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民勤地区甜高粱种植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军 王荣基 +1 位作者 徐彬 聂羽彗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2-15,共4页
经过比较分析,民勤地区的平均温度、积温、日照等气象条件适宜种植甜高粱。种植时间宜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苗时间要推后到每年的晚霜冻出现。民勤地区早霜冻出现时间较晚,平均无霜期达到153 d,因此不会影响到甜高粱的成熟收割。民勤地... 经过比较分析,民勤地区的平均温度、积温、日照等气象条件适宜种植甜高粱。种植时间宜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苗时间要推后到每年的晚霜冻出现。民勤地区早霜冻出现时间较晚,平均无霜期达到153 d,因此不会影响到甜高粱的成熟收割。民勤地处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远不能满足甜高粱生长需水要求,因此种植甜高粱必须采取覆膜种植和浇水灌溉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气象条件 种植 民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谢万银 陈英 杨文清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7期90-91,共2页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54—201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资料来分析民勤蒸发量变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民勤近60年来蒸发皿年蒸发量和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在波动中呈略微上升趋势;春季蒸发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呈略...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54—201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资料来分析民勤蒸发量变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民勤近60年来蒸发皿年蒸发量和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在波动中呈略微上升趋势;春季蒸发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夏季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年蒸发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春季、秋季和冬季蒸发量的增加所致;各月蒸发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趋势,5月和7月为上升和下降幅度最大的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蒸发皿蒸发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彭祥荣 赵明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167-167,170,共2页
为了解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民勤青土湖生态恢复的影响和近年来青土湖生态状况,利用民勤县水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 为了解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民勤青土湖生态恢复的影响和近年来青土湖生态状况,利用民勤县水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大;青土湖水域面积从无到有,且逐年增大;青土湖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地表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大。综合治理以来,民勤县青土湖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得到一定改善,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和青土湖生态变化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变化 青土湖 调查 甘肃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与大风及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军 王荣基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46-48,共3页
通过统计民勤县气象资料,分析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民勤地区大风与沙尘暴的日数均随年代呈现递减趋势,沙尘暴递减每10 a约为7 d,大风递减每10 a约为3~4 d。2000年及以后大风和沙尘暴日数下降幅度较大,沙尘暴减少日数高于大风减少日数... 通过统计民勤县气象资料,分析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民勤地区大风与沙尘暴的日数均随年代呈现递减趋势,沙尘暴递减每10 a约为7 d,大风递减每10 a约为3~4 d。2000年及以后大风和沙尘暴日数下降幅度较大,沙尘暴减少日数高于大风减少日数。年降水量和沙尘暴变化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年降水量改变不是民勤沙尘暴呈减少趋势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大风 降水 关系 民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县风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祥荣 张爱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7期62-63,共2页
本文对民勤县风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资料显示,近10年来,民勤风电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填补了民勤用电自给的空白,同时也开辟了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进一步落实了国家环保政策。
关键词 风力资源 开发利用 民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林返青的气象因子分析
6
作者 王荣基 王荣 +1 位作者 李军 聂羽彗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26-28,共3页
以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在民勤县苏武镇荒漠地段的人工梭梭林观测资料为基础,与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气温、降水、大气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梭梭返青大约在候温≥10℃后1候时间出现和完成。返青前期降水量... 以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在民勤县苏武镇荒漠地段的人工梭梭林观测资料为基础,与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气温、降水、大气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梭梭返青大约在候温≥10℃后1候时间出现和完成。返青前期降水量以及大气的干湿度状况对梭梭返青基本没有影响,返青前期的日照时间可满足梭梭返青生长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人工梭梭 返青 气象因子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8年民勤绿洲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明瑞 胡丽莉 +1 位作者 刘蓉 张春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4期256-259,265,共5页
