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育苗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戴小芬 杨银礼 +1 位作者 胡勐鸿 李宗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94-97,106,共5页
为提高青海云杉的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从源头上提高造林质量,促进青海云杉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滩歌林场育苗基地,开展了大田撒播和营养钵点播2种育苗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出苗情况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对比... 为提高青海云杉的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从源头上提高造林质量,促进青海云杉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滩歌林场育苗基地,开展了大田撒播和营养钵点播2种育苗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出苗情况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常规处理下,大田撒播和营养钵点播2种育苗方式对青海云杉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下一年生和二年生青海云杉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大田撒播育苗方式。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下三年生青海云杉的地径和苗高分别较大田撒播育苗方式显著提高7.81%和23.36%,且地径与苗高的变异系数小,地径和苗高均一化程度高。采用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较大田撒播育苗方式节约种子。建议高海拔地区青海云杉育苗采用营养钵点播育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育苗方式 出苗情况 幼苗生长 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野菜乌龙头加工技术探讨
2
作者 马爱芳 张嘉伦 +2 位作者 王小军 毛润科 胡勐鸿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2期88-89,共2页
乌龙头作为最早较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山野菜代表,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较为成熟,多见保鲜、速冻、干制、腌制、罐藏等方法,不但有效解决了保鲜贮藏的难题,而且因加工处理技术手段的差异性,赋予了乌龙头不同的烹调风味和口感体验,最大程度的... 乌龙头作为最早较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山野菜代表,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较为成熟,多见保鲜、速冻、干制、腌制、罐藏等方法,不但有效解决了保鲜贮藏的难题,而且因加工处理技术手段的差异性,赋予了乌龙头不同的烹调风味和口感体验,最大程度的保持了乌龙头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菜 乌龙头 保鲜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野生白檀资源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田凌鸿 毛润科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研究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海拔高度范围的野生白檀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记录了白檀生长的立地因子、表型性状及单株结实量等,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野生白檀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280 m的棕壤地带,低海拔(<120... 本研究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海拔高度范围的野生白檀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记录了白檀生长的立地因子、表型性状及单株结实量等,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野生白檀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280 m的棕壤地带,低海拔(<1200 m)和高海拔地区(>1800 m)的个体性状和变异程度较高,而在中低海拔地区表现较为稳定,光强度、土壤表层保水能力和海拔高度是白檀自然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2)研究区域内白檀单株结实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7.81%,最高单株结实量达到3.51 kg,树高、冠幅、枝下高是影响白檀单株结实量的主要树体结构因子。适宜生境的保护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对白檀资源可持续利用极为重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开发小陇山林区的白檀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檀 资源调查 单株结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李子林场森林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 被引量:5
4
作者 毛润科 胡勐鸿 +3 位作者 郭赞 张宏生 贾军 周少波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56-59,70,共5页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大,处置救治困难,危害严重。在参考国内外森林火险区划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小陇山李子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计算森林火险值,划分各区域火险等级。结果表明,在李子林...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大,处置救治困难,危害严重。在参考国内外森林火险区划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小陇山李子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计算森林火险值,划分各区域火险等级。结果表明,在李子林场157个林班中,中级以上火险等级林班95个,林地面积19 928.4 hm^(2);极高火险等级林班31个,林地面积6 125.57 hm^(2),主要集中在村镇、干道周边。总之,李子林场火险等级普遍较高,是及其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林场 森林火灾 火险等级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引种川西云杉和红皮云杉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杰彪 王丽芳 +2 位作者 许娜 张婷婷 安三平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6-19,29,共5页
