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新探获一处中型金矿床—703东金矿(5.2吨)
1
作者 任晓东 智超 +4 位作者 陈生民 陈镇海 曹恒 鲁光荣 崔勇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0-761,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系(I)、额济纳-北山弧盆系(II)、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III),所处成矿区带为扫子山-红石山华力西期Au−Cu−Ni−Cr−Fe成矿带(图1a)。以往在该成矿区带发现达到中...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系(I)、额济纳-北山弧盆系(II)、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III),所处成矿区带为扫子山-红石山华力西期Au−Cu−Ni−Cr−Fe成矿带(图1a)。以往在该成矿区带发现达到中型以上的金矿只有460金矿。该区带以往找矿目标主要放在金异常浓度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的石炭系分布区,笔者建议找矿目标应放在中酸性岩体,尤其要重视金弱异常分布区。基于该认识,笔者发现703东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且分布1∶200000和1∶50000水系沉积物Au弱异常,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兴蒙造山系 甘肃北山 金矿床 703东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构造叠加晕浅析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森 张自森 智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4-884,共11页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单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r、Co、Ni、V、Ti→W、Mn、Be、Sn、Bi、Mo、Cu→Pb、Zn、Ag→Au、As、Sb为基础,分析认为祁青钼矿4线构造叠加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u、Mo、Pb、Sb→As、Zn、Sn、Nb→Bi、V、Ti、Ba、Cr→Mn、W、B具"反分带"特征,且存在地球化学参数"反转"现象,指示成矿作用有叠加,预测深部存在第二成矿空间,钻探工程验证在祁青钼矿深部发现含钼隐伏花岗岩体,且岩体上部仍有石英脉型钼矿体,证实了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找矿预测的有效性。认为小柳沟矿田深部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较大,晚期花岗岩体凸起部位和外围分别是是寻找钼、中低温硫化物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多金属矿田 构造叠加晕 轴向分带 找矿预测 小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明舒井南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森 陶超群 刘莉晖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矿区元素的富集、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处于Au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以强富集...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矿区元素的富集、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处于Au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以强富集强分异(Au富集系数f>2.5,变异系数Cv>3.2)为特征;As、Sb、W元素也表现出富集与强分异特征,表明矿区热液活动具多源多期叠加特征,Au来源于地层又来源于深部热液;(2)寻找金矿有利的指示元素为Au、Ag、As、Sb、W,这些元素的异常强度及形态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及裂隙的发育程度;(3)断裂构造及裂隙是矿区金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4)查证圈定的甲1类HT2、HT3综合异常获得金矿化体14条,金矿体5条,新增金潜在矿产资源837 kg,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为矿致异常,金矿找矿潜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找矿潜力 金矿 明舒井南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鸣远 刘战庆 +5 位作者 崔丰智 李瑞霜 席昊 陈玉峰 陶超群 岑炬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1-622,共12页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矿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矿脉中主要发育有气-液两相(Ⅰ型)和含液相CO_(2)三相(Ⅱ型)2类包裹体。其中,Ⅰ阶段流体呈中高温、中盐度特征,主成矿(Ⅱ)阶段呈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Ⅲ阶段呈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与盐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包裹体的δD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98.3‰~-76.4‰和0.8‰~5.4‰,呈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特征;方解石中流体的δ^(13)C值为-0.26‰~-0.73‰,δ^(18)O值为-1.26‰~-3.73‰,显示C可能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与大气降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成矿早期与主成矿期均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该矿床发生了明显的流体混合作用是该地区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混合作用 小独山西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界登相营群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璎 胡浩 +2 位作者 易凯 智超 张继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76-2494,共19页
