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土类的多年化肥施用对土壤养分及丰缺分布的影响--以榆中县1984—2021年的变化为例
1
作者 康蓉 崔银花 +2 位作者 赵凡 赵学琳 董孔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5-151,169,共8页
明确基于多年化肥施用对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及丰缺分布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及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模型及对应分析法,对榆中县分布面积较大代表性较强的6种土类1984—2021年37年间7次土壤监测结果结合化肥... 明确基于多年化肥施用对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及丰缺分布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及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模型及对应分析法,对榆中县分布面积较大代表性较强的6种土类1984—2021年37年间7次土壤监测结果结合化肥施用量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动态与丰缺等级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与化肥施用量密切相关。不同土类平均pH为8.33,为碱性级别。有机质平均为15.44g/kg,属于较缺的等级。全氮平均为0.99g/kg,在中等水平。有效磷平均为34.03mg/kg,属于较丰富水平。速效钾平均为189.18mg/kg,属于较丰富水平。土壤pH以黄绵土较高,pH在8.42左右。有机质以灰褐土与灌淤土最高,含量超过18g/kg。全氮以灰褐土与灌淤土最高,含量均超过1g/kg。有效磷以灰钙土最高,平均含量53.07mg/kg。速效钾含量以灌淤土、黄绵土较高,平均含量在196.37~221.9g/kg。根据不同土类养分丰缺分布特点,减少相应的化肥施用量(特别是磷肥),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及绿肥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定向培育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类 丰缺等级分布 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榆中县旱作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李锦成 《农业工程》 2023年第6期131-137,共7页
经过多年探索,甘肃省榆中县旱作区化肥减量技术逐步成熟,并在主要农作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为榆中县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精而强的技术支持。从氮、磷和钾肥平衡调控到按需精量配方施肥,再到通过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和... 经过多年探索,甘肃省榆中县旱作区化肥减量技术逐步成熟,并在主要农作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为榆中县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精而强的技术支持。从氮、磷和钾肥平衡调控到按需精量配方施肥,再到通过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和改进传统施肥方式集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018—2022年,在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百合及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中累计推广面积86.67万hm^(2),新增纯收益12.83亿元。松花菜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松花菜产量随着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率由46.73%上升到50.33%。甘蓝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有机肥并化肥减量20%后,商品甘蓝全磷、膳食纤维、钙含量较对照下降明显,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均有上升,品质得到提升。推荐生物有机肥施用量最佳为3t/hm^(2),化肥减量最大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化肥减量 有机肥 增效 技术集成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牛建彪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3-35,共3页
通过对陇东地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大推广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强化培训宣传;建立示范基地;科学合理施肥等对策。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多茬种植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发展甜玉米生产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4
作者 张成荣 牛建彪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生产 栽培技术 榆中县 规模化种植 特种玉米 品种类型 罐藏加工 营养丰富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榆中县贫困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5
作者 张成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7期44-46,共3页
在分析榆中县贫困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和优势的同时,从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制定扶持政策,推行标准化、加快基地建设,加快认证进程、完善体系建设,搞好宣传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加强监管、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榆中县贫困山... 在分析榆中县贫困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和优势的同时,从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制定扶持政策,推行标准化、加快基地建设,加快认证进程、完善体系建设,搞好宣传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加强监管、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榆中县贫困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 思考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蔬菜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优势与对策
6
作者 李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16期24-26,共3页
高寒旱区蔬菜全膜双垄三沟顶凌覆膜育苗移栽技术是榆中县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研发的一项新技术,如何发展新技术,就要从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的实际出发,发挥区域优势,梯田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大力推广新技术,继续做大做强冷凉型绿色... 高寒旱区蔬菜全膜双垄三沟顶凌覆膜育苗移栽技术是榆中县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研发的一项新技术,如何发展新技术,就要从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的实际出发,发挥区域优势,梯田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大力推广新技术,继续做大做强冷凉型绿色富硒高原夏菜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工作中深刻总结了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实际情况,对高寒旱区蔬菜全膜双垄三沟顶凌覆膜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优势,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旱区 蔬菜全膜双垄三沟 顶凌覆膜 育苗移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对土壤耕层养分影响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赵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42,171,共10页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秸秆或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的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中,10个地区达到显著水平。