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被引量:4
1
作者 汤春梅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记述了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的甘肃省蝶类新记录25种,隶属于3科20属,其中蛱蝶科2种,灰蝶科17种,弄蝶科6种。
关键词 蝴蝶 种类 新记录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子忠 桑娟萍 廖永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3-206,237,共5页
采用遥感技术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验收和监测,具有科学、经济、客观、高效等特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同一地区退耕还林前和退耕还林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可定期获得该地区已经退耕还... 采用遥感技术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验收和监测,具有科学、经济、客观、高效等特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同一地区退耕还林前和退耕还林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可定期获得该地区已经退耕还林的面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可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监测,了解退耕还林地的植被生长状况及质量状况,实现对退耕还林地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遥感技术 规划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高寒地沙棘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彩霞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近年来,随着沙棘在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与综合利用,沙棘已成为北方主要的栽培树种之一。为给沙棘在高寒地的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指导,自2001年以来,在小陇山林业局滩歌林场秦岭高寒山... 近年来,随着沙棘在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与综合利用,沙棘已成为北方主要的栽培树种之一。为给沙棘在高寒地的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指导,自2001年以来,在小陇山林业局滩歌林场秦岭高寒山区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栽培试验,并总结出了一整套沙棘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栽培技术 高寒地带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藏林场美国红提葡萄引种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彩霞 刘江林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3期150-154,共5页
为给迭部地区乃至白龙江林区引种栽培红提葡萄提供技术资料,在甘肃迭部地区的旺藏林场进行了3a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红提葡萄是迭部地区适宜推广的葡萄优良品种,投资小、见效快。只要选用优良品种和Ι级壮苗合理建园,加强果园及土... 为给迭部地区乃至白龙江林区引种栽培红提葡萄提供技术资料,在甘肃迭部地区的旺藏林场进行了3a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红提葡萄是迭部地区适宜推广的葡萄优良品种,投资小、见效快。只要选用优良品种和Ι级壮苗合理建园,加强果园及土肥水管理,实施整形修剪,严防病虫害,冬季防寒等丰产技术措施,即可实现1a定植,2a挂果,3a后丰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葡萄 引种栽培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地区台湾红肉火龙果“蜜玄龙”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祝建刚 程新平 +2 位作者 刘睿明 张宏斌 祝文轩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2期4-6,共3页
红肉火龙果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张掖市万家墩村引进台湾红肉火龙果“蜜玄龙”进行日光温室栽培,通过几年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套适合甘肃张掖地区的火龙果设施栽培管理技术,可以为红肉火龙果在张掖地区乃至河西地区大面... 红肉火龙果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张掖市万家墩村引进台湾红肉火龙果“蜜玄龙”进行日光温室栽培,通过几年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套适合甘肃张掖地区的火龙果设施栽培管理技术,可以为红肉火龙果在张掖地区乃至河西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日光温室 设施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的繁殖技术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赞 郭如刚 周景超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第8期16-17,共2页
本文根据连翘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总结了连翘的繁殖技术以及应用价值,以期为种植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翘 形态特征 繁育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毛芹菜反季节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振芳 田志强 王福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5期74-75,共2页
本文总结了天水市毛芹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和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毛芹菜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毛芹菜 反季节栽培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甘肃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麦积山景区的蝶类资源(二) 被引量:1
8
作者 汤春梅 杨庆森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4-27,共4页
记述了麦积山景区的蝴蝶类昆虫50种,其中眼蝶科47种,斑蝶科1种,蚬蝶科1种,喙蝶科1种。
关键词 蝶类 资源 麦积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育黄瓜2号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惠萍 郭振芳 +1 位作者 赵国珍 王福全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0期151-151,共1页
