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庙庙井南铍钨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楚克磊 王佳鑫 +3 位作者 方向 郭东宝 黄世军 祁永恒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20,共22页
庙庙井南铍钨矿区位于甘肃新疆交界的北山山系,地处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柳园裂谷活动带北缘。该区域关于岩浆成岩成矿的报道较少,为了查明庙庙井南矿床的矿化特征、花岗岩类型、成因和源区特征,厘清成岩成矿时代,探究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庙庙井南铍钨矿区位于甘肃新疆交界的北山山系,地处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柳园裂谷活动带北缘。该区域关于岩浆成岩成矿的报道较少,为了查明庙庙井南矿床的矿化特征、花岗岩类型、成因和源区特征,厘清成岩成矿时代,探究成岩与成矿的关系,揭示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庙庙井南矿区的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Sr-Nd-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庙庙井南矿区出露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介于411~404 Ma,为晚古生代早泥盆世岩浆岩;富Si、Al,A/CNK介于0.89~0.99,为准铝质岩石,里特曼指数2~2.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不同程度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即轻稀土富集(LREE),重稀土亏损(HREE),具有较强的负Eu异常;锆石(^(176)Hf/^(177)Hf)i为0.282452~0.282891,εHf(t)介于-2.78~+12.78,平均值6.35,中值6.40,TDM2为559~1544 Ma,全岩(^(143)Nd/^(144)Nd)i为0.512092~0.512210,εNd(t)值为-0.5~+1.8,平均值0.37,(^(206)Pb/^(204)Pb)i=16.793~18.516,(^(207)Pb/^(204)Pb)i=15.540~15.642,(^(208)Pb/^(204)Pb)i=36.882~38.484。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可能来源于具有亏损地幔特征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古元古界北山岩群古老地壳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庙庙井南矿区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泥盆世Zoolen大洋与中亚造山带南部北山造山带俯冲-碰撞有关,由于Zoolen大洋与柳园微陆块俯冲-碰撞,产生大量弧后裂谷及弧后盆地,区域上整体处于弧后伸展构造背景,软流圈上涌,提供大量热量,导致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基-中性岩浆沿断裂不断上侵,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铍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 Sr-Nd-Pb-Hf同位素 庙庙井南 铍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进展综述
2
作者 郭小刚 戴霜 +3 位作者 韩峰 苟瑞 王秦 李正华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2-456,共25页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对于指导已知大型矿床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作为中国最大且最为典型的海相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VHMS)矿集区,为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找矿精度、破解...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对于指导已知大型矿床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作为中国最大且最为典型的海相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VHMS)矿集区,为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找矿精度、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文章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前人在矿田内开展的全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年龄等数据,基于现代海底热液矿床研究的新认识,重新梳理了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西、东部火山岩构造环境具有从岛弧裂谷向弧后盆地过渡的特点,矿石与酸性火山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推测由软流圈地幔发生部分重熔,且有部分地壳组分加入。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火山热液、岩浆热液具有密切的关系,局部则表现出沉积改造成因的特性。脉状矿体热液流体主要来自经历了去气作用的岩浆热液,而块状矿体热液流体主要是岩浆热液与海水的混合热液。奥陶纪岛弧裂谷(445~486 Ma)火山岩和中晚奥陶世(454~469 Ma)弧后盆地火山岩活动阶段是成矿的重要时期,据此,将白银厂矿田的成矿作用过程归结为3个阶段:①中-晚寒武世成矿前阶段:低温热液携带S、Pb等部分成矿元素喷出海底为成矿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奥陶纪主成矿阶段:随着岩浆中水含量不断增加,富含挥发分(H_(2)O、S、Cl等)且具有高氧逸度特征的玄武质成矿母岩浆与流体携带大量的金属成矿物质向上迁移,随着氧逸度、pH值、挥发分含量、温度、盐度及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形成适合脉状、浸染状、块状矿体就位的物理化学障,造就了白银厂下部脉状矿体-中部浸染状矿体-上部块状矿体的特殊矿化空间结构;上地壳组分混入数量的多少及流体端员组分、成矿条件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矿田东西部各矿床不同矿石组分特征的主要原因;③志留纪—泥盆纪成矿后阶段:褶皱变形、断裂以及区域性变质热液改造作用使矿体空间位置发生位移或破坏。文章为矿化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和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厂矿田 VHMS铜多金属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尖兵山钨多金属矿床锆石、黑钨矿、日光榴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对北山造山带三叠纪关键金属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荣龙 虎金荣 +5 位作者 陈雪锋 樊立飞 郭东宝 张跃珂 冯飞 曹瀚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88,共29页
