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地区考虑融雪的土壤湿度间接Nudging方案对中国气候模拟的影响
1
作者 高德华 崔志强 +3 位作者 李课臣 张飞民 杨凯 王澄海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94,共20页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模拟受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对夏季气候的模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讨春季融雪过程引起的土壤湿度偏差对夏季气候的模拟影响,本文在WRF(WeatherResearch andForecastingmodel)模式中的Pleim-...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模拟受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对夏季气候的模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讨春季融雪过程引起的土壤湿度偏差对夏季气候的模拟影响,本文在WRF(WeatherResearch andForecastingmodel)模式中的Pleim-Xiu间接同化土壤湿度方案中引入了考虑融雪过程的松弛项,开展了跨季节气候模拟,分析了春季融雪过程对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及地表非绝热加热模拟的影响,探讨了春季融雪引起的土壤湿度异常对夏季中国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陆面模式的同化系统中考虑融雪过程使模拟的土壤湿度更接近观测,但存在空间差异;改进的同化方案降低了高原土壤湿度的误差,尤其对高原南部土壤偏湿的模拟偏差改进较为明显。土壤湿度偏差的减小提高了高原地表潜热的模拟效果,但对地表感热的模拟改进较小。同化系统中考虑融雪过程可提高我国北方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并降低我国东部气温偏高的模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Nudging方案 气候模拟 数值模拟 融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9
2
作者 姚玉璧 郑绍忠 +3 位作者 杨扬 张民 赵继锋 李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24-535,共12页
围绕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资源潜力评估和太阳能利用效率的研究,从中国太阳能资源估算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估、太阳能利用方式及其太阳能利用效率研究、光伏发电效率评估、气候变化因子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围绕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资源潜力评估和太阳能利用效率的研究,从中国太阳能资源估算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估、太阳能利用方式及其太阳能利用效率研究、光伏发电效率评估、气候变化因子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归纳凝练了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利用效率研究的主要成果。结合相关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剖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太阳能高辐射区光能资源变化新特征研究、深化太阳能高辐射区太阳能发电效率评估研究、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因子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细化光能开发潜力评估、进一步完善光伏发电效率预测系统、推动绿色低碳社会经济发展等中国未来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利用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能源利用 效率 进展与展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土壤水热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效雄 石建周 +1 位作者 王荣新 杨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8-497,共10页
基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020-2021年生长季不同海拔段土壤温湿度及气象数据,分析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确定影响土壤温湿度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生长季土壤温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0年),其中5-8... 基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020-2021年生长季不同海拔段土壤温湿度及气象数据,分析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确定影响土壤温湿度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生长季土壤温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0年),其中5-8月土壤温度逐渐升高(3.93℃),9-10月逐渐降低(2.44℃),同时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温度呈波动性升高,随土层加深土壤温度逐渐降低。(2)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生长季内变化,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0年),5月份土壤湿度最低(0.164 m^(3)·m^(-3)),9月份土壤湿度最高(0.318 m^(3)·m^(-3))。(3)土壤湿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动性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4)影响土壤温度主要气象要素为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而土壤湿度主要受空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温湿度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边界场对一次超级单体过程模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思祺 张文韬 王澄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7,共13页
使用不同初边界场驱动WRFv4.3模拟了2021年8月9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超级单体过程,检验了大尺度初边界值场对中小尺度模拟的差异,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FNL、GDAS和ERA-5三种再分析资料的时空温压场结构在东亚地区存在差异,导致了WR... 使用不同初边界场驱动WRFv4.3模拟了2021年8月9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超级单体过程,检验了大尺度初边界值场对中小尺度模拟的差异,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FNL、GDAS和ERA-5三种再分析资料的时空温压场结构在东亚地区存在差异,导致了WRF模拟的要素场出现差异。和站点观测资料相比,FNL资料分辨率较低,对影响系统的描述较差,模拟的超级单体过程衰减过快;ERA-5资料误差较小,尤其在对流层低层850 hPa与观测偏差在三种再分析资料中最小,低层水汽辐合模拟偏差减小,较好地再现了超级单体范围。结果也表明,模式初始时刻越接近超级单体发生时刻,模拟的拟合程度越高,表明对于移速快的天气系统,初边界场的更新要和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相匹配,这和系统内部存在的重力波活动有关;大尺度初边界的质量对天气过程的模拟非常重要,而天气系统本身的中小尺度特性决定了中尺度模式模拟的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边界场 WRF模式 超级单体 时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