以黄瓜资源02-4搭载于神舟3号后选育的稳定优良变异材料06-5-25-7-1为父本,以2005年引进的农家品种(编号为03-33)为母本,经杂交组配的组合14F1,经杂交组合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多点试验、生产试验示范等程序,选育出的航育黄瓜2号。
关键词 航育黄瓜2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麦积山景区的蝶类资源(四)
10
作者 汤春梅 杨庆森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28-31,共4页
记述了麦积山景区的蝴蝶类昆虫74种,其中弄蝶科25种,灰蝶科49种。
关键词 蝶类 麦积山景区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麦积山景区的蝶类资源(三)
11
作者 汤春梅 杨庆森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1-4,共4页
记述了近年来在麦积山景区采集的蛱蝶科昆虫39属82种。
关键词 蝶类 资源 麦积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三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具元 蒋志荣 +1 位作者 王继和 张登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基于对民勤沙井子地区植被调查数据,研究了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总盖度、灌木盖度下降,草本盖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是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植... 基于对民勤沙井子地区植被调查数据,研究了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总盖度、灌木盖度下降,草本盖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是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丘类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可存活于不同沙丘类型.白刺的生态优势度(重要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植物多样性与白刺的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不同沙丘类型白刺地上生物量变化明显,半固定沙丘白刺生物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州 沙丘 植被 盖度 多样性 生物量 生态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纤毛虫群落对不同退还模式生态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宁应之 杨永强 +2 位作者 董玟含 张惠茹 马继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28-3638,共11页
为了探究土壤纤毛虫群落对不同退还模式生态恢复的响应及利用其群落特征来评价退还效果,于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乡退耕还林区选取了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云杉、沙棘混交林A1,云杉林A2,沙棘林B1)和2个对照耕... 为了探究土壤纤毛虫群落对不同退还模式生态恢复的响应及利用其群落特征来评价退还效果,于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乡退耕还林区选取了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云杉、沙棘混交林A1,云杉林A2,沙棘林B1)和2个对照耕地样点(小麦地A0,豌豆地B0)为研究样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各样点土壤的相关环境因子,并分析了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与植被群落参数、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共鉴定到125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9纲19目29科34属。结果显示:退还样点和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5),退还样点间的物种相似性减小,群落组成复杂化;退还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数、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各样点间表现为A1>B1>A2>B0>A0;各样点优势类群的演替趋势,由对照样点的肾形目演替为退还样点的散毛目。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稳定影响最主要的是有机质、含水量和全氮的含量,不同林型间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表明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可作为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纤毛虫群落 退还模式 生态恢复 生态响应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晓雷 杨富强 +5 位作者 田青 周旭姣 赵安 何万鹏 赵艳丽 姜礼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迭山北坡,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即火后演替5年(5 a...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迭山北坡,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即火后演替5年(5 a)、火后演替15年(15 a)、火后演替23年(23 a)和森林顶级群落(Climax)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等指标,以揭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特征。[结果]1)随着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中5 a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个体数最多(4008±298株·(400 m^(2))^(-1)),Climax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个体数量也最少(1759±90株·(400 m^(2))^(-1));草本层5a群落、灌木层和乔木层Climax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2)依据重要值,5 a、15 a、23 a和Climax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可命名为扁刺蔷薇+箭竹+密生薹草、唐古特忍冬+黑水柳+密生薹草、青海云杉-红桦+扁刺蔷薇+密生薹草群落和云杉-巴山冷杉+唐古特忍冬+密生薹草群落。3)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异质性指数5 a(0.07)<15 a(0.12)<23 a(0.19)<Climax(0.22)。