全省各试验点秸秆与绿肥还田的作物产量较对照增产率在-1.74%~15.4%之间,平均为5.2%。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CEC和全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伴随着有机质的提高,土壤有效磷、全磷和CEC有同步提高的趋势。全省各点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土壤有机质及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频数分布呈偏态的正态分布,其峰偏向较大数值,说明有机质提升措施实施后,秸秆及绿肥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样点较对照田多且集中度高。结果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耕层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因子 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高寒二阴地区娃娃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董珍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61-62,共2页
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属十字化科芸薹属白菜亚种,是一种袖珍型小株白菜,适宜在土层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榆中县高寒二阴山区的银山、和平、马坡、新营等乡镇属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夏季气温低、光照强、雨水多,土壤肥力强... 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属十字化科芸薹属白菜亚种,是一种袖珍型小株白菜,适宜在土层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榆中县高寒二阴山区的银山、和平、马坡、新营等乡镇属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夏季气温低、光照强、雨水多,土壤肥力强、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娃娃菜生长。该区生产的娃娃菜外观鲜丽、口感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由于产量高,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高产栽培技术 榆中县 高寒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 土壤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郝玉梅 牛建彪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7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覆盖栽培技术 旱地马铃薯 榆中县 地膜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保墒效果 示范推广 降水入渗 覆盖种植 旱作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花椰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军 刘世海 《蔬菜》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海拔2000~2500m,年降雨量400~600mm,年均温度6.3℃,无霜期90d左右。该区域气候冷凉,病虫害较轻,而花椰菜生育习性喜冷凉,因此在该区推广种植花椰菜,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同时该区生产的花椰菜品质好、...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海拔2000~2500m,年降雨量400~600mm,年均温度6.3℃,无霜期90d左右。该区域气候冷凉,病虫害较轻,而花椰菜生育习性喜冷凉,因此在该区推广种植花椰菜,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同时该区生产的花椰菜品质好、无公害,远销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出口。为使该区域种植花椰菜品质更好,产量更高,技术人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花椰菜 榆中县 南部 自然资源优势 年降雨量 年均温度 区域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马铃薯原种生产技术
11
作者 郭正昆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57-58,共2页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因地处高寒冷凉山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离条件较好,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充分利用榆中县二阴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马铃薯原种生产的规模化,
关键词 原种生产技术 马铃薯 榆中县 南部 自然资源 冷凉山区 日照时间 昼夜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基层绿色防控与标准化农业生产实施对策
12
作者 李锦成 金军民 +2 位作者 祁丽萍 刘殊彤 候艳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9期35-36,共2页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为害等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作物减产,降低农产品质量。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措施,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甘肃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区域优势...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为害等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作物减产,降低农产品质量。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措施,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甘肃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进了绿色防控和标准化产业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主导产业 实施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 绿色防控 公共植保 标准化农业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绿色植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凡 沈玉梅 +3 位作者 何秀云 牛建彪 李胜克 张继祖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5-58,62,共5页