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区内的岩浆岩年代学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对成矿带内成岩与成矿关系等缺乏系统研究。红尖兵山作为北山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钨多金属矿床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其成矿时代、矿床成... 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区内的岩浆岩年代学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对成矿带内成岩与成矿关系等缺乏系统研究。红尖兵山作为北山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钨多金属矿床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其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理解区域成矿构造事件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红尖兵山矿床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显示,该矿床成矿岩体为双驼峰式二长花岗岩,矿化类型可以划分为云英岩型矿石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对红尖兵山成矿岩体中的锆石、云英岩型矿石中的黑钨矿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中的日光榴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21.7±1.3 Ma、221.6±2.1 Ma、220.5±7.9 Ma,指示红尖兵山的成岩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是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黑钨矿、日光榴石和白云母的LA-ICP-MS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钨矿中富集Sc、Mo等元素,而日光榴石和白云母则分别富集Be、Zn、Sc和Li、Sc关键金属等元素。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元素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黑钨矿、日光榴石和白云母中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综合分析显示,红尖兵山矿床形成于陆内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在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和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后形成富含挥发组分、偏还原、低pH和低Eh的成矿流体,它们沿构造薄弱部位充填交代形成石英脉-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床。本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北山造山带三叠纪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下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区域同类矿床的勘查和关键金属找矿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钨多金属矿床 红尖兵山 北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探获一处中型金矿床—703东金矿(5.2吨)
4
作者 任晓东 智超 +4 位作者 陈生民 陈镇海 曹恒 鲁光荣 崔勇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0-761,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系(I)、额济纳-北山弧盆系(II)、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III),所处成矿区带为扫子山-红石山华力西期Au−Cu−Ni−Cr−Fe成矿带(图1a)。以往在该成矿区带发现达到中...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系(I)、额济纳-北山弧盆系(II)、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III),所处成矿区带为扫子山-红石山华力西期Au−Cu−Ni−Cr−Fe成矿带(图1a)。以往在该成矿区带发现达到中型以上的金矿只有460金矿。该区带以往找矿目标主要放在金异常浓度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的石炭系分布区,笔者建议找矿目标应放在中酸性岩体,尤其要重视金弱异常分布区。基于该认识,笔者发现703东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且分布1∶200000和1∶50000水系沉积物Au弱异常,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兴蒙造山系 甘肃北山 金矿床 703东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构造叠加晕浅析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森 张自森 智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4-884,共11页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小柳沟矿田中部祁青钼矿床4线构造叠加晕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为重点,用围岩31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为构造叠加晕分带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以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单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r、Co、Ni、V、Ti→W、Mn、Be、Sn、Bi、Mo、Cu→Pb、Zn、Ag→Au、As、Sb为基础,分析认为祁青钼矿4线构造叠加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Cu、Mo、Pb、Sb→As、Zn、Sn、Nb→Bi、V、Ti、Ba、Cr→Mn、W、B具"反分带"特征,且存在地球化学参数"反转"现象,指示成矿作用有叠加,预测深部存在第二成矿空间,钻探工程验证在祁青钼矿深部发现含钼隐伏花岗岩体,且岩体上部仍有石英脉型钼矿体,证实了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找矿预测的有效性。认为小柳沟矿田深部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较大,晚期花岗岩体凸起部位和外围分别是是寻找钼、中低温硫化物有关的铅锌矿床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多金属矿田 构造叠加晕 轴向分带 找矿预测 小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积石山县泥石流空间分布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强德霞 马海政 +1 位作者 朱自平 苟彦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1,117,共6页