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界登相营群为一套与裂谷相关的沉积-火山岩序列,其年代学和构造背景对理解扬子板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得登相营群松林坪组、则姑组和朝王坪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66±6 Ma、10... 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界登相营群为一套与裂谷相关的沉积-火山岩序列,其年代学和构造背景对理解扬子板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得登相营群松林坪组、则姑组和朝王坪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66±6 Ma、1040±4 Ma和1020±4 Ma,精确限制了登相营群时代为1166~1020 Ma。松林坪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多峰值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砂岩物源主要来自酸性火山岩以及花岗岩。则姑组英安岩具有较高的Ga/Al比值和Zr、Hf、Ga和HREE含量以及高的锆石饱和温度,属于A型花岗岩系列,锆石εHf(t)值为~-15.1~-9.1,说明来自花岗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登相营群砂岩和英安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盆地。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属性为被动大陆边缘裂谷,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动力学背景转为活动大陆边缘洋-陆俯冲,扬子板块应位于超大陆的边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缘 登相营群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锡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廷忠 何建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90-1491,共2页
锡在钨钼矿石中是最常见的伴生有益元素。目前测定该矿石中锡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等。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存在锡的干扰元素较多,终点难辨的缺点;极谱法灵敏度较高,但操作条件要求严格,各实验室现行操作手续差异... 锡在钨钼矿石中是最常见的伴生有益元素。目前测定该矿石中锡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等。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存在锡的干扰元素较多,终点难辨的缺点;极谱法灵敏度较高,但操作条件要求严格,各实验室现行操作手续差异较大,且对操作人员且环境危害较大,应减少使用。近十年来,氧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光谱法联用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痕量锡 氢化物发生 化探样品 测定 分光光度法 操作条件 有益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酸溶-盐酸羟胺还原ICP-MS法测定土壤沉积物岩石中的痕量碘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冬 周小琳 +1 位作者 宗有银 张廷忠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4-740,共7页
碘是活跃元素,价态多,各价态间易相互转化,化学性质不稳定,使用ICP-MS测定土壤、沉积物和岩石样品中的痕量碘,样品前处理和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是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磷酸-高氯酸高压密闭消解处理样品,提高了样品分解效率,也避免了碘的挥发... 碘是活跃元素,价态多,各价态间易相互转化,化学性质不稳定,使用ICP-MS测定土壤、沉积物和岩石样品中的痕量碘,样品前处理和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是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磷酸-高氯酸高压密闭消解处理样品,提高了样品分解效率,也避免了碘的挥发损失,通过加入0.5mL 20g/L盐酸羟胺溶液将碘还原为I^-,提高了碘的稳定性,再于100℃烘箱中保温至少20min,以稀氨水作介质,降低了ICP-MS测定过程中的记忆效应。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8%~9.19%,相对误差为-6.90%~8.33%,回收率为92.5%~109.6%,检出限(3s)为0.012μg/g。本方法的测定数据与半熔法一致,解决了当前方法存在的分析流程长、空白高、岩石样品提取不完全、提取装置繁多等问题,可以作为土壤、沉积物、岩石中痕量碘测定方法的一种补充,适合批量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岩石 封闭酸溶 盐酸羟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技术在土壤有效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任冬 陈宇豪 张廷忠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土壤样品经有机酸浸提后,浸提出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有机酸及有机质,如未进行破坏处理,进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样系统后容易堵塞雾化器、中心管、矩管等,或有颗粒黏附于中心管壁和矩管壁上,造成测定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 土壤样品经有机酸浸提后,浸提出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有机酸及有机质,如未进行破坏处理,进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样系统后容易堵塞雾化器、中心管、矩管等,或有颗粒黏附于中心管壁和矩管壁上,造成测定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差、空白高等问题,进而影响土壤有效态的综合评价。本文将土壤样品用有机酸(DTPA、草酸-草酸铵、柠檬酸等)浸提后,过滤或离心,吸取上清液加入高压密闭消解罐中,经电热板上处理,再加2mL浓硝酸,于180℃烘箱中保温至少3h,采用ICP-OES测定有效态元素铜锌铁锰镉铅镍铬钼硅的含量。本方法采用高压密闭消解技术处理土壤样品,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5.9%,相对误差为-2.1%~5.2%,回收率为90.1%~103.2%,方法检出限为0.32μg/kg^0.038mg/kg;而采用以往高温炉中灼烧法、硝酸-高氯酸(硫酸)敞开消解法等技术手段,回收率为89.2%~100.5%,方法检出限为0.50μg/kg^0.050mg/kg,两者相比,本方法的测定结果稳定、空白低,分析周期短,适合批量样品的连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压密闭消解 有机酸 有机质 有效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沉淀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彤彤 钱银弟 黄登丽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0-658,共9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银,通常在标准模式下用干扰校正法或动能歧视模式进行测定。