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 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2006年与1987年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经过近20 a的耕作,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22 g/kg(P<0.01),碱解氮含量增加33.24 mg/kg(P<0.01),有效磷含量增加19.01 mg/kg(P<0.01),pH值下降0.32(P<0.05),速效钾含量下降50.73 mg/kg(P<0.01),有机质含量下降0.58 g/kg(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肥力因子 演变 程度分析 含量增加 有机质含量 速效钾含量 显著水平 有效磷 土壤养分变化 检测结果 碱解氮 指标 土壤全氮 土壤普查 含量差异 成对数据 榆中县 甘肃省 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蔬菜生产环节尾菜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昭 金胜利 +1 位作者 张光全 火玉洁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对兰州蔬菜主产区榆中县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尾菜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榆中县蔬菜在生产环节中年产生尾菜约90万t,平均单位面积产生量为37.52 t/hm^2,尾菜量占蔬菜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31.29%;产生尾菜最多的是花椰菜35万t,占全县尾菜量... 对兰州蔬菜主产区榆中县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尾菜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榆中县蔬菜在生产环节中年产生尾菜约90万t,平均单位面积产生量为37.52 t/hm^2,尾菜量占蔬菜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31.29%;产生尾菜最多的是花椰菜35万t,占全县尾菜量的1/3多。在各种蔬菜中,尾菜比例最高的是青梗松花菜、西兰花和花椰菜,尾菜占总产量的比例在50%左右,单位面积产生的尾菜量也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剩余物 尾菜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北部山旱地不同玉米品种覆膜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光全 金胜利 张立忠 《甘肃农业科技》 2005年第9期19-21,共3页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不同玉米品种与覆膜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酒单4号、沈单16,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较半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成熟9~17d,土壤含水量较露地提高7.1~11.3 g/kg,较...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不同玉米品种与覆膜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酒单4号、沈单16,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较半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成熟9~17d,土壤含水量较露地提高7.1~11.3 g/kg,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5.0~9.2 g/kg;平播全地面覆膜栽培的酒单4号、沈单16折合产量分别为5 792.0 kg/hm2、6 080.0 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67.6%和90.0%,采用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酒单4号、沈单16的折合产量分别为7 136.0 kg/hm2、6 304.0 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106.5%和97.0%,因此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玉米均能够正常成熟,并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旱地 高海拔 玉米 覆膜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主要高原夏菜尾菜的产生量调查初报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昭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26-28,共3页
对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榆中县主要高原夏菜品种的尾菜产生量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7种主要高原夏菜品种中以花椰菜单位面积的尾菜产生量最多,达74.70 t/hm2;其次是西兰花,尾菜产生量为63.30 t/hm2。全县花椰菜尾菜年产生总... 对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榆中县主要高原夏菜品种的尾菜产生量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7种主要高原夏菜品种中以花椰菜单位面积的尾菜产生量最多,达74.70 t/hm2;其次是西兰花,尾菜产生量为63.30 t/hm2。全县花椰菜尾菜年产生总量高达62.25万t,松花菜、娃娃菜、芹菜、甘蓝、西兰花、莴笋的尾菜年产生总量分别为15.28、11.34、9.56、7.14、6.33、2.16万t。单株尾菜产生量以花椰菜系列较大,松花菜、西兰花、花椰菜分别为2.06、1.28、1.13 kg/株。单株产生尾菜的比重以西兰花、松花菜和花椰菜较高,分别占到生物总量的59.81%、59.37%、41.48%。花椰菜、松花菜、娃娃菜年产生尾菜分别占年尾菜产生总量的54.58%、13.40%、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夏菜 尾菜 产生量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西葫芦新品种适应性对比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丽芸 豆国兰 王建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7期60-60,64,共2页
本试验选择了三个西葫芦新品种做适应性对比试验,通过对西葫芦的产量,瓜条形状,色泽、商品性,抗寒性,抗热性,抗病性的分析,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西葫芦 品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二级体系的实践探索
18
作者 刘世海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4期240-241,共2页
榆中县马铃薯栽培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hm^2以上,但脱毒种薯的普及率很低,不足20%。为进一步普及脱毒种薯,促进榆中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增长,现将榆中县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二级体系的实践探... 榆中县马铃薯栽培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hm^2以上,但脱毒种薯的普及率很低,不足20%。为进一步普及脱毒种薯,促进榆中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增长,现将榆中县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二级体系的实践探索总结如下,供同类地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种薯 二级体系 马铃薯 榆中县 农村经济增长 产业化发展 栽培种植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玉米密植高产适宜品种筛选试验
19
作者 李小燕 张雷 +3 位作者 牛芬菊 邸维利 李胜克 魏志花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7期59-60,62,共3页
针对目前榆中县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快、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引进15个玉米密植新品种,以先玉335为主对照、郑单958为副对照进行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迪卡519和泽玉8911这2个新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宜作为榆中县玉米耐密品种... 针对目前榆中县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快、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引进15个玉米密植新品种,以先玉335为主对照、郑单958为副对照进行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迪卡519和泽玉8911这2个新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宜作为榆中县玉米耐密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植 品种 性状 产量 甘肃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技促进榆中县食用菌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0
作者 李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4年第3期43-44,共2页
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营养价值越来越重视,由于食用菌特殊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倍受消费者青睐。
关键词 榆中县 食用菌 生产 产业化 营养价值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