根据民勤气象站1953—2010年逐年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民勤气温月、季、年、年代际及近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平均气温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是58年... 根据民勤气象站1953—2010年逐年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民勤气温月、季、年、年代际及近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平均气温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是58年中最暖的时期。②平均最低(高)气温的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升温趋势略有差异,最低温度比最高温度升温明显大,平均最低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平均最高气温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略低于20世纪90年代。③极端低温日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极端高温日数呈略微增多的趋势,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历史极端低(高)温均出现在近10年。④气温的升高使民勤热量资源发生变化,活动积温增大,对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民勤绿洲 近5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干旱区冬季浓雾形成的边界层条件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婷 李岩瑛 +1 位作者 张强 李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6-942,共7页
利用民勤县气象站过程地面小时观测资料、逐日08时和20时每隔50 m探空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9—13日出现在干旱区民勤县的一次罕见浓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降水后地面相对湿度增大,为大雾形成提供了必要... 利用民勤县气象站过程地面小时观测资料、逐日08时和20时每隔50 m探空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9—13日出现在干旱区民勤县的一次罕见浓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降水后地面相对湿度增大,为大雾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稳定的高低层环流配置提供了大雾形成的稳定层结和弱风条件。雾层的厚度和强度与近地面逆温层的强度和厚度、边界层高度、水汽垂直运动以及夜间地气温差绝对值密切相关,边界层高度越高,逆温层越厚,雾层越厚;逆温层越强,夜间地气温差绝对值越小,雾层越强。高空环流形势稳定少动,近地层强逆温层、稳定等温层以及饱和湿层长时间维持,导致此次大雾强度和持续时间异常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浓雾 近地面边界层条件 成因分析 民勤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地区酸雨变化特征与沙尘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荣基 李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3—2012年20 a的酸雨监测记录及对应时段的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民勤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降水p H、K值与沙尘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酸雨在民勤一年中各个季节均有出现,酸性偏弱,出现频率小;沙尘天气在一定程度...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3—2012年20 a的酸雨监测记录及对应时段的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民勤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降水p H、K值与沙尘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酸雨在民勤一年中各个季节均有出现,酸性偏弱,出现频率小;沙尘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降水的酸性,使降水的p H趋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特征 沙尘 关系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英 聂羽彗 彭祥荣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0期237-237,共1页
新型自动气象站数据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增加了观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密度,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要挑选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组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团队,做好基础设备及各类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监控,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 新型自动气象站数据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增加了观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密度,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要挑选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组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团队,做好基础设备及各类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监控,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熟练应用县级综合观测业务集成平台(MOPS),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对推进县级气象业务综合改革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 地面气象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生态现状调查分析
11
作者 赵明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22期29-30,共2页
文章对民勤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资料显示,自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关键词 生态现状 调查分析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中北部边界层高度与不同灾害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元仓 李岩瑛 +3 位作者 杨吉萍 曾婷 张爱萍 张春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8-1057,共10页