在甘肃5个生态区引种川西云杉和红皮云杉,观测幼树期保存率和越冬枯枝率、生长、针叶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川西云杉在甘肃陇南山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祁连山区、河西走廊荒漠4个生态区可以进一步扩大引种试验规模,在中部半干旱生态... 在甘肃5个生态区引种川西云杉和红皮云杉,观测幼树期保存率和越冬枯枝率、生长、针叶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川西云杉在甘肃陇南山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祁连山区、河西走廊荒漠4个生态区可以进一步扩大引种试验规模,在中部半干旱生态区则宜谨慎;红皮云杉在甘肃陇南山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祁连山区3个生态区可以进一步扩大引种试验规模,在中部半干旱、河西走廊荒漠2个生态区则宜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云杉 红皮云杉 引种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环境对刺叶高山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凌鸿 贾起翔 郭如刚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了解不同立地环境对刺叶高山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刺叶高山栎苗木为材料,设置不同立地条件,通过1年的跟踪观察,测定了刺叶高山栎苗木生长的各项指标及生物量,并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确定刺叶高山栎人工种植最适生长的立地环境。结... 为了解不同立地环境对刺叶高山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刺叶高山栎苗木为材料,设置不同立地条件,通过1年的跟踪观察,测定了刺叶高山栎苗木生长的各项指标及生物量,并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确定刺叶高山栎人工种植最适生长的立地环境。结果表明:刺叶高山栎适合在海拔1600 m、坡度为25°、坡位为中坡、坡向为半阳坡半阴坡、土质类型为棕壤土的区域生长。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刺叶高山栎人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环境 刺叶高山栎 幼苗生长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象蜡树人工造林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方虎 田凌鸿 +1 位作者 毛润科 张宏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07-109,113,共4页
象蜡树属落叶乔木,是小陇山林区珍贵用材树种。科学合理培育、利用和管理象蜡树人工林,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小陇山林区象蜡树人工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及土壤改良、苗木选择、... 象蜡树属落叶乔木,是小陇山林区珍贵用材树种。科学合理培育、利用和管理象蜡树人工林,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小陇山林区象蜡树人工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及土壤改良、苗木选择、起苗及运输、造林、病虫害防治和抚育管理等内容,以期为促进象蜡树更新、增加象蜡树的种群数量以及保护与恢复小陇山生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蜡树 人工造林技术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群锐齿槲栎种子形态特征与营养成分变异分析
8
作者 赵秋玲 张晶 +1 位作者 王大伟 陈奕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为探讨锐齿槲栎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规律,以小陇山林区5个锐齿槲栎种群的104个单株的种子为试材,对其7个种子形态特征和4个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 为探讨锐齿槲栎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规律,以小陇山林区5个锐齿槲栎种群的104个单株的种子为试材,对其7个种子形态特征和4个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及种群内的7个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群间的4个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百花种群的种宽、包被长、种脐长、包被长/种长、百粒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群,而东岔种群的百粒质量最低,仅为百花种群的72.35%,且种子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也相对较低。形态特征的变异系数普遍低于营养成分,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41%,表明种群内的变异程度高于种群间的变异。锐齿槲栎种子的大多数性状之间及其与纬度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锐齿槲栎种子分为大包被大粒的群体、小包被大粒的群体、大包被小粒的群体、小包被小粒的群体4类。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种群内变异是其遗传差异的主要来源。种子特征参数与纬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张家和百花具有大种子和高营养的特征,是潜在的优异种质资源的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锐齿槲栎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锐齿槲栎 种子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叶高山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9
作者 田凌鸿 贾起翔 郭如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201-204,共4页
刺叶高山栎为常绿阔叶树种,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景观造型和造林树种,在野外环境下天然更新能力弱,自然萌生难度大,生长极其缓慢。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刺叶高山栎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刺叶高山栎育苗及造林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播... 刺叶高山栎为常绿阔叶树种,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景观造型和造林树种,在野外环境下天然更新能力弱,自然萌生难度大,生长极其缓慢。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刺叶高山栎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刺叶高山栎育苗及造林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播种地选择、播种作业、苗期管理、换床苗培育、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确定、树种配置、造林整地、健壮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可为滑坡区域及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叶高山栎 林学特性 育苗技术 造林技术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无性系早期木材性状变异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丁鹏举 赵秋玲 安三平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小陇山林科所收集的一年生164个灰楸无性系为材料,测定树高、地径、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双壁厚、胞腔直径和纤维长度等多个生长和材性性状指标,采用聚类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评价了灰楸种质材性优良程度。结果表明:材性性状在... 以小陇山林科所收集的一年生164个灰楸无性系为材料,测定树高、地径、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双壁厚、胞腔直径和纤维长度等多个生长和材性性状指标,采用聚类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评价了灰楸种质材性优良程度。