4)5 a、15 a和23 a群落的多度为几何级数分布型,表明火烧迹地环境条件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长,生态位确定性物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而Climax群落的多度呈“S”型分布,“中间类型”物种占据了群落的绝大部分,属于演替晚期群落。5)根据β多样性的差异,可将4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灌木层划分为初建灌木层(5 a)和稳定灌木层(15 a,23 a,Climax),草本层划分为剧烈变化草本层(5 a和15 a)和稳定草本层(23 a和Climax)。[结论]随着植物群落演替时间越长,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物种丰富度呈递减趋势,群落间的相似性越加接近,群落为正向演替,演替过程为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云杉-巴山冷杉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巴山冷杉林 火烧迹地 植物群落 演替 数量研究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主要种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雷 杨富强 +7 位作者 王明军 黄海霞 田青 周旭姣 赵安 贺万鹏 赵艳丽 姜礼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37,共15页
特定环境下植物的生态位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状态。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采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种群生态位宽度... 特定环境下植物的生态位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状态。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采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划分群落特化种和泛化种。结果表明: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的草本层主要物种的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结果基本一致,同一物种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生态位宽度23 a>5 a>15 a>顶级群落(Climax)。5 a群落有2个特化种2个泛化种,15 a群落有4个特化种2个泛化种,23 a群落仅有3个特化种,Climax群落有3个特化种5个泛化种。23 a群落的高生态位重叠指数的种对数占比最小,而Climax群落有着较少低生态位重叠指数的种对数;中等生态位重叠指数的种对数占总对数比值大小顺序为Climax>5 a>15 a>23 a。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经过重度火干扰后,火烧迹地演替初期的群落(5 a)和受人为定向干扰的群落(23 a),植物生境资源丰富,各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都相对较大、生态位重叠较小,相应地种间竞争小;演替中期(15 a),生态位重叠分离现象明显,群落中的大多数种在资源利用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种间竞争加剧;而Climax属于顶级群落,各种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宽,大多数植物种间生态位重叠不高,竞争较小,群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除了Climax群落,其他各演替阶段群落所含特化种占特化种与泛化种之和比≥50%,特定的生境促使特化种的形成。适当的人为干预能够提高群落内种的生态位宽度,降低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生态位 云杉-巴山冷杉林 火烧迹地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白黄瓜品系05-33-6-1-2-49的选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鹏奎 王萍 +3 位作者 王福全 郭振芳 尹惠萍 张忠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27-29,共3页
以航天搭载后的龙果黄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变异白黄瓜品系05-33-6-1-2-49,在2013—2014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05-33-6-1-2-49的2 a前期平均折合产量为20.4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2.90%;平均折合总产量为30.6 t/hm^2,较对... 以航天搭载后的龙果黄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变异白黄瓜品系05-33-6-1-2-49,在2013—2014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05-33-6-1-2-49的2 a前期平均折合产量为20.4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2.90%;平均折合总产量为30.6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5.3%,增产效果显著。通过SRAP分析,证明用搭载后的材料选育出的新品系与搭载前产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诱变 选育 黄瓜 种质资源 SR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黄瓜新品种天香3号选育报告
17
作者 王福全 尹惠萍 +3 位作者 郭振芳 田志强 赵国珍 王蕾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17-20,共4页
天香3号是用金山黄瓜(V05A0115)和黄瓜(V05A1412)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杂交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前期平均折合产量25 101.9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5%;总平均折合产量73 694.3 kg/hm2,较对照... 天香3号是用金山黄瓜(V05A0115)和黄瓜(V05A1412)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杂交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前期平均折合产量25 101.9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5%;总平均折合产量73 694.3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 g/kg,维生素C含量7.3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9 g/kg,干物质含量57.4 g/kg。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均表现为抗病。该品种是春季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回头瓜多,瓜条商品性好,口感香脆,品质好,单瓜重120 g左右。