利用2013-2017年逐日07:00(北京时,下同)高空压温湿常规资料,19:00每隔50 m高空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等加密资料,分别采用T-logP法和5点平滑位温梯度法计算了青海省茫崖、格尔木、都兰和西宁4个高空站的边界层高度,结合地面2006-2017... 利用2013-2017年逐日07:00(北京时,下同)高空压温湿常规资料,19:00每隔50 m高空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等加密资料,分别采用T-logP法和5点平滑位温梯度法计算了青海省茫崖、格尔木、都兰和西宁4个高空站的边界层高度,结合地面2006-2017年逐时、日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子及其与灾害性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边界层高度西北高于东南,春季35月较高,4月茫崖最高达4500 m以上;边界层高度主要与最大地气温差、极大风速、气温日较差和降水有关,高原上地气温差越大、风速越大,湿度越小,边界层高度越高。浮尘边界层高度3月较高,为3578 m;其他风沙边界层高度均为4月较高,达3800~4000 m。沙尘暴持续时间越长,边界层高度越高;高原沙尘暴主要集中在下午到夜间,46月较高,夜间45月为3100~4200 m。降水对边界层高度有很大影响,随着降雨强度增强,边界层高度也随之降低,发生小、中、大雨时的边界层高度分别为3354,1855和1300 m;相应的边界层气压分别在480~640,590~720和650~710 hPa。高温边界层高度6月最高达5210 m,78月达3600 m以上;而雷暴边界层高度4月较高,达5050 m,56月在2100 m左右,79月降低至1100 m左右。由于510月95%以上雷暴伴有降水,因而雷暴边界层高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中北部 边界层高度 大风沙尘暴 降水 高温和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0℃层高度与汛期降水及灾害性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岩瑛 蔡英 +2 位作者 曾婷 张爱萍 杨吉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4-803,共10页
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民勤四站2006-2015年5-10月逐日07:00(北京时,下同)和19:00探空资料,分析0℃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干湿、降水、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0℃层高度与日极端气温、0 cm最低地温关系最为密切,日极端气... 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民勤四站2006-2015年5-10月逐日07:00(北京时,下同)和19:00探空资料,分析0℃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干湿、降水、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0℃层高度与日极端气温、0 cm最低地温关系最为密切,日极端气温地温越高,0℃层高度越高,在19:00相关性最好,系数大于0.95;温度露点差(T-Td)值与日降水量、日最低气温和0 cm最低地温成反相关,而与气温日较差成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大于0.7。河西0℃层高度在3300~5000 m,气压在680~560 h Pa,T-Td在10~17℃,早上低而湿,夜间相反。干湿天气对比中,干天气时0℃层高度高且早晚变化明显,19:00较高;而湿天气时T-Td早晚变化明显,07:00较小。有降水时,0℃层高度在3000~4800 m,气压在750~570 h Pa,T-Td<8℃,07:00 T-Td<6℃;昼夜变化中夜间降水07:00高度低,而白天降水19:00高度低。不同降水量级中,T-Td从小到大为大雨、中雨和小雨,相应最大值分别为2℃、5℃和9℃。雷暴0℃层高度在3600~4900 m,气压在660~560 h Pa,T-Td≤7℃。风沙天气0℃层气压在700~540 h Pa,沙尘暴0℃层高度7-9月07:00明显较高,7-8月达5000 m以上;沙尘暴天气出现时早上干而夜间湿,19:00 T-Td<5℃,因而汛期沙暴多发生在午后且伴有降水。≥35℃高温天气0℃层高度在4600~5300 m,气压在570~530 h Pa,T-Td≥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层高度 变化特征 汛期降水及灾害性天气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英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期235-235,共1页
采用线性拟合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3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近53a平均蒸发量北部明显多于南部,各地年变化趋势不一致,除乌鞘岭呈减少趋势外,其余4站呈增加趋势。各站月平均蒸发量变化呈... 采用线性拟合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3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近53a平均蒸发量北部明显多于南部,各地年变化趋势不一致,除乌鞘岭呈减少趋势外,其余4站呈增加趋势。各站月平均蒸发量变化呈单峰型,5—6月是一年中蒸发最大的月份,1月和12月是一年中蒸发最小的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蒸发量变化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冬春季人工增雪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丁文魁 杨晓玲 +1 位作者 郭丽梅 胡兴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175-13177,共3页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雪具有一定的潜力,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 人工增雪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岩瑛 张春燕 +3 位作者 张爱萍 杨吉萍 陈英 聂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1185,共15页
沙尘暴是河西走廊春季最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弄清沙尘暴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是提高其预报预警水平和减轻危害的重要手段。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4个站2006—2016年春季逐日08时(北京时,下同)和20时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和地面... 沙尘暴是河西走廊春季最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弄清沙尘暴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是提高其预报预警水平和减轻危害的重要手段。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4个站2006—2016年春季逐日08时(北京时,下同)和20时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和地面风沙观测资料,探讨该地区不同站点从地面到高空5 km高度范围内沙尘强度、沙尘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环流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08时逆温强度在1.6℃·(100 m)^(-1)以上,相对湿度<40%干层厚度超过3 km,<30%干层厚度超过1.5 km且20时最大风速>13 m·s^(-1)。受海拔高度、地形和下垫面土壤性质影响,低层风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山谷风效应显著;敦煌和民勤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且沙尘多;张掖受走廊狭管效应影响,风速较大。沙尘暴中敦煌低层以东南风到西南风为主,高层及其他站以偏西风到西北风为主。沙尘暴发生时边界层内气象条件日变化总体而言:上午干暖,下午冷湿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为17.6 m·s^(-1),出现在0.9 km高度;近地面夜间和上午为南风,下午为西风,夜间风速较小且空气干燥。沙尘暴持续时间长时,早晚气温低,持续时间5 h以下的08时大气干层较厚,达2.85 km;而5 h以上的20时大气干层较厚,达1.05 km。相对湿度≤30%时大气干层上午和夜间较厚,下午浅薄,温度露点差最小阈值为16~17℃,最大高度在2.85~3.00 km。