向疏勒河尾闾——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输送生态水量为目的,以恢复和归束疏勒河河道为措施,通过调查疏勒河现有河道、已消失古河道现状,考虑疏勒河下游河道输水水量逐渐衰减的特性,分析确定了河道生态输水效率及输水流量。针对工程中存在的风蚀、风积作用影响河道成型稳定,部分河段地下水埋深浅、土质疏松,工程运行期形成结晶盐塞,壅塞河道,影响输水效率等问题,设计中主要采取了绕线、换填等措施。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于2013年陆续开工建设,2016年大部分河段基本建成,2016年(丰水年)在已建成的河段进行了试通水,达到了预期的输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输水效率 输水流量 疏勒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康县周家坝镇“8·18”堰塞湖处置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侃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141,共5页
甘肃省康县周家坝镇“8·18”堰塞湖是由持续强降雨突发滑坡滑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研究堰塞湖的形成原因对指导应急排险救灾和后续治理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无人机航拍影像及后期实测地形图、剖面图、水位、流量监测资料,基于灾... 甘肃省康县周家坝镇“8·18”堰塞湖是由持续强降雨突发滑坡滑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研究堰塞湖的形成原因对指导应急排险救灾和后续治理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无人机航拍影像及后期实测地形图、剖面图、水位、流量监测资料,基于灾害损失影响调查评估,将定性经验判别和定量计算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堰塞湖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特征;同时,还开展了风险评估,以及渗透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应急处置预警水位及流量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突发性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灾害,应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紧急应急排险救灾及其后续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突发滑坡导致的堰塞湖处置提供经验和借鉴,并可为应急排险救灾和后续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风险评估 滑坡体稳定性 处置措施 周家坝镇堰塞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飞 张小娟 曹庭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6-390,共15页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和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提供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探讨了2020~2022年西太平洋暖池MHW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MHW的爆发频率和强度等在近30年显著增加,其特征属性的变化与连续La Ni?a事件的爆发密切相关。尤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La Ni?a事件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区MHW爆发频次达到全球最高,且其覆盖面积、爆发频次、总天数、累积强度均是1982年以来最显著的。通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混合层热收支的分析,2020~2022年期间MHW爆发主要是净海表热通量中的向下短波辐射项和海洋动力过程中的纬向平流项共同主导。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MHW与海洋生态指标叶绿素-a浓度时空尺度上呈现负相关协同变化的特征,尤其是2020~2022年的MHW事件使该区域海洋上层浮游生物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浪 三年拉尼娜 西太平洋暖池 爆发机制 海洋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耿东梅 赵鹏 +2 位作者 陈亚东 张裕年 段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hiai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开展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程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包括24种植物,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一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中重要值最大的分别为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方差比率分析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群落处于波动演替状态。Ochiai系数0~0.3的种对占总对数的72.83%,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灌木有白刺(21.728)、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10.321)、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5.711);多年生草本有芦苇(12.556)、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4.874)、荒漠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4.248);一年生草本有猪毛菜(9.340)、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7.822)、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6.237)。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对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0.84)、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和戈壁驼蹄瓣(Zygophyllum gobicum)(0.77)、黄花补血草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0.77)、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i)和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0.75)。群落物种生态位重叠均值为0.12,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重视种间关系,选择种间竞争小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种间关联 生态位 青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爰冰 李长春 +1 位作者 聂龑 许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4,共10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Tapio模型评价2010—2019年甘肃省及14个市(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并结合LMDI模型将水资源利用...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Tapio模型评价2010—2019年甘肃省及14个市(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并结合LMDI模型将水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近10 a累积下降率达10.5%。(2)甘肃省GDP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处于强脱钩状态,工业和农业脱钩关系均较为稳定;省内4个分区中,陇中区脱钩效应最好,其次为河西区,但陇东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3)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是水资源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抑制对水资源利用量的增加,且程度较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更强,所以,近10 a甘肃省水资源利用的总效应为负;各市(州)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看,张掖市、武威市、兰州市等8市累积总效应为负值,其余6市(州)累积总效应为正值。目前甘肃省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处于较协调状态,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下,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经济增长 Tapio脱钩模型 LMDI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地区白垩系地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边义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2,130,共5页