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甘肃省积石山县2018年8月2—3日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数据为临界值,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植被覆盖、水文等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 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甘肃省积石山县2018年8月2—3日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数据为临界值,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植被覆盖、水文等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积石山县刘集乡、石塬乡、大河家镇等为泥石流灾害高危易发区域。引发当地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为:①植被破坏严重,土体不稳定,强降雨引起泥石流;②研究区属于黄土高原地貌,水体侵蚀导致极易发生泥石流;③对黄河沿岸破坏较为严重,夏秋汛期,黄河水量猛增,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剧烈冲刷,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县 泥石流 GIS技术 空间分布 叠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礼县三峪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永胜 罗先熔 +6 位作者 曹佰迪 刘秀娟 刘攀峰 梁鸣 郭家欣 杨青松 石佳磊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0-351,共12页
三峪地区位于甘肃崖湾-大桥金锑矿带,属于国家级整装勘查内,具有金、锑、铜等多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在研究区开展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Au、Ag、Cu、Pb、Zn、Ni、Sb、Bi、Hg等9种元素原始数据为... 三峪地区位于甘肃崖湾-大桥金锑矿带,属于国家级整装勘查内,具有金、锑、铜等多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在研究区开展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Au、Ag、Cu、Pb、Zn、Ni、Sb、Bi、Hg等9种元素原始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特征及元素的变异系数、浓度系数等方法,对9种元素基础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元素空间富集状态及分布趋势。结果显示,Pb、Zn、Sb和Au具有一定的找矿指标,利用SPSS 25对9种元素进行聚类及因子分析,共划分出F1(Ag−Pb−Zn−Sb)、F2(Au−Cu−Ni−Bi)、F3(Hg)3种组合元素,通过衬度异常法得出元素组合异常下限,根据软件Sufer 13对组合元素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共圈定出4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缩小远景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分形 异常衬度组合 找矿预测 三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重磁异常及构造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小刚 陈守余 +4 位作者 李志晨 王钰文 王秦 苟瑞 郭东宝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7-1069,共13页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是受陆缘弧环境火山机构及其同生断裂控制的典型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矿床重磁场特征及与构造和矿床的关系,通过对区内的重磁场异常数据进行位场分离、小波分析和基于张量数...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是受陆缘弧环境火山机构及其同生断裂控制的典型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矿床重磁场特征及与构造和矿床的关系,通过对区内的重磁场异常数据进行位场分离、小波分析和基于张量数据的三维欧拉反褶积自动确定地质体位置和埋藏深度的定量反演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布格重力场具有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其磁场可划分为4个磁场区;局部异常按一定分布规律呈圆形或似圆形正负相间分布,不同尺度的重磁细节异常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异常体具有一定的延深且分布稳定,而且这些地质异常体具有向深部复合的趋势。经位场分离后正负相间的剩余重磁异常分布范围和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白银厂奥陶纪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构造为一个继承性的火山穹窿构造,东、西部不同的重磁异常特征说明东西部的火山喷发具有不同的基底、源区和喷发方式。发育NW向、NE向、近NS向、NEE向等4组断裂构造,近NS向断裂F3、F4、F5、F6、F7形成时间稍晚于NEE向断裂,其与NEE向断裂F1、F2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棋盘网格状的构造分布特征,这两组断裂为研究区内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火山机构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火山口集中分布在深大断裂、大断裂或两组断裂的交汇处。矿田内各矿床及成矿有利地段均处于研究区中部低缓重磁异常场内正负磁异常变化的梯度带内。本次研究为控矿要素研究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地球物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MS型矿床 重磁异常 欧拉反褶积 断裂构造 火山机构 白银厂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地球化学场特征及信息提取 被引量:9
