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张绪成 吕军峰 侯慧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42,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增加72.8%、22.6%、8.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提高111.1%、28.1%、6.5%,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膜降解、保墒增温性能及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5 位作者 李尚中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党翼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 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果,40 d以后开始快速降解,到80-90 d时降解可达到85%-95%,种植地膜玉米后,压入土壤或地膜上有土覆盖的部分同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而垄上的地膜在玉米收后绝大部分仍与常规膜一样保持完好;生物降解膜保墒性能达普通农用地膜的90.4%-95.4%;作物生育前期0-25 cm土层08∶30、14∶30和20∶30平均温度比普通农用地膜低0.85℃,比露地高1.91℃;生物降解膜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比裸地平作出苗提前5-9 d,成熟期提前11-12 d。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不能降解的普通农用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全覆盖双垄沟播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春小麦光合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淑英 姜小凤 +1 位作者 苏敏 李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67,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春小麦的抗旱生理机制,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6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春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为进一步了解春小麦的抗旱生理机制,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6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春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酸性转化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强。中度水分胁迫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重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对照;重度水分胁迫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中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对照,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中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对照。说明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和光合原料缺乏所致,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有助于春小麦抵御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分胁迫 光合参数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春小麦陇春27号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小凤 王淑英 +1 位作者 李倩 苏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8-702,共5页
为明确水分胁迫下春小麦的抗旱机制,模拟半干旱与干旱条件下春小麦的生存机理,采用盆栽法进行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从80%、60%至40%,春小麦陇春27号旗叶的叶绿... 为明确水分胁迫下春小麦的抗旱机制,模拟半干旱与干旱条件下春小麦的生存机理,采用盆栽法进行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从80%、60%至40%,春小麦陇春27号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强。60%持水量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80%与40%持水量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40%和80%的可溶性蛋白含量,40%持水量下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60%和80%持水量下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说明春小麦陇春27号旗叶对水分胁迫十分敏感,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中度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而非光合原料缺乏所致,而重度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是由叶绿素含量降低和光合原料缺乏所致,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是春小麦陇春27号抵御半干旱和干旱胁迫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春小麦 光合参数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伟 何宝林 《长江蔬菜》 2012年第2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8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抗病性以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比较得出,在甘肃东部地区陇薯5号、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168和宁薯4号5个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适宜作为菜用型商品薯,也可作为淀粉专用薯,适宜甘肃省陇东旱区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6
作者 程万莉 樊廷录 +5 位作者 王淑英 李尚中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党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61-2568,共8页
采集甘肃和陕北9个县区27块长期覆膜农田的81份土壤样品,采用密度浮选分离和加热分析法,并结合显微镜扫描统计微塑料数量和面积。结果表明,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含量很高,地块之间差异极大,0^30 cm土层微塑料丰度5.8×10^2~1.189&... 采集甘肃和陕北9个县区27块长期覆膜农田的81份土壤样品,采用密度浮选分离和加热分析法,并结合显微镜扫描统计微塑料数量和面积。结果表明,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含量很高,地块之间差异极大,0^30 cm土层微塑料丰度5.8×10^2~1.189×10^4pieces·kg^-1,平均(5.09±1.21)×10^3pieces·kg^-1,微塑料面积82~4155 mm^2·kg^-1,平均(1.04±0.20)×10^3mm^2·kg^-1,微塑料大小平均0.19 mm^2·piece^-1,最大7.11 mm^2·piece^-1。按微塑料面积大小将其分为5个组,其中0~0.05 mm^2·piece^-1和0.05~0.3 mm^2·piece^-1组内的微塑料丰度分别占比38.8%和43.6%、面积分别占比8.7%和36.5%,0.3~0.6、0.6~1.0、>1.0 mm^2·piece^-1组内的丰度占比分别为10.5%、4.6%和2.5%、面积分别占比22.1%、16.8%和15.9%,即农田微塑料丰度随颗粒变小而增加。随着地膜覆盖年限增加,土壤中小颗粒微塑料丰度和面积所占比例增加,微塑料大小<0.05 mm^2·piece^-1的丰度和面积所占比例覆膜28 a较5 a分别提高了44.9%和85.2%,而>0.3 mm^2·piece^-1的丰度和面积占比却明显下降。长期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大,随覆膜时间增加颗粒变小丰度增加,土壤潜在污染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分布特征 农田土壤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