适宜在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天香3号 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唐志红 尉秋实 +7 位作者 刘虎俊 姜生秀 何芳兰 张莹花 王芳琳 张裕年 赵赫然 赵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地形气候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影响着高寒植被群落的演替,同时对山地水源涵养林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气候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 地形气候因子与物种分布的关系影响着高寒植被群落的演替,同时对山地水源涵养林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气候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高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5个调查样方中出现181个植物种,隶属40科,124属。科的物种组成及占总物种数比例分别为菊科30个种,占16.57%;蔷薇科17个,占9.44%;禾本科13个种,占7.22%;豆科11个种,占6.11%。毛茛科10个种,占5.56%。单属种82个,占总属数的66.13%。群落层片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乔木8种,灌木25种,草本148种。乔木层优势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红桦。灌木层优势种有金露梅、山生柳、匙叶小檗、高山绣线菊。草本层优势种有甘肃薹草、珠芽蓼、早熟禾、唐松草、甘青蒿。TWINSPAN将高寒植被群落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群丛I红桦⁃红花蔷薇⁃甘肃薹草B.albosinensis⁃Rosa moyesii⁃C.kansuensis,群丛II青海云杉⁃匙叶小檗⁃甘肃薹草P.crassifolia⁃B.vernae⁃C.kansuensis,群丛III祁连圆柏⁃高山绣线菊⁃珠芽蓼Sabina chinensis⁃Spiraea alpine⁃P.viviparum,群丛IV高山绣线菊+鬼箭锦鸡儿⁃珠芽蓼S.alpine+Caragana jubata⁃P.viviparum,群丛V沙棘+甘青蒿+鼠掌老鹳草Hippophae rhamnoides+A.tangutica+Geranium sibiricum,群丛VI沙棘+苦荬菜+苦荞麦H.rhamnoides+Ixeris polycephala+Fagopyrum tataricum,群丛VII沙棘⁃冰草+西北沼委陵菜H.rhamnoides⁃Agropyron cristatum+Comarum salesovianum。7个群丛在DCA排序图上聚集分布,反映了较好的环境梯度。CC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是祁连山高寒植被群落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降水、温度、坡向、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高寒植被 地形气候因子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a来民勤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志红 纪永福 +2 位作者 安富博 张莹花 唐进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研究甘肃省民勤县荒漠草地植被与降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样线法和针刺法,对民勤县3种立地条件下的荒漠草地10a植被变化进行4次定位监测,用Excel软件分析植被生长和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民勤县大气降水年际间和年内变幅都很... [目的]研究甘肃省民勤县荒漠草地植被与降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样线法和针刺法,对民勤县3种立地条件下的荒漠草地10a植被变化进行4次定位监测,用Excel软件分析植被生长和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民勤县大气降水年际间和年内变幅都很大,这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民勤县荒漠草地植被生长所需水分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西沙窝沙质荒漠草地和红果子井砾质荒漠草地植被完全依靠大气降水存活和生长,植物生长与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最为明显。但是对地下水位较高的白土井盐渍化荒漠草地植物来说,植物生长主要靠地下水,降水将积聚在表层的盐分淋溶到了根系层,对植物生长不利。[结论]民勤县荒漠草地植被生长情况虽然受降雨的影响较大。总体上该县植物生长呈现衰败的趋势,荒漠化也日趋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县 荒漠草地 植物群落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欣怡 杨富强 +10 位作者 周旭姣 王明军 黄海霞 鲁松松 张晓玮 杜伟波 王旭虎 田青 赵安 贺万鹏 周晓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7,共8页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论题。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是阐明群落构建的两种主要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分别强调的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尚存争议。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群...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论题。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是阐明群落构建的两种主要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分别强调的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尚存争议。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扩散-生态位连续体指数(DNCI)和校正随机率(MST),分析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的主导构建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5、15和23 a群落与Climax群落之间的DNCI分别为-22.6169、-21.7507和-8.2594,都远小于0,表明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作用是扩散过程;2)5 a-Climax组和23 a-Climax组的MST值均高于50%阈值线,这表明随机性过程在两组群落构建中均占支配地位;对于15 a-Climax组,15 a的MST值为0.6664,Climax的MST值等于0.4927,说明15 a植物群落构建以随机性为主,而Climax群落构建以确定性为主;由于15 a的MST值远高于50%,而Climax的MST值较接近于50%的阈值,也可说明15 a-Climax组群落构建仍以随机性为主。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随机扩散主导了草本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群落构建 云杉-巴山冷杉林 火烧迹地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