9
作者 窦小雨 郭小刚 +3 位作者 周宏 王秦 苟瑞 郭东宝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9-1153,共15页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近年来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危险。通过对区内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指数累加等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矿田内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提取更多的找矿预测地球化学信息。...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近年来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危险。通过对区内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指数累加等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矿田内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提取更多的找矿预测地球化学信息。研究发现矿田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分布受岩性及构造的双重控制,具有明显的北西向成带、北东向成串的特征,矿田中部和外围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主要指示元素为Cu、Pb、Zn、Au、Ag、As、Sb、Hg、K、W等。根据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拉牌沟地区赋矿酸性火山岩向北侧伏,其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基于特征因子得分推断出矿田内具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4组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21条,最晚期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F15~F21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已知的古火山喷口位于W-Au-Mn-Fe-Ti-V-Ba-K-S因子得分小于-0.7的负异常中心内,据此厘定出11个中心喷发口和5个火山喷发中心,已知的矿床位于火山喷发中心内或各火山中心喷发口的结合部。本研究为该矿田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MS型矿床 构造地球化学 异常特征 推断解释 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矿产勘查突破及其找矿技术的应用研究——评《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永满 都卫东 石为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项经济产业也逐渐崛起,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领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这也对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多。我国拥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括煤矿、铁矿、金矿、铜矿等,这些矿产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项经济产业也逐渐崛起,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领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这也对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多。我国拥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括煤矿、铁矿、金矿、铜矿等,这些矿产多为固体矿产,矿产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但在经济建设中长时间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 地质矿产勘查 找矿技术 技术的应用 加快推进 重要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榆树沟山金矿区花岗闪长斑岩脉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彦 黄增保 +2 位作者 郭小刚 许延龙 颜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榆树沟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祁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该金矿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脉热液蚀变关系密切。为了查明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成岩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开展了锆石U-Pb定年... 榆树沟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祁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该金矿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脉热液蚀变关系密切。为了查明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成岩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脉的岩性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于阴沟群地层内构造破碎带中。该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3.5±3.5)~(422.8±3.4)Ma,指示岩浆侵位时代为晚志留世。岩石具有低TFe2O3(1.57%~2.43%)和MgO(0.91%~1.43%)含量,高Al2O3(15.66%~17.20%)含量和A/CNK值(1.10~1.29),属于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集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Y、Yb等元素,具有高Sr含量(289×10^(-6)~486×10^(-6))和Sr/Y比值(65.1~95.3),低Y(4.11×10^(-6)~5.48×10^(-6))和Yb(0.38×10^(-6)~0.49×10^(-6)),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该岩体结晶锆石ε_(Hf)(t)为正值(+7.50~+11.