不同沙尘暴环流形势下:脊型早上干冷风速大,0.75 km高度处风速最大达14.6 m·s^(-1);西风槽型下午湿冷风速大,0.9 km高度处风速最大达15.7 m·s^(-1);而西风气流型近地层冷干,风速小,但早上1.2~3.5 km高度和晚上2.4 km以上高层风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结构特征 大气边界层 日变化和持续时间 环流形势 河西走廊 春季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变化特征和典型环流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1 位作者 马中华 刘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6-763,共8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0年5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计算了50 a强降温24 h(48 h)最低气温下降≥8(10)℃、最低气温≤4℃次数,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强降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强度等气候特征,然后利用19912010年ECMWF 5...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0年5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计算了50 a强降温24 h(48 h)最低气温下降≥8(10)℃、最低气温≤4℃次数,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强降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强度等气候特征,然后利用19912010年ECMWF 500 hPa(2.5°×2.5°)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地强降温的环流特征,最后研究了强降温次数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以及山脉阻挡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次数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强降温次数明显多于绿洲平原区。强降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随着强降温站数的增多,强降温的次数在减少;24和48 h强降温年代、年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强降温次数时间序列均存在4~6 a的准周期变化,但未出现突变现象。强降温天气主要发生在1-5和9-12月,4月强降温次数最多。各强度强降温次数的变率较大,随着降温强度的增大,强降温次数迅速减少,24 h强降温强度呈较弱减弱趋势,48 h强降温强度呈较弱增强趋势。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天气的典型环流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型和偏北气流型两大类,其中西北气流型次数多于偏北气流型。河西走廊东部月强降温次数与表征高空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路径的大气环流特征量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次数与高空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路径的关系密切,高空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路径是强降温预测的强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温 变化特征 环流形势 相关性 河西走廊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的典型个例及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春燕 李岩瑛 +1 位作者 曾婷 张爱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7-1237,共11页
应用1971-2016年河西走廊东部代表站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 2.5°×2.5°月均地面至300 hPa高空资料,2006-2016年民勤逐日07和19时每隔10 m加密高空资料,分析了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选取201... 应用1971-2016年河西走廊东部代表站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 2.5°×2.5°月均地面至300 hPa高空资料,2006-2016年民勤逐日07和19时每隔10 m加密高空资料,分析了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选取2016年11月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场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产生大风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不仅与大型冷暖空气强度及环流形势有关,还与冷锋过境时间、日变化、近地层风速和干湿程度关系密切。夜间至早晨近地面逆温厚且强,大气层结稳定,削弱沙暴强度,而午后到傍晚,逆温薄而弱,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强,加强了动量下传和风速,增强沙暴强度。近地层越干,风速越大,沙暴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沙尘暴 个例分析 气候特征 河西走廊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雷暴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晓玲 陈玲 +1 位作者 刘蓉 丁文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31,共9页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采用诊断方法、因子组合和日常的经验预报等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物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构建了具有经验性的预报因子库,利用线性相关、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建立了雷暴天气诊断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雷暴日数远大于其他各地,占雷暴总日数的40.6%,是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多发地带。年、年代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天祝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年雷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7~8 a的准周期变化;一年内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共占年雷暴总日数的70.7%~78.4%。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一日内12~22时为雷暴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雷暴的环流形势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确定了各型雷暴预报模式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在75%以上,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填补了雷暴精细化预报的空白,可为雷暴的业务预报预警以及防雷减灾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时空分布特征 环流形势 短时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分析及检修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爱萍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6期210-210,共1页
L波段雷达芯片集成度高,集成电路规模大,使得雷达测试、分析及检修工作越来越困难,因此需要将电路原理与实践经验想结合,针对不同故障,选择合适的检修方法,快速准备发现并排除故障,确保L波段雷达正常工作运行。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规律 故障分析 检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