通过对陇东地区白垩系地层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得知,陇东地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贺兰褶皱带东侧伊陕盾地中,白垩系地层为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厚达2000 m,由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三个岩组组成,岩性主... 通过对陇东地区白垩系地层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得知,陇东地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贺兰褶皱带东侧伊陕盾地中,白垩系地层为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厚达2000 m,由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三个岩组组成,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细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泥灰岩等。取107组试样进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岩石结构分析,白垩系地层均属软质岩,岩性软弱,强度低,局部成岩程度差,产状平缓,干湿效应明显,塑性变形强烈,物理力学性质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白垩系地层岩体抗压和抗剪强度较低,抗变形能力差,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能力低,抗冲刷性能弱,局部渗透稳定性差。通过研究初步确定了陇东地区白垩系地层分布规律及特征、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岩体工程地质特性,提出了不良工程地质特性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特性 工程措施 白垩系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云模型的甘肃省水安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长春 朱亚强 +2 位作者 吴京 侯爰冰 张发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6,共4页
定量评估区域水安全是水安全问题诊断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甘肃省水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2个系统层、6个准则层、25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云模型综合评价了甘肃... 定量评估区域水安全是水安全问题诊断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甘肃省水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2个系统层、6个准则层、25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云模型综合评价了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5、2020年水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10、2015、2020年各市(州)水安全呈上升趋势,总体处于基本安全和比较安全等级;水资源短缺和水旱灾害为影响甘肃省水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改善水资源条件、提高现代水管理水平为提升甘肃省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组合赋权法 指标体系 云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vil 3D的弃渣场二三维一体化设计平台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万宝 张嘉明 +1 位作者 马天皓 张世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2,197,共7页
为了弥补BIM建模软件Autodesk Civil 3D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的局限性,解决传统弃渣场设计工作无专业辅助设计软件、信息化水平低、二三维设计转换困难等问题,利用C#语言、Winform界面开发、Civil 3D API及部件编辑器、MVC架构模式对Civ... 为了弥补BIM建模软件Autodesk Civil 3D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的局限性,解决传统弃渣场设计工作无专业辅助设计软件、信息化水平低、二三维设计转换困难等问题,利用C#语言、Winform界面开发、Civil 3D API及部件编辑器、MVC架构模式对Civil 3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分析弃渣场各设计步骤的业务流程,研发了适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弃渣场设计的专业平台,实现了容渣量分析、稳定性计算、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快速建模与出图算量等功能,并应用于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多个弃渣场的施工图设计中。结果表明:该平台将工程设计规范与带有步骤引导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相关联,在弥补弃渣场设计无专业辅助软件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有效地推动了弃渣场设计从二维向三维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设计 水土保持 Civil 3D二次开发 C语言 二三维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中TBM停机状态下岩机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才龙 侯亚鹏 刘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软岩环境下使用TBM施工时,遇卡机等事故处理和设备检修更换常需TBM停机,预留变形量和停机时间是TBM安全运行的关键。依托白龙江引水工程六盘山泥岩隧洞,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和TBM施工流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TBM停机状... 在软岩环境下使用TBM施工时,遇卡机等事故处理和设备检修更换常需TBM停机,预留变形量和停机时间是TBM安全运行的关键。依托白龙江引水工程六盘山泥岩隧洞,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和TBM施工流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TBM停机状态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其与护盾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合理的预留变形量和停机时间。结果表明:①该工程砂质泥岩为极软岩,流变性显著且服从Cvisc和Burgers模型,预留足够的变形量和快速掘进可保证TBM安全通过;②在停机期间,围岩变形具有显著时空效应,变形先快后慢,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护盾后部围岩位移大于前部;③岩机相互作用的时空效应表现为,自下而上、由后至前,相继经历无接触-局部接触-完全接触-强烈挤压的过程;④预留变形为10 cm时的TBM安全停机时间不宜超过7 d。研究成果对认识软岩中TBM停机期间岩机相互作用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TBM 停机时间 流变 岩机相互作用 Cvisc模型 六盘山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金沙峡水电站灰岩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汝铎 许汉华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共10页