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0.86~0.67 Ga,推测岩石起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榆树沟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脉形成于祁连山造山带碰撞后伸展环境,晚志留世强烈陆内伸展作用诱发造山带新元古代新生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沿断裂带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晚志留世 榆树沟山金矿 埃达克岩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床中镉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和原位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雪锋 白荣龙 +1 位作者 郭东宝 刘光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5-1733,共19页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西成矿田发现的首个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量120×10^(4)t,Pb和Zn的品位分别为1.86%和5.42%。矿床中发育2类矿体,分别是赋存于灰岩中的灰岩型和赋存于千枚岩中的千枚岩型。2类矿体的矿石矿物... 甘肃毕家山铅锌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西成矿田发现的首个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量120×10^(4)t,Pb和Zn的品位分别为1.86%和5.42%。矿床中发育2类矿体,分别是赋存于灰岩中的灰岩型和赋存于千枚岩中的千枚岩型。2类矿体的矿石矿物组合均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毕家山铅锌矿床镉的赋存状态尚不明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分别对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中的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黄铜矿)进行了微量元素及原位S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中闪锌矿的Cd平均含量分别为2076×10^(-6)和1695×10^(-6),高于矿产工业一般标准(1000×10^(-6)),而方铅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中的Ga、Ge、Se、In、Tl含量均低于矿产工业一般标准(100×10^(-6))。结合岩相学和LA-ICP-MS分析发现,毕家山铅锌矿床无Cd的独立矿物和以吸附形式存在的Cd,Cd主要以Cd^(2+)↔Zn^(2+)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次为Cd^(2+)+Fe^(2+)↔2Zn^(2+)。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温度计获得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中闪锌矿的形成温度分别为198~254℃(平均值为227℃)和203~245℃(平均值为230℃),与前人通过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对温度计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其成矿温度为中温。此外,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中灰岩型和千枚岩型矿石的δ34S平均值分别为+13.64‰和+17.72‰,表明硫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综合闪锌矿微量元素数据、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温度、岩相古地理和矿床地质特征对比分析,推测毕家山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SEDEX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家山铅锌矿床 Cd 赋存状态 LA-ICP-MS 硫同位素 西成矿田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武山温泉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2
13
作者 宋史刚 丁振举 +3 位作者 姚书振 周宗桂 张世新 杜安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7-73,共7页
温泉钼矿是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5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辉钼矿Os模式年龄在212.7±2.6~215.1±2.6 Ma,其加权平均值为214.1±1.1Ma,由ISOPLOT程序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14.4±7.1 Ma。该年... 温泉钼矿是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5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辉钼矿Os模式年龄在212.7±2.6~215.1±2.6 Ma,其加权平均值为214.1±1.1Ma,由ISOPLOT程序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14.4±7.1 Ma。该年龄与温泉岩体的K-Ar年龄223~226 Ma和SHRIMP U-Pb锆石年龄223±7 Ma在误差范围内类似,但偏晚,反映Mo矿化主要发生在岩浆侵入-成岩的晚期阶段。西秦岭富Mo的背景的基底岩石重熔和岩浆的分异演化对Mo的矿化具有重要意义。温泉型钼矿的发现对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成矿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 印支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赋矿安家岔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浩德成 丁振举 +2 位作者 高兆奎 韩要权 周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2-567,共16页
