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安全影响的思考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玉洁 周波涛 +1 位作者 任玉玉 孙丞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0-758,共9页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增加了28.4%,暴雨日数增加了8.2%。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明显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承载力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将加大。因此,保障我国气候安全,需要科学认识气候,提高气候风险意识;主动适应气候,提高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努力保护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 气候风险 气候安全 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2a黄河源区生长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俊琴 汪治桂 王素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0-215,共6页
利用1971—2012年黄河源区5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应用修定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区域内各站植被生长季(4—10月)NPP,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黄河源区NPP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及各气象要素对源区NPP变化的贡... 利用1971—2012年黄河源区5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应用修定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区域内各站植被生长季(4—10月)NPP,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黄河源区NPP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及各气象要素对源区NPP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42 a来黄河源区NPP在生长季平均以125.1 kg·hm-2·a-1·10a-1呈逐年上升趋势,期间存在10 a主周期变化和5 a^6 a的次周期变化;源区NPP多年来在空间变化中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有由南向北、自东到西NPP依次减小的分布特征;黄河源区NPP对最高气温、日照和降水量的敏感性最强,而对风速、相对湿度和最低气温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气象因子对源区NPP的总和贡献西北部大于东南部,这与NPP多年相对变化的地域分布特点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生长季 气象因子 敏感性 影响程度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知识传播之思考
3
作者 王玉洁 陈克垚 +2 位作者 周波涛 李威 朱飚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6,共5页
本文试图从经典的大众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模式入手,梳理现有气候变化知识产品的编制方式、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信息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知识传播过程应遵循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并充分考... 本文试图从经典的大众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模式入手,梳理现有气候变化知识产品的编制方式、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信息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知识传播过程应遵循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知识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特点;在信息采集方面,应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展示方式方面,应注重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精练性和通俗性;在传播途径方面,除传统的大众媒介外,还需要注重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挥人际关系网络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知识传播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知识传播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EU、WP遥相关型的模拟评估和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国阳 任保华 +1 位作者 马鹏里 郑建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66,共15页
基于国际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历史试验输出资料和情景模拟试验结果,评估了14个耦合模式对北半球冬季影响东亚冬季气候的遥相关型——欧亚型(EU)和西太平洋型(WP)的模拟能力以及其对局地气温、降水影响的模拟效果,并预估未来EU... 基于国际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历史试验输出资料和情景模拟试验结果,评估了14个耦合模式对北半球冬季影响东亚冬季气候的遥相关型——欧亚型(EU)和西太平洋型(WP)的模拟能力以及其对局地气温、降水影响的模拟效果,并预估未来EU和WP变化。结果表明:(1)模式对EU、WP信号的整体年际变率有一定模拟技巧,对空间模态特征的模拟能较好再现遥相关的异常中心,但也存在一定的位置偏差。(2)模式和多模式集合能再现EU与东亚以及西北太平洋地区表面气温的负相关性,但对我国华北以及黄淮流域降水负相关性模拟能力较差,且低估EU与东亚地区气温、降水的关系。(3)各模式对WP与东亚—西太平洋区相关性的南负北正分布均有较好模拟能力,空间相关系数为0.5~0.9;多数模式能再现WP与降水在鄂霍次克海的正相关性,但对于我国大陆至西太平洋的负相关性模拟能力较弱,且各模式对WP和东亚地区表面气温关系的模拟优于其与降水的关系。(4)对EU、WP遥相关整体模拟能力S评分可知,CSIRO-Mk3.6.0对EU整体评估能力最强,CNRM-CM5对WP综合评估能力最好;而Had CM3整体评分较低。(5)RCP4.5情景下,EU和WP在未来略趋于负位相发展;EU与东亚气温相关范围向东南移动,与降水相关不显著;WP与气温相关范围高纬西撤、低纬东移,与降水相关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遥相关 区域气候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