水-岩作用引起的岩体强度劣化在水利工程中备受关注。为研究不同含水率金沙峡水电站灰岩动力学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含水率灰岩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灰岩动态应力-应变形态、力学参数劣化及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 水-岩作用引起的岩体强度劣化在水利工程中备受关注。为研究不同含水率金沙峡水电站灰岩动力学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含水率灰岩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灰岩动态应力-应变形态、力学参数劣化及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水率对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增大时曲线路径相对缩短;平均动态峰值应力、动态应变及弹性模量与含水率呈负相关。随含水率增大,水-岩溶蚀导致灰岩产生大量微裂隙,引起声波能量的耗散增加,波速随含水率增大呈一阶指数函数衰减。不同含水率下灰岩的软化程度具有显著差别,软化系数呈对数函数增大;水-岩溶蚀加剧了内部结构软化,灰岩内部微观结构大致由密实胶结结构向多孔隙疏松的微观结构过渡,溶蚀孔隙数量增多、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SHPB试验 动态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断层破碎带深埋洞室爆破开挖围岩破坏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都都 范勇 +2 位作者 吴进高 杨广栋 冷振东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进一步实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正在或即将在密集展开一大批大型水电工程.然而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工程建设中将导流、引水、发电等水工建筑物布置在地下,这就涉及到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典型特征的地下洞室群开挖工...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进一步实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正在或即将在密集展开一大批大型水电工程.然而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工程建设中将导流、引水、发电等水工建筑物布置在地下,这就涉及到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典型特征的地下洞室群开挖工程,并且相当一部分地下洞室群不可避免地穿越断层破碎带.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工程师和学者重点关注的围岩变形破坏成因以及降低围岩变形破坏发生风险和保障深埋洞室施工安全的方法与技术.诸多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爆破-瞬态卸荷力学作用过程,明确了爆炸应力波和地应力瞬态-卸荷应力波产生机理;从爆破-瞬态卸荷反复扰动激发应力波传播规律、应力波与含断层破碎带岩体的相互作用、含断层破碎带岩体强度特征等方面深入研究爆破-瞬态卸荷反复扰动下穿越断层破碎带深埋洞室变形破坏机理.并结合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爆破-瞬态卸荷扰动作用下围岩破坏预报及其控制措施.最后提出了关于爆破-瞬态卸荷扰动对含断层破碎带岩体复杂相互作用及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围岩 深埋洞室 瞬态卸荷 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中低淹没度下刚性沉水植被阻力系数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春萍 杨江龙 +2 位作者 汪精云 董作波 吴海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准确评估植被阻力对预测植被影响下的河流流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已有研究数据,验证了6种挺水植被阻力系数公式在刚性沉水植被流计算中的适用性,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淹没度影响,针对低淹没度情形,提出了改进的阻力系数公式。结... 准确评估植被阻力对预测植被影响下的河流流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已有研究数据,验证了6种挺水植被阻力系数公式在刚性沉水植被流计算中的适用性,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淹没度影响,针对低淹没度情形,提出了改进的阻力系数公式。结果表明,各公式平均计算精度接近,计算流速与实测流速相对误差均在10.20%~15.19%之间;改进阻力系数公式计算精度良好,公式计算流速与实测流速相对误差为3.40%,可用于植被层流速估算,适用范围为淹没度1<H/h_(v)<2且固体体积分数0<ϕ≤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水力学 刚性沉水植被 紊动特性 淹没度 平均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索取芯技术应用中的井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飞 左芸 +2 位作者 李新 段志鹏 秦向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39,145,共5页
随着深孔钻探环境愈加复杂,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实施过程中井壁失稳现象愈加突出。为破解该技术难题,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方面详细论述了绳索取芯过程中导致井壁不稳定的因素。以某重大供水工程中的重点勘察钻孔DZK4为例,结合深孔复杂... 随着深孔钻探环境愈加复杂,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实施过程中井壁失稳现象愈加突出。为破解该技术难题,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方面详细论述了绳索取芯过程中导致井壁不稳定的因素。以某重大供水工程中的重点勘察钻孔DZK4为例,结合深孔复杂岩层实际情况,提出“阳离子-高黏结-润湿反转-化学抑制-密度合理支撑”的协同防塌机理,结合该机理形成钻井液配方。应用情况表明,钻井液密度、失水量等相关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钻井液性能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失稳 绳索取芯 钻井液 协同防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输水管道内泥沙淤积形态及水力特性研究
15
作者 白妍丽 许哲 +3 位作者 杨宁 蒋小鹏 陶然 南军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215,共10页
为探究有压管道中泥沙淤积特性和泥沙的引入对管道水力参数的影响,以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管道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所用数学模型在计算结果上与物理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为探究有压管道中泥沙淤积特性和泥沙的引入对管道水力参数的影响,以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管道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所用数学模型在计算结果上与物理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适宜性;管道上升段底部泥沙在大流量下呈集中堆积分布,小流量下呈间断式分布,管道下降段底部泥沙在小流量、小坡度时出现间断分布特征,流量和坡度增大后呈带状分布;泥沙通过上升段之前,下降段小坡度泥沙淤积量与流量成反比,下降段大坡度和水平段泥沙淤积量与流量成正比;管道中泥沙的临界不淤流速与泥沙粒径成正比;管道上下游水位差在引入泥沙后增大,幅度在0.43~2.27 cm之间;管道断面流速在引入泥沙后略微减小,最大减小0.045 m/s,且泥沙进入管道会使断面峰值流速上移;各断面压强在清水和水沙条件下基本不变,最大仅相差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压输水管道 泥沙淤积特性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试验 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地基加固的理论与方法——评《水利工程地基处理》
16