西秦岭西城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产于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系中,经热液沉积或热液沉积改造而成。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附近安家岔组地层受区域变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分布广泛。对厂坝... 西秦岭西城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产于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系中,经热液沉积或热液沉积改造而成。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附近安家岔组地层受区域变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分布广泛。对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赋矿安家岔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查明安家岔组地层时代应晚于(401±6)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其沉积构造环境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可能为早—中泥盆世扬子板块北缘断陷盆地沉积的产物,沉积碎屑物源来自扬子克拉通与北秦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家岔组 泥盆世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西成铅锌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野外调查和地震剖面构造解析
15
作者 张治鑫 吴珍云 +7 位作者 邓寒潇 汪伟 王洪艳 贺婉慧 李慧欣 毛可奕 董少春 尹宏伟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8,共16页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中秋)位于库姆格列木群和吉迪克组两套膏盐层沉积交汇区域,以盐水沟为界,其东、西两侧构造变形样式差异明显,推断具有构造转换特征。基于野外调查,结合地震剖面解析,对中秋构造特征开展了精细解析,进一步厘...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中秋)位于库姆格列木群和吉迪克组两套膏盐层沉积交汇区域,以盐水沟为界,其东、西两侧构造变形样式差异明显,推断具有构造转换特征。基于野外调查,结合地震剖面解析,对中秋构造特征开展了精细解析,进一步厘定了中秋构造转换特征,阐明了盐上层和盐下层差异化构造转换机制。结果表明,中秋盐上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作用:康村组末至库车组初,以褶皱变形为主,主要形成了在中秋错位排列的库车塔吾背斜和南秋里塔格背斜;库车组初到第四纪,以逆冲断层作用为主,在断层作用下,背斜进一步隆升变形,并逐步形成了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的构造前缘带、南部隆起带、压扭核心带和北缘平缓带。压扭核心带构造变形最为剧烈,东、西两侧的差异性构造样式指示该地带可能发育走滑断裂,以释放两侧地层差异位移引发的压扭应力。中秋盐上层构造转换模式为同向倾斜型,即在相同倾向断层之间存在位移传递,使地表褶皱出现扭曲、分叉等特征。盐下层构造转换主要通过逆冲断层沿走向延伸距离的变化和断层倾角变化来完成。中秋盐上层和盐下层构造转换受到膏盐层控制,盐层在东西方向上的多层分布和厚度变化是导致库车塔吾背斜和南秋里塔格背斜发育位置不同的重要原因;南秋里塔格背斜盐下断层在双盐层控制下,向南延伸距离更远,库车塔吾背斜盐下断层受单盐层控制,延伸距离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构造解析 盐构造 构造转换机制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洛坝外围铅锌矿中金、锑的成矿作用:来自硫化物原位微区和C-O-S同位素的证据
16
作者 牛永杰 戴霜 +5 位作者 郭东宝 李海亮 曹向飞 移亚龙 马志涛 马延忠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7-1386,共20页
洛坝铅锌矿是西成矿集区内重要的大型铅锌矿田,近年来随着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的持续推进,首次发现了金、锑矿化,但有关其矿化的相关科学问题尚未开展研究。本文通过硫化物原位微量、单矿物微量元素扫面、原位C-O-S同位素分析,确定了洛... 洛坝铅锌矿是西成矿集区内重要的大型铅锌矿田,近年来随着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的持续推进,首次发现了金、锑矿化,但有关其矿化的相关科学问题尚未开展研究。本文通过硫化物原位微量、单矿物微量元素扫面、原位C-O-S同位素分析,确定了洛坝外围铅锌矿中金、锑的矿化类型及赋存状态,并查明了金、锑成矿流体特征。结果显示,辉锑矿、毒砂及少量车轮矿是锑的主要载体矿物,毒砂(平均Au含量917×10^(-6))及含砷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主要以“不可见金”形式赋存,其矿化类型与类卡林型金矿基本一致。毒砂及辉锑矿均指示出Sb、Ag、As、Pb、Cu的元素富集特征,暗示研究区内金、锑成矿可能为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方解石C、O同位素分析表明,Ⅰ阶段方解石δ^(13)C V-PDB介于-0.94‰~1.61‰,δ^(18)O SMOW介于8.14‰~12.89‰,指示出成矿流体主要受花岗岩侵入作用影响;Ⅱ阶段方解石δ^(13)C V-PDB介于0.23‰~5.17‰,δ^(18)O SMOW介于11.33‰~17.81‰,显示出成矿流体受碳酸盐溶解作用影响。此外,矿石的岩相学特征及MgO-CaO二元图解均表明成矿后期去碳酸盐化作用显著,且热液脉体中基本不含Fe或Fe含量极低(33.9×10^(-6)~0.438×10^(-6)),说明地层碳酸盐岩溶解作用释放的Fe^(2+)与含Au-Sb-(As-Hg)低温热液流体反应可能是金、锑成矿的关键因素。同时,黄铁矿、毒砂及闪锌矿的S同位素范围较广(-23.80‰~15.33‰),综合表明了研究区内铅锌、金、锑成矿多期次、多阶段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成 硫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卡林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明舒井南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森 陶超群 刘莉晖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矿区元素的富集、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处于Au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以强富集...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矿区元素的富集、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处于Au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以强富集强分异(Au富集系数f>2.5,变异系数Cv>3.2)为特征;As、Sb、W元素也表现出富集与强分异特征,表明矿区热液活动具多源多期叠加特征,Au来源于地层又来源于深部热液;(2)寻找金矿有利的指示元素为Au、Ag、As、Sb、W,这些元素的异常强度及形态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及裂隙的发育程度;(3)断裂构造及裂隙是矿区金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4)查证圈定的甲1类HT2、HT3综合异常获得金矿化体14条,金矿体5条,新增金潜在矿产资源837 kg,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为矿致异常,金矿找矿潜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找矿潜力 金矿 明舒井南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金属矿开采废石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对潜在治理措施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龙吟 黄天明 +4 位作者 张芬 马宝强 马高高 韩振华 张路青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4-883,共10页