结果表明:材性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表型变异系数最大,达19.76%,纤维长度的最小,仅为6.28%;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纤维长和双壁厚的重复力都大于0.7,属于高重复力;相关分析表明,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双壁厚和纤维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腔直径、弦向直径和平均中央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材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遗传相关系数绝对值,其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通过早期评价,灰楸无性系可初步分为四大类群:高木材密度型、短纤维型、低木材密度型和长纤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无性系 早期 遗传变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根短截对锐齿槲栎播种苗苗木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马丽娜 陈奕蓉 赵秋玲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38,共5页
以锐齿槲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胚根短截处理的种子分别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播种,分析胚根短截对播种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短截对锐齿槲栎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胚根短截能显著抑制锐齿... 以锐齿槲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胚根短截处理的种子分别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播种,分析胚根短截对播种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短截对锐齿槲栎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胚根短截能显著抑制锐齿槲栎幼苗主根生长,促进侧根数、根冠比和生物量的增加;胚根短截1/3苗木质量最佳,其苗高、地径、质量指数、根冠比、侧根数和生物量(侧根、根、总)分别较其它处理高4.8%~21.8%、6.5%~24.6%、4.3%~68.9%、6.0%~61.5%、5.9%~216.3%、和1.6%~329.0%。综合来看,胚根短截1/3更有利于提高锐齿槲栎幼苗生长发育,提高苗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根短截 锐齿槲栎 生长 根系发育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领春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12
作者 田凌鸿 刘方虎 张宏生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83-86,94,共5页
本试验通过设置吸水时间、不同贮藏时间、低温层积、温度和光照、外源激素等不同处理方式对领春木种子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领春木种子在浸泡24 h时吸水率最高为15.3%;常温贮藏90 d的领春木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了83.33%;低温层积... 本试验通过设置吸水时间、不同贮藏时间、低温层积、温度和光照、外源激素等不同处理方式对领春木种子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领春木种子在浸泡24 h时吸水率最高为15.3%;常温贮藏90 d的领春木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了83.33%;低温层积时间越长领春木种子萌发率越低;25℃恒温且在1000 Lux光照条件下领春木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86.67%,且光条件更适合领春木种子的萌发;3种外源激素处理,500 mg/L浓度NAA与200 mg/L浓度ABT处理领春木种子发芽率差异不大,NAA浓度为500 mg/L时发芽率最高,为86.67%,IBA处理领春木种子的发芽率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春木 种子萌发 低温层积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濒危植物连香树群落特征分析
13
作者 王莹 缑占邦 +2 位作者 郭小龙 赵秋玲 张晶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7-52,93,共7页
通过分析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种群状态特征,综合评价小陇山林区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群落分布情况。在小陇山林区的连香树种群建立30 m×50 m固定样地,运用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林分状态与经营分析软件,分析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 通过分析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种群状态特征,综合评价小陇山林区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群落分布情况。在小陇山林区的连香树种群建立30 m×50 m固定样地,运用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林分状态与经营分析软件,分析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森林空间结构、森林年龄结构、森林长势、森林密度、树种的竞争力、林木的健康情况、树种的构成、更替情况以及树种的丰富程度。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连香树群落的q值为1.143 4,角尺度为0.513,林分潜在疏密度为0.54,林分的拥挤度为0.57,林分的树种优势度为0.05,健康木比例占91.5%,林分林层数为1,林分的Simpson指数取值为0.84。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群落直径分布不合理,群落和种群的直径分布都呈多峰状分布,是典型的不完整异龄林;群落林木随机分布,属于理想的天然林水平格局;群落里的优势度低,连香树重要值紧邻锐齿槲栎位居第2;该林分为单层林;林分更新不良;树种多样性高;林内各树种高度混交,锐齿槲栎中大径木较多,在林分中占优势,导致该林分为锐齿槲栎为主的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群落状态 珍稀濒危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AB胶在大型真菌标本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毛润科 田凌鸿 +2 位作者 王小军 胡勐鸿 张嘉伦 《食药用菌》 202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选择采集的蛹虫草、赭鹿花菌、下垂线虫草等21种大型真菌材料,经挑选、清洁、切割等预处理后,针对标本材料性状和含水量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再利用配制的环氧树脂AB胶对以上大型真菌进行生物标本制作,最后进行盒装保存... 选择采集的蛹虫草、赭鹿花菌、下垂线虫草等21种大型真菌材料,经挑选、清洁、切割等预处理后,针对标本材料性状和含水量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再利用配制的环氧树脂AB胶对以上大型真菌进行生物标本制作,最后进行盒装保存。采用环氧树脂AB胶制作大型真菌标本,可以实现大型真菌标本的立体展示和长期保存,最大程度保留和呈现大型真菌子实体的组织形态、纹理结构、色泽甚至着生基物,具有高透明、结构清晰、观赏性佳、稳定性好、转运方便、容易保存等诸多优点,能更好地服务于真菌科普、辅助教学、展览展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大型真菌 标本 多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球果产量对长期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16