作者 李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的质量和稳定状况。地基加固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并减少地基沉陷变形,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一... 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的质量和稳定状况。地基加固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并减少地基沉陷变形,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一书为水利工程师提供了多种地基加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指南,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基状况,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师 稳定状况 地基加固 地基处理 地基沉陷 承载能力 选择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地区潜在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马亚丽 白祖晖 王兴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345-15351,共7页
研究陇东地区潜在蒸散发ET_(0)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利于探明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基于陇东地区1984—2019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及空间插值方法揭示ET_(0)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ET_(0)与气象因素... 研究陇东地区潜在蒸散发ET_(0)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利于探明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基于陇东地区1984—2019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及空间插值方法揭示ET_(0)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ET_(0)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及ET_(0)对各气象要素变化的敏感性及贡献。结果表明:陇东地区ET_(0)呈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变化率3.03 mm/a,在1993年发生突变。主成分分析发现,温度、湿度、辐射、动力等气象因素均对ET_(0)产生影响,温度因素影响最大,动力因素影响最小。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日最高气温T_(max)、日照时数n是影响ET_(0)变化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相对湿度RH、平均风速u,降雨量P对ET_(0)变化影响最小。ET_(0)对气象要素变化敏感性排序为RH、T_(max)、n、u,RH起反向作用,RH减少对ET_(0)增大影响最大,T_(max)、n、u起正向作用,T_(max)、n、u多年增加促使ET_(0)增加。ET_(0)增大的主要原因是T_(max)升高,其次是RH、u,对ET_(0)增加贡献最小为n,4种气象因素总贡献2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驱动因素 聚类分析 贡献 时空变化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亏缺灌溉栽培的综合管理策略研究
18
作者 武欣 张芮 +3 位作者 李妙祺 张小艳 张真荣 卢小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77-2685,共9页
本文综述了亏缺灌溉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栽培中的应用及效果,重点关注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优化作物产量与水利用效率的方法。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探讨了精确灌溉调度和先进农业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这些策略对土壤健康和生态... 本文综述了亏缺灌溉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栽培中的应用及效果,重点关注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优化作物产量与水利用效率的方法。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探讨了精确灌溉调度和先进农业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这些策略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综合各类研究发现,亏缺灌溉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维持紫花苜蓿高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强调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综合管理策略的必要性,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缺灌溉 紫花苜蓿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钙对分散土水力-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飞 李佳超 +2 位作者 陈新炜 邓红艳 周红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7,201,共9页
传统的土壤改性剂(如石灰、水泥、石膏和粉煤灰等)对土壤水力-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一种生物环境友好型材料—木质素磺酸钙(以下简称木素)作为改性剂,开展了针孔试验、碎块试验、钠离子交换百分比试验、界... 传统的土壤改性剂(如石灰、水泥、石膏和粉煤灰等)对土壤水力-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一种生物环境友好型材料—木质素磺酸钙(以下简称木素)作为改性剂,开展了针孔试验、碎块试验、钠离子交换百分比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孔隙度试验,研究了木素掺量、干密度、含水率对天然分散土的分散性和水力-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素掺量为3%和4%时,改性土样呈非分散性,且干密度越大,分散性越差;随着木素的掺入,土样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降低;木素掺量为2%,对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渗透性改善效果最好,而木素掺量过大时,土样的水力-力学特性变差;T_(2)谱呈现双峰结构,随着木素掺量的增加,主峰逐渐向右移动,土样的小孔隙孔径变大,大孔径孔隙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土 木质素磺酸钙 改性土 水力-力学特性 孔隙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侧向进水前池水力特性及泥沙淤积改善措施
20
作者 樊新建 姚薇 +3 位作者 董春海 李龙基 贾广钰 孙江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3-811,共9页
为改善从多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进水前池内不良水流流态,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典型泵站的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边墙收缩角体型结构的侧向进水前池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 为改善从多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进水前池内不良水流流态,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典型泵站的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边墙收缩角体型结构的侧向进水前池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开展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侧向进水前池流场结构和水流流速随边墙收缩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流由渠道进入前池后,受机组吸水的影响,水流迅速转向,在侧向进水前池形成划分明显的流场结构区域,进水前池中央形成高流速主流区,主流区两侧产生大小不一的旋涡,并形成低流速回流区.随着侧向进水前池边墙收缩角的增大,水流直线运动距离增大,偏转角度减小,入池水流沿流程发展和扩散效果增强,主流区面积明显增加,回流区面积和旋涡尺度显著削减,边墙收缩角α=5°时的综合均匀度较工程原型泵站提高了5.58%,有效改善了多泥沙河流引水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泵站的设计和更新改造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侧向进水前池 边墙收缩角 流场结构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