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2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正奇 叶玉伟 +4 位作者 张志镒 周永宁 张锦华 卢林芝 李世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黏膜层;环行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以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l例黏膜病变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黏膜下平滑肌瘤3例。病变直径1.0~4.0cm,平均2.8cm。手术时间20~115rain,平均55min。住院时间8~15d,平均10.6d。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紧急行内镜下止血夹夹闭、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结论ESD在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病变中具有病变切除完整性好、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剜除术治疗胃间质瘤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正奇 卢林芝 +4 位作者 张志镒 张锦华 李世华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剜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胃镜、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固有肌层GISTs 33例,均采用ESE治疗(标记、注射...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剜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胃镜、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固有肌层GISTs 33例,均采用ESE治疗(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灶剥离、创面处理)。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3例均完整切除瘤体,手术时间10~69 min,平均46 min。住院时间7~28 d,平均10.9 d。术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胃肠平滑肌瘤6例,间质瘤26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根据NIH危险分级,极低危31例,低危2例。3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后成功止血,出血量50~300 ml,术中出血率9.1%(3/33);1例术后持续黑便,经禁食水,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术后出血率3.0%(1/33),总出血率12.1%(4/33)。2例发生穿孔,穿孔率6.1%(2/33),经钛夹成功夹毕,无死亡。术后6~12个月33例均复查全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ESE治疗GS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