15
作者 胡勐鸿 吕寻 +1 位作者 吴春燕 谢允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8,共10页
【目的】研究了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以及最佳配比连年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球果产量的影响,为落叶松种子园长期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1989年营建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中的正常结实无性系分株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目的】研究了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以及最佳配比连年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球果产量的影响,为落叶松种子园长期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1989年营建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中的正常结实无性系分株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自2008年起按照N_(1)P_(1)K_(1)、N_(1)P_(2)K_(1)、N_(1)P_(1)K_(2)3种氮磷钾配方肥,以2.5 kg/株的水平连续3年开展配方施肥对比试验,确定影响球果产量的最佳施肥配方;自2011年起在最佳配方下设置3水平(2.5、5.0、7.5 kg/株),研究连续8年施肥对球果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配方施肥均能显著提高球果产量且差异显著(P<0.05),N_(1)P_(2)K_(1)为最佳配方,施加后母株球果产量最高,达到(97.63±0.87)kg/株,比不施肥对照、N_(1)P_(2)K_(1)和N1P1K2分别提高了18.15%、3.17%和2.63%。(2)以最佳配方N_(1)P_(2)K_(1)连续8年长期施肥,球果年产量和累积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3水平处理下的施肥母株的球果产量存在差异,其中以2.5 kg/株水平施肥效果最优,球果累积产量达到(267.43±5.15)kg/株,比对照、5.0 kg/株水平下和7.5 kg/株水平下的球果累积产量分别提高了52.93%、3.06%和5.70%。(3)连年施肥可将不(或极少量)结实年份的球果产量提高至结实小年或平年的水平(20.93~34.22 kg/株),并缩短大小年间隔,出现连年结实的现象,但是对结实大年影响较小。【结论】N_(1)P_(2)K_(1)配方肥能有效提高日本落叶松球果产量,且长期连年施肥效果显著,适宜施肥量为2.5 k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 氮磷钾配方施肥 球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云杉PSⅡ的热稳定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子瑞 王亚 +3 位作者 马建伟 安三平 胡继文 王军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32,共11页
【目的】以欧洲云杉5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其PSⅡ热激后自我修复能力,评估它的PSⅡ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和热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选择3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10个分生株,共计30个分生株,放入人工气候室正常条件下培养,... 【目的】以欧洲云杉5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其PSⅡ热激后自我修复能力,评估它的PSⅡ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和热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选择3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10个分生株,共计30个分生株,放入人工气候室正常条件下培养,2周后应用hand-PEA和image-PAM检测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影像作为对照。放入38℃培养箱中在低光的条件下预热5 h后,在40、42、43、44、46、48、50、52、53和54℃下分别热激30 mins,每个处理3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1个分生株),应用hand-PEA和image-PAM检测叶片PSⅡ的荧光参数和影像,筛选2个胁迫临界温度。将热激后选择的2个临界温度处理的幼苗,再次放入人工气候室正常条件下培养2周,用hand-PEA和image-PAM继续检测叶片PSⅡ的荧光参数和影像。【结果】1)通过对参数Y(Ⅱ)、Y(NO)和Y(NPQ)荧光影像和动力学曲线研究发现,欧洲云杉在44℃热激胁迫下,达到初始胁迫温度,52℃热激胁迫下达到最大胁迫温度,与草本、木本以及近缘物种植物相比,欧洲云杉PSⅡ的热稳定性都处于较高水平。2)应用image-PAM检测临界温度下PSⅡ荧光参数F0、Fm、Fv/Fm、NPQ、qL和qP的影像和NPQ、qL和qP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44℃短时热激下Fm和Fv/Fm影像减弱,qL和qP荧光影像增强,NPQ、qL和qP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高于对照;52℃短时热激下Fm和NPQ被增强,Fv/Fm、qL和qP影像被减弱,NPQ、qL和qP的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低于对照。3)应用hand-PEA进一步检测PSⅡ荧光参数量值的变化,44℃短时热激下,Fv/Fm、OJIP曲线都没有明显变化,仅PIABS降至对照组的79.5%,叶绿素(Chl)吸收和捕获光能的能力、电子的传递、以及电子传递链中心蛋白的活性都没受到明显的抑制,并促进天线色素(Chl)吸收能量(ABC)的光化学反应的能力和荧光淬灭的能力;而52℃短时热激下,PSⅡ的功能已发生明显的抑制,OJIP曲线也出现大幅度的“K”带,Fv/Fm降为对照组的63.2%,PIABS仅为对照组的6.6%,Fm时刻叶绿素(Chl)对光能的吸收和捕获、光化学反应、荧光淬灭和电子传递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电子传递链的放氧复合体(OEC)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预测增温主要抑制了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和受体侧电子传递,改变了PSⅡ反应中心能量流动分配,而对欧洲云杉PSⅡ供体侧的影响较小。4)经过2周的恢复后,在2种胁迫温度下幼苗针叶的荧光参数和影像都恢复到对照的水平,说明欧洲云杉对短期的胁迫有较强的恢复能力。【结论】在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欧洲云杉PSⅡ可能有较强的弹性适应生理机制应对极端天气午间的短期高温,它的热激胁迫可承受的温度范围在4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云杉 PSⅡ 热激胁迫 荧光参数和影像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葛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晓玲 吕寻 +3 位作者 胡勐鸿 樊嵘 孙曼 王美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以野葛藤蔓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生根粉浓度、处理时间、插穗年龄和插穗节间下保留长度,对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藤蔓不同年龄插穗生根性状差异显著,0.5年生藤蔓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91.77%,1.5年生插穗的平均生根数... 