金属硫化物矿山的废石堆场受降水淋滤影响而发生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并释放重金属,因此采矿工程产生的废石是水污染不可忽视的来源。前人关于金属硫化矿物氧化的机理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矿物的室内实验,与野外情况匹配度较低。本研究从岩... 金属硫化物矿山的废石堆场受降水淋滤影响而发生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并释放重金属,因此采矿工程产生的废石是水污染不可忽视的来源。前人关于金属硫化矿物氧化的机理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矿物的室内实验,与野外情况匹配度较低。本研究从岩样(矿石和废石)、水样(河水、地下水、废弃尾矿库渗滤液)的水化学、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等方面,分析某铅锌矿废石堆场对水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其产生的化学组分在野外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氧化造成了河水酸化,pH低至2.38,SO_(4)^(2-)高达9421 mg·L^(-1),同时微量元素中Zn、Pb、Ni、Mn、Cd质量浓度远超饮用水限值,如Zn达到了582 mg·L^(-1)(饮用水限值为1 mg·L^(-1)),且浓度与pH负相关。河水酸化的主因是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并贡献了河水中大部分的SO_(4)^(2-)。闪锌矿等矿物在贡献了河水中少部分SO_(4)^(2-)的同时,也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地下水离子浓度较河水低,pH在中性左右。虽然主要是受到侧向山体地下水补给稀释,但碳酸盐和硅酸盐对酸起到的中和作用对酸性水的治理有很大启示价值。以上机理的认识对于废石对水土环境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石 水环境污染 野外尺度 酸性矿山废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多重分形法在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的对比应用——以甘肃文康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旭刚 周宏 +4 位作者 张文纲 牛永杰 郭东宝 丁国林 王茂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7,共11页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文康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采用区域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7种常量元素含量数据,分别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S-A (能谱密度-累计面积)多重分形滤波法,确定成矿元素(以Au为例)异常下限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表明,与传统方...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文康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采用区域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7种常量元素含量数据,分别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S-A (能谱密度-累计面积)多重分形滤波法,确定成矿元素(以Au为例)异常下限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S-A多重分形法所圈定的异常面积小、数量多,传统统计法圈定的面积较大;两种方法圈定的异常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与研究区内已知的矿点吻合度高。本次研究认为S-A多重分形法所圈定的异常基本位于传统方法所圈定异常的内带之中,重点突出,与矿床空间位置对应关系较好,便于野外开展工作。同时在传统异常周边提取了部分低背景区的弱异常,这些弱异常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新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S-A多重分形法 地质统计学 因子分析 异常圈定 文康地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鸣远 刘战庆 +5 位作者 崔丰智 李瑞霜 席昊 陈玉峰 陶超群 岑炬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1-622,共12页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矿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矿脉中主要发育有气-液两相(Ⅰ型)和含液相CO_(2)三相(Ⅱ型)2类包裹体。其中,Ⅰ阶段流体呈中高温、中盐度特征,主成矿(Ⅱ)阶段呈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Ⅲ阶段呈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与盐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包裹体的δD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98.3‰~-76.4‰和0.8‰~5.4‰,呈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特征;方解石中流体的δ^(13)C值为-0.26‰~-0.73‰,δ^(18)O值为-1.26‰~-3.73‰,显示C可能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与大气降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成矿早期与主成矿期均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该矿床发生了明显的流体混合作用是该地区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混合作用 小独山西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