银的两个稳定同位素均受锆和铌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质谱干扰,对于干扰元素锆、铌含量较高而银含量低的样品,测定误...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银,通常在标准模式下用干扰校正法或动能歧视模式进行测定。银的两个稳定同位素均受锆和铌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质谱干扰,对于干扰元素锆、铌含量较高而银含量低的样品,测定误差较大,需要将干扰元素与银分离。本方法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样品,浓盐酸复溶提取,加入磷酸使大部分溶出的干扰元素锆、铌转化为难溶的磷酸盐化合物,通过沉淀与待测元素银分离。ICP-MS测定时以^(103)Rh为内标,用^(90)Zr^(16)O^(+)同质量数的同位素^(106)Pd间接校正^(91)Zr^(16)O^(+)、^(90)Zr^(16)O^(1)H^(+)对107 Ag的质谱干扰。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分析结果在标准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n=12)为4.3%~12.1%,方法检出限(3SD)为0.0072μg/g。本方法适合土壤、水系沉积物及岩石等化探样品中痕量银的分析。样品处理中引入的磷酸不影响其他常规元素,可用同一份消解液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化探样品 磷酸盐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炭质板岩样品中的铬、钒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登丽 刘彤彤 程帆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炭质板岩地质结构及其性质特点决定了按照常规分析方法对伴生金属元素铬、钒检测时存在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或溶解不完全等难点。为了快速准确测定炭质板岩中伴生元素铬、钒,根据炭质板岩样品的成分特征,对测定铬、钒的常规方法进行了... 炭质板岩地质结构及其性质特点决定了按照常规分析方法对伴生金属元素铬、钒检测时存在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或溶解不完全等难点。为了快速准确测定炭质板岩中伴生元素铬、钒,根据炭质板岩样品的成分特征,对测定铬、钒的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高温焙烧,通过实验选择了合适的焙烧温度。确定采用700℃马弗炉高温焙烧,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酸处理,王水(1+1)提取定容后,选择Cr 267.716 nm、V 292.402 nm为分析谱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炭质板岩中的铬、钒进行测定。在仪器工作条件最佳化条件下,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6;方法检出限为铬1.38μg/g,钒1.76μg/g;铬、钒回收率分别为96.8%~105%、96.8%~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铬2.3%~3.6%,钒0.47%~1.3%;检测范围铬4.41~4000μg/g,钒5.28~6000μg/g,能够满足炭质板岩中伴生金属元素铬、钒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处理草酸-草酸铵浸提剂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冬 刘彤彤 +1 位作者 刘安安 钱银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采用高压密闭消解处理草酸-草酸铵浸提剂后,能充分破坏草酸盐及有机质,用酸量小,样品空白值低,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样品污染,挥发损失。土壤样品经草酸-草酸铵浸提后,吸取上清液于高压密闭消解罐中,经电热板上处理,再加入2mL浓硝酸,于18... 采用高压密闭消解处理草酸-草酸铵浸提剂后,能充分破坏草酸盐及有机质,用酸量小,样品空白值低,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样品污染,挥发损失。土壤样品经草酸-草酸铵浸提后,吸取上清液于高压密闭消解罐中,经电热板上处理,再加入2mL浓硝酸,于180℃烘箱中保温至少3h,开盖,定容,采用ICP-MS测定有效钼。方法检出限(3s)为0.014μg/g,相对标准偏差(n=12)为4.4%~7.6%。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以及利用本法与NY/T1121方法比对,两者之间数据相吻合。本方法可行性强,适合批量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压密闭消解 草酸-草酸铵 有效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土降温过程中盐分结晶的相变行为研究
12
作者 赵文沧 周凤玺 +2 位作者 杨玉红 冉跃 万旭升 《岩土工程学报》 2025年第9期1884-1892,共9页
伴随降温过程,盐渍土孔隙内溶液会发生相变现象。针对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盐分结晶行为,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从热力学理论出发,考虑相变间化学势平衡和Young-Laplace方程给出了孔隙中盐溶液的初始结晶半径理论表达式,并分析... 伴随降温过程,盐渍土孔隙内溶液会发生相变现象。针对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盐分结晶行为,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从热力学理论出发,考虑相变间化学势平衡和Young-Laplace方程给出了孔隙中盐溶液的初始结晶半径理论表达式,并分析了初始结晶半径与温度以及初始含盐量的关系。其次,建立了预测孔隙溶液含量和盐晶体含量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迭代计算分析了降温过程中温度和含盐量对盐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最后,开展盐渍土室内降温试验对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盐渍土受温度和含盐量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下降和初始含盐量的增加,盐渍土液相饱和度降低,盐晶体含量增加。初始含盐量对盐渍土的盐析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盐析温度随着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盐渍土盐胀变形主要发生在降温初期,降温初期盐胀变形量大于降温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结晶 降温过程 盐晶体 盐析温度 盐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