以野葛藤蔓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生根粉浓度、处理时间、插穗年龄和插穗节间下保留长度,对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藤蔓不同年龄插穗生根性状差异显著,0.5年生藤蔓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91.77%,1.5年生插穗的平均生根数量、根系平均长最大。低浓度的生根粉有促进插穗生根作用,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野葛藤蔓插穗的生根性状呈下降趋势,以1.0×10-4 g/cm3生根粉处理1.5年生野葛藤蔓插穗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系平均长等生根性状最好,分别为87.07%、9.28条/株、(3.94±1.28)cm/株。野葛藤蔓插穗主要为皮部生根型,节间处最容易生根,根大多着生在藤蔓插穗背面和节间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藤蔓扦插 激素 影响因素 多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结实母株种实性状对氮磷钾配比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吕寻 胡勐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为提高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肥料利用率,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在甘肃省沙坝落叶松/云杉国家良种基地,以30年左右正常开花结实的日本落叶松嫁接无性系分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了N1P1K1、N1P2K1、N1P1K2施肥配... 为提高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肥料利用率,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在甘肃省沙坝落叶松/云杉国家良种基地,以30年左右正常开花结实的日本落叶松嫁接无性系分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了N1P1K1、N1P2K1、N1P1K2施肥配比水平,以不施肥(N0P0K0)作为对照,研究N、P、K不同配比水平施肥对种实性状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N、P、K不同配比水平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结实母株种实性状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配比施肥均能促进球果和种子性状的有效改善,N1P2K1、N1P1K1、N1P1K2配比水平施肥千粒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1%、32.1%和30.0%;尤其以N1P2K1的效果最为显著,球果鲜质量和单个球果平均生产种子质量是对照(N0P0K0)的2.08倍和2.26倍,也是N1P1K2施肥配比水平的1.53倍,高出N1P1K1施肥配比水平的9.4%和30.0%。30年左右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能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的N、P、K施肥配比水平为N1P2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 施肥 种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结实母株种实性状和球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牟小梅 胡勐鸿 吕寻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有效改善日本落叶松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确定种子园磷肥合理施肥水平,以30 a左右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结实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磷(P2O5)4个水平(0、0.18、0.30、0.60 kg/株)施肥对种实性状和单株球... 为有效改善日本落叶松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确定种子园磷肥合理施肥水平,以30 a左右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结实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磷(P2O5)4个水平(0、0.18、0.30、0.60 kg/株)施肥对种实性状和单株球果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磷肥水平对种子宽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0.18、0.30、0.60 kg/株施肥水平间种子宽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3种施肥水平对种子宽的影响效果是一致的,均显著高于对照9.03%,对其他种实性状和单株球果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其他种实性状的影响虽然差异不具显著性,但是磷肥0.18 kg/株水平的球果平均鲜质量、单株球果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5.54%和5.36%,种实性状和单株球果产量并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不主张单独施用磷肥,而且单独施用量以不超过0.18 kg/株为宜。过多施肥不仅增加成本反而造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 磷肥施肥水平 种实性状 球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特征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小龙 赵秋玲 张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灰楸为母本,楸树、滇楸、灰楸为父本的杂交组合2年生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叶片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比较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叶片性状和光合性能指标均存... 以灰楸为母本,楸树、滇楸、灰楸为父本的杂交组合2年生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叶片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比较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叶片性状和光合性能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处于较高水平,比叶质量最低;叶面积遗传变异丰富高于其他指标。父本不同的杂交组合,叶片性状的变异趋势为滇楸>楸树>灰楸。灰楸种间杂交的光合能力、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种内杂交;灰滇杂最大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分别高于灰楸杂、灰灰杂12.96%、22.39%,51.29%、46.19%。相关性分析显示,灰楸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光合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9个杂交组合中,董水黄庄、石家庄选择的母本杂交组合的光合参数、叶面积、比叶质量高于廖家庄及高家庄选择的母本,董水黄庄3号×改毛4号的叶面积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初选5个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后代,其叶面积、比叶质量、光合能力的增益分别14.91%、5.7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杂交 叶片形态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